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3.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C.本质和规律).
4.( C.《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C.克里斯提尼 伯里克)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到( )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B.古罗马)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粱.
7.(A.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8.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 B.5世纪 日尔曼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9.中世纪,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 D.教皇尼古拉一世.).他是西方教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10.(D.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1.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A.《新工具》)和笛卡尔发表( ),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城.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C.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
3.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 B.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4.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 C.《太阳城》)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
5.意大利的衰落和(D.尼德兰)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变化的一个极为显眼的特征.
6.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A.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7.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D.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8.(A.思想启蒙(或启蒙) 思想启蒙(或启蒙))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9.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10.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在对法国政治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最初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B.康德 洪堡)以伦理国家观确立了其政治自由主义基本倾向;( )则主张划定国家的范围来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
1.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A.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2.(B.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它彻底否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封建旧秩序.这种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3.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 C.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合理部分;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C.德国 德国)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 )古典哲学便是这种成果的重要表现之一.
5.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A.产生到繁荣)的时期. 6.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B.绝对权威). 7.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 D.注重调节)为特色. 高统治者的称号.
9.汉武帝时,(D.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10.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B.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1.(B.王通)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3.唐代中期,柳宗元作( A.《封建论》),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4.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A.吏治与财政改革).
5.(A.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6.( C.朱熹)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7.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A.以夏变夷 ) \"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8.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 A.集权与专制)的思想本质.
9.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心不是(D.一个物质器官 ). 10.清中期,汉学家( B.戴震)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了全面批判.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主张人性自然.由此,他批驳了理学存理灭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意义.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6.梭伦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
国灭亡.社会发展落后的(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8.秦之前,(A.王 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秦始,( )是国家最
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2.(C.民本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
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础。
1
7.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9.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12. 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1.公元5世纪,社会发展落后的日尔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2.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3.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4.中世纪,教皇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的主张。 5.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7.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是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 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2.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3.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4.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维滕堡大教堂门口贴出反对罗马教皇贩卖“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5.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其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6.托马斯·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7.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太阳城》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
8.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
1.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扫清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2.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3.荷兰政治思想家格老秀斯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以主权这一概念为核心,格老秀斯改变了古代万民法
的概念,阐释了近代国际法的概念,为近代西方国际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4.荷兰政治思想家斯宾诺莎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通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为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7.以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理论为框架,霍布斯创造性地发挥了布丹主权理论,将国家的本质视为主权,进一步奠定了权力政治观的基础。在权利方面,霍布斯较早地将自然法的理论转换为自然权利的理论,为公民个人的权利做了最充分的论证。
8.洛克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方式论证了自由、法治、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对后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自由思想的始祖。” 1.思想启蒙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在牛顿力学体系和洛克哲学的引导下,提倡科学,2.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先驱,揭开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伏尔泰猛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3.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4.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它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
5.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宪政派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为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1.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2.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它彻底否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封建旧秩序。这种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3.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主义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4.英国工业革命把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从而使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5.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两大思潮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一个强调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秩序;它们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6.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合理部分;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
2
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
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思想启蒙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马西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目的,宣扬理性,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准备。 1.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新工具》和笛卡尔发表《方法论》,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
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开始了人类政治观念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或为政治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7.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利叶和欧文。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贝和布朗基。法国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者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
8.贡斯当分权主张中最具特色的是他关于君权的论述。他把君权与行政权分开,似乎是把君权抽空了,但实际上却是抬高君权,把它置于四权之上的重要地位,君主成为国家的代表。
9.英国自由主义是19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其中边沁的功利思想与政府理论,密尔的自由思想和代议制理论,斯宾塞的同等自由和有机体论是英国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1. 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产生到繁荣的时期。 2. 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绝对权威。 4.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
6.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春秋时代,郡县制和官僚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李悝制定的《法经》。
8.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9.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孟子基于性善而提人性说为儒学宗师的政治思想建构了理论基础。
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法家思想是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1.秦之前,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秦始,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问题,而是政治领域内君权加强的表现。秦始皇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基本为后世王朝所遵循。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的官僚制度。
3.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4.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到汉元帝时,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此后,儒学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5.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6.魏武帝曹操重视法令和用人,试图以强硬手段重建统治秩序,是名法思潮的代表人物。
1.王通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王通主张的三教可一,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3.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统论。性品说是韩愈在人性
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4.唐代中期,柳宗元作《封建论》,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柳宗元民本思想中 “吏为民役”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官为民父母,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是天然的、合理的观点。
1. 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吏治与财政改革。范仲淹等人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宋代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和李觏强本节用,寓兵于农的改革主张,为稍后的王安石变法做了理论铺垫。
2.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是“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理学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
4.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以夏变夷”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5.理学兴起于宋代,在南宋末初步实现了与政权的结合。而理学官学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1.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心不是一个物质器官。王守仁把良知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2.明末清初,伴随着封建制度弊端的暴露和社会的剧烈动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反思明亡的过程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体改革设想。他们的思想代表着我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3.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极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4.清末,龚自珍震惊于深重的社会危机,于是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传统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二、重要名词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5、边沁: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
3
5.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元代。在许衡的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
出了仁政主张,荀子基于性恶而提出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方针。制,他们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化公为私,提出了宰相理政、学校议政等10.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生了巨大影响。
2.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革,开一代风气之先,社会影响很大。他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前夕
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边沁认为,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群”指社会,“己”指个人。密尔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危害他人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17、儒家学派: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创确立是中国政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应与客观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
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
16、群己权界:这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密尔提出的观点。1、 智者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
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思想。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
《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2、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儒家学派注的政治主张没有引起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儒家学说在汉朝以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18、道家学派: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也是代表人物之一。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关于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国方面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道家学说在先秦诸子之学中显得颇有特色。 19、墨家学派: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墨子在政治思想上,墨子的主要主张是尚同、尚贤。尚同是墨子关于政治体制的认识,尚贤是墨子关于人事管理或政治录用问题的基本主张。 20、法家学派: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法家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等。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法家思想在当时成为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21、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继承了西周以
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5、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学者和思想家,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象和范围,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他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的和经验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其城邦思想中,他认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个人应服从和服务于城邦,过城邦生活;在其政体思想中,他明确区分了六种政体并且分析了政体变革的原因和防止办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它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识”的著名论断。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
是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墨子的学说以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科分类,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确立了政治学的研究对
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6、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等六部典籍,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以“仁”、“礼”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为核心的、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论语》是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22、韩非: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全
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自然就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它贯穿一切事物之中,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它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实质上就是在服从人自己的
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本性。斯多葛派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韩非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拜在荀子门下读书,治学说和近代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还提出了人人平等极为刻苦。他看到韩国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他发愤著书,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纳。后来韩非到了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55篇传世。 25、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并为汉武帝采纳的旨在用儒家学说统一当时思想文化的政治措施。汉武帝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独尊地位的
的思想,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这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发展。
代表作是《论共和国》等,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在政体思想上,他推崇混合政体;他把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学说介绍到罗马,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做了创造性的介绍和阐述,认为自然法优先于成文法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人类法律的基础,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如果违背了自然法的准则,就不是真正的法律。在西方悠久
4
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但却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最后冤死狱中。7、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
的自然法传统上,西塞罗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他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推崇信仰,贬低理性,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他还提出了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是灾难深重,行将灭亡,只有对上帝的信仰才是永恒的;双城论是他的政治理论中最具有影响的内容,借助双城理论,他论证了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内容。他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他认为上帝之城由对上帝的爱所造就,它是最高的善,其中的居民其中的居民必定受苦,它在人间的代表则是国家。在区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的基础上,他阐述了关于国家和教会的思想,认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负责维护地上的和平,但是,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人类历史上起作用,人们只有在教会中才能真正得救,由此他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1.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 日月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了世俗国家,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服从教会,教会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他把教皇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 月亮的关系。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
3.两剑论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4.阿奎那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关于法的分类的主张,是阿奎那有关法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奎那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其中,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本原;自然法是管理人类行为的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
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阿奎那特别强调了人法和神法的关系,认为人法必须服从神法,受神法的指导。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及其对各法之间关系的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教会法应高于国家的法律。
6.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
7. 马西略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马西略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马西略注重人的现世的幸福生活,认为和平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分工互助是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官吏和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学科,而且还深刻地推动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就政治思想的传承来看,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开辟了近代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于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也是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贡献。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并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 宗教改革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重要贡献。宗教改革对理性的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宗教改革过程中,还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为以后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民族国家文艺复兴的世俗化倾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国家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教会的衰落和民族教会的建立而得以崛起,它的崛起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纪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它的崛起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政治思想家如但丁、马西略、马基雅维利、布丹等人都为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4. 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5.主权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主权概念在古
注定得救,他在人间的代表是教会,地上之城则由对自己之爱所造就,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
