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议

2022-03-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议

作者:王晓颖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8期

2013年3月,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新编写的教材将成为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将这次所编教材的特点概括为“读书为要”,称“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新教材强调学生自己广泛略读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具体表现为:1.增加延伸阅读量,每篇课文后附带了“延伸阅读”。小学一年级新加入“和大人一起读”,初步培养读书兴趣;小学中年级和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初中的“名著选读”以及“一书一法”则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2.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过去的课文几乎全部都当做精读课来上,现在则做出区分,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学法。学生在课堂上精读,在课外则允许一部分读得快一点,且各有方法指导,加上课外阅读提示的指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了从教师教读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读再到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3.增强国学经典的阅读学习。小学六个年级的古诗文比原人教版增加了约80%,共有124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由此可见,阅读正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不会阅读,学不好语文;教师不会阅读,教不好语文。学生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更要“海阅读”“连滚带爬”地读,教师要会教阅读,更要有新方法、新理念地教阅读。

小学是一个关键引导期,学生在学习认知上出现新的特点:首先学生的自我形象开始出现,生理开始发育,独立个性逐步显现;其次学生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竞争意识出现;再次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出现,学习动机部分转为自我提升的需要,学习压力增大,需要方法的积累,学习风格开始形成。基于此,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语用为本,创设情境 1.激发情感营造情境

“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是一种工具,又不是普通的工具,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情达意,那么在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必将饱含人的思想和情感因素。因此,作为读者,如果不带着饱满的情感去感知语言,其阅读结果必将是肤浅的。读者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就很难与其产生共鸣,也就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读者的学生体会到的情感越真实,就越与作者有共鸣。教师要做的正是引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其他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表达所想所感。

2.利用空白延伸情境。“空白”原指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本中,由于表达情感和主旨的需要,作者会在创作之时给文章留下“空白”之处,这些“空白”之处就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阅读教学时,教师就需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空白”,利用“空白”,根据这些“空白”创造出适合学生去表达的环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延伸阅读拓宽情境

除了挖掘课文中的“空白点”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延伸阅读来创设语用情境。延伸阅读既可以延伸作者的其他作品,还可以延伸不同作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相类似风格的作品,又或是延伸利用相同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其他作品。 二、多重对话,质疑品鉴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文本意义,获得认知发展的过程;是带着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去对话,去碰撞,去提升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质疑、品鉴。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和素养的提高。 2.学生与教师对话 3.学生与学生对话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天然具有差异性,思维水平、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思考,而思维正是在这种差异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得到升华,这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对话。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多元解读,在教师的鼓励下各自表达看法,呈现观点,在相互交流中解决了自己所产生的困惑,最终得到自我提升。 三、审美鉴赏,体验为主 1.在情境中体验

文字是抽象的,是不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而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环境及周围人影响。因此教师应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情境化,引导学生体验,与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所呈现的情感世界。 2.在拓展中体验

周庆元教授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由于语文的外延十分广阔,生活处处即语文。因此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几十个篇目,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也不能仅仅拘泥于这几十个篇目,而应大胆地进行拓展性阅读,从课文出发,寻找新的增长点,即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延伸到类似的作品,使得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拓展中达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效果。 3.在實践中体验

语文的美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来使学生体会,也能通过实践来使学生体会。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亲自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来使自己与文本更加亲密地接触。 四、理解文化,挖掘意义 1.立足课内挖掘文化意义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教师、教材都是活的文化,无形中会给学生产生精神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教师不但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更承担着传递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一点,关注课堂中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挖掘文化并有意识地传递文化。 2.走向课外探究文化价值

教师一方面可以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连接,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升文化素质。教师可以以阅读课后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

阅读,是每一个人被平等赐予的财富。阅读,能够使人涵咏知识,获得美的享受;阅读,能够使人陶冶情操,发展品德。“核心素养”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成为每一个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人都难以忽视的话题。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语文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起来的,仍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车盘中心学校 王晓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