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吴志宏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3800)
摘 要 主要介绍客运专线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条件,以及根据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客运专线 高性能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1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39(2009)增-0200-08
1 范围
(1)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一般环境
2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指标
2.1 水泥
条件作用下有耐久性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2)一般环境条件是指:一般室外环境条件(一般地区的露天环境、水位变动环境、干湿交替环境、饱水环境)、一般冻融环境条件(寒冷和微冻地区的露天环境、水位变动环境、干湿交替环境、饱水环境)、近海或海洋环境条件以及中等程度以下的环境水侵蚀条件。
(3)对于其他特殊腐蚀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物,应参照有关标准另行设计。水泥宜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品质应符合GB175—1999的有关规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
2350m/kg,碱含量不应超过0.60%,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1.5%。水泥熟料中C3A的含量不宜超过8%。2.2 矿物掺和料
(1)粉煤灰:粉煤灰应选用来源固定、品质稳定、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电厂的原状灰,也可采用磨细灰,其品质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粉煤灰品质指标
混凝土
强度等级
C30~C45
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
≤15≤12
Cl-/%需水量比/%烧失量/%
≤105≤100
≤3.0
含水率/%≤1.0
SO3含量/%
活性指数/%
7d
28d
≤0.02≤3.0≥60≥70
≥65≥75
≥C50
(2)磨细矿渣粉:磨细矿渣粉应选用品质稳定均匀、来源固定的产品,其品质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磨细矿渣粉品质指标
密度/(kg・m-3)
≥2800
Cl-/%
SO3/%
MgO/%
烧失量/%≤1.0
比表面积
含水率/%流动度比/%
/(m2・kg-1)
400~500
活性指数/%
7d
28d
≤0.02≤4.0≤14.0≤1.0≥95≥75≥95
2.3 拌和水
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不得采用海水。用拌和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分别进行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拌和水应满足JGJ63—89的规定,也可采用符
收稿日期:20080902
200
・混凝土技术・
不得大于30min,且初凝和终凝时间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2.4 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天然中粗河砂,细度模数宜为2.6~3.0。不宜使用机制砂和山砂,严禁使用海砂。细骨料的品质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细骨料的品质指标
序号
12345678910111213
能。专用复合外加剂必须经省、部级鉴定或评审,
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本技术条件要求检验合格。专用复合外加剂的品质和性能应分别满足表5、表6的要求。
表4 粗骨料品质指标
序号
1
项 目
C25~C45
指 标
≥C50≤0.5≤0.10
含泥量(按质量计)/%泥块含量(按质量计)/%吸水率(按质量计)/%空隙率/%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
SO3,按质量计)/%卵石中的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
深成岩
岩石抗压强度/MPa
≤1.0≤0.25≤2.0≤40≤8≤0.50合格≤8≤12≥80≥60≥45≥1.5
<0.10
项 目
C25~C45
5mm筛的累计筛余量/%0.63mm筛的累计筛余量/%0.16mm筛的累计筛余量/%
0~540~7095~100
指 标
≥C50
2345
≤5
含泥量(按质量计)/%吸水率(按质量计)/%泥块含量(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
SO3,按质量计)/%云母含量(按质量计)/%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有机物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
碱活性(碱-硅酸反应膨胀率)/%
≤2.5≤2.0≤0.5≤1.0≤1.0≤1.0合格≤8≤0.06
<0.10
≤2.0
67≤0.1≤0.5≤0.5
89
≤5≤10
10变质岩沉积岩
11
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比
碱活性(碱-硅酸反应膨胀率或碱-碳酸盐反应膨胀率)/%
≥2.0
≤5≤0.02
12
表5 专用复合外加剂的品质指标
序号
1
项 目
含水率/%细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mm硫酸钠含量/%
Cl-含量/%
指 标≤2.0≤10≥240≤5.0≤0.10≤5.0
2.5 粗骨料
23456
粗骨料应采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骨料宜采用二级配石。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31.5mm,且不宜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的2/3,不得超
总碱量(Na2O+0.658K2O)/%
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结构用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应不大于25mm。粗骨料的品质应满足表4的要求。2.6 专用复合外加剂
3 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1)由各种原材料(如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
专用复合外加剂应具有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与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等性
专用复合外加剂和拌和水等)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
3
量不应超过3.5kg/m。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的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
201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混凝土技术・
应超过3.0kg/m。
(2)由各种原材料带入配筋混凝土中的Cl-总量应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重的0.10%(钢筋混凝土)或0.06%(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3)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性能应满足表7的规定。
表6 专用复合外加剂的性能
序号
123456
3
表7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序号
123
混凝土施
工方法导管法泵送法斗送法
入模温度/℃
5~305~255~25
坍落度
/mm入模含气量
4%~6%4%~6%4%~6%
泌水率≤1%不泌水不泌水
≤220≤180≤120
项 目
减水率/%含气量/%坍落度保留值/mm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
初凝
凝结时间差/min
终凝
3d30min60min
指 标≥20≥4.5≥180≥150≤20≤40
-90~+120-90~+120
4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
(1)高性能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25。
(2)非预应力混凝土的24h抗压强度(标准养
护)不宜大于12MPa。
(3)非预应力混凝土的90d抗压强度(标准养
护)不宜小于110%设计强度值。(4)混凝土的其他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
≥130≥125≥120无锈蚀≥300≤2000≤135≥50
7抗压强度比/%7d28d
要求。8对钢筋锈蚀作用
抗冻性(耐冻融循环次数)/次5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1)不同结构用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的
9
耐
久性
Cl-渗透电量/C不同使用环境条件分别确定。
(2)不同结构用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满足表8的
收缩率比/%
抑制碱-硅酸反应效能/%
要求。
表8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序号
12345678
项目
抗冻融循环次数不小于200次
抗冻性抗渗性
Cl-渗透电量
质量要求
抗冻融循环次数不小于300次(当结构处于冻融作用环境时)抗渗等级不小于P12渗透电量不大于1500C
渗透电量不大于1000C(当结构处于氯盐作用环境时)收缩率不大于5×10-4
骨料的碱活性合格且混凝土的碱含量满足3.2.1的要求徐变度不大于60×10-6/MPa(仅对预应力梁要求)
200万次疲劳后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应不小于0.6(ρ=0.15)(仅对预应力梁要求)
体积稳定性抗碱—骨料反应性徐变度抗压疲劳强度耐腐蚀性
抗蚀系数K不小于0.8(当结构处于腐蚀作用环境时)
(3)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抗
-渗性、抗压疲劳强度、Cl渗透电量试验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56d时再进行试验;若采用蒸汽养护,试件成型后应先按蒸汽养护制度进行养202
护,然后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至56d时再进行试验。抗冻性、抗渗性、抗压疲劳强度按GBJ82-8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中,抗冻性按快冻法进
-行),Cl渗透电量按ASTMC1202-97进行试验。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混凝土技术・
体积稳定性以混凝土标准养护180d龄期时的收缩