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
里发展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割据,建立统一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十五、十六世
法律,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代就已存在,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阿奎那分析了四种法的关系,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是一切法的来源,的概念,最终使“主权”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布丹认
5
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和本质特点,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主权概念是布丹国家理论中最富有贡献的内容,它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布丹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认为,永恒性、绝对性、独立性等是主权所具备的重要特征。
6.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
之一,被西方学者尊称为“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是《君主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而非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政治,主张将权力视为国家与政治的本质,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和国家的问题,从而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政治思想家,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方法论上,他使用了从人性的角度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以及历史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方法论。他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在政体思想上,他主张首先建立强有力的君主制,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然后建立近代的共和国,实行理想的共和政体。他还对政治统治的方法特别是其中的政治权谋术,做了前无古人的深入研究。他主张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主统治之道,这实质上是要统治者借助权力而非道德的力量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7. 布丹布丹是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布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揭示了国家的四个特征,即主权、合法、家庭和共有财产;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他把主权作为国家的标志和本质特征,提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还区分了国家形式和政府形式,在政体理论上,他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布丹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某些宪政与限权的因素,已经开始具备近代的特征;布丹的学说,尤其是他的主权学说,反映了近代西方专制王权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8.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莫尔的代表作是《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9. 乌托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设计的一个理想国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创立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和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的乌托邦。在经济上,乌托邦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实行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劳动成果按需分配;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由哲学家担任其最高首脑。莫尔的乌托邦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1、 自然状态在描述国家起源时,17、18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设想的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社会所处的一种状态,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对自然状态都曾做过描述。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洛克把自然状态视为一种人人平等、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但由于人人都有同样的自由,所以也会出现战争状态;卢梭则描述了一个自由、和平,但人们彼此孤立而使生活难以为继的自然状态。正是因为自然状态有上述种种缺陷,才导致了权力的让渡和国家的产生。借助对自然状态的描述,这些政治思想家还对人们所享有的基本的自然权利进行了论证。
18世纪政治思想家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他自由权、生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他还把财产权作为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许多思想
家也都对自然权利作出过自己的论证。正是通过对自然权利的描述,西方思想家论证了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自然权利的观念也是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
3、 霍布斯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霍布斯首次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了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他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主权,它来自于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进行的授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人们的和平与安全。在主权学说上,霍布斯认为,主权者的权力不受法律或者任何人的权力的限制,人民对它只能表示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任何抵抗。他反对分权和限权主张,将君主制作为最佳的国家类型。他论证了臣民自我保存的权利和经济自由等基本权利,认为主权者的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
4、 洛克洛克是英国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政府论》是其代表作。在自然权利观念中,洛克将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洛克认为,政治社会的本性就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他主张限制权力以保障个人的财产权利。为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实现法治原则,他提出了分权学说,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洛克论证了议会主权的一般原理,并提出了限制立法权的主张,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洛克的思想通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传播,对法、美等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7世纪后期的英国,并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重要影响。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伏尔泰、狄德罗等人。启蒙运动突出了理性方法的内在功能,在道德取向、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并构成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
2.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3.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孟德斯鸠论述了法的精神,也即法和各种事物之间可能有的各种关系;在政体理论上,他把法治的有无作为区分政体好坏的标准,认为政体的原则决定着政体的状况;为保障政治自由目标的实现,他还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学说,这一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4.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是其代表作。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 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基点,对主权学说作了全新的阐释,
6
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
2、 自然权利 以自然权利来论证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是17、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平等等自然权利;洛克则将财产权、5. 人民主权在马基雅维利、布丹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认为,单个个人通过社会契约将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集体,形成了公意。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是主权权力的本质,它代表着人民的共同利益,永远是公正的,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人民与主权者应是同一的,人民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意。
6. 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是杰斐逊。独立宣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力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8. 汉密尔顿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联邦党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对美国宪法的制定,对美国宪政民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密尔顿是一个天生的贵族论者,他极力主张设立参议院,以贵族的力量来均衡大众民主力量。在政治思想上,汉密尔顿提倡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其三权分立理论中,汉密尔顿主张限制立法机关的权力,在行政上则实行集权。
9. 分权制衡分权学说古已有之,近代洛克首倡权力分立的理论,为促进政治自由目标的实现,孟德斯鸠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分也即要求三权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分权制衡的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美国宪法是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的应用。
10.贡斯当贡斯当是法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一生上始终不渝地坚持他的自由信念,维护自由原则。他把自由分为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认为古代共和国的公民虽然在政治上享有自由,但他们在私人生活方面却没有自由,所以古代共和国的公民虽享有政治自由,却没有个贸易等自由,也即个人自由。由此出发,贡斯当认为,国家应该保护而非限制和干预个人自由。为充分保障个人自由,他还在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学说。
11.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出于对资本主义的失望,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并各自提出了自己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差别,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理想、和谐的社会。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欧文所设计的理想的公有制社会的方案,大都体现出了这种特征。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虽然美好,但不切实际,带有很大的空想性。
12.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孔德,孔德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以
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只探讨事物抽象本质的方法,主张研究事物的现象而非本质,从现象出发,在观察与事实的基础上,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及现状,在此基础上,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促进对社会的改造。在政治思想上,实证主义反对革命,主张改良。实证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它是为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促进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而产生的。
13.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惟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的一种伦理学说。边沁是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功利思想将个人利益视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主张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进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和社会的不幸为目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托克维尔托克维尔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论美国的民主》是其代表作。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并不是着重于对民主理论的抽象、讨论和探讨,而是从社会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法国社会和美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展开的。他认为,民主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统治者和政治思想家都应尽可能地促进民主的发展,托克维尔还论证了民主、平等与自由的关系,认为真正的民主要以平等为基础,民主本身也就意味着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他还指出,在民主国家,理想的境地是自由与平等的和谐统一。
14.群已权界英国政治思想家密尔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群已权界论。群即社会,己即个人,群已权界论主要是为了界定个人在社会上能够享有的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的群已权界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已权界”的“界”之所在,这也是法律或道德能够干涉个人自由的边界。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密尔密尔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人个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但他对个人自由的探讨,出了社会自由的概念,这就进一步扩大了自由思想的范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群已权界”论。同时密尔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也进行了修正认为为了社会共同的利益,国家可以进行必要的干涉。密尔还以功利为原则考察社会政治问题,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被统治者的福利,保证人民过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5.同等自由法则英国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斯宾塞把同等自由法则看作是第一的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认为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一个人只要塞认为,国家必须实行同等自由的法则,只要人们的行动没有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国家就不能予以干涉。这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侵犯人们的正当权利。
周公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其政治思想以重在调节为特色。他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他主张统治者应按照德的要求,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以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周公的治国思想既有神秘性,又有较多的世俗内容,体现了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为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1.孟子邹人,儒家主要代表之一,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思想以性善说、仁政说为主要内容。孟子从四心到四德的生成过程充分表明人性是善的,从而打破了圣人的神秘性,肯定了凡
7
7. 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是
权,他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二是制衡,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是扩大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
人自由。贡斯当认为,现代人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盾,就可以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斯宾
人成为圣人的可能,同时提升了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的权威性。他认为能否行仁政关系到国家兴亡,因此要制民以恒产、赋税徭役有定制、轻刑罚、保护工商业。
22.荀子赵国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一书,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荀子的性恶说认为人性具体表现为恶,为了拯救人类社会,必须改造人性,具体途径是由圣人来“化性起伪”,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改造人性。荀子还极为重视礼的政治作用,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是个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3.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和本源,道的本质是无。老子无为政治思想关键是要统治者遵循道,按照道的法则办事,道的本身就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因而为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是目的。老子对现实社会因此主张无为。
24.庄子宋国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庄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人性自然说和实行自然主义政治。庄子继承老子对道的认识,更看重道的自然本体和自然规律的性质,主张遵循道的自然和谐的本性来看待社会政治,所以政治上要无为,认为这才是对事物规律的遵从。以是祸乱的根源。他还对知识、智慧、名利欲望忠孝仁义进行了批判。 25.墨子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以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在政治思想上主要主张是尚同、尚贤。前者是关于政治体制的认识,后者是关于人事管理或政治录用问题的基本主张。他还提出了兼爱、非攻及节俭等主张。
26.慎到赵国人,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富有理性,崇尚依法治国,政治思想以“重势”为特色,认为在权、法、术等政治要素中,权势最重要。主张统治者要保持和运用好势,权势必须集中,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尚贤。
27.申不害郑国人,法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韩国为相,在政治活动中成效显著。其政治思想以“重术”为特色。他认为术是君主用来控制和对付百官的,只能由君主独自掌握。
28.商鞅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初时到魏国寻求政治出路,但不受重其政治思想具有先秦法家的特点,主张重法和推行耕战政策。认为法是治国理民的根本手段,没有法令,就不可能达到统治的目的。同时提出“不法古,不修(循)今”,坚决主张变法。
韩非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拜在荀子门下读书,极为刻苦。韩非看到韩国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他发愤著书,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但他的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纳。后来韩非来到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却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冤死狱中。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传世。
29.李斯秦朝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李斯这些极端化的观点既不利于法家学说的发展,也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秦帝国的速亡。
30.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新书》为其主要著作。贾谊的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贾谊对秦兴亡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秦统治者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进行政策调整,认为秦统治者不能及时作出政策调整,施行仁政,以顺应人心,而是施行暴政导致民心
背离,社会冲突不可调节,这是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贾谊还主张实行礼治,他的思想具有以礼为主,以法为辅的特点。他还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贾谊是唯一一个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思想家,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1.《淮南子》《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编写而成。该书完成于汉武帝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也有儒、法、阴阳成分,可以视为汉代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淮南子》主张无为政治。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在因循自然的前提下去“为”。 《淮南子》认为在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即“自然之势”。统治者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之势,采取积极的统治措施。《淮南子》还批判了复古思想,认为32.董仲舒西汉政治思想家。汉武帝时期,他阐发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天人合一是其天人政治论的理论基础,他主张天人相通,同时天和人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人应当服从天。在天人合一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君权神授的学说,在现实政治中,主这一理论的提出对约束君主的权力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还以阴阳学说对三纲五常做了理论论证。
33.独崇儒术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成为时代的课题。董仲书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要求实现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一,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儒学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此后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儒学在政治中的指导地位得以完全确立。依靠政治权力,儒学由民间学术一跃而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思想文化专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君主集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维护专制等级,又重视德治教化,以缓和矛盾,较好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多方面需要。此后,历代帝王都尊崇儒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中国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期推行孝治的产物。孝对应在政治生活中则是忠,忠和孝实际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价值和行为上都依附于权威,个人在君、父的权威面前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孝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所以东汉统治者认识到这点,重视孝悌廉正,极力提倡孝道,以孝治天下。名教思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
35.曹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崛起于东汉末,先后削平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曾任汉丞相,后又被封为魏王,其子称帝令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在用人思想上,曹操循名责实,注重选拔、重用有实际才干的人才,主张不论出身、地位,而以实际才能为标准用人。曹操的用人思想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务实精神,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拥有众多有实际才干的文臣武将,是其得以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
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他的政治思想也以其天人合一论为基础展开。王通崇尚王道,认为它是政治的理想模式。以王道治国是王通的基本政治主张。王通力主复兴王道,以重整社会。要复兴王道就要行仁政,正礼乐。王道体现在政策上就是以民为本,行仁政。在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思想并行的社会背景下,王通提出了“三教可一”论,主张三教并存,以儒为本,互相吸收,取长补短,密切合作。他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是促进儒学复兴的主要人物,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37.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
8
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道完美无缺,对照之下,人类社会政治弊端重重,“因时变礼法”才符合自然之道。
此为依据,庄子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批判,认为“治”本身就是不对的,张君权至上,维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他还提出了天谴说,
用;后投奔秦国,得秦孝公赏识,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成效显著。34.东汉名教名教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兴盛于东汉中期,是汉代统治者长
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后尊其为魏武帝。曹操以刑名法术之学为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注重法
的社会基础。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36.王通唐朝政治思想家,一生以著书讲学为业。其政治思想以儒为主,
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少有的治世之44.范仲淹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
一。其主要政治思想有: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宋仁宗年间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其内容主要包括立君为民、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民养君、民择君等几个方面,作为一种治民安君的基本策略。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在实践上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位期间还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民本、纳谏思想也受到后世的珍视。
38.进谏与纳谏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它也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制。进谏、纳谏的一个基本政治功能就是为君主决策服务,对君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集思广益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失误。同时,纳谏也是君主掌握大局,控制、驾驭臣子的一种手段或策略,有通下情,防壅弊,调动臣子积极性的功能,在官员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与臣进谏相比,君纳谏更为重要。进谏、纳谏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须以君主对进谏有无正确态度为关键。
39.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唐中叶著名思想性品说。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性品说是韩愈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韩愈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韩愈的人性论是对其前儒学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相对与以前的人性学说,它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在政治上,他较有积极的一面。
40.道统为排斥佛老,完善儒学体系,以在与佛老的竞争中取得理论优势,韩愈提出了道统说。韩愈将道作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与佛老之道有利于现实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为了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
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45.李觏北宋时期力主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富国主张。在理论上李觏首先辨析了义利问题,揭示了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以此作为其富国主张的理论基础,李觏认为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财利,治国必须解决财用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强本节用的富国方针,要求解决土地和劳动力问题,要重农,改善农业生产的状况,同时要节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李觏还力主强兵,希望通过整顿军队、加强防备来巩固国防,改变宋朝积弱的局面。
46.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被起用,主持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把理财视为政治的当然内容,为理财正名,要求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重立法,认为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鼓吹法令制度的改革,以之为政治上的急务,并付诸实践,以法先王为指导思想,注重从现实出发制定法及是否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作为选人标准,实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在人才的选拔上,注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和以才取才,并对备选者的德才进行严格考察,在人才任用上,注重因德授用,但其改革只是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
家。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
