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国制造”,也许你会微微一笑:“这不是山寨的代名词吗?”这是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国人自己赋予祖国产品的代名词。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开展。中国2010年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就拿在中国发展最典型的一个企业——富士康来说。
富士康1988年投资祖国大陆,是专业生产6C(电脑、手机、消费性电子产品、汽车等)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东南亚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十多个科技工业园区(深圳、昆山、廊坊、烟台、太原、秦皇岛、营口、北京、杭州、天津、上海、南京、淮安等),其中深圳龙华园区是富士康大陆地区总部,目前深圳园区共有28万员工。 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5年(第371位)、2006年(第206位)、2007年(第154位)、2008年(第132位)迅速跻身《财富》全球500强。以下是富士康在大陆的分布: 序号 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产业与领域 员工数 预计投资额 30万人,未来12 万人 7万人 10万人 深圳龙华总部 目前最大最全的产业园 深圳观澜 江苏昆山 山西太原 山东烟台 江苏淮安 湖北武汉 河北廊坊 辽宁营口 秦皇岛 辽宁沈阳 江苏南京 浙江嘉善 手机、消费电子 连接器、电脑准系统 镁合金产品、手机 电脑准系统、消费电子 连接器、电脑准系统 数码相机、电脑准系统 手机及配件 5万人,未来6.510亿美元 万人 5万人,未来10万12亿美元 人 未来12万人 未来15万人 未来6万人 10亿美元 12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30亿美元 50亿美元 印刷电路板、主机板、电脑系未来3万人 统 印刷电路板、传输线路 未来3.5万人 精密数控机床、纳米合金汽车 零件 3万人 电脑准系统 内蒙古呼和浩电脑半成品 特 广西南宁 越南 精密铝材、电子园区 精密铝材、电子园区 总数超过85万人 超184亿美元
1.管理尚存缺陷,造成社会危害
有人曾分析过富士康的主要竞争力。其竞争主要源于他的价格,品质,速度还有科技。富士康经常以赤字接单,黑字出货。以低价盈利模式创造利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布局
大陆。布局大陆是降低成本的基础。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就是所谓的中国制造的优势挑战全球最低成本。立足大陆,富士康明确出制造出的产品必须质优、价廉、量大。因此出现了富士康在大陆急速扩张的现状。为了获得世界的认可,富士康用其特殊的管理方法打造富士康品质。如轿子观念,傻瓜观念,纪律观念,智慧观念等等。但为此,富士康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为什么富士康内地工厂会接连出现死伤事故?我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是与IT产业的特性有关;第二是年龄层次的代沟问题;第三是由两岸员工跟企业的互动关系差异决定的。 富士康的员工分为高中低层,底层员工做的其实是非常传统的事情。而现在,问题多出在底层。目前,公司很多都是80后、90后员工,他们赚的钱不多,也不愿意有太多加班和执行额外的工作。这完全是由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决定的。这种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日本、韩国都是如此。于是就有可能产生矛盾。 当然,这些问题也与富士康领导者郭台铭有关。富士康具有明显的企业主个人性格特质,富士康的核心是郭台铭,而郭本人是相当强悍的,通常很多事情自己要弄得非常清楚,事必躬亲,精力过盛,永不退却。
富士康这种浓厚的企业个人化风格,再加上IT产业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外部竞争与内部竞争都相当激烈。
从组织效益方面讲,不可否认,富士康是个优秀的企业。但从企业文化上讲,员工除了对组织的承诺和达到满意的绩效以外,还有非物质层面的成就感需要。特别是80后,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有工作之外的社交空间。 通常企业里面,底层员工很难分享中高层员工的成就感和实时的物质回报。中低层员工就是整个生产流线中的螺丝钉。富士康给的福利和物质上的报酬相比于其他小型工厂,老实说,要优厚很多,但员工却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同时失去一些自主,这种不满情绪很难控制。
所以企业跟员工间,绝不能用命令式的、强制式的管理。即便是为了他好,也应该多一个沟通的方式。比如网络间的、平等的、多点式的交流。这也是我们一直所强调的、在新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
2.技术创新弱,缺少关键技术
去过许多在华投资企业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企业内还是企业外得人,进入厂区,都是得经过检查的,更不得不经允许就携带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设备。这充分说明企业对专利核心技术的重视。富士康虽然是专业代工的企业,但对自己的有限核心技术也是相当重视。就目前看来,富士康未来走向正由代工走向核心技术控制。更有消息称富士康在联手索尼、收购奇美之后,决定不再囤聚于代工链上微薄的利润,加强整合,并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才是根本,而产品突破口即选在——液晶。
核心技术的创新是成为“制造强国”最基本和关键的因素。不断的创新使制造业更适应新发展,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拥有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广阔的地域,目前,有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进来,但大多数只是中间的加工部分,而产品制造的首——“设计”及尾——“开发”并未转进来,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关键性技术仍依赖进口,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而往往引进的技术又都是落后的,在我们还没有消化、吸收及研发这种“引进的技术”时,国外新的技术又出现,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创新不能获得预期回报而受挫。同时,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2%,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
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如果这种不利局面还不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3.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富士康上半年企业工资支出2.72亿美元,几乎为毛利润的两倍。中国内地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是导致其综合营业利润率从10年前的5%降到如今2%的一个原因。富士康营业收入曾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07年净利润达7.2亿美元,但到2010年却变成净亏2.2亿美元,在港挂牌的富士康国际股票价格较巅峰时期跌去85%。转折出现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富士康订单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在深圳的80万员工表现出强烈的涨薪意愿,并连续发生10余起跳楼事件。郭台铭决定将生产基地内迁,但因建设仓促,日前在郑州园区,高温断电、断水导致车间过热、员工休克。 目前中国已经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和中国比,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9. 9 和1. 2 ,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 %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
尽管近些年国家强调技术革新,但技术对产出的贡献率仍很低。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2 % ,而发达国家是42 % ,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倍。此外,我国产品的增值率为30 % ,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48 % ,47 %和41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投人与产出过程中存在过低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在我国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新型加工方法(如精密成形技术、激光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技术等)采用较少。例如: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尚缺少高效微米精度级的产品,尚需研发一些能兼顾高效化和高精化的数控制造装备以适应制造业加工关键零件的需求。
4.产业结构不完整,缺少国际化大企业 同行业中就规模而言,富士康在国内乃至世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只注重生产能力的扩张,从事生产型制造,还处在世界的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同时,我国许多公司仍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改变其管理,导致企业竞争力大打折扣,而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导致制造业出现无序的价格竞争。而且我国的企业非常缺乏全球营销经验,主要依靠国外分销商或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中国商品。
另一方面,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
业内人士的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高、中、低端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完善的少数国家,过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主要是承接世界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结果,今后则必须在高端制造领域确立地位,否则“从前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失去”。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都应该任重而道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