值表示,收缩值按GBJ82-8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徐变性以混凝土加载180d龄期时的徐变度表示,徐变度按GBJ82-8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徐变试件的试验加载龄期为工艺文件规定的最小终张拉时间;若采用蒸汽养护,徐变试件的试验加载龄期为蒸汽养护结束后转标准养护10d时。
料应有交接记录。
(2)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
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厂(场)。
(3)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建立“原
6 施工控制要点
6.1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1)业主应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季节、
材料管理台账”,内容包括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检验结果以及进货日期等。“原材料管理台账”应填写正确、真实、齐全。
(4)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应采用散料
环境与条件,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单位应提前完成全部原材料品质指标的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并形成相应的施工技术文件,明确质量检验方法。
(2)施工技术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5)混凝土用粗骨料应按本技术条件要求分级①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包括水泥、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品质的实际控制指标,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的管理措施等。②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
③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及其实现措施。
④混凝土耐久性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以及人员培训的落实情况。
⑤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⑥预应力结构和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标准。
(3)施工和监理单位应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
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6)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
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6.3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JGJ55-2000进行设计。
(2)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一般途径为:
①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②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骨料;
③适量掺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
④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专用复合外加剂,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
⑤将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203
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
(4)施工单位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
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6.2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管理
(1)混凝土的原材料应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
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混凝土技术・
⑥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3)混凝土的矿物掺和料掺量应根据设计和施
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满足混凝土最低入模温度(12℃)要求。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和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工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弹性模量、工作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及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环境气温、混凝土拌和物温度、构件尺寸等),通过试验选定,矿物掺合料掺量限值应满足表9的要求。
表9 矿物掺和料掺量限值
序号
12
混凝土强
度等级
C25~C45
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4030
磨细矿渣粉/%
3530
粉煤灰/%
2525
(5)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应采取在骨料堆
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3.2条的相应规定。
6.5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运输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C50
(4)专用复合外加剂的掺量应符合生产厂家的
使用说明,并经试验验证后确定。
(5)对于可能遭受强腐蚀的混凝土结构,混凝
土配合比应根据专门的规范进行设计和论证。
(6)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检验周期较长,
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
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等因素,提前进行配合比的选定工作。6.4 高性能混凝土搅拌(1)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
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
±1%;专用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2)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
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4)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
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3)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
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5)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
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4)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204
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按JGJ/T10-95的规定进行施工外。6.6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
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混凝土技术・
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
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8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浇筑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其中箱梁混凝土试件应从底板、腹板及顶板分别取样。
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
2
7 高性能混凝土振捣
(1)混凝土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
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和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
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
(2)混凝土振捣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
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
式进行,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3)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
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
(4)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
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7)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
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
振捣器振捣。
(5)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
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止混凝土提前受冻。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
8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
