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西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诊断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及献身医学卫生事业的精神。
2. 知识能力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与中医药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知识;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具有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相邻专业知识;具有对中医临床各科病证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难、重症进行处理的初步能力;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 人文素质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了解文
12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养成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行为端庄、举止文明;具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事业心。
4. 身心素质
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强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修业年限 五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275分,课内总学时3987学时,其中:
必 修 课:145.5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2876学时,占总学分的52.91%.
专业选修课:51.5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1111学时,占总学分的18.73%.
公共选修课:必须选够18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324 学时,占总学分的6.55%.
专业实习:临床实习52学分,占总学分的18.91%
创新实践:4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军训与社会实践:4学分,4周。创新课程、军训与社会实践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5%
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在教学进程表中体现,占总学分的21.82%。
五、时间分配
13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周 项 目 上 考 试 4 4 4 3 1 16 入 学 教 育 1 1 军 事 教 育 3 3 临 床 实 习 2 16 40 58 毕 业 工 作 1 1 假 期 12 12 12 5 41 合 计 52 52 52 52 42 250 数 学 年 课 32 34 36 28 130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合计 六、专业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学、针灸科学、中医急诊学、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妇儿科学。
1、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模块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培养学生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行为和伦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和科学态度。锻炼学生协作和沟通技能。主要由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模块组成。
2、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打下扎实的外语、数理化及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由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等课程构成。
14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3、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构建学生夯实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能力,主要由中医药基础(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人体机能(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人体形态(解剖、组胚、病理)、免疫、病原生物(寄生虫、微生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组成。
4、临床医学课程模块
学习中、西医内科、外科、专科等临床知识、诊疗技能、临床思维等。主要由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学、推拿学、针灸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妇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和医学影像学等课程组成。
5、预防医学和方法能力训练课程模块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基本的科研设计能力。主要由计算机、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毒理学基础、放射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模块组成。
七、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见附表) 八、实习安排及基本要求
毕业实习52周。其中中医内科12周;中医外科6周, 西医内科6周,西医外科(含麻醉科)7周;专科(妇产科4周、儿科3周、传染科1周)8周,针灸科4周, 骨伤科4周, 门诊实习4周,中药房1周。
要认真抓好实习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扩大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承担实习任务医院,要指定有丰富带教经验的教师带教,保证实习质量。 九、学业考核与学位授予
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课程和毕业考试,成绩合格,修
15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满规定的学分者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经学校学位评审委员会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专业发展方向
在各级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
十一、实施要求
1. 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任务安排中,要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探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德育优先、树人为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业务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基本知识与创新能力并重”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3. 从培养宽口径中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吸取现代医药科学技术新成就,反映医药科学发展的新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妥善处理好中医学课程与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突出临床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医疗实践。
4.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互关系,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如跨学科联合授课、综合实验教学法、PBL教学、SP教学等,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大力提倡和普遍推广网络、CAI技术等教学手段,创造生动、直观、活泼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听、说、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正确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获
16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取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
6. 系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本专业的学生均须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创新教育基地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实施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