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及知能目标】
1.通过了解儒学的复兴,认识这一时期在思想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科技、文学艺术、少数民族文字等方面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3.通过对相关文化成就的分析,理解和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
【学习过程】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下滑的现象。在婚姻方面,无论是官僚地主还是庶民百姓,均十分讲究财礼,以财论亲;当官者经商致富比比皆是,至于贪赃枉法致富者更不在少数,吏治腐败到了极点。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三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为宋代的士人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宋人崇尚读书、
热爱读书,渴望入仕途大展鸿图,这一时期人们的意识是相对自由的,思想是相对开放的。 ——滕云玲《从宋代文化繁荣看其开明的文化政策》
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理学产生的背景?
2.理学的兴起(宋学、道学)
(1)概念:宋朝时期在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等思想家的努力下,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教义而形成的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哲学体系)
(2)思想主张
①理论体系:注重抽象思维,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
②“理”的内涵: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 “天理”,“天理”就是
。
③人生目标:应当是“ 、 ”,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3)教育:朱熹从《礼记》中抽出《 》《 》两文,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3.影响:
(1)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积极影响
(3)消极影响
4.理学的特点
二、文学艺术的繁荣
1.宋词
(1)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特点:词的句子 ,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代表:豪放派的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 成就最为突出。
2.元曲
元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与绘画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宋四家”、赵体)。
绘画成就以 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这一时期的风俗画也较突出,北宋张择端的《 》是其代表。
5.宋元时期文艺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科技
1.宋代三大发明的发展
(1)成就
①印刷术: 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意义: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项预兆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发明,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
材料而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据材料指出三大发明西传的作用。
2.三大科学家
(1)北宋的沈括:著有《 》,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元朝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 》,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 》,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3.北宋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
北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发展;北宋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海上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使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成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 大字、小字。
2.金:创制了 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
4.元: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 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也是 的最早尝试。
5.认识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性。
【反馈训练】
1.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 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 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 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 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2.“误人才,败天下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是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对古代中国某思想的评价。颜元评价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董仲舒新儒学
C. 宋明理学思想 D. 顾炎武经世致用
3.有学者研究南京风俗时发现,南宋以后秦淮河畔很少有人姓秦,多数人都羞于与秦
桧同姓。从思想发展演变的角度看,以上的研究结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
A. 道学与佛学 B. 佛教与基督教
C. 程朱理学 D. 民族主义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5.[2018·南昌六校联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的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6.[2017·江苏三地模拟]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
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