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美关系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 . 一再 多少 往往 B . 再三 多少 常常 C . 一再 稍微 常常 D . 再三 稍微 往往
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博会安徽展馆热烈欢迎同学们结伴前往参观,在那里尽享天伦之乐 , 感受盛世徽韵。 B . 北京八达岭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盘踞于群山之巅,叱咤风云 , 雄伟壮观,观者钦服。
C . 小狗包弟悲惨地死在解剖台上,巴金先生长歌当哭 , 撰写了《小狗包弟》一文表达自己的悲愤与歉意。 D . 印度、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总理同日访华,这令同样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忸怩不安。 3. (2分) 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愚:愚昧 C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洪亮 D .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4. (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 1 页 共 12 页
老嬤嬤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________________。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①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②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③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
④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⑤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A . ①⑥③⑤②④ B . ①②⑥③⑤④ C . ⑥①②④⑤③ D . ⑥③⑤①②④
5. (2分) (2015高二上·中山期中)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 .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利气势。 C .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 .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6. (12分) (2018高三上·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离开沙沟和西吉滩,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
第 2 页 共 12 页
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急急地前进了。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问答间已经能辨出方言的差异。西吉一别,即是隆德。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越过隆德。我们的心在六盘。
②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③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一个已经沉睡了的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六盘山雪路泞滑,路边灌木枝条上凝成银白的雪柱,山岩状如冰雪雕塑,白雪为悲壮的贫瘠山体披上了外衣,山间弥漫着沉甸甸的浓雾。眼前的景象,还有那急促的喘息和背上的汗水、双腿的沉重,都强烈地向我的肉体和心灵唤起着那个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脸上流淌的道道汗水,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像我这样的人也能说: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④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的、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⑤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分三岔,固原城已经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了。
⑥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⑦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选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
第 3 页 共 12 页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重在描写作者在风雪中艰难而急切地赶路的情形,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急于见到六盘山以及对六盘山的向往之情。
B . 第②段写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重在抒情和议论。但从全文看,与六盘山没有关系,所以这一段是可有可无的。
C . 作者在顺着崎岖小路向上攀登六盘山时,回忆了近二十年前在岷山山路上遇到的一位农民,意在表现自己此次登山的寂寞心情。
D . 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岷山印象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作者这么说是因为这么多年他过得很不如意。
(2)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感谢六盘山”的原因。
7. (6分) (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在教育系统各种减负举动之后,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迅速在全国做大。家长们仍旧焦虑感十足,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家总动员,不断卷入这种饥渴游戏当中,明知孩子不快乐,却又被绑缚在战车上动弹不得。。
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一幕。前些年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规定:不得搞题海战术,不得节假日补课,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布置作业……这些规定,在校园系统内还可以“封堵”一些行为,给学生们营造一些减负空间,但在校园外,这种“加压”游戏以市场化的方式风靡,显然更加难以应对。于是一些家长与学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当中。如果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校外变本加厉迅速聚合成一个“学生负担新疙瘩”,根源还在于教育的大逻辑依然没有理顺。
所谓减负、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并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具体来说,教育均衡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尽管目前的中高考虽有改观,增加了一些素质选拔的内容,但唯分数论未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们还是得让孩子削尖了脑袋争高分,去博取更好一点的教育资源。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度就会朝向哪里。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体育考试分数纳入中考总分,于是乎,以前备受冷落的体育课成了学校领导关心的对象,体育活动如火如荼,不仅严抓体育课上课质量,初三一年还要牺牲早读等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体育练习。可惜等孩子们一上高中,体育课又“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无他,高考不考。
第 4 页 共 12 页
按理说,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加上学龄人口的减少,中国教育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从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虑素质教育,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不能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松,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继续释放马太效应,学生就很难从这个大时代里获得益处。在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摆正各方的角色,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却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不不断地推进。
(选自《人民日报》《解开“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新考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减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新增了课业负担,是因为教育部门推行了各种减负”措施。 B . 学校“减负”后,学生的压力转向校外,这与家长选择无关,根源在于教育的大逻辑没有理顺。 C . “减负”工作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加以整改,更需要加强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
D . 教育“减负”“均衡”,虽然做了一些局部工作,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一些培训机构能够迅速在全国做大,原因之一是家长为博取优质资源,让学生竞相参加培训班。 B . 前些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封堵了校内给学生加压的行为,但校外“加压”却难以应对。 C . 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D . 部分地方初中体育课备受重视,而高中体育课遭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是中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减负”是一个浸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B .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龄人口的减少,给“减负”工作带来一次从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 C . 目前教育部门在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录制度改革,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D . 如果能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角度,去思考对策,全面改革,则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 5 页 共 12 页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诏攀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帝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夸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天下幸甚。”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耶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持节,与大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大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之/
B .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C .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成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D .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迸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 B . “社稷”原指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代指国家。 C . “元年”特指古代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现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的大变革的第一年。
第 6 页 共 12 页
D . “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谯玄德才兼备,多次受到举荐。他两次因出现日食被举荐,都被朝廷授职为议郎;元始四年,他又被举荐,与王恽观民风,行赏罚。
B . 谯玄敢于劝谏,为国尽职尽责。面对皇后专宠、皇子多夭的情况,他上书劝谏皇上以天下为重;面对多次灾异,他总是直陈灾异变化。
C . 谯玄忠于汉室,不屈从于逆臣。王莽专权,他弃使者车,改名变姓,归家隐居;公孙述让太守亲自去劝他出来做官,他宁死也不从。
D . 谯玄崇尚学业,重视诸子教育。他年少时喜好学习,熟悉《易经》和《春秋》;乱世中人都废弃学业,唯独他教育诸于要勤读经书。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
②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①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荀子·劝学》) ③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④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李白《蜀道难》) ⑤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⑥录毕,走送之,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7高二下·临沭期中)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① , 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休文:即梁沈约,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梦回鸳帐余香嫩”一句中“嫩”字的妙处。 (2)
结合全词,分析“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三句的作用。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 《琵琶行并序》的结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白居易的外在表现,请结合有关诗句,想像白居易听琵琶时的心理状态,不少于200字。
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月考)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夹叙夹议”。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6-1、 6-2
、
6-3
、
7-1、
7-2、
7-3、
第 9 页 共 12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8-4
、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
10-2、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1
第 10 页 共 12 页
、
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