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正畸

2022-03-08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l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近代错合畸形的概念已远不只是指牙齿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错合畸形定为“牙面异常”(handicapping dentofacial anomaly),不但影响外貌同时也影响功能。

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一)个别牙齿错位

包括牙齿的唇向错位、颊向错位、舌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二)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 1147

牙弓狭窄、腭盖高拱。前牙反合。

2

2

牙列拥挤。

3

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6

5

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

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

3

牙列稀疏。

(三)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

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

错合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前牙反合,近中错合,下颌前突。

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合。(如下图)

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三、错合畸形的危害性(一)局部危害性 1

影响合颌面的发育: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错合畸形将影响合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如前牙反合不及时治

疗则下牙弓限制了前颌骨的发育,而下颌没有上下牙弓的协调关系而过度向前发育,这样形成颜面中1/3的凹陷和下颌前突畸形,随着错合畸形的严重,颜面呈现新月状面型。一侧后牙反合或错合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2 3

影响口腔的健康:错合的牙齿拥挤错位由于不易自洁而好发龋病及牙龈牙周炎症,同时常因牙齿错位而造成牙周损害。 影响口腔功能:严重的错合畸形可以影响口腔正常功能,如前牙开合造成发音的异常;后牙锁合可影响咀嚼功能;严重下颌

前突则造成吞咽异常;严重下颌后缩则影响正常呼吸。严重的错合畸形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如前牙或后牙的开合等可降低咀嚼效能。错合畸形可造成舌的位置异常,使在吞咽活动各期改变了舌与牙位置关系,而使吞咽功能异常。在前牙开合,下颌前突时可

影响发音,主要表现为,有发音异常的辅音频率下限下移。频率分布范围变宽,低频成分增加。再如错合畸形出现合干扰,早接触时,则对于下颌开闭口,前伸、侧方运动的限度及轨迹均会出现异常。进一步将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和器质病变。 4

影响容貌外观:各类错合畸形可影响容貌外观,可呈现开唇露齿、双颌前突、长面或短面等畸形。

(二)全身危害

错合畸形不但对牙颌颅面的局部造成危害并且对全身也可造成危害,如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此外,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四、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

(一)矫治方法 1

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

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的主要内容。如母亲妊娠期注意营养,防止过量放射线照射及注意药物的使用以防止影响胚胎的不良发育。儿童出生萌牙后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防治,如龋的早期治疗、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以及滞留牙多生牙的及时拔除等,使通过这些预防可防止错合畸形的发生。 2

阻断矫治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合颌面的发育导向

正常称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如早期发现牙列严重拥挤采用顺序拔牙治疗;早期牙源性前牙反合使用简单合垫舌簧矫正器矫治,防止向严重的骨骼畸形发展。 3

一般矫治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

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 。 4

外科矫治 外科矫治(surgical orthodontics)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

来矫正其错合,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但外科正畸必须由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医师共同合作完成,以保证其合关系及颌骨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二)矫治器 1

固定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是指矫治器,通过粘固剂将一些矫正附件粘固于牙面。通过矫正弓丝与牙齿上的矫正附件发

生关系而来矫正牙齿。这种矫治器是患者不能自行取下。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方丝弓系列矫治器,其它还有Begg细丝弓矫治器等,固定矫治器的矫治功能较完善。 2

可摘矫治器 可摘矫治器由固位装置的卡环,邻间钩基托、矫正弹簧等组成。患者可自行摘戴。这类矫治器目前较多

用于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其矫治功能较单纯。 3

功能性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是其矫治牙齿的矫治力,主要来源于患者的口颌系统肌力。功能矫治器绝大

部分是属于可摘矫治器类,如Bionater,Frankel矫治器等,但也有少数功能性矫治器属于固定矫治器类,如Herbst矫治器。五、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现代人类中只有极少数人其合的发育接近理想正常合,而绝大多数正常合人体均以个别正常合的形式存在,这符合生物变异的客观规律。因而对于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合,而不是理想正常合。

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和美观(aesthetic)。应为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尖窝关系正常。颌间关系及下颌对颅面关系位置正常。特别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形态的畸形得到矫正。同时对于因错合影响的口颌系统的功能也应得到恢复。而且这种形态和功能的矫正结果必须是稳定的。而不出现复发。要取得稳定的治疗结果,并不能只靠矫治后戴用保持器。稳定的治疗结果的取得是同错合的诊断、矫治设计、矫治技术的正确使用等过程有着重要关系。美观作为矫治目标之一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牙颌畸形的矫正,颅面侧貌形态将得到改善。

(一)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是指体积或数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大,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是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细胞脏器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四)牙龄

