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看现代景观

2022-06-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看现代景观

1、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的遗存, 迄今已十不一二, 而时代的变迁引导人们思想情操的变迁, 亦已斗转星移。但是, 当我们设身处地于这十不一二的遗存, 流连光景时, 所获得的审美感受, 实与古人的诗文歌息息相通, 一种淡泊明志的意境, 使我们置身于世俗的功利之中而能超越于其上。

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革命性的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点之间的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

2、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沿革

古代造园的萌芽期出现的比较早, 可追溯至周朝至秦、汉阶段已有堆山、开池的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了初步的形成。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造园由狩猎、生产为目的向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的过渡。隋、唐、五代可看作是传统造园的成熟期, 文人造园也已形成气候, 这使得造园无论在手段和意境上都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到了宋朝, 中国传统造园进入了高潮阶段。造园艺术与文学、诗词和绘画艺术的结合, 对传统造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达到顶峰, 兴建园林的思潮已深入人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含义也是变化的,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意的观点来理解。古代的“园林”实为庭园的古名,而现在园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庭园的范畴,囿、苑、院池、园、园圃、第宅的宅园分,现在均用“园林”一词来概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但有庭园、花园.公园。还有小游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区以及沿江风光带均属于“园林”的范畴。

3、谈古论今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

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3.1立意与布局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化的艺术形式。在这个阶段中,道家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力。建筑大师童离曾说过“: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其中,第一个要素是自然要素,第二个属于人工造物,第三个要素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就产生了“意”: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愿望。在这样的造园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基本的美学标准,我们可以概括为:得体合宜、含蓄丰富、寓情于景。

不管在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还是现代景观设计“,经营位置”都是首要的原则,因为空间关系是环境设计中各要素最基本的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布置和调整空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实践过程。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太多建筑物,由此产生的密集的世俗气氛就会破坏景观环境中应有的闲适之美:如果缺少诸如回廊、亭、榭等附属设施的话,人们必然又会觉得不够舒适。同样重要的是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2因地制宜因

地制宜的营造适宜的景观类型, 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 也是体现园林特色

的主要方向。从以下两个方面讲中国古代园林的因地制宜。

首先我们从基址现状开始考虑, 《园冶》中称相地, 即园林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 划分多大的空间范围。一般地说。只有“相地合宜”, 才能“构园得体”。相地常常从卜邻, 究源, 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在选择园址时, 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包括地

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 究源指探究水之源头; 察地是了解园址地形之高下和地被情况。

卜邻: 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 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 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 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 可谓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许多现代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源和察地: 造园讲究随曲合方, 得景随形。只有顺乎自然之理, 才能自然合宜, 故对基址的了解非常的重要。

苏州虎丘之拥翠山庄, 是一组院落, 依山势而建, 人工台阶与自然山石巧妙衔接, 空间有起伏, 疏密的变化, 视景也有高低, 俯仰的变化, 并且时而观园内之景, 时而观园外之景, 步移景异, 变化多端。虽然建筑密度较大, 但山之旧有地形、树木、岩石、使此园仍具有自然、古朴的气质。。

3.3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各景点创意皆可从文化上寻找源头。如一些小区从太阳、露珠、星河、自然水体等自然要素入手,体现到整体设计中,居住区园林景观显得生动而有灵魂。而局部景点的设计,更是易于从园林文化着手,如利用雕塑、景石等刻画主题,或利用有特色内涵的植物、有一定符号的园建小品等,精心刻画,将文化融于自然。

3.4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居住区园林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例如部分一层或下沉小院的设计,尤其需要小中见大,尺度适宜,而一些别墅豪宅的超大院落,则又需要适当分割整体划分,不可以显示出空旷和单调。

4、结束语

现代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更具有时代性、赋有创造力,有着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更容易满足现在人们对园林的审美的追求和功能需求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1] 徐建融, 庄根生. 中国古典建筑美术丛书: 园林. 府邸[M ] .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M] . 北京: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4]李轶华“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规划师 2002.5.(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