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政府财政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重视节用;王安石变法还注
保守,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令制度;王安石变法还非常注重人才,以是否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以
不同,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之道。它是积极入世的,任和久其任。王安石变法对增强宋国的国力、巩固其统治起了一定的作地位,增强与佛道抗衡的能力,韩愈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弱的问题,此外,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韩愈认为,道是一脉相承,47.程颢、程颐:程颢,世称“明道先生”。程颐,程颢之弟,世称“伊从尧舜到孟子,在孟子之后,道才失传,他现在的认为就是要恢复儒家的道统,重建儒学。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统论,以复兴儒学,使之与佛道抗衡。道统论对宋明理学有较大影响。 41.柳宗元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上,他与韩愈同为古文复兴运动的主将,在政治思想上他总结了对国家体制的认识,主总结了理论界长期以来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论争,系统论证了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治上,柳宗元主张革除弊政,进行政治改革,形成了革新思想;他还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本、君本,官吏的职责是为民服役。柳宗元的思想,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突破。
42.封建论在理论上,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争论自秦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柳宗元生活的唐代中期,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衰落,中央与藩镇的矛盾日益尖锐。封建诸侯的议论再起。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总结了理论界长期以来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论争,从历史事实和“势”这一概念出发,系统论证了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束了汉魏以来有关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长期争论。
43.民本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提出过民本思想,例如贾谊、李世民、柳宗元等。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的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川先生”。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们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学术思想也大体相同,被称为“二程”。其著作主要有《河南二程全书》。二程曾师从周敦颐,但并不拘泥师说,对理学的贡献超过其师。他们将理提升为最高范畴,提出天理说。理学亦因此得名。他们长期讲学于洛阳,故其学被称为“洛学”。
48.用夏变夷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道实际是儒道。郝经认为,作为中国之道,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才是合法的。是否可以得到天命眷顾,与地域、民族无关,关键是是否符合道。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和其他各族人民。郝经的这一观点表面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文化上征服征服者的过程。用夏变夷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在接受统治与蒙古统治者合作中保持和发扬儒道。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49.郝经郝经,出身于儒学世家,曾受到忽必烈的赏识,积极以汉法儒学影响忽必烈。在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把道作为其思想的重要范畴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的主张,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才是合法的。是否可以得到天命眷顾,与地域、民族无关,关键是是否符合道。郝经主张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
9
张政治革新。其著作有《柳河东集》四十卷。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中国之
学,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和其他各族人民。郝经还要求儒生们认清形势,积极地与统治者合作,以保存和发扬儒学。郝经的观点是华夷之辨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其实质是在接受统治与蒙古统治者合作中保持和发扬儒道,其观点消除了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的心理和理论障碍,有助于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郝经还将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视为用夏变夷的成功例子,希望忽必烈也能成为魏孝文帝那样的人物。
50.朱元璋原名重八,安徽凤阳人。幼年时因家庭贫困曾出家为僧。后后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府,初步建立了政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制,制定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和新王朝。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生了深严整吏治思想等。
51.王守仁明朝人,世称阳明先生,著作有《阳明全书》,政治上,他他不满于居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僵化和教条,而继承和发展了陆九知行合一为特色。其主要思想有:一、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心学建立在对心的认识之上,理想政治的实现方式是儒家传统的由内向外,由己及人,即由明明德至亲民。二、“致良知”与“破心中贼”,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三、政治道德实践思想。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
52.王艮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曾拜谒王阳明学习王学。其主要思想有:其一,百姓日用之道——道的世俗化,王艮认为凡、圣之间没有根本差别,百姓日用即是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上智下愚旧说和封建身与道平等。王艮提出了人人君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中的等级特权和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53.何心隐明朝时期,泰州学派发展了王阳明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何心隐是泰州学派最为著名的学者。其著作有《梁夫山遗集》等,今人编有《何心隐集》。何心隐肯定人的自然欲求,主张对人欲不能禁绝,而是要有所节制,即寡欲,以避免人欲横流和损害他人的欲求,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何心隐也讲仁义、讲亲亲、尊贤,但他的亲亲、尊贤已不是传统的等差之爱,而是已扩大为一切人,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何心隐的理想政治是君臣师友,他认为朋友关系是平等的进而演变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无论君臣、师生、朋友,其目的都是为了达道。君臣、师生、朋友,甚至士、农、工、商的区分,只在于达道的程度不同,但所有的人在身份上都是平等的,由此,他想建立一个没有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君臣师友,人人平等的社会。
54.李贽李贽,明朝人,性格叛逆,思想激进,以异端自居,著作有《藏书》、《焚书》、《四书评》、《李氏文集》等。他发展了泰州学派中的积极主张是非无定,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对于打破束缚、解放思想有积极意义。
55.黄宗羲明末清初政治反思与批判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今有《黄宗羲全集》。他在政治体制的高度上对秦汉以来的政治进行深刻批判,揭露了君主专制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本身造成的巨大损害,他还对封建法制进行了
批判,称之为非法之法,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他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建立新的君臣、君民关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推崇宰相理政,要求加强相权,他主张学校议政,以扩大政治参与,强化舆论监督,他还主张方镇御边,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56.顾炎武明末清初政治反思与批判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大地主家庭;早年参加过复社;清军南下时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失的成就,涉及经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又被视为清朴学的开山祖。其著作有《日知录》等。他区分了天下和国家的概念,使人们能从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和探讨政治问题;他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主张对君主高度集权体制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57.王夫之明末清初政治反思与批判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组织过匡社。参加过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年后始被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其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综采各家,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其要点有: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认为时、事、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因时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合一的观点——理欲都是自然的产物,因而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理欲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处;道器统一——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有机结合。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极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58.龚自珍清末政治思想家。清朝的衰世现象引起了一些思想敏锐的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政治,兴起了一股批判政治、要求改革的思潮。龚自珍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基本判断是衰世,并认为出现衰世的原因是君主政治的恶果,看到了清王朝的深重危机。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积极为之寻找政治出路,提出了改革设想和方案,勾勒了理想社会,即农宗、平均、君师合一。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除八股文、改试等论;用人不论资格;在新疆置形省;禁绝鸦片等。他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革,开一代风气之先,社会影响很大,他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前夕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传统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影响城邦形成的两大因素。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社会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共有大大小小的城邦100多个。迈锡尼文明被摧毁以后,希腊社会再度回到分散的部落状态。公元前8世纪,希腊社会进入了城邦形成时期,遍布希腊的各种各样的城邦相继出现。希腊人被海洋或山川分割,不少地区彼此隔绝。在这种地理环境权的国家。
小国寡民,规模大的城邦很少,更多的城邦只是一些很小的居民点。城邦面积一般为数十平方公里,公民人数在千人左右,总人数不过数千人。一个城邦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了希腊社会。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奴隶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所以希腊政治思想并不涉及奴隶问题。自由人没有公民权,自由人有妇女和外邦人,他们都没有政治权利。只有自由公民才在
10
投入濠州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中。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管了其部队,败后,游历各地,考察山川形势,结交名士豪杰。他在学术上有多方面
远的影响。其治国思想主要有:强权与集权主张、安民思想与人才观、度集权之失。
忠于明室,不遗余力的镇压反抗和叛乱活动;学术上,他则是一代宗师。船山,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因而被称为“船山先生”。其著渊、陈献章一派的思想,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鉴论》等,有《船山遗书》。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知。二百
等级制度。其二,平等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人我平等。其次,用。
社会关系,因而推崇朋友关系。朋友在治学和行道过程中形成师生关系,三、思考题
因素,提出童心说和自己的是非观,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威性,的影响下,林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性、主体性、自由思维,主张多样化,3.城邦的特征和社会结构及其政治地位。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
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公民是一种独特的身份,其政治权利是与他们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的。在希腊城邦,公民身份意味着他是城邦的主人,享有参加城邦政治生活的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繁荣。在希腊,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每个城邦的政治制度也各不相同,各个城邦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道路建立了各种各种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式。但大都经历了王权政治到民主政治的几个阶段。到公元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巳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至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
5.城邦政治活动。在希腊城邦,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作出决定。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职津贴制度的多数官员包括执政官都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通过公职津贴和抽签选举等方式,公民“轮番为治”,广泛参与城邦公共政治生活。
6.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公民主要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由于民主制度的确立,他们的社会管理取决于公民自己,而不是将命运交给任性的君主。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也同样对统治者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总之,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甚至战争的成败也取决于民兵的训练和纪律。这一切都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了政治思想的古希腊人在城邦制度形成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和研究社会政治现象,他们对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决定了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7.结论。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民主制度不仅使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政治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繁荣。 2.古希脂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决定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希腊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首先是政治共同体,但它同时也被理解为血缘的共同体和宗教的共同体。每个公民紧密地结合于城邦中,离开了城邦,公民就失去了公民身份。所以,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能力,都不是私有的,都属于城邦。公民非常自然地具有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治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神话采取的形式是故事,而科学的形式是抽象的原理和精确客观的叙述。
希腊人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才能够对政治学的
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作出最早的说明。他们以城邦生活为背景,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城邦是古希腊时代独特的国家形式。后世的政治学正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在前几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柏拉图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了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这些都使希腊政治学具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学科划分。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希腊政治思想中有关政体的分类、政体的形式、政体的治理方法、不同政体的比较、理想政体的特征等内容十分突出。 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阐述了政治与这些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4.亚里土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对城邦的考察和分析是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本性,就必须成为城邦的成员,过城邦生活。
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社,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的本质和目的。他把城邦比作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身。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以充分显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虽然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但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他认为,公民的本质就是平等享受政治权利。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 在论述城邦本质时,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城邦与家庭及东方君主制国家的不同: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城邦政治家的权威是对自由人的治理,是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嘱托的权威。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包含着很深的公民偏见,它完全否定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权利。
5.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教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是教权与俗权各自的依据、界限等问题。人们很少对政治问题进行单独的研究,对政治问题的讨论,无不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法律、臣民、服从、义务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的。
11
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并作出了解释。此外,希腊政治思想家也在探讨政治问题时广泛涉及了实行,大大增加了下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在相当多的城邦,因素之间的关系。由希腊人最早作出的论述和说明,经过后世政治思想
发展和繁荣。正是城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影响着古希腊政治思想,向高级,演进的结果: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起初,
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邦。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并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因此,西欧人的基本观念是“基督教世界”,各个世俗国家只在人们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由于中世纪国家以分封和私人占有为基础,国王与臣民之间的联系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中世纪的人不了解国因此,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858—867年在位)。尼古拉一世是西方教会史上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理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得以发展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因此,教皇不仅在教会内部事务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其地位也超过了任何世俗国王。教会从未犯错误,也将永远不会犯错误。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政治思想既体现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人们的政治行为中,也体现在宗教仪式和礼仪上。政府和政治家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和运用政治思想,以法令和官方文告的形式表述政治思想;教会领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政治思想加以应用。这个时期虽然出现过大量论战性的著述,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许多新的内容,但却大多没有升华为理论形态。所以,中世纪虽然在政治思想上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但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9.莫尔乌托邦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莫尔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该书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该书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莫尔深刻地揭露了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造成的种种罪恶。莫尔批判私有制,认为正是私有制导致社会出现了“一面贫困不堪,而另一面又奢侈无度”的局面。莫尔不但看到子私有制的罪恶,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实现财富的平均公正分配的主张,这是莫尔对空想社会主义乃至科学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批判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个乌托邦里,人们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
财产归全民所有。莫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同劳动 在政治上,莫尔明确地提出要实行民主政治制度,让普通的公民能够广泛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在乌托邦中,城市政府是元老院,另外还设有民众大会。民众大会和元老院决定一切重大事务。乌托邦的各级行政官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不称职的可以撤换。他们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没有任何特权和官僚习气,同人民群众在经济和政治上完全平等。
受柏拉图的影响,莫尔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哲学王”思想。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高首脑应该由威望最高的贤人担任,是一个“哲学家皇帝”。一般来讲,最高首脑终生任职,但如果伤害人民利益,人民可以罢免他。
受时代的限制,莫尔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动力和途径,而且,然而,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蓝图,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资料,莫尔本人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奠基人。 10.霍布斯是如何描述国家的起源的?
霍布斯是以人性论为基础,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起源的。
(1)人性论。霍布斯认为,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2)自然状态。霍布斯假设,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自然状态。由于利己的本性,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
(3)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人们通过自然法的规诫作为行动的指南。其中,力求和平是第一自然法,它包括“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和“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两部分内容,是理性的戒条或一般规则。
(4)社会契约论。人们只服从理性即自然法的训诫,并不能避免战争状态以及相互侵害。为了自我保存,人们只能建立这样的权力,就是大家把在自然状态下全部绝对的权利和权力,委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后者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从霍布斯契约论的特点是:人民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是他们的全部权力和权利;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因而不受契约的约束,它的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
霍布斯以社会契约论的方式论证了国家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的方式论证了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观的基础。
¤11.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将法治同自由联系在一起,对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种是“自然自由”,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又超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以自然法作为只能是承认法律约束的自由,如同自然的自由是除了自然法以外不受其他约束那样。
(2)从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两种自由出发,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洛克断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那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是通过对立法权的限制,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的。洛克认为,立法权,这一国家最高权力也需要限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原则。即立法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
12
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视《圣经》为基础的公有制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以分封时的契约为保障;并以此形成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莫尔的理想社会中还存在着奴隶劳动等,这些都是其思想的局限所在。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甚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
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行为的根本原则。
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而形成一个大家必须绝对服从、能够代表大家的统一人格,这就是国家。
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它的准绳;一种是“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可能是绝对专断的。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立法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2)方式原则。即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不能以临时的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在法律适用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财产原则。立法权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在具体政策上,这一原则表现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国家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4)独有原则。立法机关的权力只是来自人民的一种委托权力,它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通过立法权的限制,提出了法治原则,从而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14.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19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为了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各种方式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孔德实证主义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孔德(1798 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不追求什么事物的本质这类绝对的观念,也不探讨什么是绝对好的政治制度,因为这只能导致专断的法律。实证主义的精神将鼓舞改良,预防妄图纠正无法避免的祸害的无益举动。
孔德的实证主义体系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
孔德思想体系的中心是整个社会,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必然是协调一致的,从而构成一个和谐、团结的整体。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在孔德看来,社会起源于人类的利己与利他的社会这种社会感情的表现就是相互合作和团结。在他看来,社会越发屣,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谐与团结——就越显著,国家或政府的能力和作用就能更加显现出来。实证政治的任务也就是巩固这种社会“团结”和“合作原则”。
政府是人的社会本能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社会既然是家庭的扩大,那么,政治上的服从关系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孔德为政府确定的目的是把各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使每个成员各得其所,井防止社会和知识的解体。因此,政府的任务也就是维持和巩固’秩序”。这是保持社会有机体的平衡与稳定所不可缺少的。按照孔德的方案,实证阶段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适应于“工业生活方式”的“社会政体”。他在社会政体的名义下,建立了等级制度和独裁统治。
¤15.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作了哪些修正?
