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从文长河读后感1000

2020-07-16 来源:意榕旅游网
沈从文长河读后感1000

买过很多书,也读过很多书,一直没有做任何记录,挺可惜的,所以从今年起,决定将读过的书都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好的、不好的,都歇一歇,从《长河》开始。

我还记得初次相遇,在新买的一堆新书里面,一眼就相中了她!她简洁又质朴,手感十足,迩时方知原来人与书也会有一见钟情的时候。

遂决定,新年伊始,从她开始读起。

初识佳人,一篇自序,一篇他序,加上题记,让我分不清这本书是小说还是杂记了。直到终了,方知是小说,又似一部完整小说的一个篇章,让我十分困惑。

此书成书时间是1934年,使用的时间背景也是此时,加上书上有一段对其间时局的描述被“被中央宣传部删去一大段”代替,使我更加好奇,这本书原本的模样!

一番探索,来龙去脉隐隐呈现。黄永玉在沈从文去世后曾经非常感慨地谈到《长河》:“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的啊!照湘西人本份的看法,这是一本最像湘西人的书,可惜太短。

《长河》一书,原书构想大约30万字左右,现存世的是上篇。整本书原本是要表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

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原书着重想呈现的是在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

作者本人希望他的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应对中国社会的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了解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思路成书,该是一本怎样出彩的巨作呢?可惜被拦腰斩断,全书只剩“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农民们日常琐碎的生活和尚未扭曲的人性的温暖”。

这人性的温暖使这本不完整的书熠熠生辉,值得一读。

我很喜欢橘子园主人家的小女儿,夭夭,她的属性很称那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过她应该是“橘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她的夭夭,来自她的幼小,而非炫美之意了。 我很喜欢老水手,历尽沧桑,中年发迹,随后散妻散子,出逃外乡,终其一生,依旧潦倒,年老归故里,守祠堂,了残生,却也能欣然接受,及时行乐,并时时发挥余热。

我也很喜欢沅水旁的橘子园。

采收季节,忙到“采橘夕阳下,乘月晚回归”,感受“清风徐徐吹,漫漫香甜路”,沅水的美,怎少得了丰收时节的橘子园呢?我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和景。

人与人之间俏皮、幽默的对白,景与景之间自然的堆砌,每一处都结合的刚刚好,这是一本能够媲美电影的书。真实、细腻、美感十足!值得一读再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