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2021-04-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4卷第4期 发 光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Vo1.34 No.4 Apr.,2013 2013年4月 文章编号:1000-7032(2013)04-0421-06 表面修饰的ZnS:nn量子点的 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杜鸿延 ,魏志鹏 ,李 霜 ,楚学影 , 方 铉 ,方 芳 ,李金华 ,陈新影 ,王晓华 (1.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2.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 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 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本文还研究了表面修饰对量子点形貌和发 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形貌,发现经过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样品表 面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并且尺寸单一、单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5 nm。经过修饰后的样品减少了表面非 辐射性缺陷中心,使掺杂Mn 所引起的595 nm附近的发射峰强度增大。将MPA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与 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进行生物偶联,并利用BCA法对偶联上的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经过修 饰后的量子点偶联蛋白的能力更强。 关键词:ZnS:Mn;表面修饰;发光;BCA法检测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fgxb20133404.0421 中图分类号:O614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Surface Modiied fZnS:Mn Quantum Dot and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DU Hong.yan。WEI Zhi.peng ' ,LI Shuang。CHU Xue—ying。,,, FANG Xuan ,FANG Fang ,LI Jin—hua ,CHEN Xin.ying ,WANG Xiao—hua (1.College ofScience,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fHiogh Power Semiconductor Laser,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h ̄engwei@gmail.tom Abstract:ZnS:Mn quantum do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ffect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ZnS:Mn quantum dots 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as dis— cussed.The quantum do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indica- ted that ZnS:Mn quantum dots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emission at 595 nm.with 2%doping mole fraction,then with doping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the intensity of luminescent decreased due to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phenomenon.The effec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the morphologi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quantum dots were also discuss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收稿日期:2012.12—18;修订日期:2013—0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06065,61076039,61204065,61205193);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91d0C310101120C03111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1022216110002,20102216110001,0112216120005);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546);吉 2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090139,20090555,20121816,201201116);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1JYT05,2011JYTIO, 201IJYT11);长春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10CC02)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杜鸿延(1988一),女,吉林长春人,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物理的研究。 