约翰·密尔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
密尔对国家目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诸多论述,淡化了边沁功利思想中的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的个人主义色彩,突出了社会利益和公众利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是扩大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从习俗和舆论压力的强制因素中,看到社会本身成为暴君时会产生的社会暴虐,这种暴虐会像专制国家一样强有力,一样邪恶。他针对社会奴
役,在个人自由的思想中继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之后,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自由。
社会自由的提出,进一步扩大了自由思想的范围。密尔虽然继续主张从国家得到自由,主张守法,但更强调从社会的束缚中得到自由。他已经不仅是从政治权利方面探讨自由问题,而且要从人们的社会生活方面进行考察,要在社会生活中为个人自由划出一个范围,无论是法令还是政府官员都不应对其加以控制和干预。
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坦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群”(社会)“己”(个人)权界论。他说: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排除在自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密尔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国家应当奉行不干涉政策。他赞同放任主义,主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好处。然而,密尔又根据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为了增加快乐,免除痛苦,国家不能只是一味放任,还应积极地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获得自由的机会。 他在重新探讨放任主义的问题时认为,尽管放任主义是个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的实施并不是毫无限度的。在某种限度下,国家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涉。他提出,这个限度就是一种“伟大的善”或“伟大的利益” 。为了提高人民的美德和智慧,国家可以强迫人民完成义务教育;为了保护儿童,国家可以对不准使用童工进行立法;为了扶助穷人,国家可以通过“济贫法”提供救济;为了使属地殖民化,国家可因此,为了伟大的善或利益,国家可以实行国家干涉。
这样,密尔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进行了修正。密尔提出的为了“伟大的善”可以实行国家干涉的主张,是他的自由原则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密尔认为,为了一个人的利益去强迫他,些都不是限制自由,而是扩大了自由。这样的干涉是合乎功利的、合理的。密尔的自由原则成为他提出国家干涉的基础。
密尔对放任主义原则的修正,为国家更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此后,国家的积极作用,国家全面干涉的理论,成为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国家干涉理论。
16.如何认识斯宾塞提出的“同等自由”法则?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斯宾塞把同等自由法则看作是第一的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认为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的最充分的自由,只要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盾。”他试图用这一法则来替代功利主义主张的最大幸福原则。 斯宾塞认为,尽管不知道人们所希望的幸福的内容是什么,但人们实现幸福所需要的条件是可知的。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对于单独的个人来说就是自由,对于社会或处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就是同等自由。每个人的自由受到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的限制,是社会必须按照它组织起来的原则。自由是个人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而同等自由则成为社会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
斯宾塞指出,,国家为了维护人们的权利,实现社会的正常生活,就必然要实行同等自由的法则,这也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的这一基权利,导致一系列的弊害,危害社会安定。比如,政府对事务干预越多、管得越多,政府的支出就越多;而支出越多,它收的税就越多,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事事都管理,就不可避免地要使人们受到束缚;
13
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想的”向“现实的”、以支持地理科学考察,等等。
本能和社会冲动。人的一种高尚的本能和冲动,这就是人的社会感情,为了全体人民必要的利益而强迫人民,为了社会的“善”进行强制,这
在孔德看来,家庭的关系由家长来调节,社会关系则由政府来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则。密尔的修正了的放任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形式
益,为他的自由思想提供了新的功利理论基础。密尔对个人自由的探讨,本职能就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侵犯人们的正当
而减少人们的行动自由,则会使人们感到愤怒。因此,他认为,相信政治机器拥有至上的权力不仅是十足的误解,而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误解。
斯宾塞宣扬的“同等自由”法则,实际上就是早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提出的权利平等原则。权利平等原则的提出作为对封建特权的否定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平等只是一种形式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掩盖着“强者”的特权和“金钱”的特权,同等的自由事实上成了“强者”的自由。到了19世纪后期,在加强国家干预的呼声日益高涨,“天赋权利”成为国家干预的障碍时,斯宾塞坚持“同等自由”,固守放任主义,是明显不合时宜的,他成为19世纪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后代表。 ¤17.如何理解周公的政治思想是重在调节?
周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可以并深入思考了如何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政治理论。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
周作为殷商的属国本是“小邦”,现在却灭掉了强大的殷商,成为天下“共主”。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禁要问:强大的殷商为什么会灭亡?周为什么能取代商的地位?西周建立之初,这些问题是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回答的。周公完成了这一工作。
怎样树立周人的保护神,以取代殷商的上帝的权威,并为周人的政权提供合法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公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念。 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天的“大命”是帝王得以统治天下的依据,那么天是根据什么来决定是赐予还是收回“大命”的呢?周公认为这取决于王胡作非为,对上帝的劝诫也不听从,反而欺骗上帝,所以上帝革除了夏暴虐无道,不听从上天的教诲,
于是上帝不再保佑商。相反,周文王、武王却谨奉天命,勤于政务,因而得到了上天的垂青,得以承袭大命,取代商朝。周公认为,周克商实际上是上天意志的体现,是不可抗拒的。
周公认为,君主是由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是德行。从历史上看,就是因为商汤有德,所以天让汤替代夏桀作“民主”,灭夏建商。同样的道理,周文王崇德慎罚、爱护小民的种种德行得到了天的赏识,所以周武王一举灭商,建立周朝。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天的态度呢?周公认为除了传统的卜筮外,还可以以民情见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就可以了解天章。这种观点将人们的视线从单纯依靠和祈求天的保佑上,转到现实政治中来,主张通过施政来主动争取和巩固上帝的眷顾。 周公适应了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统的天命观作出了重大修正。他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周公提出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朝体现了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 ¤18.儒家学派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儒家的创立者是孔子。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他们注重的是政治秩序,着眼于从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建立和巩固统治秧序,而不大关注富国强兵等政策,因此他们的政治主张没有引起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荀子对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们在理论上详尽阐述了忠孝仁义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其中,仁得到了诸位儒学宗师的特别关注。他们极力宣扬道德教化,弘扬孝道。但他们并没有排斥法制刑杀,只是在教化与刑杀两手中,主张教化为主,先教后杀。 总之,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有三个方面: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祟先王之道。其二,祟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21.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实质是什么?
先秦诸子之中,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最具有现实性。他们兴起于战国时代,面临的是怎样才能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的时代课题。为此他们大多主张变法,为变法建构的理论依据就是历史观。这里以商鞅的历史观为例,以考察法家学派的变法思想。
商鞅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上世、中世、下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矛盾不同,时代主题也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制度。法要符合实际才能收到好效果,“因时而变法”是历史的成功经验。因而商鞅根据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提出“不法古,不修(循)今”,坚决主张变法。历史观为变法提供了认识依据,变法作为法家的基本政治主张,论的阐释,还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商鞅在秦国两次主持变法,均取得成 祟尚法治,以法为治国的不二法门是法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法家思想家们普遍认为法是治国理民的根本手段,如果没有法令,就不可能达到统治的目的。关于法与法治的意义,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法家推崇法治,坚决反对人治。他们对儒家的人治主张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感化,主张贤人政治。法家思想家们则认为,其一,人治的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是不利于统治的。其二,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人的才智上。然而一个人的才智、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难免出现错误、过失。所以人治之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并不是必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尚贤不仅会降低法的权威,更会导致贤与君争,影响君主的独尊地位,这是君主不能容忍的。总之,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国之本。
关于法治的作用,法家思想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慎到和商鞅认为,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定分尚公”。在公私关系上,他们都主张公高于私,私要服从于公。此外,法是包括君主在内的每个人都应遵守的,有法而行私,损害公、法,最终还会损害君主的根本利益。 法的定分可以明确公私界限,实现立公去私。“定分”就是要明确了然。定分可形成正常的秩序,所以成为治国的关键。法把每个人分割开来又联系起来,君主掌握了法,就能有效控制整个国家。
慎到吸收了道家学派关于道的认识,认为道的特点是:包容万物,又对万物一视同仁。在社会生活中,法的特点也是一视同仁又无所不包的,因而法的制定要以道为依据。同时,法还要面向现实社会,因顺人情。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法律。
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法家思想家都主张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
14
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祖。他概括和总结了周灭商的经验教训,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
的实际表现。他商克夏、周克商的原因。夏朝晚期,统治者不听从天命,不仅有理
的大命,以商代夏。商朝末年,纣王背弃了商朝先王的美德,奢侈腐化,功。使秦国从落后的边陲诸侯迅速扩张为战国七雄之一。
第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这是儒、法两家论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素质,
第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既然天的意志对国家兴亡至关重要,中潜伏着政治动荡和政治危机的可能。其三,人治就要尚贤,而贤人对
统治的长期延续。周公的治国思想既有神秘性,又有较多的世俗内容,每个人的职守和每种行为的界限。分定则公私标准明确,孰公孰私一目
则。韩非认为制定法令就是为了去私的,随着法令的执行,私被去除,这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王安石为理财正名,提出以发展生产、国家也得到治理。法家思想家一般都主张严格执法。他们认为,法令一经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以法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这个认识很有典型性,体现了前期法家的政治理性。 同时,法要公开要公之于众,臣民都要知晓和服从。臣民知法,就可以使臣民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约束自己;也可以使民与臣相互牵制。韩非也强调法要公开,法的公开使全体臣民都知道法的内容,有利于人们遵法守法。
法家思想家们大讲法之公而不私,但是,在君主政治条件下,君主臣、民在法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他说: 立法、变法的权力既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又是全部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律只能成为君主统治天下、牟取私利的工具。 28.简述柳宗元的政治革新思想。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总结了对国家体制的认识,主张政治革新。他在政治上忠于李唐王朝,对当时社会政治形成了革新思想。同时,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对社会下层情况有较多接触,对社会政治弊端和人民的苦难了解较多,这也促使他积极揭露社会弊端,阐发民本思想。
其二,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在官民关系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官为民之父母,因而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是天然的、合理
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并重视节约开支。
(2)立法与变法思想
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制定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
王安石批评国家人才现状,极论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提出独特的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提出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使北宋时期的改革思潮和实践达到顶峰。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在实践中33.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合一等一系列观点。 (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
法与势、术不同,势、术只能为君主所独操,法应由君臣共同掌握。王安石认为:法包括法律、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法之善
作为最高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是高于法律之外的。慎到曾明确指出了君、人才标准和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措施。
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非常忧虑和不满。主张革除弊政,进行政治改革,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其一,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
的。但柳宗元却创造性地提出:官员的职责是为民服役而非役使民众。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他又进一步说:民拿出其出产的十分之一,用来雇佣官吏为自己服务。的本质是至善至德,良知、天理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官员既为民雇佣,接受报酬,却不做事,反而损害民的利益。对于这种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的不满,反映了其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富有革新精神。同时,他还发展了儒家的经权思想,为改革提供理论依
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实践,提出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亲”、“亲民”。
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
官吏国家要坚决予以惩处。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
柳宗元的社会历史观主张进化,因而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务实求治,(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
据。他主张的治国之道是“立大中”,而经权就是大中之道的内容之一。纯善无恶 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经是原则,是常,权则是对原则的灵活运用,两者都是仁、智的体现。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两者的关系极为紧密,他说:“没有权,经就会僵化,没有经,权就会失去指导,背离原则。经与权实质上是同一东西的不同名称。两者的统一就是道。只有经权并用才能真正贯彻道。经权合乎当,即恰当结合两者就是道。他“权在道中”的观点,提高了权的地位,论证了变的必要性、正当性。表现在政治实践中,他积极鼓吹和参与政治变革,是永贞革新“二王刘柳”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唐朝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起来,社会政治日益混乱。柳宗元对唐朝的困境十分忧虑。他在分析社会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思想,为唐朝寻找政治出路。其革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二是执行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他十分重视人才在政治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将国家治理好,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而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要使有才能的人居上位,作管理者,无才能者居下位。即须任用贤能之士,充任国家官吏。他还对妨碍任人唯贤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批驳。
柳宗元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政治上,他维护郡县制、中央集权,关心民生,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勇于改革;他的革新主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减轻人民负担,改良政治,对社会的稳定发屉有积极意义。学术上,则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突破。 30.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财政思想
知”。
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问危机,稳定明朝天下。王守仁在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的过程中,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要“破心中贼”,解决民的认识问题,而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 (3)政治道德实践思想
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
王守仁心学 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34.什么是“破心中贼”?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
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也是天理。良知是心的本体,即心的本来面目。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 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
15
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
王守仁重点探讨了如何致良知的问题。致良知是为了存理灭欲。因为人生而有之的良知即天理往往为物欲所蒙蔽,所以要去除人欲,保存天理,复明良知。
存理去欲的方法是克己。具体有:其一,用功不已,持之以恒,特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内心,努力克服任何私心杂念。其三,勘破生死之关。突破生死之关,就达到克己的最高境界,彻底恢复了人至善无恶的本性。克己的目标则是内圣外王。这是儒家传统的理想人格。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思想纯洁,行为恭顺,是君主政治的忠实维护者。 他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良知之学”不明。所以要大讲良知之学,只有如此才能使“天下可得而治”。实际就是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他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则会留下后患。所以他主张必须“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即要“破心中贼”,“破心中贼”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重要观点。“破心中贼”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达到“破心中贼”要求的人当然是纯善无恶的顺民。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所以他用致良知“破心中贼”就是消除民的反抗,使之安心接受统治,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稳定明朝天下。
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破心中贼”是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王守仁本人对此极为看重。他的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
¤35.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各民族间不是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民族间地理上的距离大为缩短,这就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38.中西方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区别?
