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 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 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 ( ) A.皮尔士 B.索绪尔 C.怀特 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 ) A.文字模式 B.图像模式 C.数字模式 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 ) A.贝罗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 ( ) A.信源编码 B.信道编码 C.信道译码 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 ( ) 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 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 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 ( ) A.象征性动作 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 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 ( ) A.开环结构 B.闭环结构 C.二步结构 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 A.重要性 B.普遍性 C.多维性 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信源的可信性 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 ( ) A.个人经验的影响 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 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 ) A.香农 B.韦弗 C.维纳 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 ( ) 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 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 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 )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媒体 17.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 ( ) A.姿态 B.语言 C.文字 D.图画
1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19.计算机网络进入教育领域是在 ( ) A.20世纪80年代早期 B.20世纪80年代后期 C.20世纪90年代早期 D.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施拉姆关于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是指 ( ) A.麻醉性功能 B.社会协调 C.环境监测 D.娱乐功能1.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四要素是指 ( A.教育者 B.教育信息 C.教育媒体 D.受教育者 E.教育效果
2.模式的三种主要表示形式是 ( A.图画形式 B.语词形式 C.图解形式 D.数字形式 E.表格形式
3.下列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是受主观影响的 C.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D.信息是可以转换的 E.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4.约瑟夫·克拉帕认为受众具有的选择性心理特点是 ( A.选择性思考 B.选择性接受 C.选择性行动 D.选择性理解 E.选择性记忆
5.下列属于大众传播特征的是 ( A.拥有广大的受众 B.受众量大、分散、不固定
C.反馈比较容易 D.采用某种机械化手段大规模复制信息 E.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进行传播
1.维纳是控制论的创始人。 2.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应该包括传播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在重过程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 4.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 5.传播产生的效果是由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内容本身所决定的。 6.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是只考虑信息的形式,排除信息的语义。 7.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 8.“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64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9.传播中的干扰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10.“有限效果论”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 1.怎样正确理解传播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4.简述共同经验原理,并举例说明。 论述题 1. 试分析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2.试述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
材料:
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联接在一起的国际性网络,人们称它为“网之网”或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最早形成于美国,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国防部网络 ARPAnet发展而来。现在,Internet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遍及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Internet 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后期,Internet 进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传播的巨大变革。1
结合材料,试分析计算机网络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教育传播学试题二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信源编码 B.信道编码 C.信道译码 D.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横断学科 B.综合学科 C.交叉学科 D.单一学科
4.符号学的先驱是 ( ) A.皮尔士 B.索绪尔 C.怀特 D.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教育者的讲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 A.马歇尔·麦克鲁汉 B.哈罗德·英尼斯 C.欧文·戈夫曼 D.威尔伯·施拉姆
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 A.模式的创见性 B.模式的简明性 C.模式的现实性 D.模式的推断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 A.《传播模式论》 B.《通讯的数学理论》
3
C.《大众传播学诸论》 D.《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 ) A.象征性动作 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 D.适应性动作
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 )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 A.开环结构 B.闭环结构 C.二步结构 D.交叉结构
14.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 (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
15.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 ( A.照片 B.报纸 C.印刷品 D.电视
16.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 ( A.累积性 B.深度性 C.普遍性 D.和谐性
17.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8.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 ( A.自然传播 B.动物传播 C.人类传播 D.机器传播
20.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受播者 C.信息 D.环境 E.通道
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E.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3.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 A.控制分析 B.内容分析 C.媒介分析
) ) ) ) ) ) ) ) ) ) ) 4
D.对象分析 E.效果分析
4.传播效果的“子弹论”又称为 ( ) A.魔弹论 B.两极传播论 C.靶子论 D.刺激-反应论 E.皮下注射论
5.罗杰斯在《创新推广》中提出的采用新事物的阶段是 ( ) A.获知 B.说服 C.决定
D.实施 E.确定
1.拉斯韦尔是传播学科的创始人。 ( ) 2.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边缘学科。 ( ) 3.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46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 ) 4.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在其重优化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 ( ) 5.教育传播主要是指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运行。 ( ) 6.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 ( ) 7.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是只考虑信息的语义,排除信息的形式。 ( ) 8.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原理设计的。 ( ) 9.某种程度上,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 ) 10.采用-扩散论在本质上属于强效果论。 ( )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画出贝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4. 简述信息来源原理,并举例说明。 1. 谈谈你所理解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试述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适当评价。 材料:
传播学上对传播的分类有所谓的二分法和四分法:前者把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后者则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也有人把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分为五个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传播类型的界定中是没有教育传播的。那么,该如何定位教育传播在传播中地位?