观察和研究生长发育,除年龄外还要参考牙龄、骨龄等生理龄的情况。Hellman按牙齿的发育进度,划分成以下若干阶段: Ⅰ 乳牙合完成前期 ⅡA 乳牙合完成期 ⅡC 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ⅢA 所有的第一恒磨牙及前牙萌出完成期 ⅢB 乳磨牙脱落、后继双尖牙开始萌出期 ⅢC 第二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ⅣA 第二恒磨牙萌出完成期 ⅣC 第三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ⅤA 第三恒磨牙萌出完成期

应用上述方法,对单纯用年龄不能表达的个体合的发育阶段,直接可以进行表达。

(三)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

生长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并非是无限连续的现象。在每一年龄阶段,某一部分快速成长,而另一部分则较缓慢的进行。不同的部分各自沿着一定的规律成长着。但是均既有旺盛期也有衰减期。从脏器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看,可分为以下四型。

1.一般型( I 型):包括肌肉、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均沿此型进行生长发育,呈“S”状进行。

2.神经系型( II 型):表现为脑、脊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颅底的生长发育也属此型,在6岁左右可以看出达到90%,以后逐步完成。

3.性器官型( III 型):以睾丸、卵巢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为代表,与神经系统相反,在青春期以后,显示明显的生长发育。

4.淋巴系型( IV 型):以胸腺、淋巴等组织为代表,12岁左右达到顶峰,以后下降,20岁左右达到正常人的数值。 在以上沿着一定规律发育的曲线中,与口腔正畸学关系较密切的为一般型和神经系型。

㈠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上颌骨与颅骨相连,主要是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长。 上颌骨主要由前颌骨和上颌本体两部分组成。前者与上颌体连接的骨缝,约在1岁融合。前颌骨形成即容纳4个上切牙。上颌本体大部分由上颌突形成,小部分由球状突发育而成。新生儿的上颌骨结构致密,短而宽,主要由含有牙滤泡的牙槽骨组成。上颌窦很小,以后由于上颌窦的发育而把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与眶底分开,这样增长了上颌骨的高度。随着恒牙的萌出,上颌窦的深度与宽度就更加增大,在18岁时才发育完全。

1.上颌骨的三维(向)生长如下 (1) 长度的增长

1) 有4条骨缝,即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大致相互平行。此处沉积骨质可增加上颌骨的长度; 2)上颌骨的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

3)在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大量增加上颌骨长度; 4)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的位置,使长度增加。

牙槽骨的长度随上颌骨的生长而增加,但增长最多的是磨牙区。此区在新生儿约为5mm,在成人则为25mm。由新生儿到成人,上颌骨的长度增长约为2.5倍。

(2)宽度的增长

1)腭盖的宽度: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腭骨和上颌骨的表面增生新骨,使上颌

宽度增加。因上颌缝在婴儿早期已经闭合,腭骨及上颌前部就不再增加,只有少许新骨在齿槽骨唇面增生。腭宽度的生长,主要为腭盖正中缝处增生新骨,因此主要为腭后部宽度的生长。至4~5岁时,正中矢向缝开始融合,腭骨宽度即较固定。但牙槽骨因恒磨牙的生长在颊面增生新骨而使腭盖加宽;

2)颧骨的宽度增加:主要在颧颌缝及在部分颧骨侧面增生新骨,而使上颌宽度增长;

3)上颌骨前部:乳牙和恒牙在牙槽骨唇舌向的位置变化,使上颌骨前部宽度增加。

上颌骨的宽度增长较慢。从婴儿到成人,宽度增长仅1.6倍。 (3)高度的增长

1)上颌骨与鼻腭连结而固定于颅骨基底部分,因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而向下向前生长,使高度增加;

2)高度的增加大部分是因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新骨而得; 3)腭盖的表面增生新骨及鼻腔底面吸收陈骨,使腭盖下降。

因牙槽突的生长速度大于腭盖,而使腭穹窿逐渐增高。由婴儿到成人,腭顶高度增加约10mm。

有人认为鼻与上颌部软组织的扩张变化和呼吸道的生长在颅骨与颌骨的增长上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Enlow提出的V字形原理,上颌牙槽弓呈向后方V字形扩大,内面骨质增生,外面骨质吸收,各自向其敞开的两端生长,从而上颌牙槽弓向后方及下方移动,即长度及高度增加。

2.鼻部生长 鼻部由上颌骨的额突与相邻的鼻骨构成,其侧面、前面、上面的三个方向是向外面的,主要以表面的骨质增生为特征,而内面则进行吸收,使鼻整体向前移动,深度也有所增加。在上颌附近向下方移动时,鼻逐渐变高,具有人类的特征。鼻侧面的骨质增生使其向侧方移动,鼻背部增大而鼻腔向下方扩大。其垂直向的大小则与硬腭的向下方移动和额颌缝的持续生长有关。

3.眼窝底部生长 眼窝底部由非常薄的单一骨所形成,和鼻腔一样,面向侧方及前方,骨的表面增生,而内面(上颌窦的上面)则吸收使骨向侧方、上方、前方移动,侧方的生长,使眼窝间分离,也使鼻腔宽度增大,眼窝底部的向前方发育,有助于上颌向前方移动。