(1)思维形态不同。中国政治思想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质和规律。(2)侧重点不同。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解决在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始终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研究上,关注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问题;西方政治思想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问题。(3)发展轨迹不化的撞击和影响,但却“万变不离其宗”;西方政治思想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的演变,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第一,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第二,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三,在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的过程中,要特别防止“马教条”和“洋教条”。 40.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学习和了解中外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中外政治思想家对他们各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政治思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第三,不管是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别注意细微之处。其二,省察克治。存理去欲需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一;西方政治思想则表现为唯理性,强调逻辑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
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于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惯型”的,虽曾受到外来文
为。王守仁长期致力于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在这个过程中,39.学习政治思想史要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 人文素质。第二,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
41.什么是政治思想? 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参加过抗清斗争,著有《黄宗羲全集》。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从理论上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对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提出了批评。 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
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1)对君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制思想
黄宗羲提出君主与天下关系问题,认为君主大公无私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状态,君主化公为私是社会不治的根源。黄宗羲认为君主制度的危害有: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财产,给人民带来无尽苦难;封建法制为非法之法,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要用天下之法来取代一家一姓之法;批判君臣主奴关系,主张分工合作的君臣关系;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抓住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政治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象的思索和认识,它是国家形成以后的产物,也是政治权力出现并存在的必然结果。
体制的高度上进行批判,揭露了君主制的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但他没有彻底否定君主,还赞同设立君主,只是君须为天下、养万民。 古代希腊, (2) 崇尚三代政治
黄宗羲赞赏井田、分封、学校等制度,但并不主张尽复旧制,而是抽取以往政治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发挥。其主要主张有宰相理政;学校议政;方镇御边等。
黄宗羲的这些政治设想是对传统政治积极因素的吸收和改造,是其思想深刻性的表现之一。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7.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
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
想。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2)时代性与继承性。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
城邦的命任何思想如果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就会丧失生命力,政治思想必须对时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总之,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代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概括、总结和回答,这是政治思想的生命力所在。运掌握在公民手中,
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继的发展和繁荣。 承而来。(3)民族性与交汇性。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各个民族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
16
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民主制度不仅使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政治思想不断丰富和繁荣。
尽管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对后世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雅典的民主制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是非常狭隘的民主,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自由公民的特权。 2、古希腊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国家视为是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而是以纯粹理性的态度来讨论政治事务和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3、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 (军人)和生产者等级。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便是哲学家执政治国,这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以社会分工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具有知识,能够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他,也才有资格执政。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唯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
村社,由村社再到城邦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的本质和目的。他把城邦比做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的善业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得以完成,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实现,虽然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但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由于公民的本质就是平等享受政治权利,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因而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 6、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人类知识区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为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他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城邦思想上,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还为完整的政体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了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明确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研究不再局限于对政治的抽象原则和对理想城邦的探讨,的艺术。这种对建立范围广泛的政治科学的寻求,构成了他政治学体系中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斯多葛派哲学的核心是伦理哲学,斯多葛派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绝对的统一整体,而人是这个绝对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小宇宙。因此,人也必然受那种弥漫于宇宙之中的普遍法则的支配,构成自然秩序中和谐的一部分。这个支配宇最高准则。它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就是服从人自己的本性。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斯多葛派奠定了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它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西塞罗的“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新定义国进行统治的共同体。所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就是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权力为一个集团所垄断时,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国家只有属于人民,才是真正的国家;在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没有国家,权力即使由人民掌握,如果不依法统治,也仍然不是真正的国家。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团体,而是将其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 9、奥古斯丁双城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根据他的解释,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人类始祖犯
政治问题。这种理性的政治思考也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第三,而是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城邦,总结组织和治理各种类型城邦
在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7、简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
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的行为的
4、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依法
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他相信,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在奥古斯丁的笔下,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绝对的正义、之城,是预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至善的国家理念才能贯彻到现实的城邦生活中。 5、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对城邦的考察和分析是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城邦的起源上,他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家庭到
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17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
依据双城理论,奥古斯丁指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国家负责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保证人们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这是为地上之城和天上之城的公民共同希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它。这也是国家的职能所在。与世俗国家相人们必须皈依这个惟一神圣的教会才能得救。否则,即使言行没有缺陷的人,灵魂也不能得救。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理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1、 简述封建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史称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每一个庄园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这种状况成为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基础,也使得封建国家权力极度分散,造成君权的衰微。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所有的人都是处于等级关系网上特定地位的人,所以中世纪社会突出的特征是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五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督教与日尔曼政权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的发展和兴盛。于是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其自身乃至人们的生活上,显示着它的巨大影响。从五世纪末到八世纪末,西方教会在教皇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社会组织分化为两个部分,即教会和国家。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由于教会在经济、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在11~14世纪,教皇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常常处于优势地位。教权和王权的斗争也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世纪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各种思想意识都臣服于基督教。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世俗的关系问题,是教权与世俗各自的依据、界限等问题。(2)世俗国家观念淡簿。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利体系,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主流。“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社会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时间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
3、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阿奎那是如何阐述的? 答:(1)信仰和理性。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在调和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时,将信仰置于最高地位。认为人的理性要为信仰服务,用理性来阐明信仰所指示的真理。(2)教会与国家。这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阿奎那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他承认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的合
理性。在他看来,国家和教会虽然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但其目的各有不有道德的生活;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即在天国享受上帝的快乐。他承认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3)国家理论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他承认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他认为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4)法的性质与分类。关于法的本质,他认为法就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归根到底也就是上帝的意志;法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们得到的生活和社会福利;法的特神法四类,并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将永恒法和神法置于更高的地位,由此论证了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的观念,以此来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4、 简述阿奎那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他承认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社会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对国家的作用,他认为国家的作用有三:一是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二是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三是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在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中,对政体问题的阐述是另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国家的建立,也就产生了统治权。统治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奴隶的统治权,这是神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是对自由民的治理和管辖权。后一种性质的权力归属问题就是政体问题。他对政体进行了分类并将受制约的君主政体视为最好的政体。
在马西略的政治思想中,已表现出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他提出的人民权力的思想上。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出发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目的,认为上帝的意志并没有决定国家的存在,更没有决定国家的目的。因此,国家法律的制定也并非依据上帝的意志,而是人民的权力问题。他提出,法律可以由一个人即君主制定,也可以由少数人组成的议会制定。但不管是君主还是议会制定的法律,立法权都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不仅立法权属于人民,而且官吏也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应该由人民确定。同时,马西略还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教会的封建教阶制度,这些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看,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新工具》和笛卡儿发表《方法论》,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在文艺复兴第一阶段(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在第二阶段(15世纪中叶到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领域,第三阶段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对近代西方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就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来看,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平等、自由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在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逐渐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在政治方法上,理性主义兴起,自然法的思想得以重现并开始成为政治学理论的重
18
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城是混合在一起的。同。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合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国家中过一种
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地位。他指出,教会本身是神圣正确的,征在于法有强制力;关于法的分类他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
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构,即国家法律和国家机构。在国家的目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国家
势力不断增强。基督教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5、 为什么说马西略的政治思想具有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
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又开辟了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
要内容,契约论开始出现,西方政治思想开始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以维护公民的物质利益为目的 1、 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在方法论上的重要贡献,宗教改革的理论家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脱出来,使理性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提出了建立“廉价民族教会”的主张。民族教会的要求为民族精神注入了兴奋剂,它与民族国家兴起两相印证,成为宗教改革者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不仅如此,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还强调了近代的个人精神,不但为民族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辩护,还在自己的政治理论中初步表达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这些新教思想在文艺复兴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则为以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
2、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结构如何?
“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明确地讲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理解政治,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马基雅维利主张从人的角度、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来研究现实政治问题,为权力政治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他注重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寻找政治统治的规律,其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出发点也为其权力政治观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他还着眼于政治现实,主张将权力视为国家与政治的本质,并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和国家的问题,并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构架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在权力政治观指导下,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国家至上论、反对教会和教皇对世俗政权的干预。权力政治观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家问题,成为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3、 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的。布丹的主权理论具备了永恒性、绝对性和独立性等重要特征。第一,永恒性。主权的永恒性意味着不受时间和任期的限制。第二,绝对性。就空间来看,在一国范围内,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了任何限制;就时间来看,主权不受此前时代的限制。第当这一权力超出民族国家这一范围时,他就不再具有支配权,而只有独立性。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主权的具体运用却不是无限的。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布丹指出,绝对不受限制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烈的思想斗争。其中,对革命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大致有保皇派、独立派、平等派和掘地派等几个主要派别,它们分别提出了对英国革命的看法,形成了政治思想的繁荣局面。通过这次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是围绕着征税问题,英国的国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私有权也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源,因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考的基本主题。围绕着国王和议会的权力问题,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有的要求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制度,有的主张服从议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2、 霍布斯如何描述国家的起源的?
霍布斯首次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霍布斯对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做了近代化的论证。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人们之间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由于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人们对一己的私利的追求,使自然状态充满了战争,成为“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这种状态使人们的生存时时会受到威胁。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并不是一个非理性的状态,相反,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原则引导人们去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其中,力求和平是第一自然法。霍布斯认为,在自然法引导下,人们只服从理性的训诫,然而,战争状态依然不能避免。因此,要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互相侵害,人们就必须建立起这样的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谋生并生活的很满意。这就需要大家把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数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多数的意见面做出相应的行为。当人人都这样做以后,这一统一的人格就成为国家。在霍布斯看来,正是自然法的训诫引导人类走出战争状态,通过社会契约成立国家的。
3、霍布斯的主权学说有何特点?他是如何从主权理论出发论证其专制主张的?