教育传播学试题三
1、 教育传播 2、调节性动作 3、教育传播媒体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 、 、 。
2、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 类传播过程。
3、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 、和 。
5
4、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 、 与 。 5、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有: 、 、 和 。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功能。5、简述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6、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论述题:试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教育传播学试题四
名词解释:1、教育传播2、媒体3、教育传播环境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 、 和 。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 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 、 、和 。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 、 、 、 和 。
简述题: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论述题: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B 5.A 6.A 7.C 8.D 9.A 10.C 11.D 12.B 13.D 14.A 15.B 16.D 17.B 18.A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 (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 2.BCD 3.ABCDE 4.BDE 5.AB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怎样正确理解传播的概念? 答案要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正确理解传播的概念: (1)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0.5分)
(2)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1分)
(3)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1分)
(4)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1分)
(5)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1分)
(6)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事,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1分)
(7)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传播,自然传播、动物传播和人的传播。(0.5分) 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正确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4分),恰当的解释说明(2分)。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译 码 信 宿 6
干 扰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2分)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
(3)教学信息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2分)
4.简述共同经验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经验范围(4分)。
恰当的举例说明(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1分)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点:
(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1.5分)
(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1.5分)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1.5分)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1.5分)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是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1.5分)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1.5分)
2.试述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 答案要点:
7
教师 学生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1)教育信息的收集
a.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b.选择信息源
c.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 (3分)
(2)教育信息的加工
a.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 b.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 c.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3分)
(3)教育信息的传递
a.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b.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c.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d.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4分)
六、分析题 (16分)
结合材料,试分析计算机网络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答案要点:
20世纪90年代后期,Internet 进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传播的巨大变革。
(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6分)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4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
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6分) (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 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4分)
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D 3.C 4.A 5.B 6.D 7.A 8.D 9.B 10.C 11.B 12.A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 (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E 2.CDE 3.ABCDE 4.ACDE 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8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1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1分)。
2.画出贝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其中模式图为4分,适当的解释说明为2分。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2分)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
(3)教学信息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2分)
4.简述信息来源原理,并举例说明。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的话,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说话的人是谁,资料的来源是什么,会影响传播的效果。(2分)如果信息的来源是受播者的亲朋好友,或者在受播者心目中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受播者却是乐意接受这些人传播的影响。(2分)
恰当的解释说明(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所理解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2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6)教育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7)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8)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9)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2.试述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适当评价。 答案要点: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1.5分)。 (2)媒体就是信息(1.5分)。 (3)媒体有“冷”、“热”之分(1.5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1.5分)。
9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2分)。 六、分析题 (16分)
如何定位教育传播在传播中地位? 答案要点:
画出具体的分类图(4分)。
材料中所给出的关于传播类型的界定,主要是从传播的手段、传播的规模以及传播的性质等不同的角度分类的,然而教育传播主要是因为传播的信息是教育信息,所研究的是教育信息系统,因此以上的分类方法中也就没有了教育传播。(6分)如果从传播信息的类型来划分,就有了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等,而教育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分支。(6分)
