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冷战后中俄战略关系的演进——以安全共同体为方向

2024-05-09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1年4月 第38卷第2期 西伯利亚研究 Apr.2011 SIBERIAN STUDIES V01.38 No.2 ・中俄关系・ 冷战后中俄战略关系的演进 ——以安全共同体为方向 李家成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中俄战略关系开始了由安全困境向安全共同体的结构性转变。这突出地表现在三 个层面上:边界划定奠定了中俄战略合作的地缘之基、上合组织夯实了中俄战略合作机制之本、联手反霸塑造 了中俄战略合作的全球之维。展望未来,在新安全观的引导下,中俄战略关系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安全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D822.3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2—0037—04 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终结,使得国际体系结构 发展的重要障碍。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边境武 由微妙平衡的两极转向了不对称的一超多强,中 装冲突,曾使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此后,陷入 美俄大三角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的嬗变与重组。 对抗的两国都因巨额军费开支而阻碍了国民经济 中美联手抗苏的地缘政治图景不复存在,相反,在 的正常发展,双方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冷战 美国的全球战略进逼下,中俄关系实现了梯级化 末期,双方都认识到这种相互对抗政策的无比危 发展,即由安全困境逐渐向安全共同体转变。作 害性,不再把对方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通过大规 为相邻大国,中俄化敌为友,在独立自主、和平友 模撤军缓和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 好的前提下,相互借重、互惠互利,两国关系不断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善意 迈上新台阶。 的互动。1989年,中俄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92 年,两国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双 一、边界划定奠定了中俄战略合 方关系提升为“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 作的地缘之基 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 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除了政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以大国的风范和气 府层面双方关系在逐级提升外,2006年,在中国 度,摒弃历史恩怨的羁绊,摆脱意识形态的禁锢, 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 在承认历史条约、尊重现实情况、遵守国际惯例的 国年”;2009年在中国举办了“俄语年”,2010年 基础上,本着和平谈判、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 在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数次民调显示,俄罗 神,公正、合理、完满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斯民众把中国看做最友好的国家,两国关系在民 题,把冲突的根源变成合作的纽带,从而开创了新 间层面上也有了积极变化和改善。可见,中俄两 型安全合作模式,有效地缓解了两国之间的安全 国关系不断更上一层楼。这就为两国解决边界问 困境,朝着安全共同体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进而 题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深 为中俄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地缘政治基础。 厚的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边界争端成为妨碍中俄两国关系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国不再把增强 收稿日期:2010—12—05 作者简介:李家成(1981一),男,辽宁大连人,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俄地缘战略关系研究。 ・37・ 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2期 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边界安全的主要手段。1996 年4月26 13,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 边境地 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根据该协 定,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 方不举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 规模、范围和次数,等等¨J。1997年4月24 13, 上述五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 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该协定,将边境地 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最低水 平,使其只具有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 威胁;不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等 J。中俄上述 的军事透明化举措,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 了现实可能。 在此背景下,2004年l0月14日签署的《中 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和1991年5月16日签署 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以及1994年9月3日签 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全部划定了长达4 300 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面解决了妨碍两国 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扫除了长期困扰 两国战略关系的历史阴霾,极大改善了两国的国 际战略环境和周边安全态势,为两国关系的深入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毗邻地区的全面合作开 辟了新的阶段,为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提供了可 靠保障,为维护亚太以及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做出 了重要贡献。