(1)现浇构件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①混凝土振捣完毕,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应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麻布、草帘等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7d以上。待喷雾洒水养护7d以上且水泥水化热峰值过后,若需撤除麻布或草帘,应再用塑料薄膜将暴露面紧密覆盖14d以上(塑料薄膜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得留有空隙),或蓄
205
尺寸在300mm以上的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10)预应力混凝土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混凝土技术・
水养护混凝土14d以上,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应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对模内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②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
③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措施对新暴露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以便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包覆(裹)养护时间不少于56d。
在寒季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④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相接触前,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保证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且同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2)预制构件混凝土的养护
②蒸汽养护或保温养护结束后,待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构件截面较为复杂时,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也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应待表层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才可拆除模板;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③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应及时向构件暴露面喷涂混凝土养护剂、覆盖洒水或将构件放入蓄水池,以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在寒季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
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5℃。
(3)在任一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
护水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
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5)混凝土拆模及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
①预制构件混凝土可采用蒸汽养护或保温养护。
a.混凝土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4
应各自对混凝土的拆模过程和养护过程作详细的记录。
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
9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检验
(1)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分施工前检验、施工过
温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应不超过60℃,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b.保温养护的混凝土必须包裹严实,并且至少
程检验、施工后检验。
(2)施工前检验:混凝土施工前,应按材料的要
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检查。水泥供应商应向用户提供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有一层不透水的裹覆层。保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能否满足脱模要求确定。206
・混凝土技术・
量,施工单位应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资料进行确认。只有当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满足相应要求时才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应按材料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复检,然后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同时配制多个配合比作为拟试验配合比,并对拟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总碱量和Cl含量进行计算,考察二者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调整原材料或配合比参数。其中,混凝土的总碱量计算方法参照TB/T3054—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但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应根据GB/T176—1996测定的结果经折算确定。一般情况
-
格,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并对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要求。对于用于施工过程控制的现场混凝土试件,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在与现场相同的条件下成型和养护。
对于用于强度评定和耐久性抽检的现场混凝土试件,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在与实际结构施工相同的条件下成型。对于采用自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再进行试验;对于采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先在与实际蒸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养护,再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后再进行试验。
(4)施工后检验下,粉煤灰碱含量按测定值的1/4折算,磨细矿渣粉的碱含量按测定值的1/2折算。
当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总碱量和Cl含量满足要求时,应对拟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并对其抗裂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对于最小截面尺寸大于300mm的构件,还宜测定-
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当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外力裂缝时,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得出现裂缝。
当施工过程中抽检的试件强度或耐久性不合格时,应按要求和下列途径对实体混凝土的不合格项目进行检测。
①依据TB10426-2004,采用回弹法或后装拔出法间接测定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宜在56d左右的龄期进行,要求测得的强度均值不低于设计值或规定的数值。后者可在试验室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当不满足要求时,可用钻芯取样法进行校核。
②采用手提式混凝土渗透性测定仪测定结构表层混凝土56d龄期时抗水的渗透性,要求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后者可在试验室通过对比试验确定。
③依据TB10426-2004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依据DL/T5150—2001和ASTMC1202—97测定实体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和Cl渗透电量。硬化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应满足不大于350μm(F200)、300μm(F300)的要求。
207
-
混凝土的绝热或半绝热温升值)。从中优选出拌和物性能满足力学性能、满足抗裂性能优越的试验配合比作为初步选定的配合比,最后对配合比混凝土进行相应的耐久性检验。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应包括抗冻性、抗渗性、Cl渗透电量、体积稳定性、徐变度、抗压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当采用经省、部级评审或鉴定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成果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应包括抗冻性、抗渗性、Cl渗透电量、耐腐蚀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结果满足表4要求时,对应的试验配合比才能作为施工配合比。
(3)施工过程检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要
--
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矿物掺和料、拌和水等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应要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要求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要求。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按要求对现场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以及Cl渗透电量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应满足3.4的相应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更换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品种及规
-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 2009(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