在额颌缝的软组织生长的同时,眼窝底的组织显著地向上方移动。因此眼窝底与此相补偿,维持在向上方移动的相对位置。 还应强调,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不是单纯地向下前方移动,实际上它是包括上颌复合体的多数骨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它还向上向后方生长移动。

错合畸形的表现由简单到复杂,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为便于临床诊断,矫治设计和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错合畸形分类法。 Angle错合分类法: Angle在1899年提出了该错 合畸形分类法。他认为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恒定,上第一恒磨牙生长在上颌骨上,稳定而不易错位;遂以上第一恒磨牙为基准,将错合畸形分为3类

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class I neutroclusion) (一)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class I 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当正中合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合;若有错位者,则称为第一类错合。

第一类错合可表现有前牙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合及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class II distoclusion) 二)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class Ⅱ,dist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若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 称为轻度远中错合关系。若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则是完全的远中错合关系。 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Ⅱ,division1):在远中错合关系之外, 还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 ( classⅡ,division 1,subdivision):只有一侧为远中错合关系,而他侧为中性合关系。 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Ⅱ,division2):在远中错合关系之外, 还有上颌切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 ( classⅡ ,division2,subdivision):只有单侧的远中错合关系,他侧为中性合关系。

伴随第二类第一分类的症状可能有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等。伴随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状可能有内倾型深覆合。

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class III mesioclusion) 三)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classⅢ,mesi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近中位置。若下颌前移1/4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称为轻度的近中错 合关系。 若下颌向近中移位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 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近中错合关系。

第三类,亚类(classⅢ,subdivision):为单侧的近中错合,而他侧为中性合关系。 伴随第三类错合的症状,可能有前牙的对合或反合。

由于Angle错合畸形分类法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简明易懂,便于临床应用, 故至今仍为世界广泛应用。但此分类法有以下不足:

1.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若干研究已经证明,远中或近中错合, 其错位者也可能是上颌或上牙弓, 而不是下颌及下牙弓。

2.此分类法包括错合畸形机制不全,错合畸形表现是三维的,因此错合分类应从长、宽、高三方面来考虑。但本分类 法只阐述合、颌、面长度或称深度不调的近、远中错合,而高度及宽度不调则没有提到。

3.现代人类错合畸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乃是牙量、骨量不调,但Angle错合分类法却将此重要机制忽略了。

第五章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二) 牙、颌、面的检查 1

牙齿

(1)合的发育阶段: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

(2)牙齿的数目、形态及发育有无异常,如多生牙、先天缺失牙、牙体过小、过大或发育异常。 (3)重要错位,如个别牙的唇(颊)舌向错位,拥挤、反 合、锁合等。

1)牙齿的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之长度之差即为拥挤度,一般分为3度。 Ⅰ度拥挤:相差2~4mm。 Ⅱ度拥挤:相差4~8mm。 Ⅲ度拥挤:相差8mm以上。

2)正锁合与反锁合:后牙颊舌向错位严重,咬合时无合面接触而呈上颌牙舌面与下颌牙颊面接触为正锁合。上颌牙颊面与下颌牙舌面接触为反锁合。

(4)乳牙、恒牙萌出及替换:如乳牙早失或滞留,恒牙早萌或早失。(5)龋齿、牙周病及口腔卫生情况。2

牙弓

(1)上下牙弓的长度(近远中)关系

1)第一恒磨牙的合关系:中性合、近中合或远中合。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为开始近中合(近中尖对尖)。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之间时为完全近中合。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为开始远中合(远中尖对尖)。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时为完全远中合。

2)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前牙覆盖是否正常,有否深覆盖或反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亦分为3度。Ⅰ度深覆盖覆盖为3~5mm。 Ⅱ度深覆盖覆盖为5~8mm。 Ⅲ度深覆盖覆盖为8mm以上。

反覆盖时,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侧,常在严重的下颌前突前牙反合时呈现。3)上下牙弓的突度是否正常,有否双牙弓前突。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上下牙弓宽度是否协调,上下后部牙弓有否对合、反合或锁合。 (3)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前牙有否深覆合或开。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合,开合亦分为3度。Ⅰ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Ⅱ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之间。 Ⅲ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中线有无偏歪,分别以上下中切牙的各自中线与面部中线比较分析上下切牙中线偏歪的原因。 3

颌部软硬组织

(1)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有无上颌前突或发育不足,下颌前突或后缩。(2)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牙槽的突度,基骨的丰满度及腭盖的高度等。(3)唇舌系带:唇系带位置有否过低。舌系带是否过短等。(4)舌体的大小有无异常。 (5)吞咽及发音功能是否正常。 (6)其他:唇腭裂等。 4