E—mail:duhongyanl806@163.com 422 发 光 学 报 第34卷 (TEM)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aggregation phenomenon of ZnS:Mn quantum dots was im- proved with the MPA surface modification,the quantum dots also exhibited single size and good dis— persibility properties,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was about 5 nm.In addition,the surface non—ra— diation defect centers were reduced,which caused emission peak intensity increasing at 595 nm by Mnn doping.The surface modified ZnS:Mn quantum dots were conjugated with bovine serum albu— min(BSA)molecules.In BCA dete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modiifed ZnS:Mn quantum dots had the better biological conjugation property. Key words:ZnS:Mn;surface modiicatifon;luminescence;BCA detection 1 引 言 关于表面修饰的报道.但是掺杂之后对量子点表 面进行修饰、并与蛋白分子偶联进行检测的研究 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波长可调、激发谱 连续、发射谱窄并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在电致发 光器件、荧光标记和生物分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对无机量子点进行掺杂, 可以产生新的电子一空穴复合中心.从而使掺杂型 半导体具有全新的光学性质。1998年,Alivisatos_1 J 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 度的ZnS量子点,使用3一巯基丙酸(MPA)对ZnS: Mn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使合成的量子点晶格 完整,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少,并改善了量子点 的团聚现象,实现了ZnS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 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最后利用 和Nie_2]研究组同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将 CdSe半导体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进行生物分 析的研究工作。此后,半导体量子点在生物检测 及组织成像领域的应用逐渐开始受到重视。ZnS 是重要的Ⅱ.Ⅵ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_3],由 于其光传导性好.在可见光及红外范围内的分散 度低并且具有优良的荧光效应.在平板显示、阴极 射线发光材料、传感器 4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相比于cd材料,无毒性的ZnS更适合用于 BCA法对偶联上的蛋白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 2 实 验 2.1试剂与仪器 二水合乙酸锌产白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研 究所,九水合硫化钠、四水合乙酸锰购于汕头市西 陇化工厂,氢氧化钠购于北京化工厂,3 巯基丙酸 (MPA)购于ALDRICH化学试剂公司,牛血清白 蛋白(BSA)、EDC、NHS购于长春鼎国昌盛有限公 司,BCA试剂盒购于北京鼎国昌盛有限公司,实 验用水为自制的去离子水 样品晶体结构利用Rigaku D/max2 500型x 生物分析方面。1994年,N.Bhargva 6]等首先报 道了ZnS:Mn量子点的合成和性质研究。他们发 现ZnS:Mn量子点和其体相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 荧光量子产率,并且荧光寿命有所缩短,他们认为 这是由于量子点尺寸减小导致掺杂Mn的d电子 态和ZnS的s.P态产生强的杂化所造成的,这一 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分析验证。利用JEM一 201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的形貌。 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PL)和荧光光谱分别利用 法国JY公司的Lab Ram HR.800型光谱仪和 Perkin Elmer instruments公司的LS 55型荧光光 发现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对掺杂型量子点的研究。 对半导体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可消除表面相 关的非辐射跃迁路径,从而减少表面的缺陷中心; 另外,修饰剂的功能基团的能量会直接转移到掺 杂离子之间,导致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增强。因此, 谱仪测得。 2.2实验过程 2.2.1 ZnS:Mn量子点的制备 通过表面修饰可制备出量子产率高、表面缺陷中 心少、粒子分散性好、易于生物分子偶联的水溶性 掺杂型ZnS量子点。目前关于ZnS:Mn量子点的 先配置l0 mL浓度为0.2 mol/mL的二水合 乙酸锌水溶液,再按照与乙酸锌的浓度比,配置不 同浓度的四水合乙酸锰水溶液,加入到zn 溶液 中,混合均匀。然后配置10 mL浓度为0.2 mol/mL 研究大多为掺人杂质之后对于发光的影响。也有 第4期 杜鸿延,等: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423 的九水合硫化钠水溶液.并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 中。混合均匀后,将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在150 ℃下水热反应2.5 h,得到的产物经离心水洗后待 用。 微量MnS:的(211)衍射峰,这可能是由于掺杂量 达到一定值时,Mn离子将不再替代zn离子,故 而出现了分相。 2.2.2 ZnS:Mn经过MPA修饰后与牛血清白蛋 白(BSA)偶联 将200 IxL预先制备的ZnS:Mn纳米晶溶液 加入到10 mL含0.2 mol/mL的MPA的磷酸盐缓 和溶液(pH=7.4)中。将混合溶液置于密闭玻璃 瓶中,使用摇床在37℃下轻摇2 h后,放置一晚, 使ZnS:Mn纳米晶与MPA充分作用。将2 mL经 MPA修饰的ZnS:Mn溶液离心后以PBS缓冲溶 液清洗,再重新分散在0.5 mL的PBS中,超声 分散。 与BSA的偶联在EDC和NHS的辅助下完 成。配制0.5 mL浓度为0.11 1 1 moL/mL的EDC和 1 1 O 0.5 mL浓度为0.02 mol/mL的NHSS的混合溶 液,所用溶剂为PBS(pH=7.4),与上述MPA修 饰后的ZnS纳米晶溶液混合。使用摇床在37 c《= 下轻摇15 rain.