它不仅体现出中俄领导人的远见卓 识,还将荫庇着两国人民的子孙后代。一个和平、 友好、合作、繁荣的中俄边界已经开始展现在世人 面前 二、上合组织夯实了中俄战略合 作机制之本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出来,自成一个新 的地缘政治区域。该区域东邻中国,西至黑海,北 接俄罗斯,南连南亚,可谓东进亚洲、西出欧洲、东 南下南亚、西南人中东的枢纽之地。无怪乎英国 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将位于欧亚大陆交接部位的 中亚地区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然而,这 一“心脏地带”现今却裂变成“破碎地带”,成为诱 引各个地缘战略棋手竞逐该地区主导权的“地缘 政治黑洞”。并且,中亚毗邻里海,是重要的油气 ・38. 能源产区和有色金属产地,突出的战略地位和重 要的的战略资源两相结合,使其成为大国逐鹿的 热点地区。各相关大国争相同中亚诸国建立政 治、经济联系,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力图影响和占 据这个新的战略空间,以致中亚沦为又一个动荡 弧形带——“欧亚大陆巴尔干” J。 在大国的竞逐中,美国表现得最为抢眼。它 对中亚觊觎已久,苏联解体之后即着手通过经济 援助和军事渗透大肆向中亚扩展势力,来推进其 管理欧亚大陆的战略图谋,即通过控制中亚来北 遏俄罗斯、南控印巴、东制中国、西挟两伊。中亚 各国也积极吸纳美国力量的介入,开展以大国平 衡外交为主要表征的全方位外交,力求在各种外 部力量之间构建起新的战略平衡,以寻求自身的 最大利益。在这种战略思维的引领下,哈、吉、土 三国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乌、吉允许美 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一些中亚国家相继发生 了“颜色革命”。美国在中亚的“步步进逼”,使得 美国势力在中亚得以永久化存在,中亚的地缘政 治天平开始朝美国方向倾斜,美国势力通过中亚 直抵中国西部地区和俄罗斯南部地带。 此外,中亚哈、吉、塔三国与我国新疆约有 3 300公里的共同边界。边界两侧存在着为主权 界限所难以划清的复杂、特殊而密切的地缘、民族 和宗教关系。苏联的解体引爆了该地区压抑已久 的民族感情和宗教热情。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 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在中亚地区日益活 跃。在这三股恶势力的渗透和鼓动下,新疆境内 的民族宗教分裂分子蠢蠢欲动,开始追求将民族、 宗教与政治混而为一、统而治之的危险思想,进而 提出“东突厥斯坦独立论”,掀起分裂祖国的波 澜。他们鼓吹宗教狂热、激发分裂情绪、制造民族 矛盾,并呈蔓延之势,对我国西部疆土的安全、稳 定和繁荣构成了威胁。在这一层面上而言,中亚 已经成为境外反动势力支持我国新疆民族宗教分 裂活动的基地和通道。 鉴于中亚地区有沦为美国“棋子”之虞和三 股势力在边境地区蔓延的态势,对同属中俄“战 略后腰”的中亚,两国必须保持协调,相互靠拢, 彼此借重,积极应对,大力拓展历史沿袭下来的密 切联系,以维护两国的边疆稳定。为此,中俄与中 亚国家哈、吉、塔、乌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冷战后中俄战略关系的演进——以安全共同体为方向 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原则,于2001年共同创建 蒙古位于中俄之间,为中俄两国所包裹,是一 个不具有出海口的高原内陆国家,其边境城市扎 门乌德距中国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600公里,且 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确 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 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签署了《打击恐怖主 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以加强彼此 之间的相互依存、利益协调和战略协作,推动合作 性区域地缘关系,从而将中俄与中亚整合成一个 其间没有任何可以据守的天然屏障 J。因此,蒙 古可谓中俄两国的“战略后院”。蒙古在对外战 略上虽然将发展同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作为其 “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出于战略平衡的考 独立自主的地缘政治力量,有效地遏制了美国对 中亚的战略攻势。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各成员国加强互信,共 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紧密合作,联合打 击贻害各成员国的三股跨国恶势力;倡导和平,一 直积极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本地区的各类纷争 和冲突。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成为维护与促 进中亚安全、稳定和繁荣的中流砥柱,而且在相当 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的南部安全压力、稳定了中 国的西部边疆形势,还有助于提升中俄的国际地 位、扩展两国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影响力、 牵制美国势力在中亚地区的扩张。未来,中俄两 国应通过不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 行规则、积极扩展对话机制平台和努力加深地区 经济联系与互利机制,来加强成员间的互动与协 作,在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亚地区主导性区 域合作机制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 三、 ̄-T--反霸塑造中俄战略合作 的全球之维 冷战后,美国确立了阻止任何大国崛起的全 球战略。在它看来,能够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就是 中俄两国。为此,它实施“两洋”(太平洋和大西 洋)战略,以阻遏中俄的崛起势头。由此,中俄两 国面临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围堵,西有北约东扩的 战略进逼,东有亚太同盟的不断强化。这无疑加 剧了中俄两国安全情势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因 此,面对美国霸权压力的中俄,在抵制美国力量扩 张等方面拥有共同战略利益。两国睦邻友好、相 互信任,彼此支持、相互声援,彼此视对方为可靠 的“后方”,共同分担美国巨大的遏制压力,一道 获取相对有利的大国权位,从而赢得了极为广阔 的战略空间,建立起和平有力的安全环境。 (一)中俄共同抵制美国向蒙古的渗透 虑,蒙古一直寻求引人美国这个外部大国,甚至直 呼美国为“第三邻国”,来牵制中俄两大邻国,以 保证自身的独立与安全。这给了美国以可乘之 机。基于蒙古所占据的地缘战略区位,美国认为 控制了蒙古,就相当于在中俄之间打人了一个楔 子,可以约束中俄这两个地缘战略棋手的自由行 动。