面部

(1)面部左右两侧对称情况:颏点有否偏歪,两侧上下颌骨、肌肉发育是否对称。(2)侧面轮廓协调情况。

(3)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有无短缩、翻卷、开唇露齿等。(4)颞颌关节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

(5)面部有无外伤后瘢痕,特别是颏部,因婴幼儿颏部外伤常可致下颌髁突发育异常而造成面部不对称畸形。 5

颞下颌关节

由于合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因而在对错合畸形患者的初诊检查时,必须要

对颞下颌关节进行检查。检查两侧关节区有否压疼,关节作开闭口运动时有无弹响,弹响发生的下颌运动时限以及髁突的滑动有否异常和下颌作开闭口,侧方运动时的轨迹及开口度有否异常。

(五)Moyer 预测分析法

Moyer提出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此法简单、可靠性大。

牙弓长度如前述用直径0.5mm的黄铜丝测量下颌第一恒磨牙前的现有牙弓弧形长度。 (一)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1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X线头影测量是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通过对各年龄阶段个体作X线头影测量分析,

从横向研究颅面生长发育,同时也可用于对个体不同时期的测量分析,而作颅面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由于X线头颅照像是严格定位的,因而系列的X线头颅片具有可靠的可比性。

2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颅面畸形的个体进行测量分析,可了解畸形的机制、主要性质及部位,

是骨骼性畸形抑或牙 合性畸形,使对畸形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而这种诊断的依据,来源于明确了颅面软硬组织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基础,又首先必须通过X头影测量对正常合人颅面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正常合人各项测量的参考标准,并应用到对畸形的诊断分析中去。

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从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中得出正常 合关系可存在于各种不同的颅面骨骼结构关系中,而一些

牙齿的位置能在一定的颌面结构下得到稳定,因而当通过测量分析牙颌、颅面结构后,根据错合的机制,可确定颌位及牙齿矫治的理想位置,从而制定出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

4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X线头影测量亦常用作评定矫治过程中,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发生的

变化,从而了解矫正器的作用机制和矫治后的稳定及复发情况。如关于口外支抗唇弓矫正器及下颌颏兜矫正器等对牙颌、颅面结构的作用及变化,都是在使用X线头影测量以后才得以明确和澄清的。

5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需进行外科正畸的严重颅面畸形患者进行颅面软硬组织的分析,得出畸

形的主要机制,以确定手术的部位、方法及所需移动或切除颌骨的数量,同时应用X线头影图迹进行剪裁,模拟拼对手术后牙颌位置,得出术后牙颌、颅面关系的面型图,为外科正畸提供了充分的根据,从而提高了其诊断及矫治水平。 6

下颌功能分析:X线头影测量还可以用来研究下颌运动,语言发音时的腭功能以及息止合间隙等方面的功能分析。也有用

于下颌由息止位至咬合时髁突、颌位等位置运动轨迹的功能研究。

第六章 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一)牙移动的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

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在正畸治疗中牙移动的类型有五种:倾斜移动、整体移动、垂直移动、旋转移动和控根移动等,

牙的阻抗中心与牙根的几何中心基本上相一致,单根牙阻抗中心在牙长轴上近牙槽嵴端,约为根长的1/2至1/3之间;多根牙阻抗中心在根分叉附近往根尖方向1mm~2mm处。

试说明矫治力的分类?有哪几种分类法? (二)矫治力

正畸治疗实质上就是引导牙、颌面朝向正常的方向生长发育。正畸矫治器就是通过其产生的矫治力调节口腔内外环境,综合作用于牙或颌骨,使其产生位移或形态改变以纠正牙颌畸形。功能性矫治器是改变口颌系统中固有的功能压力或张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口颌发生改变,牙产生移动。机械性矫治是借助矫治器上发出机械力而使牙或颌骨移动。

1.矫治力的来源 常用的矫治力来自下列各方面。

(1)金属弹性丝:各种富有弹性的不锈金属丝;如不锈钢丝、钛镍丝等做成各种副簧或弓丝,利用其回弹力作为矫治力。 (2)各种橡皮圈:各种不同直径、类型的橡皮弹力圈是常用的矫治力的来源。 (3)永磁体:如钕铁硼永磁体

(4)肌肉收缩力:大部分功能矫治器,利用肌的收缩力或解除过度的肌收缩力而达到矫治目的。 2.矫治力的分类 可根据矫治力的强度、来源、产生的方式、作用时间和效果进行分类。

(1)以矫治力强度划分的有轻、中、重三种。①重度力:力强度大于350gm;②轻度力:强度小于60gm;③中度力 :为60gm~350gm

之间。

(2)以力的作用时间划分:

1)间歇力:如大部分机械性活动矫治器所产生的矫治力,另外用手指对错位牙施加力也为间歇力。 2)持续力:该力可持续几周或更长时间,如使用螺旋弹簧所引起的力。 (3)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而分:

1)机械力:如各类弹力圈、弓丝、矫正曲等产生的矫治力。

2)肌能力:以翼外肌、嚼肌、舌肌、舌骨上肌等肌肉作为矫治力者称为肌能力,主要利用肌收缩产生的力,通过神经肌肉反射进行调节。

3)磁力:主要应用磁场,磁场强度与磁极间距离成反比;在矫治过程中随着贴有磁块的牙间距离改变而矫治力也有变化。 (4)以矫治力的来源而分的有:

1)颌内力:同一牙弓内的牙互相牵拉,在同一颌骨内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颌间力:上下颌之间的牙或牙弓相互牵拉,根据上下颌移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Ⅱ类、Ⅲ类牵引和垂直颌间牵引。

3)颌外力: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抗基,将力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由于支抗部位稳定而牢固,支抗能力强,因而可产生较强的矫治力。 (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

1)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合畸形。此力主要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的改变,但对颅、颌骨形态的改变不明显。机械性活动矫治器、方丝弓和唇舌弓等固定矫治器的矫治力均为正畸力。

2)矫形力(又称整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如儿童早期使用头帽、颏兜等,能对下颌生长发育发生影响,同时也可改变下颌形态。使用扩弓螺旋器快速开展腭中缝的矫治力也属矫形力。

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四、 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

对于牙颌畸形的矫治,无论采取那一种矫治方法,都必须对错位的牙、牙弓或颌骨施加一定的矫治力,以引起牙周组织、颌骨在生理限度内的组织改建,这样才能产生牙移动、引导颌骨正常生长,以恢复或重建咬合平衡,从而使牙颌系统获得正常的外形,发挥正常的功能,达到畸形矫治的目的。

颌骨、牙骨质、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

1.颌骨的可塑性 颌骨尤其是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颌骨的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由于此二者巧妙地配合与调整,进行质和量的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所以矫治过程中颌骨的变化主要是破骨与成骨的平衡的生理过程,如果颌骨无可塑性,根本谈不上正畸治疗。

2.牙骨质的抗压性 牙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缓慢沉积。在同一正畸施力条件下往往只有牙槽骨的吸收,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牙骨质的吸收,这是由于牙根表面总是覆盖着一薄层尚未钙化的类牙骨质,其对压力较牙骨质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深层牙骨质有保护作用。

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 正常情况牙周膜厚度约0.5mm,绝大多数的牙周膜间隙由胶原纤维所占据,呈网状、平行的,在根向包绕牙根尖,冠向深入牙龈固有层,它的一侧插入根面的牙骨质,另一端插入牙槽骨比较致密的骨板(硬板),从而使此两种钙化组织获得软性连接,在牙行使功能时,抵抗牙齿的移位,保持其稳定性。

正畸力仅加在牙上,却能影响整个牙体牙周组织,外力去除后,牙又可在新的位置上恢复正常的牙体、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形态与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如正畸矫治完成后经过保持,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连接都能恢复正常,维持这种内环境的稳定性与牙周膜关系很大。

正畸治疗中牙周组织的反应有什么? (一)牙周组织的反应

1、牙周膜变化 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受挤压而紧缩,牙周间隙变窄,血管受压血流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收,并分化出破骨细胞,这些变化在加力48~72小时即可出现。张力侧的牙周膜纤维拉伸变长,牙周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分化,牙有一定的松动,牙周膜方向也有变化。直到压力解除牙稳定后,牙周纤维经过调整再排列与重新附着,由改型的牙周膜将牙支持在新的位置上,并恢复正常牙周间隙的宽度。如矫治力过大,牙周膜中的血管可因过度受压而使局部

缺血,或血管被压迫而局部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及无细胞区的玻璃样变。当牙周膜内细胞发生坏死后,局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也就终止了。

2、牙槽骨的反应 在张力侧牙槽骨的内侧面,成骨细胞活动,有新骨沉积,在压力侧牙槽骨的牙周膜面,亦即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破骨细胞。松质骨内还出现新的骨小梁,其方向都是顺着矫治力的方向横向排列,称过渡性骨。矫治完成后,也逐渐被正常结构所代替而且骨小梁也恢复。由过渡性骨到正常,大约需要半年到1年的调整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必须使用保持器,以防止牙齿回复到矫治前的位置,

在大小适当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内面直接发生,也称为直接骨吸收。而当矫治力过大时,则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在稍远处发生骨吸收,这种骨吸收称为间接骨吸收

3、牙龈的反应性变化 牙龈在正畸治疗中的变化是很微弱的,对疗效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在压力侧微有隆起,张力侧略受牵拉,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结缔组织有些增减与调整而已。

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234

矫治器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颌面牙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 矫治器的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分尽量少,尽量少影响美观。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要影响口腔卫生。