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霍布斯进一步提出了专制主义的主张。从主权的性质出发,霍布斯认为,主权者的权力不受任何个人、团体的权力限制,人民只能对主权者表示绝对的服从,
宗教改革自15、16世纪开始,是一次来自基督教内部的思想解放潮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不同的思想家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展开了激
布丹明确地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代表大家的人格,在公共和平或安全方
三,独立性。就主权的空间范围看,主权之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性,霍布斯发挥了布丹的主权理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本质,并指出了主权
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他认为,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不能有任何抵抗。主权者也不受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因为他有权立法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废法。霍布斯认为,主权又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构成主权的各项这都是主权有限性的表现。 4、 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
布丹提出,所谓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共同的财产组成的具有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其特征包括:第一家庭。家庭的出现,既是人类自然本性也具有法学的性质。第二财产。共同财产是国家的基础和特征。布丹以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来划分家庭和国家的范围。认为家庭是私有的范围,国家是公有或共有的范围。国家在家庭的私有范围以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三主权。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拥有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第四合法。布丹的国家起源理论更多地强调强力与争夺的作用,强调臣民对国家的服从,但他也承认神法和自然法的权
权力都是统一不可分的,任何一项权力的丧失都会导致全部权力的丧失,他特别强调主权万万不能分,认为权分则国分。霍布斯主要从主权的归属出发,把国家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三种政体形式,从其主权理论出发,他将君主政体作为最佳的国家类型,并提出了一种为了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他否认了法治,更反对分权,在政体理论上,转向了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专职制度。他还认为,在君主制国家中,主权者的私利和公益结为一体,君主会象关心私利一样关心公益,因而这是一种更好的政体形式。霍布斯的这一思想,反映出了当时对强大王权的渴望。 4、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哪些义务?
使然的结果,同时带有社会组织的性质。家庭不仅仅反映人类自然本性,专制主义的主张。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能代表的,因此,
威。他十分重视国家的合法性,认为国家需要在神法和自然法的引导下,根据人民在国家中的基本权利,霍布斯规定了主权者的义务。他认为主
19
权者的根本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安全不只是生命的保全,同时也包括生活的一切其他满足,尤其是人民的合法劳动所得的安全。霍布斯将服从自然法作为君主的主要义务,认为政府如果将权力用在别的方面而不是保障人民的安全上,他的行为就是违背了自然法。此外,霍布斯还为主权者规定了一些具体的义务:第一,主权者必须保护好主权,保持主权的完整,而不能将其让渡给别人或加以放弃,以更好地保卫人民的安全。第二,教育人民,让人民了解他们基本权利的根据与理由,学会遵守秩序,服从主权者,学习正义之德等内容。第三,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制定良好的法律,以之来治理国家,做到平等施法。第四,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以法律的形式对其予以保5、 分析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的基本思想及其要素。
在霍布斯之后,洛克进一步论证了自然权利,并将财产权、自由权、生洛克将自然状态视为一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并受到自然法的支配,自然法教导人们:他们虽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却无权侵犯他人的自由,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由此,洛克以自然法的概念论证了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认为它们是根据自然法而来的,是人们还没有进入人类社会之前就享有的权利。在这些权利当中,洛克把财产权看作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认为其他权利都要以财产权利为基础,论证财产权利成为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洛克以劳动起源论论证了私有财产的合理性,认为正是劳动使财产权成为合法。洛克还认为,政府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们的财产任何权力都不能侵犯人们的财产权。由此,他论证了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从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中可以看到从古代西方思想中传承下来的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架构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6、 洛克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是自然自由,一是社会状态下的自由。洛克认为,人们进入社会状态之后,所要求享受的自由只能是社会状态下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在规则未加规定的一切事情上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做的自由。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认为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有真正的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他认为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自由,为人们的自由提供基本的保障。洛克认为,正是为了保障自由,人们设立了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指导人们自由而有智慧地追求他的正当利益。因此,他将立法权看作是国家中的最高权力。但他认为这一权力也应受到四个原则的限制:一是目的原则。它必须以为人民谋福利为目的。二是方式原则。它必须以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人民的权利。三是财产原则。它不得随意侵犯人们的私有财产权利。四是独有原则。它不能把人民授予的立法权随意转让给他人。这样,通过对立法权的限制,洛克提出了自由原则、法治原则、财产权原则等原则,并为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实现法治原则,提出了分权原则。 1、 如何看待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 启蒙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并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18世纪的法国的②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宣扬理性,开创了从事实出发的思想道路。它不但突出了理性方法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准备。启蒙运动也影响了美国革命。③就思想内容来看,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
动的最基本特征。④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这对18世纪的法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理性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理性为人们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做了辩护。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神财富,成为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人代数学和行动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是分权,孟德斯鸠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应该归人民集体享有,他建议采取代议制;为了提高国家处理事务的效率、孟德斯鸠主张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存续期视需要而定。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复存在了。三种权力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在三权中,他认为,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
3、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孟德斯鸠从法的精神出发,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的线索,以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为分析手段,在研究方法上独树一帜,这也成为他研究法的精神的出发点。他强调了法的精神。指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根本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给自己提出两项任务:一是给每个国家的立法者和执政者提供政治准则,以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制度。孟德斯鸠相信,只要立法者掌握了他所揭示的法的精神,就能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法律,并建立起理想的社会制度。二是教育人民,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奠定法律。根据法律调解对象的不同,孟德斯鸠进一步将法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别,即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明了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在区分三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明确提出,自然法优于人为法,人为法应遵循自然法。为了保证私有财产的神圣性,孟德斯鸠还区别了政治法和民法,他提出,凡涉及财产问题,必须严格遵守民法而不是政治法,只有民法才是财产的真正保障。
4、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话语,主权概念代表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这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权威性和整体性。主权的权威性决定主权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任何个人、团体、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人民的主权。人民主权的整体性决定了人民主权是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人民的主权可是不可转移的,它只能掌握在人民那里,人民亦不可能将主权转移给任何人或团体;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对主权的分割最终会使主权者成为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人民主权亦是不可代表的,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人民主权的特性决定,实现了人民主权的国家只能选择直接民主制,这就否认了代议制的可能性。卢梭式的人民主权是不可分割的,这就使卢梭否认了权力的分立与
20
护,并不得为了私利而侵害人民的财产,否则,人民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鸠的分权学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部分。第一部分
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种均衡。就分权来看,他将立法分为两种,即创制权和反对权。立法权
只能是承认法律约束的自由,它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自然法外的三种法都是人为法。他对法律体系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它阐
的内在功能所在,而且在道德取向、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代表只会丧失公民的美德和自由。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
制衡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是早期主权理论的一个粗糙复制,存在着种种局限。卢梭人民主权中的主权者极容易成为专横的极权主义者。
5、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民即便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这一不平等的影响几乎为零。确认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卢梭将国家的形成归因于富人的欺骗。这样,国家出现了,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卢梭还是承认,政府并不是开始于专制权力的。设立官职成为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秩序是大家认同的。但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退化了,世袭的首领渐渐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所有者,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6、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
卢梭使用了社会契约论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卢梭假设了自然状态和文明社会两种状态。他但这种人际关系很快就因生活困难而难以为继。因此,人们试图缔结社会契约而共同生活在一起,以便以共同的力量来保障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通过相互的契约转让了自己的权力,从而获得了整体的权力,进入文明社会。权利成为个体社会性的基础,而文明的社会则为保障权利提供基础。卢梭这样设定社会契约的过程。他认为,在缔结社会契约时,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全部权利完全转让给集体,并从集体那里获得权利,由于所有的人都让渡了自己的全部权利,所以每个人都能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让渡出去的同等权利。这样,竟每个人让渡了自己的全部权利,但他又从集体那里获得了同等的权利,并可借助集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因而,人民就是主权者,他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的利益。根据契约,人民的意志成为对于国家全体成员无不具有约束里的根本法,关于们根据契约授予的权力执行法律,并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卢梭试图通过和、社会契约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这一方案,既能保持个体的独立,同时又能保证个体可以致身于力量的总和。
7、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代议原则以及分权与制衡原则等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主权理论是杰斐逊宪政民主理论的基础。杰斐逊认为,正是人民的意志组成了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①民主性的原则亦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原则,并通过美国宪法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杰斐逊将人民视为宪法的基础。因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人民自然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则和宪法。②服从多数的决定是“每一个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归根到底,我的原则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应该起主导作用。③民主及其范围的问题的解决来自对代议原则的承认。杰斐逊主张的代议制通过摒弃直接民主制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委托给少数人来行使。
3. 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19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便是在这种矛盾空前尖锐,斗争空前激烈,政治空前动荡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在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舞台上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形成了5大流派:1、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2、自由主义在政治上反对任何革命性的变革,主张阶级妥协和社会改良,在经济上主张自由竞争。3、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4、无政府主义。5、实证主义。各种政治思
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革命转向改良和保守,由要求建立理想统一的政治秩序转向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阶级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政治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成为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顶盛时期发展的需要,成为19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了英国的霸主地位。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世纪上半叶时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变化,使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发生的变化。
3、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想及其实现途径?
认为,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上,不承认任何特权,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按最能利于生产的方式组织起为;消灭一切寄生现象,“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社会将促进各种个人幸福和公共福利,尽善尽美地的批判是傅立叶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痛斥资本主义“是颠倒世界,是社会地狱”;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傅立叶得出的结论:在这种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傅立叶不仅从经济上,而且还从政治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劳动权,连吃饭的权利都没有,因此,他指出,社会契约和天赋人权的说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傅立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协作制度”,这是由集体联合的生产和消费协作社会——“法郎吉”组成的。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私有制。欧文不仅和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从伦理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道义上的谴责,而且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和工人阶级及资产阶级的对立。在这方面,欧文已经站在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门槛上。欧文所设计的理想的公有制社会方案,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劳动联合体,未来的理想国家采用共和制的政府形式。他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新道德世界,内部没有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4、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并不是着重于对民主理论的抽象议论和探讨,而是从社会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法国社会与美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展开的。民主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一场不可抗拒的革命。他断言,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已敏锐的政治意识为其同时代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民主大道。他强调指出,国家统治者背负的首要任务是:对民主的引导;在可能的条件下,重新唤起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以为民主的真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政策适应时间和环境的需要。他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他呼吁,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应当有新的政治科学和政治理论去帮助人们建立新的世界。 5、边沁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为什么说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1、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为此,政府必须制定和完善法律,而所有法律都要以“增加全民的幸福”为目的。边沁把立法视为增进社会利益的主要手段,把立法看政府的主要活动。2、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思想的指导下,
21
入了第二个阶段,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政治上的不平等。尽管如此,国的经济和人口分布,从而打破了英国政治中的原有平衡,激发了19
胞叫做奴隶,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个状态,即主人和奴隶的状态。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圣西门
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自由自在,彼此孤立,但保持着和平的关系,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得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对资本广义制度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含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性原则、多数原则、交换关系,商品、货币和银行。劳动产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需、
亦是宪法的基础。杰斐逊坚定地认为,人民的权威是宪法的基础,因此,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意义:托克维尔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
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边沁的功利思想,个人利益被视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的所在。因此无论个人行为还他认为:一个政府的好坏主要应该以它所提供的富裕、安全、平等来衡量。边沁一边倡导革命,反对保守和僵化。为了使改革能得以实施,边沁强调了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的重要性。他指出:一种制度如果不受到批判,就无法得到改进。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的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的改革建议对19世纪的英国法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6、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作了哪些修正?主要特点: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而是扩大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行为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群已权界”为界。修正:密尔对放任主义进行了修正。密尔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国家应当奉行不干涉政策。他赞同放任主义,主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免除痛苦,国家不能只是一味放任,还应积极地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获得自由的机会。他提出,为了提高人民的美德和智慧,国家可以强迫人民完成义务教育;为了保护儿童,国家可以对不准使用童工立法;为了扶助穷人,国家可以通过“济贫法”提供救济;为了使属地殖民化,国家可以支持地理科学考查。因此,为了伟大的善或利益,国家可以实行国家干涉。密尔对放任主义原则的修正,为国家更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
1、如何理解周公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周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概括地总结了周灭商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以注重调节为特色的政治思想。周公首先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他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天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这一理论就要求统治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感,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为了巩固周王
希望由圣君贤臣治国,认为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儒家学派尊崇孔子。无论儒家哪一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3、礼治理论的内容和实质?