基于这一“中心开花”的战略设想,美国向蒙 古大举渗透,不仅给予蒙古大量经济援助,而且帮 助其改进军事装备和培训军官。对此,中俄两国 通过加强政治军事互信、扩大经济贸易交流、拓展 双边多边合作,推动与蒙古的全方位合作,确保其 不为任何其他大国所控,维护其中立地位。 (二)中俄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呼应 朝鲜以发展核武器来对抗美国的新霸权主 义,引发了朝核问题。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俄拥 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即促进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抵制美国的半岛控 制战略,从而为国内经济建设培育一个和平、良好 的周边环境。俄罗斯力图重返朝鲜半岛,在半岛 问题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可借重俄罗斯对半岛 事务的传统影响,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协作,以平衡 美日势力在此的扩张。中俄两国在朝核问题六方 会谈上的精诚合作,使美国难以对朝实施武力打 击政策。此外,中俄两国在伊朗核问题、伊拉克问 题、阿富汗问题等一系列国际重大问题上,都有相 似的利益关切与共同的政治立场,因此能够密切 协作。 (三)中俄对国际格局持有共同的理念 中俄两国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秉持趋同的 国际理念、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拉近了中俄之间 的距离。两国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 多极化,皆认为构建多极世界有利于维护两国的 共同利益、制衡霸权国的肆意妄为,有利于促进地 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这为两国 在战略上相互接近、相互倚重奠定了基础。为此, ・39・ 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2期 中俄两国已经建立起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年度会 进、全面合作中加强互信、实现双赢,从而跳出安 全困境理论的自我实现逻辑与恶性循环魔咒,进 而为两国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晤机制,并在APEC、G20、上合组织、金砖四国、联 合国大会等多边场合会晤与磋商。两国立法机 构、政治党派和社会团体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交流, 形成一种网络化的合作机制。可见,中俄之间往 来绵密,已经形成一整套机构健全、运转高效的完 备机制体系。在此基础上,中俄战略互信空前提 升,双方都把两国关系视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步人 新里程,愈加成熟和稳健,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 睦邻友好的楷模。展望未来,不论国际形势如何 风云变幻,中俄只要真诚互信,巩固两国关系的政 治基础;互利共赢,夯实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世 代友好,打牢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相互支持,促 进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J,坚定不移地推进中俄 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那么,两国关系就一定 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 沟通、积极协调立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配 合、彼此关照。 由上可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 发展,既是中俄两国共同战略利益不断发展的结 会又好又快地继续发展,以至永为好邻居、好伙伴 和好朋友。 果,也是共同抵制美国霸权主导战略的产物。欧 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 利于俄罗斯抵制北约的东扩,为俄罗斯远东方向 提供战略支撑;有利于中国制衡美国亚太同盟体 系的强化,为中国北方安全提供重要保证。简言 之,搞好中俄关系可以稳定“半边天”。 参考文献: [1]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 事领域信任的协定[N].人民日报,1996—04—27. [2]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在边境地区相互裁 减军事力量协定[N].人民日报,1997—04—25. [3]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202.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相连,和则两 利,斗则两害。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秉持全面 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在携手共 [4]刘雪莲.地缘政治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271. [5]刘古昌.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J].俄罗斯研究,2010,(1):5. The Evolving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Taking Security Community as a Direction Li Jia——che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s go through a structural change,from security di— lemma to security community.It prominently represents on three levels:boundary delimitation laid the geo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consolidated the mechanism fundament of the Sino—Russin satrategic cooperation,jointly anti—hegemony shaped the global dimension of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Looking ahea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s will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Key words:China;Russia;Security Community;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责任编辑:孙连庆]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