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3-27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1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2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3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4

。 )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A.是稳定时期

5

。 )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特

C.埃里克森

D.华生

6

16.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7.“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性

7

。。)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9.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二年级

20.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量表

C.比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21.埃里克森是( )国( )学派的心理学家。

8

A.美行为主义

B.法精神分析

C.美精神分析

D.德行为主义

2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主动性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23.(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9

D.集体型

2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客体永久性

B.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25.某学生的智商为100表示( )。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26.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10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27.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28.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心理学家时( )。

A.威特金

B.斯金纳

C.卡根

D.弗洛伊德

11

29.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一般在(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3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1.(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12

C.大学

D.成年

32.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33.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34.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13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B.鼓励学生自学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3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6.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14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7.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岁

38.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39.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

15

。 )

A.阶段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4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4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16

D.形式运算阶段

4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44.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

A.6、7岁~11、12岁

17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4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4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8

4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

D.沉思型

4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49.(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19

C.民主

D.集体型

50.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1.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年龄是( )。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5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

20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5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意识

5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21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56.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春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 )

A.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

B.自主与羞怯

C.勤奋感与自卑感

D.友爱亲密与孤独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______期。

22

2.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

4.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______。

5.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______,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6.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______的分化。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______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8.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______。

9.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______。

10.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以及自暴自弃等。

1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______观念。

12.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______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23

13.______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4.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_____。

1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差异。

16.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__两个纬度。

17,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_。

18.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的过程。

20.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______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

2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生理自我在______左右基本成熟。

2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成分、______成分和意志成分。

23.埃里克森提出了______,指个体须知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2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24

25.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

26._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7.美国______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个别学习。

28.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______。

29.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是培养______。

30.人格指决定个体的______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1.______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2.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______阶段。

33.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4.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三个方面。

35.______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一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25

36.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______、自我追求等。

37.______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7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1~15岁);青年期______;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9.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0.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______。

4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______,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42.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______。

43.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______三种教养模式。

44.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45.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______。

26

4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______。

47.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其公式为______

48.1936年,美国的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49.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50.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_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7.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7

8.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特征?

9.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何特征?

11.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2.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1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

1.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

2.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8

5.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6.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做。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B 7.A 8.A 9.C 10.B 11.D 12.C13.B 14.B 15.C 16.C 17.B 18.D 19.B 20。A 21.A 22.B 23.C24.B 25.B 26.A 27.A 28.A 29.A 30.D 31.B 32.B 33。B 34.D35.B 36.D 37.C 38.D 39.B 40.A 41.D 42.A 43.D 44.B 45.B46.A 47.B 48.D 49.C 50.C 51.B 52.B 53.D 54.C 55.A 56.A

二、填空题

1.少年 2.后天环境 3.心理变化 4.信任感 5.抽象概念 6.动作7.假设一演绎 8.内疚感 9.场依存 10.情感体验 11.守恒 12.逆向性13.自我同一性 14.精确性 15.类型 16,纵向和横向 17.青春期18.命题 19.心理自我 20.人际关系 21.3岁 22.情感 23.自我同一性 24.自我体验 25.认知能力差异 26.性格 27.斯金纳 28.自主性29.勤奋感 30.外显行为 31.学习准备 32.具体运算 33.具体运算34.自我监控 35.逻辑思维 36.自我调节 37.关键期 38.14—25岁39.连续性与阶段性 40,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41.表象或形象模式 42.逻辑推理43.民主型 44.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 45.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46.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47.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48.韦克斯勒 49.性格50.性格类型差异

29

三、简答题

1.(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问,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一1 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

30

段。

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时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合适,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5.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入具有不同的性格。性格差异的表现及教育含义分别如下:

(1)性格的差异。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①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是指:第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在这几个方面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二,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

31

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性。第四,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

32

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7.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

8.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向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问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具体而言:(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3)只注重状态。如将牛奶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学前儿童会忽视倾倒这一过程,仅仅注意起始状态(一个容器中的牛奶)和结束状态(另一个容器中的牛奶)。

33

10.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命题之间关系。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一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抽象逻辑思维。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4)可逆。本阶段的儿童具备了可逆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青年初期: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

34

节的幻想。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方面。

13.(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优势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14.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教学促进儿童一定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四、论述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现有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35

启示: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者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做到独立发现,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的因素。

2.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有些学生倾向于采取发散式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聚合式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采取与学生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目前较多的是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性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更擅长学习数学有自然科学。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因而场依存性的学习则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数学成绩上。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性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2)沉思型与冲动型。反思型的学生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多地提出不同假设。而且沉思型学生能够较好的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起冲动型学生,更能抗拒诱惑。

36

(3)整体性和系列性。教学要想取得成效,提取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这就是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

3.(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持续一生,并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②儿童期(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

③学龄初期(4~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

④学龄期(6~1 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7

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⑦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⑧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与绝望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问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2)对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还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举措,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

38

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直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室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39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认知发展的作用。

(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观,在教学实践上已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和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

6.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

40

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