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见面时,曾经问过“吃饭了吗?”这个问题,现在可能被认为很土。但在乡下,种粮食的人仍然会这样问。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在泥地上生长,这就是生命。植物和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终将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成为我们的粮食。粮食是我们生命中根植的一切,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蔑视、糟蹋甚至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将一些植物和动物从发芽到成为餐桌上的食物的完整过程置于人们面前,让人们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人与畜的劳作,肥料,阳光和雨水。XXX成后,一些鸟会飞过来啄食,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逃走,躲进泥土里。这样的粮食经历了艰辛曲折,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们不应该随随便便对待它。农夫和他们的家人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到惩罚。
在乡村,养一头猪是一件大事。一家人会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梳理毛发,清除虱子。当猪长大并
长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会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会一起去看它吃。看着它吃得那么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难过: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面垫了一个麻袋。独轮车颠簸着前行,猪跟着颠簸,叫得响亮。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这就像在呼唤着粮食。
这篇文章充满了温情,讲述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紧密联系,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我们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黄土上,农民播种、拔草、收割,流淌着农民的汗水、心血。爱惜粮食,是对农民和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惜食惜福,从我做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