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约束人的行为。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首倡为国以礼,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他所说的礼,就是遍布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尊卑等级,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治国方针。孔子也肯定政、刑的作用,但认为与礼相比,他们只处于次要地位。同时,孔子倡导以礼为国,提倡礼治,将礼视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注重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将礼视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实行礼治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正名开始,使全社会尊卑上下等级名分适宜得当,名实相符,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荀子也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认为它能够依照等级原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行为,协调利益关系,达成社会政治秩序的平衡与稳定,认为礼的根本性功能就是分。即按照礼的等级原则将人分为高低贵贱贫富,并据之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个贵贱有等的秩序井然的社会。因此,在儒家看来,礼治是治国的根本手段,遍布社会政治各个层面上的尊卑等级,是一种政治原则,是最重要的治国方针。对个人而言,礼是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体4、什么是无为政治?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政治的依据和实质? 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基本政治主张, 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其实质是“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主要内容:一是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具体说就是要薄税敛、轻刑法、慎征伐、尚节俭。二是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政治上和文化方面采取适当办法,消除能使民有为的条件。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因而人类社会要受到道的制约。道的本质是无,而人类社会的特点是有。有是对道的本质的背离,因而,理想的政治就要依据道的本质回归自然。“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人效法“道”,也应以“无为”为主。庄子更看重道的自然本体和自然规律的性质,因然之理运行,万物才得以生成。天道、帝道、圣道是相通的,其要决是虚静无为。所以政治上要无为,这才是对事物规律的遵从。
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荀子对礼治
人自由。密尔对个人自由的探讨,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使礼能够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从而
己的好处。然而,密尔又根据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为了增加快乐,现在政治上就是君主拥有和执掌最高政治权力。
承受天命,德政的表现即民情的好恶,通过体察民情就可以了解天意。而主张遵循道的自然和谐的本性来看待社会政治。他认为,天道循其自
朝的统治,周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有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朴,社会也就好治慎罚等。保民,就是要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的本质。从统治这就要求统治者在治民的态度上要敬慎,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贪图享乐、恣意妄为,要注意体察民情。慎刑罚,是要根据成法成典用刑,不
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统治者遵循道的要求办事,以无为、不扰民的方式实现对社会的治理,这体现出了一种更为高明的求治方式。庄子的
能随心所欲。用刑时要考虑犯罪者的态度。施刑要出于善心,要慎重。无为也是为了通过不扰民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周公主张按照德的思想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5、墨子是如何论述尚同政体的起源及其运作方式的? 下得民和,保证周朝统治长久。其中重王权、重调节的认识倾向对此后政治思想的发挥子具有重要的影响。 2、儒家学派政治思想基本特征?
墨子提出尚同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墨子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历史上曾有一个“未有刑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人都是平等的。但这却一个混乱的时代。
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将礼仁为特色。他们注重的是政治秩序,其中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导致社会冲突和斗争的出现。墨子认为,要着眼于从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而不大关注富国强兵。他们祖述尧、舜,想摆脱这种状态,就要将义统一起来,为此就要建立“刑政”,设立“政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天下有道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和理论建构的指导,以人性学说作为其建构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儒家学派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他们倡导以礼为国,提倡礼治,将礼视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注重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将礼视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希望礼能够成为人们普遍遵守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
长”,政长之首是天子。然后由上到下建立一套政长系统,建立了政长系统就能够将社会上分散混乱的“义”统一起来,这就叫做“尚同”。义统一地由政长统一起来,再交给下面的臣民执行。在运作方式上,墨子认为,尚同的运作基本原则是下服从上,即下级层层尚同、服从于上级,最终做到所有臣民都同天子保持一致,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实现大夫、国君、天子掌握着“总义”、选义“的权力,经过层层尚同,最
的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度统一。墨子还认为,在法令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卿政,主张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并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他们主张人治,终将法令集中到天子手里,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22
6、如何评价道家社会政治批判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道家庄子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现实社会政治持批判态度,老子开启其端,从道出发,对统治者的严刑苛法和横征暴敛进行了批判,把当权者作为强调头子,认为正是他们的横征暴敛导致了百姓的贫困和他们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更为激进,他主张取消人的一切社会生活,使人彻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利,还对人的知识、智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这种认识中蕴涵着与当权者否定人类文明多数成果,期望借此找到解脱和自由之路也带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为人类回归自然的结果只能是更大的不自由。从历史发展进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说到底还是帮了统治者们的忙。 7、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思想是墨家的基本主张,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是一同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时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亲。墨子不
君驭臣之术,也包括臣弄君之术。术主要是君主用来控制和对付群臣百官的。它只能由君主独握。法家认为,治理百官是君主政治生活中的要务。权术是君主治吏的最佳手段,它对君主控制百官和保有权力具有非常的意义。术治的内容包括:在官员的管理上,要任能而授官,循名责臣下有为,统治者还要学会适当的阴谋之术。法家术治的本质是维护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权相争,使君主政治显得更加残酷和无情。 1、如何理解秦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走向了极端化,这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征。秦朝继承了法家的专制主义思想,认为思想的不统一与法令制度相矛盾,同时也有损于君朝坚持思想文化专制的主张,要求以法家思想同意全国人民的思想,并在政治上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以期达到取消异端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统治的效果。秦代政治思想的特征还表现在:将法家思想极端化,论证君主纵欲享乐的合理性,主张君主应实行严刑重罚,轻罪重刑,并要求君主独断,使用督责之术驾驭臣民,使天下人不敢不从,
的反抗斗争,这对促使统治者改良政治是有积极意义的。与老子相比,实。在君主决策上,要兼听而独断,在权责分配上,要做到君主无为,底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对社会政治的批判是激进的,主专制制度,保障君主的利益。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术的使用加剧
的某种对抗,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积极意义。不过庄子否定社会进步,秦代继续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并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使法家思想
程来看,回归自然只能给那些政治上的失意者和反对派提供精神出路,主的权威,并主张与政治的统一相适应,要有思想上的统一,由此,秦
满于这种状况,认为有的诸侯国政治混乱的原因就在于不能任贤使能,以使臣民竭力为君主效劳。秦朝极端化的观点既不利于法家思想的发针对这种情况,他主张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将选材局限于“富贵”、展,也不利于秦朝的统治。督责之术强化了君主个人的独裁,阻遏了统“亲戚”的狭小范围。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圣王,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选用贤才要不拘出身。墨子主张官员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使用贤才的方法是置三本,即给予他们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尚贤主张反映了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8、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
法家主张因时制宜,进行变法,并将之付诸实践。崇尚法治,以法为治国的不二法门是法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法家认为依法而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法是治国理民的根本手段,如果没有法令,就不可能达到统治的目的。法家思想家反对人治,认为人治随意性大,没有一定标准。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人的才智上,容易导致政治危机的产生。人治就要尚贤,而贤人对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并不是重要的。因此,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
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使得秦统治者的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2、贾谊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思最为深刻。贾谊认为,秦统治者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进行政策调整。他认为,取得天下后,统治者就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施行仁政,以顺应人心。秦朝统治者却施行暴政导致民心背离,社会冲突不可调节,使得社会冲突加剧,事实上削弱了秦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二)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他主张实行礼治,他虽然重礼但不排斥法,而是主张礼法并用,其政治思想具有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的特点。(三)他使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达到顶点。贾谊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同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他是唯一一个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思想家,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劣。墨子认为,贤能的标准是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贾谊政治思想的特征有三点:(一)贾谊对秦兴亡历史的总结与分析反
国之本。法家认为法有定分止争,立公去私,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农战,3、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增强国力的作用。在立法原则上,法家主张法要面向现实,因顺人情。答: 董仲舒把儒学与阴阳五行融合起来,重新塑造天的权威,形成了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则,并严格执法。发以法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
法家法治思想的政治实质:法家思想家们大讲法之公而不私,但是,在立法、变法的权力既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又是全部政治权力的拥有9、法家权势思想的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君主本身是最高统治者,这就是自然之势。人为之势则是指在可能条件之下能动地运用权力。人为之势则是君主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所获得的没有权势,君主就无异于常人,法和术也就失去了依凭。重视权势是法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不尚贤等。其权势思想的政治实质:势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凭借,法家权势理论反映了法家对10、法家术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术就是统治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以及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术既包括
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造人,天与人相通又涵容人,在天人关系中,天是第一位的,人是第二位的,天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人必须服从天,遵从天的意志。上,董仲舒提出了君权天予说,阐明君权的来源和权威性。他认为,只君权神授说直接导出了君尊臣卑,维护了君主的集权与专制。董仲舒还合天意,不能以德为主治天下而出现失误,天就会以灾异对他进行警告,要求君主改正,适当调整政策。如果君主一意孤行,天就会给予责罚,意义。它有利于用天的权威来更有效地约束君权,也为臣民提供了批评情况下,以天制约君权往往会流于空谈。天谴说体现了统治阶级自我调节的愿望,是其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董仲舒还借助天道运行的规律即一的政治思想,论证了君权至上的原则,在政治运作上能保证权力归属于天子,保证君主的权威,同时在政治运作上有保辅佐、化险为夷的作
23
应由君臣共守,法律一经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应严格遵守,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董仲舒认为,天创
君主政治条件下,君主作为最高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是高于法律之外的。奉天是处理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天人合一论的基础者,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律只能成为君主统治天下,谋取私利的工具。 有君主才有与天沟通的能力。君主是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来进行统治的。权势包括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在既定条件之下运用权力,主张,天的权威是高于君主的,君主要受天的约束,如果君的行为不符
政治上的权威;法家重视势的作用,认为法和术的运用都要以势为前提,必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所谓“天谴说”。天谴说的提出有其理论和现实家学派的普遍性认识。法家还提出了君主保住势的方法,即权势要集中,政治、发表政治意见的工具。但天的权威极为虚幻,在没有制度保障的
现实政治中,权力的地位、作用,特别是权力对君主专制的意义的认识。 阴阳之道,论证了三纲五常和封建等级原则的的合理性。董仲舒天人合
用,有利于提高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
4、什么是独崇儒术?董仲舒提出独崇儒术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成为时代的课题。董仲书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要求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他认为,大一统也包括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需要与思想保证。他认为,当时思想领域内多种学说并存的状况不利也即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得到汉入学在政治中的指导地位完全确立起来。依靠政治权力,儒学由民间学术一跃而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思想文化专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君主集权运较好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多方面需要。历代帝王都尊崇儒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5、曹操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汉末割据势力都十分重视延揽、任用人才,其中,曹操在人才选用、管理上表现最突出,成效也最显著。其要点有:第一,曹操对贤才作用和用贤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曹操确立了重用人才的指导思想。第二,曹操认为贤才不能靠偶然的方式来得到,而应主动求取。第三,曹操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扭转了重门第、重德行的传统,主张打破出身、门第、儒家道德标准的限制,选用有实际政治军事才干的人,扩大人才的选取范围,聚集天下人才,以形成高智能的统治集团。曹操的用人思想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务实精神,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拥有众多有实际才干的文臣武将,也是其得以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 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都达到成熟阶段。相应地,政治思想进入综合、深化阶段,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
重获主导地位。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
使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唐初君臣集团积极倡导重民和政治调节。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 (3)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做了总结。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2、李世民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积极减轻民众负担,缓和与民的关系。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本,统治阶级在政治上
们主张排抑佛老。韩愈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及国家利益出发,坚决排斥佛老。他将道作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认为佛道之道与儒家之道有着原则性区别。他认为儒道以仁义为其核心内容,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它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内圣外王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和政治性,有利于对国家的积极治理,对政治状况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佛老之道则消极避世,韩愈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道的传承有圣王也有圣人,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的完成者。韩愈提出道统论的实质是: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做出新的概括和抽象,以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保证儒学地位,与佛道抗衡,同时更好地促进政治生活的改善。
