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背景的分析,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通过分析清朝面临的社会危机,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明确清朝的疆域四至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康乾盛世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国家版图的奠定。 【教学难点】 疆域的奠定。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意思是皇帝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没有人去主动加以“怜恤”,让皇帝“更换休息”。那么清朝皇帝何以如此辛苦?权力到底有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盛世的表现是什么?
1
[学生回答]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讲] 教材上说得比较笼统,这里给大家详细的补充一下:经济上,全面恢复明末以来遭受残破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为盛世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物资条件。从顺治开始,特别是康雍乾三朝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国本,极力发展农业经济。这集中地体现在康熙所表述的思想。
政治上,清朝入关,首要整顿吏治,从严整顿,大得民心。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清朝统治者,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坚持国家大一统,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安定边疆,消除边患。 在思想文化领域,康雍乾三朝牢固地确立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兴学校,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整理典籍,大量编纂如《四库全书》等为时代标志的图书,实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这对盛世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问] 清朝是古代君主专制强化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清朝为了强化君主专制,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讲] 首先是皇帝勤政,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其次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奏折制度的实质是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这种做法在以前的朝代也出现过,但并不普遍。通过这样的单线联系,清朝皇帝能够做到多渠道地了解下情,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自己则从中充分施展权术,或进行“私人”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下互相猜疑,由此大大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再次是变革中枢决策机构,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问]除了政治上加强了对官员的控制外,在思想领域清朝统治者也采取粗暴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文字狱
[投影] 反应文字狱的几大案件
2
[讲]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问]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评价文字狱?
[讲] 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树立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消极影响。
[问]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国家的版图在此期间基本奠定,请同学阅读教材,归纳一下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
[讲] 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对东北边疆方面,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 行谈判。1689年, 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这种转型是缓慢的。
对蒙古的管辖方面,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军人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 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17 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对西藏的管辖方面,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清朝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而设立.由清政府颁发两金瓶,放在北京雅和宫和拉萨大限寺。凡蒙藏大活佛转世,均领将所觅若干\"灵重”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置于金瓶中,由理瀋院尚书或驻藏大臣亲临监视抽签,然后再呈请中央政府批准。此后遂成定制。
对西南地区,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由当
3
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土司世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 面对国土辽阔,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民族政策?
[学生回答] 开明的民族政策
[讲]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其中理藩院是清朝设立专门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清朝理藩院职责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外交,到康熙年间扩及厄鲁特蒙古和西藏地方,乾隆朝中叶开始管理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土司诸事。与之相应,理藩院的机构也日益庞大,由中枢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人员)构成。在广大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居住地区,几乎都派有理藩院官员。在维护国家统一以及 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斗争中,清朝的理藩院发挥过重要作用。
[引入] 通过各种措施,清朝的版图基本奠定,请同学们观察地图,明确清朝疆域的四至和地方行政区划。
[讲] 在疆域周至方面: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在行政区划方面: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问] 我们经常说盛极而衰,清朝同样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康乾盛世其实是封建社会没落的回光返照,盛世的外表下,暗流涌动,内部外机和外部危机并存,请同学先找出有哪些内部危机?
[讲]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 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资源危机严重,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暴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阶级矛盾激
4
化,乱象逐渐萌生。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打击了清朝统治。 [问] 请同学思考一下,清朝的人口为什么会急剧增长?
[讲] 原因有以下几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历史遗留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④税制度的变革在刺激人们生育的同时也使人口统计的真实性加强。
对社会影响较大:庞大的人口既给清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提升了清朝的综合因力,转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使大量人口为了生存而转向工商业领域。
[问] 清朝面临内部危机的同时,外部危机也不可忽视,此时外部世界出现了哪些变化?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危机为什么不能避免呢?
[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而清朝却奉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清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十三行即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康熙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对外通商口岸,其中广州海关于康熙二十四年( 1685)正式开关,招募十三家商行,为官府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后来商行数目变动不定,但习惯上一直称“十三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此后十三行作为广州海关下属代理商,成为清朝唯-合法的外贸渠道,负责向外商征收关税,并代为管理外商,从事 对外交涉,同时赚取巨额商业利润。道光二十二年( 1842)《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经营外贸的特权被废止,逐渐衰落。
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步:学生练习略 第四步:课堂小节 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的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老师做简单的引导分析。 【板书设计】
5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原因、表现
2.君主专制:皇帝勤政、奏折制度、中枢机构变革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统一台湾、击退沙俄、平叛蒙古、管辖西藏、改土归流 2.疆域四至、行政区划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资源危机、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2.外部危机:西方渗透、闭关锁国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