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力部分应

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际上,矫治器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应力求完善,以使矫治效果好。

试比较活动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优缺点。

1

活动矫治器

(1)优点:①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卫生。②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抵消。③不影响美观。如有外交、演出等某些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④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合畸形。⑤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

(2)缺点:①基牙无倒凹者,固位相对差,效果不佳,支抗不足。②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③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④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⑤剩余间隙处理难。

2

固定矫治器

(1)优点:①固位良好,支抗充足。②能使多数牙移动 ③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④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⑤体积小,较舒适。⑥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⑦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⑧疗程较短,矫治力得以持续发挥。

(2)缺点:①需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易引起龋、龈炎。②只能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使用。③如力量过大,不能自行取卸,引起牙体、牙周组织的损害。

什么是支抗? 支抗的类型有哪些?

1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意义: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

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支抗部分主要是由非矫治牙组成,腭部及牙槽也可作为支抗部分。

2

支抗的种类

(2)颌间支抗: (3)颌外支抗:

(1)颌内支抗: 3

加强支抗的方法

(1)增加支抗牙齿数目: (2)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增强支抗作用。 (3)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

(4)在应用颌内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 (5)6〓6间加横腭杆。 (6)6〓6间加Nance弓)。

功能矫治器的适应症是什么?

(1)病因学 主要适用于口面肌肉功能异常的功能性错合畸形。此外早期骨性错合,当促进正常的口面功能活动能为颅面骨骼和牙合发育提供有利环境时也可以使用。

(2)生长发育 最适宜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开始,并持续迸发期。从牙龄上考虑,主要使用对象为替牙期患者,乳牙期和恒牙早期也可以使用。

(3)错合类型 主要用于矫正长度不调,既用于安氏Ⅱ类错合,也用于安氏Ⅲ类错合。功能性矫治器还可用于矫正高度不调,对深覆合效果较好,也可用于开合。此外,功能性矫治器可以用于后牙的宽度不调,但不适用于牙列拥挤、牙齿错位及拔牙病例或行二期矫治。

什么叫阻断矫治? 口腔不良习惯有哪些。

(7)6〓6间加舌弓。

http://ss.bjmu.edu.cn/elite/or/content/8.htm 试论述异常吞咽的对错合畸形的影响。 2、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婴儿型吞咽(Infantile swallow)是乳牙萌出前的吞咽方式,即舌放在上下颌龈垫之间,唇、颊收缩形成唧筒状吸奶并进行吞咽。牙萌出后正常的吞咽为提下颌肌收缩,使上下颌牙接触,唇闭合,舌背与腭穹接触,舌尖接触硬腭前份近乳突并向上、后推动使食物进入咽部,再到食道。一些保留了婴儿型吞咽的患者,常可见上前牙前突,前牙开合,吞咽时舌刺入上下前牙之间,表情肌和唇肌活动明显。

吐舌习惯的患者,常将舌头放在上下前牙之间形成开合,前牙开合打开的间隙呈与舌头外形一致的楔形间隙。由于舌经常放在上下牙之间,颊肌张力增大,导致上牙弓缩窄;由于后牙咬合打开使后牙继续萌出而使下颌向下、向后旋转生长。

防治方法:教育儿童改正不良吞咽和吐舌习惯,教导患儿正常吞咽的方法;如伴扁桃体过大、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应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做腭刺、腭屏或腭网破除伸舌吞咽和吐舌习惯,同时训练正常的吞咽动作。

1. 近中终末平面

终末平面是指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1分) 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1分) 2. Pont index

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0.5分) 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1.5分) 3. 潜行性骨吸收

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1分) 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发生在透明样变相对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0.75分)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0.25分)

5.Maximum anchorage

最大支抗。(0.5分) 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1分) 最大支抗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0.5分) 6. 锁牙合

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0.5分) 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1.5分) 7.B点

下齿槽座点。(0.5分)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1.5分) 8.生长中心

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0.5分)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区。(1.5分) 9.间隙分析

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0.5分)和可用间隙(0.5分),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1分) 10.斜面导板

是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0.5分)位于上颌腭侧的基托增厚形成斜向后下的斜面,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诱导下颌向前,并压低下前牙同时增加后牙垂直向生长。(1.5分) 1 个别正常合

轻微的错合畸形,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此范围内,不同个体的合型不尽相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3 矫形力

又称整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使骨骼形态改变,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5 Ⅰ类错合

上下颌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的错合畸形。即当正中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1.Idea normal occlusio n:理想正常河: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

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2. 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

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

3. Deep overbite: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唇面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Leeway space: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

牙间隙,即:替牙间隙=(Ⅲ+Ⅳ+Ⅴ)- (3+4+5)。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5.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

合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正常牙合建立面部肌肉的动力平衡

1)

前后的动力平衡:

向前---颞肌、咬肌、翼内肌,(0.5分)舌肌,(0.5分)咬合力(0.5分)