C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调节性动作
调节性动作是一种调整、监听、维持或控制他人说话行为的非语言符号。 3、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是是指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 、应付环境 和 传递遗产 。
2、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 类传播过程。
3、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 、 信息 、 通道 和 受播者。
4、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 、 加工 与 传递 。
5、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有: 扩展功能 、 增强功能 、 陶冶功能 和 激励功能 。
三、简述题:(共48分)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8分)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8分)
信 源 编 码 信译 码 信 宿 道
10 干 扰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8分)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3分)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
(3)教学信息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3分)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分)
答案要点:
非语言符号的主要功能有:
(1)传播态度和感情(2分)。恰当简述(0.5分)。 (2)补充与强化语词(2分)。恰当简述(0.5分)。 (3)代替语词(2分)。恰当简述(1分)。 5、简述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8分)
答案要点:
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有: (1)能使学生观察静止状态下放大了的图像;(2分) (2)能将某些实物、标本、实验放大显示;(2分)
(3)幻灯、投影片可以排列成许多不同的序列,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比电影、电视和其它固定序列材料要灵活;(1分)
(4)放映时间可长可短,不受限制;(1分) (5)教学软件的制作比较简单;(1分)
(6)需要一定的放映和遮光设备,室内太亮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1分) 6、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7分)
答案要点:
(1)目的性。恰当简述(1分)。(2)科学性。恰当简述(1分)。(3)系统性。恰当简述(1分)。(4)已获取性。恰当简述(1分)。(5)可接受性。恰当简述(1分)。(6)多媒体性。恰当简述(1.5分)。(7)反馈性。恰当简述(1.5分)。
四、论述题:(共22分)
试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22分)
答案要点: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4分)。(2)媒体就是信息(4分)。(3)媒体有“冷”、“热”之分(4分)。(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4分)。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3分)。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
11
的决定力量。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3分)。
D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 监视环境 、应付环境 和 传递遗产 。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受教育者的学习 。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 公众演说 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 、 信息 、 通道 和 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 、 听觉媒体 、 视听媒体 、 交互媒体 和 综合媒体 。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6)教育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研究(1分)。(7)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1分)。(8)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1分)。(9)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1分)。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模式的主要功能有:(1)组合功能(1分)。简述部分(1分)。(2)启发功能(1分)。简述部分(1分)。(3)推断功能(1分)。简述部分(1分)。(4)测量功能(1分)。简述部分(1分)。 4、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举例说明。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主要有:(1)普遍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2)重要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3)形象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
(4)多维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1分)。 (5)整体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答案要点:
12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1.5分)。 (2)媒体就是信息(1.5分)。 (3)媒体有“冷”、“热”之分(1.5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1.5分)。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1分)。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1分)。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答案要点:
重复作用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2分)。为了传播取得效果,重复作用是非常必要的。重复作用不是要你将一句话说了又说,连续重复五六遍(2分)。这里讲的重复作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2分)。第二层含义是将一个概念以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2分)。
四、论述题:(共22分)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要点:
非语言符号只是一种动作、表情、姿态、音响、物件、图形、图解、图像以及传播的环境等等。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表情与姿态、直观的形象教材,均是采用非语言符号去呈现教育信息(4分)。
(1)教师课堂教学的非语言符号。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有以下五类:
① 教师的手势语(1分)。手势可以表达多种动作性符号,如情绪性动作、象征性动作、解说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等。这些动作性符号可以用于传递教学内容信息。教师应尽量减少自适应动作,因为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1分)。
② 教师的体态语(1分)。体态语是全身各个部位的动作、姿态所呈现的信息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控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去加强教学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提高课堂教学传播效果(1分)。
③ 教师的眼语(1分)。在课堂教学传播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通过眼睛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的信息。眼睛的视线不应向天花板或窗外。要避免俯视、斜视,或从眼睛上方射出视线,表现出傲慢、轻蔑的心理,在师生之间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传播效果(1分)。
④ 教师的脸部语言(1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脸部应为端庄略带微笑的表情,使课堂教学在一种充满信心、协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1分)。
⑤ 教师的面具语言(1分)。教师的面具语言是指教师的仪表、服饰和角色代演的表情姿态所呈现的信息。教师的穿着打扮应端庄大方、整齐清洁。教师为了形象生动地讲解教材,往往用自身的表情与姿态去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增强教学传播的感染力(1分)。
(2)直观形象教材的非语言符号。直观形象教材的非语言符号包括以下三类: ① 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1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直接接触与观察到真实的事物与现象,采用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的非语言符号所呈现的信息,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1分)。
② 插图、挂图与版画(1分)。插图、挂图与版画都是通过静态的图像符号去呈现事物的信息,在教育传播中,缺少这些图像符号,只用书面语言符号或口头语言符号,是很难或
13
根本无法将事物信息表达清楚(1分)。
③ 无声的影视教材(1分)。在课堂教学传播中,教师使用这些教材是,要用口头语言符号配合,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去全面反映事物的信息(1分)。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