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2、有关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息是不可以处理的
B.信息不依附任何载体而存在C.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D.信息是不可以共享的3、\"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要依附于載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速信息.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5、广东气象台2006年5月14日发布台凤\"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
A.时效性、价值性
B.可存储、可转换
C.独立性、广泛性
D.増值性、共享性6、“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
)的特点A.多样性
B.普遍性
C.变化性
D.储存性7、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8、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谗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
这体理了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9、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
A.航空公司
B.机场
C.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报道
D.报纸10、在应用软件中常用等表示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形式是(
)
A.视频
B.声音
C.文字
D.图形二、判断1、得知小明被困泰山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得小明得
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性(错)
2、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对)
3、信息、物质与能量是构成社会的三大资源。(对)
4、信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可以加工处理得到新的价值。(对)
选择题答案:
12345678910BCADABCCCC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科教版
高一年级课时:1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信息,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及其特征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并不是纯粹的教他们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他们养成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中时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对“信息”的确切内涵和特征没有掌握,高中时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
两个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2)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案例,能正确的分析它的特征2)能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用信息的正确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认识信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兴趣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五、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载体的概念、信息的特征难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具有的一般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相关的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室
3)收集使八、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抛出问题(学生用2-3分钟分析讨论)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观看课本中第二页图片,你从图片中获取什么信息?3:从网上可以获得什么信息?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什么信息?
师: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
引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第二环节: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引出载体的概念: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景象、数据、图标、符号、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体或媒介。
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即:其只是传输介质/实体/名称,不表示内容
第三环节:信息的特征师:任何的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都必须依附某种载体,这就是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那么除了这个特征之外,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
例1:大家都观看过春晚节目中的小品“不差钱”,本想是给丫蛋上,最后是毕老爷看上了服务生小沈阳,为什么呢?这个小品中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信息价值性)
师: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在历史上,我们可不可以找出些关于信息价值性的例子来?生:……
例2:走回家路上,下起了暴雨,回到家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这时,妈妈跟我说“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这个信息对我来有没有意义?
生:……
师: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时效性)生:……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具有价值,但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中,要养成积极关注信息变化,跟踪最新信息动向的良好习惯,以免使用过时信息。
例3: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听到人们在谈论,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于是出现这样结果:第一位摸到大象的耳朵说是大象像一把扇子,第二位摸到大象身躯,说大象像堵墙,第三位摸到大象大腿,说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位摸到大象的鼻子,说大象像一根弯弯的管子,第五位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一根绳子……
师:这则材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生:……
生:……师:说说理由生:……
师:哪些人容易上当?生:……
师:上面这条短信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伪信息造成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要习惯首先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及误信他人,上当受骗。同学们有收到过伪信息吗?
生:……
例5:师:现在几点?生:……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现在是几点钟,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性?(共享性)
生:……
师:我们知道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它们都可以共享,但是它们又有区别。物质和能源一旦被人占有,其他人就得不到了。同学们刚才给老师共享了几点钟的信息,
可是你们并没有因为给我共享而失去这些信息。所以,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怎么样?
生:……
师:信息的特征是不是只有以下几种呢?还有很多特征,请同学们学会观察,并能举一个相关的例子(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传递性等)。
生:……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分析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1、李明早上听到广播说晚上有暴雨,他到学校把这个信息告诉班上的其它同学。
2、《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从周瑜那里盗得伪造的蔡瑁、张允投降书,致使曹操将二人斩首。
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4、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5、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将发生过的事件通过适当的方式全部记录或保存下来,使得我们对某些事件知之甚少或根本不
清楚
6、学校把历年的高考成绩列表分析,预测今年的高考情况。
九、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然后给出信息与载体的定义,并举例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帮助和总结
以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方式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
真心喜欢这么赞的措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