2) 3)

向后---唇肌、(0.5分)颊肌。

内外动力平衡 (2分) ----向内 (唇颊肌)

向外(舌肌)

垂直向动力平衡 (2分)---- 闭口肌(颞肌、咬肌、翼内肌);开口肌 (翼外肌等)

阻力中心和旋转中心的区别

阻力中心是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的简化中心。(1分) 牙的阻力中心决定于其本身的重心和牙周组织的约束状态。(0.5分) 阻力中心是物体固有的,不变的。(1分) 通过物体阻力中心的外力,都使物体产生平行移动。(0.5分)旋转中心是在牙移动过程中相对不动的点。(1分) 旋转中心是可变的,随矫治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式而改变。(1分) 旋转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 的比率, 通过调整比率可控制牙移动的类型(1分) 阐述口呼吸可能形成的错牙合畸形及机理

4) 5) 6) 7)

张口呼吸使下颌和舌下降,上牙弓失去内外肌的正常动力平衡,上牙弓狭窄。(1.5分) 气道从口腔通过使腭顶不能下降,腭盖高拱,唇肌松弛、开唇露齿、上前牙前突。(1.5分) 张口呼吸时舌及下颌后退,形成下颌后缩。(1.5分)

张口时后牙继续萌出使下颌向下后旋转,形成开合和长面畸形。(1.5分)

1 暂时性错合由于恒牙的暂时萌出及乳牙的替换,可出现下列现象:

a 上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 颌侧切牙初萌时,由于尖牙压迫侧切牙牙根使牙冠向远中倾斜

c 恒切牙萌出初期,由于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 d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远中尖对尖的合关系 e 上下颌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

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以上错合一般可能自行调整,不需要矫治。 2 临床合适矫治力的特征

a 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 b 扣诊无明显反应 c 松动度不大 d 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 e X片显示:矫治牙的根部牙周无异常 3 恒牙期牙列的拥挤的矫治原则

恒牙期解决牙列拥挤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一般来说,轻度拥挤可采用扩弓或者是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所需间隙。重度拥挤采用拔牙矫治。中度拥挤可拔牙可不拔牙的边缘病例应结合颅面硬软组织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段,能不拔牙时尽可能不拔牙,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邻面去釉的方法。 4 牙齿倾斜移动的主要组织学反应;

单根牙其牙周其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双根牙的牙周组织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牵引区。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的牙周组织是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一般牙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牙根尖1/3的交界处。如自唇侧加力于前牙时,牙冠向舌侧倾斜,这时唇侧牙周组织变化上下不同。支点冠方的牙周膜纤维拉紧伸长,牙周间隙增宽,骨质增生,支点根方的牙周膜纤维压缩松弛,牙间隙减小,骨质吸收。舌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是在压根尖和牙颈部。 5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a尽可能不防碍各个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 b对于正在生长期的牙列,不能防碍牙颌的生长发育。 c不防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 d 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 e 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 f 容易调整。

1. 简述方丝弓矫治器的原理和三个序列弯曲。

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有2个原理: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具有良好弹性的矫治弓丝,当被弯曲成各种形态时,便有趋于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当这种弓丝的原来位置与理想的牙齿移动位置相一致时,亦即将弓丝弯曲成各种形态及弯制成各种弹簧加力单位,将其结扎在矫治牙上,此时,弓丝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也就对矫治牙产生矫治力,使发生所需要的移动。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保持性弓丝是指本身不具有变形能力,而与牙弓形态相一致的弓丝。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上,对牙齿的移动能起引导和控制作用。这一类弓丝的作用力是要外加的,最常用的是借助于橡皮弹力牵引圈或螺旋弹簧,而使矫治牙移动或改正颌间关系。

(1)第一序列弯曲(first order bend):是在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1)内收弯(in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2)外展弯(off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上颌矫治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内收弯及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间弯制的外展弯,并在弓丝末端插入末端管后部位向舌向弯曲。

下颌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第一双尖牙近中面后移0.5mm处,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邻接部位后1mm处作外展弯,而无内收弯。弓丝末端亦需作向舌侧的弯曲。

(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 order bend):是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第二序列弯曲有后倾弯(tip back bend),末端后倾弯(terminal tip back bend),前倾弯(tip forward bend)及前牙轴倾弯(axial positional bend)。

(3)第三序列弯曲(third order bend):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这类弯曲是在方形弓丝上做转矩(torque),而使产生转矩力。转矩力的应用主要为对矫治牙作控根移动,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动,同时,可在拔牙矫治病例中使牙齿移动时保持牙根平行。

转矩可分为根舌向转矩(lingual root torque)及根唇(颊)向转矩(labial root torque)。 2.简述前牙反合的早期治疗原则。

1 、乳前牙反合,反覆合浅者:可采用调磨法即调磨下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使上下前牙解除反合牙锁结关系。

