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中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03-05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年中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发展现状

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公司所属行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 2007年水平。

同时,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4.76%和 13.7%,高于上年同期 11.5 和 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单位:辆 2016 年度 产量 增速 0.80% -0.80% 0.50% 5.70% 14.80% 8.80% 2015 年度 产量 12,100,095 9,278,238 6,033,164 1,970,000 24,503,326 4,125,744 增速 3.80% -5.10% 2.10% 8.20% 3.30% 7.30% 2014 年度 产量 11,660,702 9,774,665 5,907,548 1,821,464 23,731,600 3,844,857 增速 5.40% 1.50% 3.30% 4.70% 7.30% -1.40% 国家 美国 12,198,137 日本 9,204,590 德国 6,062,562 法国 2,082,000 中国 28,118,794 印度 4,488,965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 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首先, 收入水平方面,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 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1.94 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9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7,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 SUV 为例,我国 SUV 销量由 2007 年 35.74 万辆增长至 2016 年 893.53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3.00%。 2、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状况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逐步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原有的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大量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一汽车厂商以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已出现变化。随着通用、福特、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的是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庞大持续的市场需求。 (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实力仍显薄弱。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零部件巨头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2016年全球OEM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单位:亿美元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名称 罗伯特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 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麦格纳国际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 Inc.) 电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 大陆公司(Continental AG)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Aisin Seiki Co. Ltd.) 现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 佛吉亚公司(Faurecia) 李尔公司(Lear Corporation Limited) 法雷奥(Valeo) 销售额 465 384.65 364.45 361.84 326.8 313.89 272.07 207 185.58 173.84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采购全球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较高,导致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缺乏成本优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向低成本国家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并且逐渐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在这一全球背景下,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供货系统化: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供应商采购;由单个零部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汽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不断与之相适应,不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扩大自身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化开发和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质量出色的产品。模块化供应使零部件厂商依附于单个汽车厂商的产业组织方式逐渐弱化,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汽车产业轻量化:汽车轻量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汽车在保持原有的行驶安全性、抗震性以及舒适性等性能不降低, 且汽车本身造价不被提高的前提下,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汽车轻量化是设计、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成形技术的优势集成。可见汽车轻量化实际上是汽车性能提高、重量降低、结构优化、价格合理四方面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轻量化对于民用车型的意义, 集中在两点:提升对能源消耗的经济性与车辆性能的优化。相关资料显示:当汽车质量降低10%时,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汽车整车质量每减少 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 升。在油气煤资源的不可再生及大气环境保护的需求背景下,轻量化、绿色环保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可以说,在汽车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的当下,轻量化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

由于我国蕴藏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且具有显著的资源成本优势,大型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加快于国内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的步伐,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带入国内市场。同时,欧美和日韩汽车厂商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全球整车产能向中国的转移和集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入上升通道,尤其是 2010 年以来,下游整车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驱动国内零部件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从 2010 年的 17,076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32,29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3.59%,高于汽车工业整体的增长速度。

(5)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且往往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即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组织体系趋于集团化发展,其形成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整车企业对所属零部件企业进行整合,推动零部件业务外向型、中性化发展的结果;二是一些骨干零部件企业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发展的结果。伴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国内形成了混合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生产格局。这些企业的产值和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高,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具有多车型配套、多市场供给的能力,与汽车厂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其中早期阶段民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限制,多定位于汽车产业链的二、三级供应商,面向国内售后服务和海外出口市场。但近年来部分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突出的成本控制获得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则主要由跨国汽车厂商或零部件供应商建立, 其往往与汽车厂商建立有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且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具有突出优势,市场竞争实力整体较强。从国际竞争力来看,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尤其在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与传统汽车强国差距仍然较大。但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在部分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我国与传统汽车强国差距正逐步缩小。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铝合金车轮成就了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出口国,市场覆盖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中,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6)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加之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上述因素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增长。全球汽车厂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采购的青睐,国家颁布的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对提升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

① 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及全球采购逐步深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汽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将部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至中国。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汽车厂商的订单也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未来 5-10 年内,中国将不仅为国内汽车厂商提供配套, 而且还将继续扩大为全球整车行业输送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并有望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② 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产品升级

