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侗药刮痧膏与侗医刮痧治疗1586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19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4年12月第12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35 侗药刮痧膏与侗医刮痧治疗1586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钦方张凤娥 肖聪颖 汪冶 (湖南医药学院侗医药研究所,湖南怀化418000) 中图分类号:R2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810(2014)12—0035—02 腰痛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疼痛,是多种疾病 的一个症状,也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原因错综多样,受到心 理、社会和生物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高(仅次于感 冒),可见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称得上是“大众病”。现 代医学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 妇科等疾患可出现腰痛。中医学认为多因感受外邪、肾虚 精亏、年老多病、闪挫跌扑、气血淤滞所致,常见寒湿、湿热、 瘀血、肾虚四型。侗医认为感受风寒、湿气、中暑、气血不 调、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 “不通则痛”,或失于濡养均可弓I起腰痛。有腰腿痛、暗伤 腰痛、月家腰痛、肾虚腰痛之称。侗医临床多分为风湿腰 痛、中暑发痧腰痛、感受风寒腰痛、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性 病引起的腰痛4种证型。 用刮痧方法治病,在我国应用历史源远流长。“痧”首 先称“沙”,沙病始于宋代,“沙”后在清代演变为痧症,盛行 于清代中期乾隆年间_1-3]。刮痧疗法在全国各地均有,中 医与其它民族医都有,但侗医刮痧与中医、其它民族医有所 不同,在于侗医刮痧时使用侗药刮痧膏,并且刮痧的过程也 不同。 侗药刮痧膏是在侗医刮痧治疾病使用基础上,结合现 代药剂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而制备的产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是“国家卫生公共资金项目民族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侗医刮痧疗法治疗腰痛技术 推广应用”的研究内容,病例全部来自项目组的临床治疗 腰痛病人。 共观察腰痛患者1586例,其中男性879人,占55. 42%,女性患者707人,占44.58%;40岁至69岁患者有 1]L35人,占71.5%,40岁以下与70岁以上患者有451人, 占28.44%。 1.2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寒湿、湿热、瘀血及肾虚腰痛, 侗医辨证为风湿、中暑发痧、风寒、腰肌劳损或骨质增生性 一——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27B04-- 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公共卫生资金项目耍 茔 塞 曼 :i z0 曼耋  管 因人而异,作者简介:郑钦方(1983一),女,现任湖南医药学院主管药师,硕 士学位,主要从事侗医药研究工作。 士学位三 ,主要从事侗医药研究工作。慧  ̄ (1 95 , 男,现任湖南医药学院教授,学 重头轻,病引起的腰痛;年龄为16~70岁;观察病例在刮痧治疗期 间,未使用与本病有关的其它疗法(如内服药等)。 1.3排除标准 脊柱结核、椎管内外及骨盆肿瘤、峡部不连及腰椎滑脱 症、沿腰神经根分布的带状疱疹、妊娠与月经期、急性传染 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 全身浮肿、腰部疖肿、破溃、疮痈 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腰 部急性扭伤、创伤或骨折或手术2月内、有出血倾向如糖尿 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过敏性 紫癜以及精神病的腰痛患者。 2方法 2.1刮痧膏的制备 2.1.1 刮痧膏处方:生川乌、生草乌、水田七、散血莲(蕨 七)、乳香、没药、冰片、山茶子油、蜂蜡等。 2.1.2制法:将上述原药倒入盛有山茶子油的铁锅中,浸 泡7天,每天加热微沸15分钟,第8天,武火加热,待药物 变焦后,停止加热,加入乳香、没药,搅拌,滤过,除去药渣, 继续加热1小时,加入冰片、蜂蜡等。搅拌均匀,灌装,冷却 即得。 2.2治疗方法 2.2.1刮痧准备:先用消毒毛巾在准备好的热药水(热敷 药水处方与制法:取虎杖、大伸筋、香加皮、威灵仙、乌药、石 菖蒲等粗粉,加少量生姜与食盐,加水煮沸5分钟即可)中浸 泡约半分钟,提取毛巾,稍拧干,趁热在被刮拭部位进行热 敷,这样反复2—3次。用消毒毛巾擦干热敷部位后,用空掌 手轻力拍打腰部30次左右,再上下左右推拉至皮肤发热。 2.2.2刮痧方法:在被刮拭部位涂侗药刮痧膏,用消毒刮 痧板蘸取适量刮痧膏于刮拭部位,涂抹均匀,按顺序刮拭; 再用手摩擦至皮肤发红后,用消毒纸巾擦净刮痧膏,再用毛 巾在刮痧部位进行药物热敷3分钟,本次刮痧完毕。 2.2.3刮痧顺序:一般由上而下,先中间后两边,先左后 右。即先刮脊椎部位,然后再按先左后右的顺序刮拭腰部 两侧。 2.2.4刮痧力度:刮痧时需用按压力,但非力越大越好,要 一 …… ……………”一…………… …’因病而宜。病人体质有异,病情轻重不一,承受 一 能力不同,按压力大小应有区别。