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你啊》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蓝鹄
课文《原来是你啊》是篇很有情趣的文章,文中有三个小学生,名字分别是“陈红”“成洪”“程虹”由于售票员阿姨普通话不标准及名字的同音而产生的故事。
在教学中如何来分清这三个人物呢?
1、从读音着手。让学生一定要分清三个人物,特别是“陈”“成”“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
2、将这三个人物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边读边想:叔叔为什么要找他?他们各做了些什么呢?
板书如下:
陈红 成洪 程虹
拾到20元钱,还给了失主………… 弄错了 好孩子 小雷锋
训练点:
1、你现在就是校长,你在和叔叔介绍成洪这个孩子的时候,还会说什么?(成洪所做的好事,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是个好孩子。)
2、程虹是个小雷锋,她做了哪些好事,你能说说吗? 3、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A 叔叔说:“是你捡到了手表,谢谢你!”
B“叔叔,你弄错了,我没有捡到过手表呀!”成洪摇摇头说。 C“没有。”小宝说,“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了。” D“成洪?有啊!你找他?”
反思:
一篇文章,只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简驭繁”的优势,保证腾出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教师也有精力去关注课堂学情、关注生命活动,并从中相机诱导,落实训练要求。
《原来是你啊》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物过冬》教案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比较青蛙、蚂蚁过冬方式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谁知道“过冬”是什么意思?
2.出示图片或灯片、标本。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称?
3.教师讲述:今天学习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过冬的一些知识。它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大家翻开课文。 板书30.动物过冬 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利用拼音和字典,初读感知,自学课文
1.练习朗读全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多读几遍,读准记牢。还要注意轻声和儿化韵的朗读。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查查字典,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这步活动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动脑、动手、动口,不流于形式。教师巡视,有重点地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全文。思考:本文是写这些动物在过冬,还是准备过冬?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因有图画穿插,分段易混,要适当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哪几种动物?想一想,为什么没画出燕子、杜鹃和黄鹂?)
5.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课文写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准备过冬的事。)板书: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 三、分段读、想、批划,再自学
1.自由轻声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①表明天气变化的词句。(或是季节变化)
②表明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各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③表明青蛙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④表明蚂蚁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2.把找出的词句读几遍。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它发现树林里有什么变化?(满地是落叶,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从这些变化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朋友不见了。)
③谁能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冬天来到时,树林里的变化) ④指导读本段。(注意引导学生从“有点儿冷、静极了”等词和后一问句中体会语气)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哪里知道的?(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准备过冬的情景,从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中知道的。)
③读议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从它们的对话中,大家知道了这几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结合课文理解“暖暖和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就用“暖和”?“这儿”指哪儿?(当地,现在生活的地方)。 ④指导读本段。(联系插图,边看边体会,注意小蚂蚁仔细访问的样子和语气,喜鹊热心并高声回答的样子与语气。)
3.学生自学第三段,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①出示小黑板,交代学习方法与要求。 a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b看看这段写谁准备过冬,用一个词说一说。 ②学生自学。 ③讨论。
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冬眠是什么意思?
从青蛙的话中,你知道它是怎样冬眠的?(整个冬天,睡在洞里,不吃不动) 哪些词句写出了青蛙在洞里冬眠的好处? ④回读本段。(注意文中的问号、感叹号,体会对话的语气,先试读,再指名读。) 4.自读第四段,看小蚂蚁怎样准备过冬。 ①自学思考:小蚂蚁准备怎样过冬?
②联系比较:蚂蚁、青蛙在洞里过冬有什么不同?(蚂蚁在洞里过冬,但不是冬眠,要活动还要吃的,所以要准备过冬的粮食。) 五、回读全文,。总结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6种小动物,共有几种过冬的方法。
3.教师。总结。本文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各种动物都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过冬。如燕子、杜鹃、黄鹂飞到南方过冬。喜鹊就在当地把窝垫得暖暖和和地过冬。青蛙和蚂蚁都在洞里过冬,但青蛙是冬眠,蚂蚁在洞里不冬眠,还要准备虫子当粮食,好在洞中生活。 六、完成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蚂蚁:天真好奇;青蛙:自信且答问耐心;喜鹊:平静和气) 2.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也可简略介绍几种动物过冬的知识。 3.介绍有关课外读物,要求课外阅读,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句:
词:周围树梢暖暖和和告别冬眠舒服刨土
句: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 二、学习生字: (一)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周静忽喊燕睡眠舒粮食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 3.指名读,大家纠正读音。
注意:“周、静、眠、食”几个字是翘舌音,“食”的本音是二声,在“粮食”一词中读轻声。 (二)记住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自学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喊:右边是“咸”,不是“成”。
舒:左边是“舍”,右边是“予”不是“矛”,不要多写一撇。
“周、静、眠、粮、食”几个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和部件分析等方法识记。 (三)指导书写。
睡:右边的“垂”笔顺是:。注意最后一笔是短横。 粮:第六画是“点”,不要写成“捺”。
食:上半部的“人”要盖住下面的“良”。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着重指导“燕”:“廿字头,黑字尾,北字中间夹个口”。 三、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词语。 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你愿意自己也成为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表演中,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表演后,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燕子过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湖名堤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书写堤、淡、掠、苏、犯,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3、读课文,展开想说说“假如我来到了西湖之畔.......”做想家合情合理,表达清楚
4、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展开想象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互动参与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选用参考 语文教学参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信息大搜索
2、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3、齐读第一节
4、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5、出示课题:14、西湖名题 齐读课题 6、学习生字“堤“
7、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