随着我国逐步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面对日益削弱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市场竞争及其空间挤压, 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强化技术开发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品结构及生产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的方向发展,在赢得全球客户认可的同时,提升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 ③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扩张步伐加快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向外发展的良机。由于欧美零部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 大量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零部件企业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回暖,短期内恢复正常经营。在这一行业背景下,国内零部件企业纷纷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兼并收购及海外建厂的机会,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扩充研发实力。随着内资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不断提升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拓展,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出口整车配套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现状、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国际铝合金车轮行业现状

铝合金车轮是汽车高速化、节能化和“时装化”的产物,其需求状况与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变动密切相关。 ① 全球铝合金车轮发展概况

全球汽车车轮材料主要经历了钢铁材料、 合金材料(如铝合金) 等演变过程,目前以铝合金车轮为主。从铝合金车轮的发展来看,长时期内,钢制车轮在车轮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日趋严格,铝合金车轮以其安全、节能、美观、舒适等特点,逐步取代了钢制车轮。欧洲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使用砂模铸造铝合金汽车车轮,在赛车上得到应用; 1958 年有了整体金属模铸造的铝合金车轮,开始运用到普通乘用车;1997 年,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以钢轮作为标准配置的比重约为 77%,北美平均65%,日本平均 60%;到 1999 年,英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钢轮作为标准配置的比重一下降到 46%,美国市场则不足 40%。目前,世界上铝合金车轮的装车率已达到 60%以上,其中乘用车绝大部分选择了铝合金车轮。2011 年至 2014 年,全球铝合金车轮市场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全球铝合金车轮生产量从 2011 年的 2.25 亿只增长到 2014 年的 2.94 亿只,复合增长率为9.33%。 ② 全球铝合金车轮产业分布

全球铝合金车轮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欧美等国的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制造技术强,产品质量高,仍然占据着本土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其本土生产成本偏高,产能已逐步向外扩散,通过在海外(中国、墨西哥、土耳其、东南亚)建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铝合金车轮的产量大幅跃升,从 2008 年的 5,674 万只增长到2014 年的 16,980 万只,增幅达 199.26%,约占世界铝合金车轮产量的 57.80%。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 较低的生产成本及巨大的需求市场促使了我国汽车铝车轮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中心。

(2)我国铝合金车轮行业现状 ①我国铝合金车轮产量情况

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工业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全球化采购系统,我国凭借成本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承接包括铝合金车轮在内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从 1988 年中信戴卡率先开始生产铝合金车轮以来,经过近 30 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中心。2008 年至 2014 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我国所产的铝合金车轮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0.04%,而同期我国汽车总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 14.04%。

通过持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我国少数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品质方面铸就了世界铝合金车轮行业的领先地位, 不仅完全满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 还能批量出口并进入国外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全球采购系统。因此,我国铝合金车轮产销量变动除了受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的影响,还受其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的影响。随着全球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稳定上升以及轻量化、节能化汽车的逐步推广,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产业仍将继续稳步增长。

③ 我国铝合金车轮产业的地域分布

铝合金车轮行业,是集资金、劳动力、技术密集于一身的行业,制造技术跨度比较大,工艺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产业组织应当实现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及人工成本的综合最优化,生产销售区域化,以便于及时供货,加速存货流转,减少流动资金占压。因此铝合金车轮产业逐步呈现出围绕汽车厂家和产业配套的生产销售区域化格局。目前国内铝合金车轮制造厂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等汽车工业发达区域,具体情况如下:

(3)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①行业生产工艺特点

目前国内的铝合金车轮企业主要采用下列毛坯成型工艺: A、低压铸造

当前我国铝合金车轮制造业的主流工艺, 90%的铝车轮产品采用此工艺进行生产,该工艺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 OEM 市场(整车配套市场)和海外零售市场。低压铸造工艺目前在中国大陆已经相当成熟,它的优点是设备造价适中、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较高、适合少人化生产管理,该工艺已经被所有汽车厂认可。 B、重力铸造

