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文化自信和自觉

2024-01-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文化自信和自觉 编者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请记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时文选粹

文旅繁花竞绽放 且以诗意共远方

近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十年来,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体系逐步健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文旅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高品质文旅服务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要坚持融合化发展、特色化打造、价值化引领,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文化和旅游两大优势资源,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融合化发展,做大文旅产业总量。文旅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唐宫夜宴》《洛神水赋》——河南创新诠释传统文化打造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屡次破圈,被外交部多次向海外推介,依靠的就是高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碰撞。文旅产业已经从以历史文化、古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开发“1.0版本”,升级到以文创、科技、资本、人才等全要素驱动的“2.0版本”。 要坚持以文

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以“文化+”拓展产业新空间新边界,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文旅产业体系,推动文旅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郑州,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演员“穿越”打卡地铁站。图源:视觉中国

坚持特色化打造,激发文旅消费增量。近年来,北京“一城三带”、浙江“诗画浙江”、江苏“水韵江苏”等概念的提出,在盘活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文旅产业其势已起、其兴可待,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貌等内涵,有效将地方特色资源与新兴文旅业态、区域发展脉络、社会主流价值有机统一结合起来,突出城市的文旅标识、行业的文旅特色,推动文旅产业功能服务提质量、文旅消费扩增量,打造别具特色的文旅形象,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价值化引领,规范数字文旅变量。当前,5G、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数字技术在文旅行业被广泛应用,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数字文旅正在重构产业格局。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要把握机遇,运用新技术创新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方式,充分展现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用科技点燃文化自信“星星之火”。另一方面,要坚持文化为核、技术为辅,发挥文化价值引领功能,引导数字文旅在培育社会价值、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时代精神等方面发力,激发先进文化创新和创造的蓬勃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请记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2.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3.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就文字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相当的距离,就内容而言,《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主题,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摘自秦春华《“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学生家长),张先生(文史专栏记者),何老师(高中

语文教师),黎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高中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示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叫黎明,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很高兴在此与诸位交流思想。我发言的题目是“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这个道理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则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社会人生。读《红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那

就是本末倒置。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曹雪芹这个人,在读这个人的才学、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体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一段历史,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得个茫茫白雪真干净……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经典,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大学》是立本,示人为学之规模;《论语》是亲切,指示功夫在日用家庭之间;《孟子》是养气,一生坚守其志;《中庸》是究其精微。所以儒家经典的“不刊之鸿教”意义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事、读书、做人。也就是说,既要修为己之学,也要成己、成人、成物。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在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各位嘉宾,经典不仅是一部部典籍,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情怀,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经典著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其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强不息、爱国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诗词文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厚重的文化更是被书写在了一部部经典著作中。阅读这样的经典,自会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在心中。 传习经典是否有年龄区分,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只要有阅读的渴求,早些传习经典著作也无妨。古人云:开卷有益,更何况经典。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早在初中时期,我就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

完了四大名著。当时,我对有些内容不甚理解。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学识的增长,之前不理解的逐渐理解,认识肤浅的也变得深刻。此外,常读常新,还让我有了新收获。

各位嘉宾,开卷有益,从阅读走向传习,传习经典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