正确刮法,应始终保持有 按压力,且力度平稳、速度均匀,勿时重时轻或头轻尾重、尾 一 一’一 也勿时快时慢。。  2.2.5刮痧板的角度:手持刮痧板与刮拭部位的角度应为 36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l2月第12期 锐角,一般为15—70度。 2.2.6刮痧时间及疗程:一般每次治疗一个部位5~10分 钟,刮拭50~100次,总之以出痧为度。但第2次以后的刮 痧,如果多刮仍不出痧,说明腰痛已治好或腰痛症状已明显 缓解。下次刮痧应间隔1~3天,一般治疗3~5次,腰痛可 治好或腰痛症状明显缓解。 2.2.7刮痧手法:依病情而定。中暑发痧腰痛:先刮颈及 背部,再刮腰部。先刮中间,再左至右,直刮法,急病用泻 法。力度以患者接受情况而定,时间以出痧为度。 风寒、风湿腰痛:用直刮法,痛点采用点刮按压,先刮中 间脊椎,再刮左腰,最后刮右腰,重点刮左右腰部,以刮出红 色或紫黑色疹点为度,凡出痧颜色最深处即为痛点。痛点可 再次点刮3O次。刮拭腰部要尽量拉长,不要来回刮,单向用 力,先轻后重,手法补泻据患者体质虚实与病情轻重而定。 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性病引起的腰痛:先刮腰椎,由上 而下,尽量拉长至胝椎,力度均匀。出痧后找取痛点,多刮 30次左右。总之,先刮中间,再左右腰肌部位,补泻手法依 病情确定,以患者舒适为度。最后进行推拿、理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痊愈:腰痛完全消失,活动灵活自如,其他症状和体征 均消除;显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不受影响,大部 分症状和体征都消失;有效:腰部活动时仍有一定障碍及疼 痛,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无效:腰部疼痛明 显,活动受限,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恶化: 治疗期间,腰痛加剧。 3.2疗效结果:在1586人中,寒湿腰痛患者295人,占l8. 60%;湿热腰痛患者26人,占1.64%;瘀血腰痛患者710 人,占44.77%;肾虚腰痛患者555人,占34.99%。 经治疗后生活状况恢复正常的1200人,占75.66%; 基本正常的383人,占24.15%;不正常的3人,占0.19%。 经治疗后工作能力状况恢复正常的1112人,占70. 11%;基本恢复的467人,占29.45%;未恢复的7人,占0. 44%。 经治疗后痊愈者1219人,占76.86%;减轻者366人, 占23.08%;无明显改善者1人,占0.06%;患者中未出现 症状加重情况。 4讨论 4.1侗医刮痧在历史上的贡献。清代医家陈修园原评的 “急救异痧奇方”中载:“乾隆年间,黔中人偶感异症,病发则 立死,方书不载治法。有人于丹平山得神授奇方,分49痧, 全活甚众。后此方传至关中,以治诸怪异急症,无不奇验。 道光壬午年,粤东奇症,多有相似者,偶得此方试之立 效”_4J。据考证,“丹平山”位于贵州省天柱县 ’。 。此处的 “黔中人”,主要是指湘黔桂交界及贵州大部份地区居住的 人,主要为侗族人。说明乾隆年间侗医治疗痧症疗效好,并 且将治疗方法传至“关中”、“粤东”、“浙中”等地,“治诸怪异 急症,无不奇验”,侗医治疗痧病在当时有较大影响和贡献。 4.2刮痧后要喝杯热水。刮痧时,由于毛孔开泄,邪气外 排,会消耗体内部分津液。因此,刮痧后要喝杯热水,以淡 糖或盐水为佳,这样,不仅可补充消耗的津液,还能促进新 陈代谢,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 4.3刮痧,侗语称“胭吓”。 4.4侗药刮痧膏的作用。从刮痧膏的处方组成可知,方中 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活血祛瘀、消肿排脓、散瘀定 痛、化湿、止痒、通络、生肌、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等作用。侗 药刮痧膏中具有这些作用的药物成分,通过反复加热溶解 或部分溶解在山茶子油中,在刮痧板的作用下,通过反复刮 拭、推揉、挤压,使药物成分逐步渗入皮下而发挥药效。其 他医的刮痧一般使用植物油、水、姜汁、醋或市场上售的刮 痧膏(乳)等介质。由此可见侗医刮痧的介质不同,药物能 够发挥作用,使得疗效更好。 4.5侗医刮痧与中医、其他民族医刮痧有所不同。侗医与 中医、其他民族医刮痧不同主要表现在:刮痧前用药水毛巾 热敷,用空掌手轻力拍打腰部30次左右,再上下左右推拉 皮肤至发热;刮痧过程序中要在被刮拭部位涂抹侗药刮痧 膏或刮痧油;刮痧后要用药水毛巾热敷,最后要让病人喝杯 温糖水或盐水。 4.6侗医刮痧的收费标准要提高。侗医刮痧疗效好,深受 人们欢迎。目前中医刮痧,国家有收费标准,每次20元,但 侗医刮痧比中医刮痧要复杂,工序多,时间长,要消耗刮痧 膏和药水等成本,所以建议有关部门要提高侗医刮痧的收 费标准,以便于侗医刮痧技术的推广,造福人们。 参考文献 [1]纪征瀚.古代“痧”及治法考[M].中国中医科学院2005 级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纪征瀚,郑金生.试论中国古代的“痧”[J].上海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8,22(6):19—22. [3]纪征瀚.《痧症全书》及其主要传本[J].中华医史杂志, 2008,38(3):170—175. [4]不著撰人.急救异痧奇方.见:(原题)陈念祖撰.陈修园 医书二十一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上海图书集 成印书局铅印本. [5]龙运光,肖成文,吴国勇,等.中国侗族医药[M].中医 古籍出版社,2011:14. [6]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族省民族志(上册)[J]. 贵族民族出版社,2002:325. 2014年11月10日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