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等边三角形1

2022-05-20 来源:意榕旅游网
12.3.2等边三角形(1)

单位:昌谷初中 主备: 审核:

学习目标

(一)学习知识点

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学习重点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学习难点

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我们在前两节课研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思考

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 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

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生甲]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生乙]等腰三角形已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

[生丙]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也就是说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

(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看法,引起激烈的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丁]我不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的条件太多,浪费! [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确实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Ⅱ.学习新知

探索等腰三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问题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说明理由

问题2. 有一个角是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问题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Ⅲ.随堂练习

1.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AB、AC于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A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B=∠C(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 ∵DE∥BC,

ED ∴∠ADE=∠B,∠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DE=∠AED.

BC ∴△ADE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BC上的高,∠BDE=∠CDF=60°,•图中有哪些与BD相等的线段?

AEBFDC

答案:BD=DC=BE=EA=CF=FA=DE=DF.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D,BD、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求证:BE=CF.

AD2B1EFC

证明:连结DE、DF,则BE=DE,DF=CF. 由△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得∠1=30°,故∠2=30°,从而∠DEF=60°. 同理∠DFE=60°,

故△DEF是等边三角形. DE=DF,

因而BE=CF.

Ⅳ.能力提升

1.已知: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D、E为边AB、AC上两点,且AD=AE.判断△ADE•是否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ADE是等边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A=60°.

又∵AD=AE,

∴△ADE是等腰三角形.

∴△ADE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解:在△ABC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B=∠C=

1(180°-∠BAC)=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又∵AD⊥BC(已知),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D=∠CAD=50°.

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 求证:DB=DE.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D是中线, ∴BD⊥AC,∠ACB=60°,∠DBC=30°. 又∵CD=CE, ∴∠CDE=∠E=

1∠ACB=30°. 2 ∴∠DBC=∠E. ∴DB=DE.

A

AADDBEBCD1

C题

第2题 第3题 Ⅴ.课后小结 Ⅵ.课后反思

B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