最后加入1.5 mL浓度为0.05 mg/mL的BSA的PBS溶液。并在37℃条件下轻 摇2 h。将所得溶液离心。最后分散在1 mL的 PBS缓冲溶液中。作为对比,还要配制一个ZnS: Mn直接与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的样品,以及一个 经过MPA修饰但不需要EDC/NHS辅助下偶联 的BSA的样品。最后。3个样品的体积要一致。不 足部分用PBS溶液补上 3结果与讨论 3.1 ZnS:nn的晶体结构表征 图1为不同Mn掺杂摩尔分数的ZnS:Mn量子 点的x射线衍射图(XRD)。从图1(a)中可以看 出,4种不同Mn摩尔分数的样品都分别在28.81。、 47.54。、56.28。附近有明显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 ZnS的(111)、(220)、(311)晶面,说明所制备的 样品为ZnS的立方闪锌矿结构。进一步观察 (111)晶面,发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衍射峰有 向小角度偏移的现象。由于Mn的离子半径(0.08 irm)大于zn的离子半径(0.074 nm),这种现象可 以理解为Mn离子替代了zn离子的位置。使得晶 体内部发生晶格膨胀的结果_7]。Mn的摩尔分数 直至6%时仍没有出现分相。图1(b)为Mn摩尔 分数为10%的样品的XRD谱。从图中观察到了 30 40 50 20/(。) 20/o) 图1水热法制备的ZnS:Mn量子点的XRD谱 Fig.1 XRD patterns of ZnS:Mn quantum dot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3.2 ZnS:Mn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图2为不同掺杂浓度的ZnS:Mn量子点的荧 光光谱图,从图中观察到的357 nm附近的发射峰 相对于体材料的380 nm发生了很明显的蓝移.这 是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420~ 440 nm附近的发射峰是由于ZnS量子点表面s 缺陷导致的发光¨8]。而480 nm附近的发射峰是由 于zn空位产生的发光。Mn掺杂后的样品在595 图2不同Mn掺杂摩尔分数的ZnS:Mn的荧光光谱 Fig.2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ZnS:Mn quantum dots with different Mn doping mole fraction 发 光 学 报 第34卷 nm附近有很明显的发射峰,对于ZnS:Mn量子点 来说,这附近的发射谱带是掺杂Mn离子在ZnS 基质中的特征发射带,由Mn离子的 T . A 跃迁 产生。在ZnS晶体中,掺杂Mn 离子取代ZnS晶 格中的zn 离子位点,激发光被ZnS母体吸收 后,使其电子受到激发,空穴则被Mn离子俘获, 电子和空穴在Mn离子上复合导致了Mn离子的 激发,然后以发射荧光的形式释放能量¨9]。这也 进一步表明Mn 替代了zn 的位置 为了比较 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我们在相 同的测试条件下对样品进行荧光发射光谱的采 集,结果发现开始时随着Mn摩尔分数的增大,由 于发光中心增加,所以荧光强度增大:当Mn摩尔 分数达到2%以后.再增加Mn的浓度,荧光强度 反而因复合发光中心的形成而呈现荧光猝灭 现象 。 3.3 3.巯基丙酸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的形 貌及发光性质 图3为3.巯基丙酸(MPA)修饰过的ZnS:Mn 量子点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TEM),图3(a)没有 经过MPA修饰,图3(b)是经过MPA修饰后的样 品。可以观察到,经过MPA修饰后的样品,其表 面的团聚现象有所改善。量子点的平均粒径约为 5 nm,表明经过修饰之后得到了分散性好、尺寸单 一的ZnS:Mn量子点。 图3 ZnS:Mn量子点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TEM)。 (a)未修饰样品;(b)MPA修饰后的样品。 Fig.3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of ZnS:Mn quantum dots.(a)Not modiifed.(b)Modiifed by MPA. 图4为经过MPA修饰前后的样品的光致发 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到,没有修饰的样品在437 nil)附近存在由s缺陷引起的发射峰:而经过 MPA修饰后的样品在该处的发射峰消失,出现了 484 nm附近由zn空位引起的发射峰。此外。经 过MPA修饰后的样品在595 lq_m附近由Mn 掺 杂所引起的发射峰有明显的增强,这是由于MPA 对金属离子具有强鳌合作用,因此合成的量子点 晶格完整,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少 1 。 A,nm 图4 MPA修饰前后ZnS:Mn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Fig.4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ZnS:Mn quantum dots before and after MPA modiifcation 3.4 ZnS:Mn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 联后的发光性质 经过MPA修饰后的样品与BSA的偶联是在 EDC和NHS的辅助下完成的。这个过程是利用 抗体等生物分子中的氨基与EDC活化的羧基形 成酰胺键,将生物分子与量子点连接_l 。而采用 NHS的目的是用来抑制EDC在水溶液中水解速 度过快的问题[1 。 图5为经过不同配体修饰后的ZnS:Mn量子 A/nm 图5不同配体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连接BSA样品 的荧光光谱图 Fig.5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ZnS:Mn quantum dots with BSA after different ligand modification 第4期 杜鸿延,等: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点连接BSA样品的荧光光谱图。Mn的摩尔分数 为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经过修饰的样品的 发光都比没有修饰的样品强很多,经过MPA和 曲线图,从中得到方程为Y=0。001x。利用该方 程可以计算出ZnS:Mn偶联上的蛋白含量,结果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经过MPA修饰并且在 EDC/NHS的辅助下偶联上的BSA的量最多。 EDC/NHS修饰后的样品发光最强,这可能是由于 EDC/NHS的修饰进一步减少了量子点表面的非 辐射性缺陷中心,从而使发光增强。 3.5 BCA法对偶联上的BSA进行定量检测 用BCA法进行检测时,BCA碱性溶液(Bicin. chonininc acid二辛可宁酸)与二价铜离子的硫酸 铜混合在一起显示的颜色为苹果绿色.