重力铸造工艺是最传统的铸造工艺, 目前国内有 15%左右的企业还保留有重力铸造生产工艺,产品主要是针对国内和海外零售市场。该工艺的优点是设备造价低、模具便宜;缺点是金属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性价比低,大部分汽车厂现已不使用该工艺进行生产,在铝车轮制造行业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 C、固态锻造

该工艺为比较高端的成型工艺, 目前国内只有 10%左右的企业采用该工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的大巴、货车及高端轿车市场。优点是产品内在质量好、产品强度高、质量轻;缺点是设备造价高,产品成本高。该工艺生产产品在特定市场具有较大需求。 D、铸造+旋压

“铸造+旋压”工艺分为“低压铸造+旋压”和“重力铸造+旋压”两种方法。由该复合制造工艺生产的车轮产品具有安全性能好、重量轻、综合性能优越的特点。其中“低压铸造+旋压”工艺逐步被全球汽车厂所接受,呈现出欧美汽车市场及国内 SUV 汽车市场的铸旋车轮装车率逐步提升的趋势。 E、液态模锻

液态模锻行业内也被称为半固态锻造,由于该工艺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掌握这种生产工艺。与锻造工艺相比较,其优点是制造工序少、工艺成本低、设备投资少,轮辋可以直接成型。液态模锻产品机械性能接近固态锻造水平,产品性价比高,市场前景广阔。 ② 行业产品质量特点

铝合金车轮作为汽车整车行驶部分的主要承载件, 是左右整车性能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企业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专业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团队是保证铝合金车轮产品质量的核心三要素。铝合金车轮市场分为 OEM 市场(整车配套市场)和 AM 市场(售后或零售市场)。OEM 市场中,对于已通过汽车厂复杂、严格的评审认证的铝合金车轮厂商来说,其基本能满足汽车厂对于产品质量和交付期限的要求。但由于不同车轮厂的生产、检验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及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团队的状况参差不齐,导致不同车轮厂间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汽车厂对不同铝合金车轮 OEM 供应商的认可度也有很大的差别。AM 市场中,市场客户对铝合金车轮厂的生产、检测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及产品交付能力等方面相较 OEM 市场客户对其配套车轮厂的要求来说相对简单。

③行业整体研发能力

对于 OEM(整车配套市场)的产品来说,由于车轮的外观造型与整车的设计风格息息相关,所以大部分新车型配套的车轮都是在新车型开发时,由汽车厂委托的设计机构与整车外形同时设计开发出来的, 国内大部分车轮厂仅仅参的是根据样品测绘出产品图并据此转换成模具图。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研发设计能力强、质量水平高的大型车轮生产厂才具备与汽车厂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并能够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同步开发设计中。对于 AM(售后市场)的产品来说,由于生产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需求,所以产品更加注重车轮的外观造型设计。总之, 中国的铝车轮行业已经完全具备现阶段的铝合金车轮产品从外观造型设计,到力学结构测算及加工工艺的整体设计能力。 ④行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消费升级和个性化趋势显现,车轮作为汽车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外观风格的主要体现。近年来,随着行业制造工艺及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汽车车轮及市场开始呈现几个大的变化趋势,以彰显汽车的高端、个性化和节能等特点。高端化: 大尺寸车轮日渐主流, 车轮主流尺寸从 14-15 寸发展到今天的 17-18寸。以一汽大众捷达为例,捷达 2008 款车型全部配备 14 寸车轮, 2011 款则有 7个版本车型配备 16 寸车轮,捷达 2014 年款则开始引入 17 寸。个性化:车轮是汽车外观的重要部分,大气个性的车轮为汽车的运动、张扬增添风采。在汽车普及期, 车企通常采用多款车车型共用一款车轮是通常的做法,而今天的车企开始为同一款车装配不同风格的车轮,体现其个性化特点。轻量化:车轮减重是汽车轻量化的主要环节,车轮企业不断使用新的轻量化材料、新的制作工艺来减轻车轮重量,以达到降低车辆油耗的目的。装备智能化:目前,我国人口红利向下的拐点已经出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曾经的廉价劳动力已然消失,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是现存车轮企业和新建车轮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面对我国制造业“少人化”、 “自动化”生产的大趋势,国内铝合金车轮企业为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未来将对旧生产线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对新生产线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将成为我国车轮制造企业的“新常态”。

