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冰的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过冰,对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并不难,而且学生渴望探究自然界中自己所不熟知的各种现象,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冰的特点和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评价任务
1.观察比较冰和水的特征,完成维恩图。
2.做水结冰的实验,认识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寒冷的冬天刚过去不久,不知道你注意观察过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水结冰了)
2.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一课。(板书课题:水结冰了)
二、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都见过冰,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发言。
2.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冰,接下来我们就认真观察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冰的特点最多?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3.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知道的冰的特点与全班同学分享?现在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4.师:看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冰呢?(固体)结论: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水结冰后形态发生了变化,从液体变成固体。
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把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内水会结冰,但是水到底在什么温度时才会结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2.通过小组交流、看书了解实验的步骤,探讨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保温杯装满碎冰?要往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是什么道理?
3.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4.小结:要使水结冰,我们要为水创造一个低于0℃的环境温度,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水开始凝结,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四、实践运用
1.你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吗? 2.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呢?
3.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呢?(冰灯、冰淇淋、路滑)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
这节课我们成功地让水凝结成了冰,那么冰还能融化成水吗?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呢?请同学们预习第四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师生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这样快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冰与水的相同与不同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三个活动“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我根据“测水的常温——测水在碎冰中水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思路进行了教学,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先后顺序。但在教学中,虽然我认为自己准备比较充分,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和冰的特点,我只好在学生弄清楚如何制作保温箱后将准备的冰橇碎,但由于担心时间问题,冰还未完全弄碎我就给学生倒入保温杯中,导致有的小组同学将试管插入时遇到了麻烦,甚至影响了实验效果。在学生小组探究活动中,我没有作好指导,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导致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由于学生做实验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因此当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汇报时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这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培养学生汇报和倾听的能力。
为了让试管中的水早点结冰,我们采用了小试管和纯净水,并将教材中要求的8毫升改为用4毫升,但试管中的水被冰块挡住了视线,虽然各组试管中的水在短时间内都结冰了,但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实在是很困难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打算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既可让水均匀受冷,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我想这样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