即BCA工 作试剂。在碱性条件下,BCA与蛋白质结合时. 蛋白质将cu 还原为cu 。一个cu 螯合两个 BCA分子,工作试剂由原来的苹果绿变成紫色, 最大光吸收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图6为以 浓度为横坐标、光吸收强度为纵坐标做出的标准 C0ncentrati0n,( g・mL ) 图6标准曲线图 Fig.6 Standard curve 表1 BCA法检测ZnS:Mn量子点与BSA偶联的蛋白含量的对比 Table 1 Contrast of protein content of ZnS:Mn quantum dots coupling BSA with BCA method to detect 4 结 论 缺陷中心少,量子点的团聚现象也得到了改善,同 时由Mn掺杂所引起的发射峰的发光增强。ZnS: Mn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时,经过 MPA修饰,并且在EDC/NHS的辅助下连接的 BSA荧光强度最强,这说明经过EDC/NHS修饰 后的样品的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进一步减少。 最后利用BCA法定量测定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 掺杂离子浓度及表面修饰对于量子点晶体结构和 发光性质的影响。Mn的掺杂摩尔分数在10%时 出现分相。Mn的摩尔分数为2%时.ZnS:Mn量 子点在595 IllIl处由Mn引起的发光最强;当浓度 继续增加时,反而因形成复合发光中心而呈现荧 光猝灭现象。利用3.巯基丙酸(MPA)对样品进 行修饰后,合成的量子点晶格完整,表面非辐射性 MPA和EDC/NHS同时修饰的样品偶联上的蛋白 含量最多。 参考文献: [1]Bruchez J M,Moronne M,Gin P,et a1.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s lfuorescent biological labels[J].Science,1998, 281(5385):2013—2016. [2]Chan W C W,Nie S.Quantum dot bioconjugates for uhrasensitive nonisotopic detection[J].Science,1998,28 1(5383): 2016-2O18. [3]Lai S L,Cheng S Y,Huang H L,et a1.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ZnS thin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n—beam evaporation[J].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29(11):55.57(in Chinese). 426 发 光 学 报 第34卷 [4]Bhargava R N.Doped nanocrystalline mateirals—physics and applications[J]..,.Lumin.,1996,70(1/2/3/4/5/6):85— 94. [5]Dimitrova V,Tate J.Synthesis and characteirzation of some ZnS—based thin film phosphors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pplications[j].Thin Solid Films,2000,365(1):134—138 [6]Bhargava R N,Gallagher D.Optical properties of manganese—doped nanocrystals of ZnS[J].Phys.Rev.Lett.,1994,72 (3):416-419. [7]Ma J H,Zhang D,Huang B X,et a1.Micro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 ̄y of ZnS:Mn nanocrystlaline[J]. Guangxi Teachers Edu.Univ.: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45-49(in Chinese). [8]Wang x F,Xu JJ,Chen H Y.A new electrochemilummescence emission of Mn“-doped ZnS nanocrystals in aqueous SO. 1ution[J]..,.P『 .Chem.C,2008,112(45):17581-17585. [9]Zou W S,Sheng D,Ge X,et a1.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chemosensor and rayleigh scattering chemodosimeter dual-recognition probe for 2,4,6-trinitrotoluene based on manganese—doped ZnS quantum dots[J].Ana1.Chem.,201 1, 83(1):30—37 [1 0]Mao L H.Nanometer ZnS Luminescence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Luminous Prope ̄y Research[D].Shanghai: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05(in Chinese). [1 1]Kar S,Chaudhuri S.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ph0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ZnS nanowires and nanoribbons[J]. P .Chem.B,2005,109(8):3298-3302 [1 2]Duan C,Meyerhof M E.Immobilization of proteins on gold coated porous membranes via an activated self-assembled mOB— olayer ofthioctic Acid[J].Mikrochim.Acta,1995,117(3/4):195—206. [1 3]Das M,Mishra D,Maiti T K,et a1.Bio—functionalization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using an aminophosphonie acid COU— piing agent:New,uhradispersed,iron—oxide folate nanoconjugates for cancer-specific targeting[J].Nanotechnology, 2008,19(41):415101一l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