(二)行业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 汽车铝合金车轮市场一般可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及售后服务市场。其中整车配套市场(OEM)及售后服务市场(AM)的市场需求规模占比约为 80%和 20%。整车配套市场作为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的重要下游市场, 在其市场发展过程中,铝合金车轮供应体系基于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生产复杂性及专业化特征,并满足汽车厂商对于服务质量的严格要求, 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结构, 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划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结构。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汽车厂商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往往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汽车厂商供应配套产品,依此类推。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也相应降低,因此该层级内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市场竞争也就越激烈。

由于汽车消费市场对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行业协会推行相应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标准, 即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通过上述机构的第三方评审,方可有资格参与汽车厂审核。上述通过第三方审核的供应商只有通过由汽车厂主导的第二方评审,才可被汽车厂商确定为潜在供应商,并在被汽车厂授予项目后成为合格供应商。只有具备供货业绩,并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业绩积累后,合格供应商才有可能成为汽车厂的核心供应商或全球供应商。

作为汽车厂和上一层级零部件供应商, 其通常不会采用独家配套的供应模式,而会选择供应商多元化模式,以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2、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国内铝合金车轮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开放程度相对较高, 目前已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呈现出以下市场格局:少数实力较强的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占领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 而多数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由于受到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及品牌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仅能依靠价格成本优势争取部分低端的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2)全球铝合金车轮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铝合金车轮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欧美等国的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制造技术强,产品质量高,仍然占据着本土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其本土生产成本偏高,产能已逐步向外扩散,通过在海外(中国、墨西哥、土耳其、东南亚)建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工业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全球化采购系统,我国凭借成本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承接包括铝合金车轮在内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中心。 (三)市场供求及变动原因

铝合金车轮行业对于汽车整车行业有较大的依存度, 因此铝合金车轮的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车行业的发展。 1、我国汽车市场供求情况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 2007年水平。

同时,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4.76%和 13.7%,高于上年同期 11.5 和 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单位:辆 2016 年度 产量 12,198,137 9,204,590 6,062,562 2,082,000 增速 0.80% -0.80% 0.50% 5.70% 2015 年度 产量 增速 2014 年度 产量 增速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中国 印度 12,100,095 3.80% 11,660,702 5.40% 9,278,238 -5.10% 9,774,665 6,033,164 1,970,000 2.10% 8.20% 5,907,548 1,821,464 1.50% 3.30% 4.70% 28,118,794 14.80% 24,503,326 3.30% 23,731,600 7.30% 4,488,965 8.80% 4,125,744 7.30% 3,844,857 -1.40%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 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

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首先, 收入水平方面,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 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1.94 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9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7,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 SUV 为例,我国 SUV 销量由 2007 年 35.74 万辆增长至 2016 年 893.53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3.00%。 2、汽车铝合金车轮市场需求及变动情况

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包括国内 OEM 市场和国内AM 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包括国际 OEM 市场和国际 AM 市场) ①国内铝合金车轮市场需求

在国内 OEM 市场,汽车产量决定了与其相配套的铝合金车轮市场需求。从铝轮配套车型来看,目前绝大多数乘用车配套铝合金车轮,而商用车则主要配套钢轮,因此 OEM 市场铝合金车轮需求与乘用车的产量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进入“新常态”,但汽车销量规模仍然巨大。2007 年至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08%,销量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4%,2012 年至 2016年乘用车产量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99%,销量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9%。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2.1 万辆和 2,437.7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5.9%和 14.9%,增速高于汽车总体 1.0 和 1.2 个百分点。在OEM 市场,每辆乘用车配套车轮 5 件(每辆车配备一个备胎),其中铝轮装车率 70%,未来市场需求增长率则参考近年乘用车产量增长情况,按照 7%增长率保守测算。

