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铺垫的作用(解析版)

2021-10-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07、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

铺垫的作用

课文第②段详写了作者的家世——家境贫苦,往来的朋友也都是贫苦农民,为下文写母亲的辛苦劳作做铺垫。

【考点解读】

铺垫是文学作品中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并着重描述渲染来营造气氛,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是记叙类文章阅读的一个常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找出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2.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技法点拨】

1.找出为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设题点,弄清应该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找有关句子; 然后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到相应的段落找出做

铺垫的句子。

⒉判断句子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回答时不能简单地说“用来做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哪些内容做铺垫。。

【真题演练】

(一)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⑫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⑭“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01.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

①记忆中,“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 ②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 ③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

【解答】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经常在不满意我的地方严厉地指责“我”;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三件事。 0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运用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 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①句,从句中的“端”“递”“催促”等词,可见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②句,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天气的寒冷,同时陪衬出母亲不辞辛苦的为我接露水的不易,表现母爱的伟大。

0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解答】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从内容上看,这段话交代了母亲在我成长中对我的态度,与后文母亲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明显是为了突出母爱的深沉,这从写作手法上看,实为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的赞美作铺垫。 04.“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好。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抽象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化;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解答】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解答此题可先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其所蕴含的情感来分析绝妙之处。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母爱”是全文的主旨,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十毫升”是指母亲所接的露水的多少,但正是这“十亳升”却将母爱这看不见的情感具体化,以此来集中的表现母爱的多少。理解了含义,再分析作用,很明显,标题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并点明了本文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了,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练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

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的,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01.第二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事件:雨雪中,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

【解答】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可从内容上、结构上、艺术效果上着手分析:内容上分析段落对表现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艺术效果上主要分析它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第2段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着手分析。内容上写出了在雨雪中,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的事情。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作者对自己母亲的回忆的作用。02.第三段到七段,作者回忆往事:

①详写的两件事是: 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 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关爱和牵就

②从3~7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 坚韧 、 刚强 、 乐观 、 爽朗 、 无私 。

③从全文看,重点部分是: ③ 段﹣﹣ ⑦ 段。

【解答】本题考查了对重点段落的理解。①通读第五段,从文中的“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可以概括得出第一件事: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从第七段的段首“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便可概括出第二件事: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关爱和牵就。②从第五段在文革期间对母亲的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十分坚韧、刚强 人;从第六段中的“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可以看出母亲还是一位乐观的人;在“我”高考的那几天母亲天天给我买西红柿,然后假装说不喜欢吃,而且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可以看出母亲的无私、慈爱。③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就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所以重点段落应该是3~7段。

03.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超过15个字)

伟大的母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解答】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读完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在对面种种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屈服,把全部的爱给了三个孩子,这种无私的爱支撑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04.请概括第7段所写的事件: 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 (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因为本身家庭情况就不乐观,而且“我”又是最小的一个,作为母亲的,肯定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不能把前面几个都带好了,就不管最小的这个了。

【解答】本题考查段落概括及发表观点的能力。从第七段中“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可以概括出该段主要写的是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至于对于母亲的做法是否赞同,在做题目的时候发表不同的看法,赞同的话主要通过“母爱”这方面去答。不赞同的话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溺爱”方面去作答,同时主要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即可。

05.第8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 、 抒情 。

【解答】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做题时要先搞清楚表达方式一共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是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定义就可以很清楚得出该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抒情。

06.本文组织材料是按 时间 顺序,1、2段叙事的时间 现在 ,第3~7段叙事的时间是 过去 ,第8、9段又回到 现在 。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从第一段中的“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可以得知是现在的时间;从第二段的末尾“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可以知道作者是对过去母亲进行了回忆;第八段“如今,我已为人母。”可以得知时间回到了现在。

(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篮球、体操、举重等多种项目均有不小的建树。他的身体

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在我们南方他们从没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而他那一身过硬的“打架”功夫更使人们对他又惊又喜,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手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

不!不!绝不放弃,绝不言败,我绝不容许你就这样轻易地走。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了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子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而父母,则是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那个表面对他面含微笑,竭力与他聊着轻松话题的我,心里是那么的伤心。不,我不喜欢,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养育我们,宠爱我们……

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要做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相当于天文数字的二十九万换回的,那条曾经比别人更加健康、强壮,更加充满朝气和激情的生命,竟然还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从消息传来的那一刻

起,那份熟悉的痛楚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强烈的攫住了我的心。

不是真的无知到忘记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不是真的幼稚到忘却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只是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做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要想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能揭,不愿看……

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实。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01.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

爸爸两次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我”难以面对。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父亲两次突发心脏病的经过。第一次详写,第二次略写。父亲的发病让我无法面对,因为我从来没想到素来强壮的父亲竟然会得病,也没有想到花了很多钱进行手术后,居然还是如此的脆弱。 02.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的“语言”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了我的身边来。”可提炼作答。

03.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 因为爸爸的举动仿佛是安排后事,而“我”害怕爸爸死去。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养育我们,宠爱我们……”可知,我觉得父亲这些举动与言行就像是在安排后事一样,这让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害怕父亲会死去。

04.谁无父母!谁无亲人!在你的生命中,父亲或母亲身上有没有发生让你感受很深的事?请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次,我突发急病,爸爸连夜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要输血,但是医院里血库里的血不多了,但可以考虑家人供血。听到这,一向身体不好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输我的血吧,多少都行!”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解答】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从生活中选取能表现出父亲或母亲身上让我感动的事件,运用充满深情的文字表述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