4、如何看待李世民和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民本思想主要是:立君为民、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表明统治者必须考虑和顾及民的欲望和利益,不能为所欲为。统治者既要统治民,剥削民,又不得不争取民。民本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民本是一种治民安君的基本策略,包括:统治者无为节欲;因民心,从民欲;以农为本。治民应崇尚节俭;轻徭薄赋,不违农时;澄清吏治。李世民的民本思想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柳宗元的民本思想主要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在官民关系上,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观点。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的不满,反映了其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柳宗元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政勇于改革;学术上,他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突破。 1、 如何理解北宋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
当时形成了一股改革思潮。北宋的改革思潮针对现实社会政治危机而提出,大多着眼于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思想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要求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他们主张对科举制进行改革,改变原来以辞赋取士的办法,着重考察应试者的政治知识和实际政治才能。在官员的选拔上,他主张要先考察侯选者的德行,再考察其他,他们还主张限制恩荫的数量和范围,以广纳贤才,革冗滥之弊。他们还主张改革官员管理制度,以实际功绩、才干作为赏罚依据,建立奖优汰劣的管理体制。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李觏则注重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以达到富国的目的,认为国家应强本节用,发展农业生产,
于政治统一,是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因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无助于政治生活的改善。他提出的道统论着眼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武帝的采纳,儒学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此后,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他认为道是一脉相承,儒学之道的
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维护专制等级,又重视德治教化,以缓和矛盾,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使儒道能够代代相传。而他自己就是这个任务
(1)儒学复兴。经王通和贞观统治集团的努力,儒学由衰落走向复兴,治上,他维护郡县制、中央集权,关心民生,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
(2)当朝君主、大臣如李世民、韩愈等积极探讨为君之道,治国之术,内忧外患,恶化了宋代的政局,也深刻影响了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使
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内容主要有:立君为民、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解决财用问题。李觏还主张强兵,要求整顿军队,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表明统治者必须考虑和顾及民的欲望和利益,选连精兵强将,实行军屯制度,设置乡民间怒军,加强国防力量。他们不能为所欲为。李世民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崇尚节俭,轻徭薄赋,澄清吏治,它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但它是以专制统治为前提和归宿的,与民主思想无涉。李世民极力争取君民和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君臣关系,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稳定了政治,推动社会的复苏繁荣。其纳谏、求谏思想在历代帝王中是非常突出的。 3、韩愈道统论的政治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道统论是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唐代佛教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影响很大,佛道的流行引起尊崇儒学的士大夫的不满,他
的理论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中,也多侧重于财政问题的解决,要求国家应强本节用,发展农业生产,节约开支;注重人才,要求以实际才能为人才选拔标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同时,王安石还提出了方面促进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巩固宋朝统治,这是北宋改革思想的共同特征。
2、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被起用,主持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
24
谐的君主政治,非常重视政治调节,虚心纳谏,鼓励进谏,从谏如流,变革法令的思想。务实求新,着眼于富国强兵,从经济、人才、军事等
的主要内容有: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把理财视为政治的当然内容,为理财正名,要求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重视节约开支的重要性。王安石还注重立法与变法,认为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他鼓吹法令制度的改革,以之为政治上的急务,并付诸实践,他以法先王为指导思想,要求法先王之意,注重从现实出发制定法令制度,认为这样法令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认为法令要因时而变,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王安石还非常注重人才,他批评了国家人才匮乏的现状,极论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主张求才;他以是否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以及是否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作为选人标准,实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在人才的选拔上,他注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和以才取才,并对备选者的德才进行严格考察;在人才任用上,他注重因德授任和久其任。王安石变法对增强宋国的国力、巩固其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改革只是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此外,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着眼于富国强兵从经济、人才、军事等方面促进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巩固宋朝统治,改革思想较为全面,这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基本特征。
3、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把道作为其思想的重要范畴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的主张。中国之道实际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才是合法的。是否可以得到天命眷顾,与地域、民族无关,关键是是否符合道,民众对统治者是否服从也在于统治者是否依从儒道。郝经主张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和其他各族人民。郝经还要求儒生们认清形势,积极地与统治者合作,以保存和发扬儒学。郝经的观点是华夷之辨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他认为异族统治者如果能够接受中原礼乐,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下的主人,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文化上征服征服者的过程。郝经的这一观点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在接受统治与蒙古统治者合作中保持和发扬儒道,这一观点消除了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的心理和理论障碍,有助于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1、如何理解朱元璋集权思想的主要特点?
朱元璋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极力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强化国家机器和对全国臣民的控制,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认为元末社会混乱的原因是纲纪废弛,因此他以正纲纪为急务,整顿纪纲,采取君臣吏层层节制,吏臣君层层服从的体制,以保证君主的政令、意志得到严格、认真的贯彻。他还总结历史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进行制度建设与调整。修《女诫》严禁后妃干政;罢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反叛;废大都督府,保证军权由皇帝控制;借惩办胡惟庸之机,罢宰相,提高六部地位,使之直接听命于皇帝。通过这些举措,朱元璋的个人专制得到显著加强。朱元璋的专制思想与行为还扩展三是大兴文字狱;四是禁止异端邪说。朱元璋认为,官吏是君与民的中间环节,官吏廉能与否及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君与民的利益。由于立国后仍有许多官吏吏治腐败,不听劝谕,胡作非为。于是他决定采取断然措施,整肃吏治,他严刑苛法,重典治吏,并注重惩戒教育,使之监督
管理。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集权与专制的思想本质。 2、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守仁心学思想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一个物质器官,而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身的主宰。它支配人的感觉器官,使人具有感知和认识能力,也支配人的行为。他认为内在的主观精神必然要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物也在这种联系中产生。他夸大了认识能动性,认为正是因为心运动和与外界的联系,外物才存在、才有意义。事物无法独立存在,只是心的表现而已。总之,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他把良知作为自己学识的核心。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他从心为万物本源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心与外部世界,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他提出了万物一体说。认为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良知贯穿于万事万物中都各种事物因良知而存在,又因良知而得以统一。他要求存理灭欲,通过省察克己致良知,破心中贼。他还要求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因而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更强调行,以矫正当时普遍的重知轻行、知而不行的风气。
3、泰州学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心学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有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该学派以王艮和何心隐为代表,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⑴百姓日用之道――道的世俗化。王艮将道进一步世俗化。认为道的内家是百姓日用,并无神秘之处,百姓日用成为衡量道的标准,圣人之道也不能脱离百姓日用,否则便背离了道,属于异端。而且,圣人不能垄断道。道既然以百姓日用为内容和依旧,则不仅圣人、就是普通人也可以体道、行道。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上智下愚旧说和封建等级制度。⑵平等思想。王艮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先,人我平等。人我之间地位平等,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即实现人我的平等共处。其次身与道平等。在身与道的关系上突出强调身的重要性。王艮不仅强调人在与道、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独立性和地位,还注重为此寻找现实基础,因而提出了安身、保身的问题。强调生计问题的重要性,尊重人的物质欲求,王艮还提出了人人君子的社会政治理想。何心隐也肯定人的自然欲求,认为声、色、味、安逸等欲求是与性相伴、与生俱来的,因而无可非议。所以他主张对人欲不能禁绝,而是要有所节约,即寡欲。他讲的仁义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不再是等差之爱,而是将亲亲和尊尊的范围扩大为一切人。他的理想政治是君臣师友。他提出了君臣、师生、朋友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即“会”。认为仅仅是根据达道的程度不同,人与人之间才有上下、师生之分,但“人人师友”,人与人之间应是没有政治压迫,也没有经济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有力地冲击了礼法各教等传统教条,批判了政治弊端。
4、什么是“破心中贼”?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破心中贼”就是“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其政治意义是为了达到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回归封建道德。这样的人当然是纯善无恶的顺民。他认为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对君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制的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与天下关系的问题。他从天下为主、其利为公、君主为客、其利为私的观念出发,对秦汉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抵制。认为君主制度的危害有:第一,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拼命追法。第三,批判君臣主奴关系。他一反传统思想,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他揭露了君主专制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本身造成的巨大损害,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性,就如何改造政治体制、理顺政治关系提
25
上就是儒道。郝经认为,作为中国之道,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广大下层群众也可成为践行道的主体。王艮认为凡、圣之间没有根本差
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剥削的融洽和谐的关系。泰州学派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
到思想文化领域。其具体做法有:一是遵奉程朱理学;二是以八股取士;5、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什么?
知法、守法、畏法。鼓励民众告奸,发动民众借助民众的力量来制约、逐和享受它,而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第二,他认为封建法制为非法之
出了许多创见。黄宗羲崇尚三代政治。主张宰相理政、学校议政、方镇御边。黄宗羲认为明朝政治紊乱及其灭亡重要原因就是废除了历代相沿的宰相制。使君臣关系进一步恶化,君臣地位相差大,再无需君主礼遇之臣。同时不能弥补皇位世袭制的弊端,另外还便利了宦官专权,他主张由宰相领导六部、辅佐君主。黄宗羲吸收以往各代政治中有调节性功能的因素,提出学校议政的观点,希望由学校担负起对中央和地方政务的监察、品评的职责,以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式夸大政治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方镇御边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他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弊。他参用两者在边境设置方镇,主张方镇可享有自行征收田赋6、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顾炎武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他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保国家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妇者也有责任。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区分了国家与天下,这就使人们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治问题。顾炎武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他崇尚三代,认为三代公天下,以后则私天下,自君主化公为私之后,社会就陷入长期的混乱和不安之中,以权利私有为特征,以君主私利为依归的君主政治制度正是天下不治、弊端重生的根源。他对君主的尊贵性提出了怀疑和否定,认为君主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其二,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他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利,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为了调整当时政治体制,他提出了中央、郡县、乡亭、宗族层层分权的设想。地方官实行终身制、世袭制,在人事、财政等方面予以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地方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制。他认为这样即可使地方官关心地方事务专心治理,从容施政,同时也可以矫治分封与郡县之弊,而收到天下大治的效果。
7、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对政治体制的认识。王夫之也以天下为公,君为私,并极力推崇公的价值。在君民关系上他认为民是君存在的根基。他分析了君主制度的弊端。认为君主为了满足其物质贪欲而横征暴敛,造成了民众的痛苦;在君臣关系上他认为君主应尊重大臣,他不赞同君集权、臣无权的做法,主张授予臣子特别是宰相一定的权力;在社会历史观上,他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因此治国不必法古。他主要通变改制,反对美化三代,尽复古制的观点,并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性和必然性。2、政治哲学上的成就。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也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他综采各家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体系。A、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在理势关系上,他认为得理自然成势,而顺势则必然合理。势中蕴含着理,理也要通过势表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他认为时、势、事、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鼓吹社会变革。B、理欲关系。王夫之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认为理欲同源,理不能脱离欲而单独存在,将理欲绝对对立起来,存理灭欲是错误的。这种理欲观反映在社会实践上,就是要对人的物质欲求给予一定的满足,同时要注重功利,而不能空谈性命义理。C、道器关系。王夫之认为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是不可分离,相须相用的关系;在处理道器关系上他主张尽道审器,尽器明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他以这种观念认识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在法和人的关系上,他认为礼法体现道,人则能弘道,所以要结合两者,任人与任法并重不能偏废。政治、伦理原则同政治制度、人际关系也是道器关系的体现,由于道器是可以变化的,所以统治者要重视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整。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8、为什么说李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中最具个性的人?
李贽的政治思想具有反传统的特征。李贽讲道是自然。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个看法在理学思想的传承中具有叛逆性。他还提出凡、圣无别。认为,圣人能作到的,普通老百姓,甚至下等人都能作到。不要瞧不起民间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做不到的事,圣人也做不到。不要把圣人看得那么高。李贽还提出了男女平等问题。平等思想是到了近代社会以后,辛亥革命前,以至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提出平等、男女平等、打破枷锁、打倒孔家店、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追求婚姻自由的。这些认识,其中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非常重要,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明朝中期李贽。李贽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他提出,冲击。这个认识是超时代了。李贽在王守仁心学上有所创造,提出童心说,根据童心,使得在认识上,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张扬。童心是人本心最本质的东西,最真善美,最好的东西。这使得人在认识上的主体性体现出来。李贽对孔子的圣人形象提出异议。对儒家经典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他还攻击道统说,主张学术平等。李贽提出私利合理,反对儒家的利公去私,大公无私,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正因为李贽具有上述富于个性,富于批判性的思想而为封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而入狱,死在狱中。作为一个思想先驱,他的社会批判认识在中国政治思想里是绝无仅有的。
商税、辟招官员等方面的权利;其地位接近封国,这样有利于巩固边防。 尧舜与普通人是一样的。这是对等级制度的否定,男女平等是对三纲的
26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