未来 3 年汽车铝合金车轮国内 OEM 市场需求情况

项目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E) 2019年(E) 乘用车产量(万辆) 年增长率 国内 OEM 汽1,991.98 2,107.94 2,442.10 2,613.05 2,795.96 2,991.68 10.14% 5.82% 15.85% 7.00% 7.00% 7.00% 车铝合金车轮6,971.93 7,377.79 8,547.35 9,145.66 9,785.86 10,470.87 需求(万件) 由于售后市场的铝轮需求与乘用车保有量更为相关, 以保有量的增长率测算国内 AM 市场的铝轮需求相对合理。按照 2015 年、 2016 年的汽车保有量及 80%的乘用车占比计算该等年度乘用车保有量。按此测算, 2005 年至 2014 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52%, 2010 年至 2014 年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09%。谨慎起见,未来乘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按照 10%保守测算,国内售后市场的乘用车铝轮年更换率按照 2%的行业经验值进行测算,未来 3 年汽车铝合金车轮国内 AM 市场需求情况如下: 项目 乘用车保有量(万辆) 年增长率 国内 AM 汽车铝合金车轮需1,232.00 1,376.00 1,552.00 1,707.20 求(万件) 因此,未来汽车铝合金车轮的国内市场需求如下:

项目 国内 OEM 汽车铝合金车轮需求(万件) 国内 AM 汽车铝合金车轮需求(万件) 国内需求合计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E) 2019年(E) 1,877.92 2,065.71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E) 2019年(E) 12,320.00 13,760.00 15,520.00 17,072.00 18,779.20 20,657.12 12.41% 11.69% 12.79% 10.00% 10.00% 10.00% 6,971.93 7,377.79 8,547.35 9,145.66 9,785.86 10,470.87 1,232.00 1,376.00 1,552.00 1,707.20 1,877.92 2,065.71 8,203.93 8,753.79 10,099.35 10,852.86 11,663.78 12,536.58 ②全球铝合金车轮需求状况

过去几十年全球汽车工业基本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近年欧美发达国家汽车日趋饱和,但由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家需求的快速增长再次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提升使得全球汽车车轮的需求也稳步发展。2011 年至 2014 年,全球铝合金车轮产量从 2011 年的 2.25 亿只增长到 2014年的 2.94 亿只,复合增长率为 9.33%。虽然目前全球汽车产销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全球汽车保有量仍在逐年上升, 2014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在 12 亿辆以上, 预计,2020 年有望超过 15 亿辆。 2013 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副秘书长在“2013 中国铝合金车轮行业后装市场经营高峰论坛”上预测,铝车轮售后改装市场未来增长率在 10%以上,巨量汽车保有量及个性化将带来车轮售后市场(AM市场)旺盛需求。

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汽车车轮需求将稳定上升

3、汽车铝合金车轮市场供应及变动情况

铝合金车轮行业对汽车行业具有较大程度的依存性, 汽车铝合金车轮企业的业务同样主要是围绕着汽车厂展开。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发展,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汽车铝合金车轮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众多,但符合汽车整车制造商产品质量、大规模供货以及同步研发等要求的汽车铝合金车轮企业较少, 能够进入国际一流整车配套

市场的企业也不多,大多数企业主要供应门槛相对较低的售后市场。在铝合金车轮行业,生产厂商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使得市场供应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同幅度的增减变动。具有较强实力的铝合金车轮企业将凭借资金、规模、技术和研发优势,在企业的竞争中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行业利润水平

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作为具有显著规模效益的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企业才能超过盈亏平衡点实现盈利。从行业利润变动趋势来看, 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主要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整车市场价格以及出口国政策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在原材料方面,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的主要基础原材料是电解铝,电解铝价格的波动对产品影响较大。近年来,产品主要材料电解铝的价格波动幅度加剧,汽车铝合金车轮产业的成本消化和经营风险控制均受到一定挑战。在整车市场方面,一方面,一般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且利润空间较大,其上游配套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替代车型的逐步推出将会给原有车型带来价格压力, 汽车厂商为保证一定利润水平往往要求配套零部件采购价格每年下浮一定比例,以此类推,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各层级的供应商盈利空间都会受到挤压。但一级供应商和部分行业领先的二级供应商由于具备较强的同步开发和服务支持优势,且与汽车厂商建立有稳固的合作关系,受到产品售价下浮压力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车轮作为汽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观风格的重要体现。目前,汽车消费升级和个性化趋势显现,汽车车轮开始呈现高端化、个性化和轻量化的变化趋势,以彰显汽车的高端、个性化和节能等特点。受益于汽车车轮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将迎来新的行业盈利增长点。