2 、乳前牙反合,反覆合中度者:可选用上颌 3、乳前牙反合,反覆合深者:反覆 4 、反覆盖过大的乳前牙反

垫式活动矫治器附双曲舌簧推上前牙向唇侧并后退下颌。

深的患者可以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患儿,可先戴头帽、颏兜(chin cap)后移下颌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待反覆盖减小后再视

反覆合的深度选择上述口内矫治器进行矫治。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遗传性下颌发育过度趋向时,应尽早纠正前牙反合,同时戴头帽、颏兜抑制下颌的生长。研究表明,颏兜对下颌骨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去除颏兜后,下颌仍向前生长。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时间很长,很难长期戴颏兜。(图8-33)

颏兜主要的作用是改变下颌的生长方向,减少水平向生长,增加垂直向生长。使用颏兜时应注意不能用过大的向后牵引力而将下颌骨的形态改变,使下颌骨变形,下颌角前切迹加深、下颌体下旋、前下面高增大而影响面形。

对遗传趋势很强、下颌发育过大、颏兜不能抑制下颌生长的患者,应等到成年后做正颌外科手术进行矫治,切不可用过大的矫形力使下颌变形,给以后的正颌外科手术带来困难。

2、混合牙列期个别恒切牙反合的矫治 矫治的适应症及方法:

(1)上切牙舌向错位所致个别恒牙反合患者: 反覆浅者可用咬撬法

反覆中度者可用上切牙斜面导冠或用上颌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2)下切牙唇向错位伴间隙所致恒切牙反合患者:

一般可将矫治器做在下颌,即下颌活动矫治器附后牙合垫以脱离反合切牙的锁结后用双曲唇弓加力移唇向错位的下切牙向舌侧。

3、骨性反合的早期矫治:矫治的适应症及方法:

(1)混合牙列期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位置前移或轻度发育过大的患者:选用面罩前牵引矫治器 (2)乳牙列期或混合牙列期III类骨性下颌前突所致反

乳牙列期患者:戴头帽、颏兜沿颏联合至髁状突连线的生长方向牵引下颌向后,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图8-33)

混合牙列期患者:可用长拉钩改良颏兜前牵引上颌以刺激上颌的生长,抑制下颌的生长。

三、问答题(共50分)

1. 骨性前突性深覆牙合的临床表现及矫治 (15分)

临床表现:

1) 正貌、侧貌……(2分) 2) 上下牙弓、前牙……(1分) 3) 前牙覆合、覆盖……(2分) 4) 磨牙关系、尖牙关系……(2分) 矫治:

1) 早期矫治---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1分)、上颌前突口外弓……(1分)、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1分)。 2) 综合性矫治---下颌后缩一般不拔牙……(1分)、上颌前突拔上双尖牙……(1分)、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拔4个双尖

牙……(1分)。

3) 严重畸形外科矫治---下颌后缩严重需要……、上颌前突常需要……、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一般不需要……。(2分) 2. 如何鉴别骨性反牙合和功能性反牙合 (15分)

骨性反合:由于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下颌前突且不能后退、近中磨牙关系、前牙反合,凹面型。(2分)

功能性反合:由于咬合干扰、早接触、不良习惯等因素诱导异常神经肌肉反射,出现下颌向前移位所形成的安氏III类错合。(2分) 鉴别要点:

1) PP-ICP时侧貌的变化……(2分) 2) 下颌闭合道……(2分) 3) 下颌能否退回切合……(2分) 4) PP-ICP时磨牙关系的变化……(2分)

5) X- 线头侧位片:SNA……(1分) SNB……(1分) 上下前牙长轴……(1分) 3. 如何判断功能矫治治疗的时机 (10分)

功能矫治是利用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面部肌肉的功能,利用肌力、咬合力、生长力、促进合的发育和颅面生长,矫治错合畸形。(1分)最适用于青春生长高峰期或高峰前期。(2分)

青春期判断:

1) 全身发育状况---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 (2分)

2) 2) 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2分) 3)骨龄:左手手腕片或颈椎片 (2分) 参考:年龄 (男12-13岁,女9-10岁),(0.5分) 牙龄 (0.5分)

4. 方丝弓技术中有哪三个序列弯曲,举例说明 (10分)

1) 第一序列弯曲:水平向的。(1.5分) 矫治轻度唇、舌、颊向错位及扭转;使牙齿的排列具有正常牙弓的生理形态。

(1分)

如:内收弯、外展弯……(1分)

2) 第二序列弯曲:垂直向的。(1.5分) 使牙升高或压低,前倾或后倾。(1分) 如: 后倾弯、前倾弯……(1分) 3) 第三序列弯曲: 转矩,控根移动(牙根唇颊、舌向移动)。(1.5分) 只能在方丝上完成。(0.5分) 如: 舌向转矩、

唇向转矩……(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