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禅宗与中国文人画

2023-06-01 来源:意榕旅游网
神州文化

禅宗与中国文人画马卉卉

徐州书画院

摘要:文人画是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反应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禅是印度佛教精神的本土化,在我国兴起后迅速与我国原有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汇流,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化。文人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佛、道思想融合的禅宗兴盛,就其发展过程与禅宗的兴衰过程同步。禅的心物合一的境界与禅的空灵境界,使画家不仅知写实,传神,而知妙悟。关键词:心物合一;超然象外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和琴、棋书法共同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修养之一。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之际,活跃于封建社会后期,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士大夫阶层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强调主观易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式的追求等。文人画表现生活题材狭窄单一,主要是描绘日常山水和花鸟。士大夫阶层在人生观的某些消极因素限制了其艺术创作。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通常称为禅定。禅是禅者修行的法门,禅者通过禅定,开发般若智慧,进而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本土化,它吸收了老庄道家的很多思想成分。禅文化在我国兴起后迅疾与我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汇流,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化,深受士大夫文人的喜爱。禅宗持一种自然的人生态度,在禅宗看来,修行就是按照自然地规律去生活,在生活中体会道的真谛。禅宗作为中国文化史重要的一种思想,对文人画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但表现在画家把禅思、禅趣引入了作品中,而且表现在禅的精神,改变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促进了艺术家审美思想的转变。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诗书画禅融为一体,产生了以唐朝王维、宋朝苏轼、清朝石涛等为代表的以禅入画的水墨文人画大师,逐步改写了盛行历朝历代的金碧青绿山水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画自此便唱响了以黑白、水墨为语调的主旋律,由此也产生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虚静空灵”、“我师我心”、“师心自用”等禅画理念。傅抱石在论述水墨写意画的衍变过程也看到了这种不同以往的审美趣味,他分析这种变化时说:响的宋代,特别是南宋时代,是一种什么力量影响着支持它们呢?换句话,它们又反映了些什么呢?据我肤浅的看法,宗教思想的影响主要是禅宗的影响,增加了造型艺术创作、鉴赏上的主观的倾向,而理学的‘言心言性’在某些要求上又和禅宗一致,着重自我省察的功夫,于是更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倾向。”禅宗的“自性论”,强调个体的“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画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它的“顿悟说”主张直觉式顿悟思维方式,沟通了中国古代艺术家整体性思维模式,它的说,触及到了创作灵感问题。禅宗不仅促进了中国文人画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发了文人画艺术家的个性天地,更使他们摆脱了承命之作的羁绊,去追求精神与创作自由。禅宗的“自用智慧常观照顾,不假文字”,旨在讲述人的自然本性回归的途径,而文人画自身的特点,首先要求画家回归到自心,回归到万物其一的境界。禅宗认为,宇宙的真理就在宇宙自身,要理解其中奥秘,只要用真心去直接感受大自然就行了。禅宗的思维是一种“即事而真”的思维,禅宗的妙悟,实质就是“即真”。它的顿悟主要在于心体要离开“念”,无思、无念,才能消除妄念,使自性内外明彻,见性成佛。顿悟强调单刀直入,瞬间开悟。艺术活动是以形象力和理解力相协调的自由活动,既摆脱了知识理性的束缚,又超越了对自然物质的欲求依赖,自由地创造并感受着审美形式。文人画的审美创作其实质是艺术家心灵自由的创造活动。康德认为,美得本源出自于人的理性能力与知性能力之间的审美判断力。禅宗的美学精神是非理性中有理性。这种理性是以不确定模糊形态悄然参与其中。即所谓建立在“思量”与“不思量”之间。这里的“思量”是指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不思量”即反对理性的非逻辑认识。这种“理外之理”的现象,在审美创作与艺术思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禅宗强调应当突破字面意思的思维樊篱,在自由驰骋中领悟其中的奥秘。艺术创作的美学原则则强调也是“无理而妙”、“意在言外”、“瞬间顿悟”。禅宗主张自悟,对禅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悟性高的学人,禅惯用隐语点拨,在方法上注重创造性。别人悟通的禅理,永远代替不了自己的认识,或者说,禅宗的独特性,具备了艺术独创性的品质。禅的心物合一的境界与禅的空灵境界与绘画结合起来,使画家不仅知写实、传神。。而知妙悟,所谓“超然象外”。文人画大胆运用空白,使画面空灵而清净,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思想有高度契合,文人画中表现出来的清高气息,正是禅的表现,其中如“减笔法”、“泼墨法”、“一角半边画法”也是受到禅的影响和启示。不仅如此禅宗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深层的、心理的。文人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佛、道思想融而合一的禅宗兴盛。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与禅宗的兴衰同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禅的觉悟并非消极的对待事物,而是更加自由自在的随缘应世,这恰好与中国的文化精神相合,使得中国的士大夫文人的思想普遍受到了禅的影响。铃木大拙《禅宗与精神分析》中写道:“禅宗在本质上是了解人的存在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束缚到自由的道路。我们可以说,禅彻底而自然地解放了贮藏在每个人内部的一切能力。它使我们心中固有的创造性和人次的冲动得以任意活动。”文人画是文人文化修养的表达方式,大部分文人画都是在记录文人内心的思想感受。但是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强调个性和打破传统的思潮下,现代艺术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前所未有的混乱。而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再认识。而禅宗精神,对现代绘画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参考文献:苏文艺出版社[1]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江[2]1986[3]蒲松年方浩《文人画:《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006[4]方尹海《禅宗写意画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一种诗意的栖居》国画家2006国画家15

“水墨山水画是萌芽于多姿多彩的唐代而成熟与褪尽外来影“物我同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