在产品出口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外部分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我国铝合金车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被逐渐削弱。同时,近几年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汽车铝轮产品出台了反倾销税政策,目前,欧盟和澳大利亚已对我国汽车铝轮出口商收取倾销税, 这降低了我国铝轮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加剧了国际竞争,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我国铝轮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而影响行业利润率。

从行业利润的波动幅度来看,由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其对终端市场需求波动的敏感度低于下游整车企业。此外,零部件供应商可通过扩大客户覆盖率降低非系统风险,如扩大出口或售后服务市场的比例、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等。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这些企业往往与客户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承担的损失相对较小,抵御需求波动的能力更强。综合来说,我国铝合金车轮行业利润率逐渐趋于稳定。

2011 年以来,我国铝合金车轮行业、 汽车零部件业及汽车整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盈利水平波动趋势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近年来,我国对汽车行业及其零部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和鼓励。 2004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2009年 3 月,国务院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任务以及振兴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工业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上述产

业政策的扶持有利于包括铝合金车轮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2015 年,中央政府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供给侧改革”指导下,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将坚定不移地进行结构调整, 加快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向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的转型进程,提高技术含量,满足中产阶级及以上消费者的中高端消费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一批有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促进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2)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汽车市场空间巨大,同时带动了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需求受益于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持续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中国保持了长期较高的经济增速。 2006 年至 2016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复合增长率为 15.32%。

2006-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汽车保有量和人均 GDP 高度相关。可以预计未来数年内,在内外部环境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速度增长,将拉动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

各国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与人均 GDP

(3)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促进全球 AM 市场的快速发展

全球汽车保有量将从 2007 年的近 9.2 亿辆增至 2015 年的 11.2亿辆左右。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车龄老化将直接促进全球 AM 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的节节攀升,汽车消费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别是 80后和 90 后逐渐成为汽车市场消费主体,这些有着极强个性的年轻车主,开始追求彰显个性、性能独特的车型, 汽车改装等售后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2014年 9 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汽车配件自由流通,并落实相关法规以保障所有维修企业享有同质配件维修的权利。这对我国零部件独立售后市场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随着汽车文化的传播、消费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售后消费需求对实用、品质、品牌的要求将会加强, “高端化、品牌化、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已成为未来汽车售后市场的主流方向。 (4)国际厂商全球化采购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汽车厂商为在全球范围内灵活高效配置资源, 积极推进零部件采购全球化。汽车车轮作为汽车零部件中制造技术较成熟的可模块化定制的标准件,是

汽车部件产业全球转移中的主要零部件产业。我国汽车车轮行业掌握了核心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能力、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一致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汽车与零部件采购商,逐步扩大了在国外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中的业务规模。

(5)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车轮的铝化率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轻量化可以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另一方面,汽车轻量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水平。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的轻量化措施是轻量化的结构与强度设计,包括汽车车轮的铝合金化等。目前,全球铝合金车轮的装车率超过 6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的测算,目前我国乘用车铝合金车轮的装车率为 70%左右。未来随着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的提高,铝合金车轮强度将进一步优化,可以应用于更多车型,从而有利于铝合金车轮装车比率的进一步提高。 2、不利因素

(1)生产规模小、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成为制约我国铝车轮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瓶颈,铝合金车轮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虽然目前我国汽车车轮生产企业众多,但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与国际大型铝车轮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铝车轮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投资不足,且生产效率较低,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不高的现状,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较低的行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使得生产规模、 生产效率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车轮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瓶颈。

(2)行业盈利能力面临上下游产业的压力,对于汽车铝合金车轮生产厂商而言,其盈利能力面临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其上游供货商为大型的工业原材料企业,如电解铝生产商,这些生产商往往会把其上游基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传递给零部件生产企业; 其下游汽车厂商会把市场竞争降价的压力部分分解给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当销量下滑企业需要缩减成本时,汽车厂也会要求零部件厂降低价格。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在自身领域内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和管理能力水平,

不断使其下游的汽车厂商客户多元化,以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谈判能力,提高其盈利能力。

(3)我国交通拥堵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出现大幅增加,主要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全社会对于汽车社会的城市规划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模式缺乏研究,使交通拥堵问题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迅速恶化。目前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已经带来诸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中能源短缺、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上述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我国政府可能重新审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推出限制性措施, 而社会环保意识和消费理念由此产生的转变也可能对汽车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4)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出口环境有所恶化,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迅猛,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保护本国汽车产业,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政策。近年,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纷纷对进口原产地为中国的铝合金车轮征收反倾销税。这些贸易限制政策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车轮企业的出口增长。 (六)进入本行业壁垒

汽车作为高速交通工具,对其安全性、舒适性有一系列严格要求,各种专业认证是零部件企业进入本行业的必备条件;其次,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一不可;最后,汽车产业特殊的供应链体系决定了体系内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合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于新进入的企业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1、 OEM 市场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认证体系壁垒

汽车工业是目前生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提高零部件制造的专业化程度、实行精益生产已成为汽车整车厂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伴随着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间的链合发展日益加强, 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认证体系已成为汽车厂商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基石。

汽车铝车轮行业的认证大致可以分为第三方的体系认证和整车配套认证体系两类:

(1)第三方认证体系

为适应从汽车零部件开始的严格质量要求,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行业协会制定了用于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的标准, 未通过该认证的生产企业无法进入汽车产业链。汽车行业涉及的主要体系认证包括 ISO/TS16949:2009 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 环境体系认证等,这已经成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必备条件,该认证体系对汽车零部件企业, 特别是作为重要汽车零部件的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的设计研发、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资金、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很难通过该认证从而进入汽车行业的产业体系。 (2)整车配套认证体系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整车制造商对汽车铝合金车轮的技术含量、可靠性、精度和节能环保等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供应商时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成本都是其重要的考虑因素。

汽车铝车轮制造企业取得第三方认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进入汽车厂的配套体系,目前主流汽车厂商一般都会对拟合作的铝合金车轮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潜在供应商审核”,审核涉及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交付、成本、售后、物流、质量、环保等全过程,只有通过审核的企业才可以进入汽车厂的车轮供应商名单之中。

对于新进入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的企业或者中小企业,严格、复杂的认证标准和漫长的认证过程是其进入汽车铝合金车轮供应体系的重要壁垒。 2、产品技术壁垒

铝合金车轮的设计生产涉及到材料科学、模具加工、金属成型、表面涂装、产品检测等一系列技术和学科。目前,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车型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尤其在 OEM 市场,由于汽车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各大整车制造商为

了保证市场竞争力,往往要求供应商具备一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够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同步开发中,以保证车轮等零部件能与整车产品同步推出、同步升级,这就要求车轮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模具制造能力。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的同时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此汽车厂更趋向于要求车轮制造商自主完成生产工艺流程、模具开发等相关工作,甚至具有同步开发能力。只有规模大、技术研发实力强的车轮生产企业才有能力根据整车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设计开发。 新进入的企业规模较小, 技术实力较弱, 模具开发能力较差,无法持续满足严格标准下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产品很难具有竞争力。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消费者个性化消费意识逐渐觉醒,对铝合金车轮制造商在研究开发、设计创新、快速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铝合金车轮制造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改善实现产品差异化策略,丰富产品性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设计并制造更具个性化外观的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综上,无论是 OEM 市场还是 AM 市场,如果铝合金车轮制造商没有足够的生产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研发基础, 将很难达到下游客户的技术要求并快速反应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从而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技术方面,新进者都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 3、资金及规模壁垒

铝合金车轮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 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实验设备、检测仪器设备及各种工程软件等,产品生产涉及到的模具设计开发及制造、产品的开发设计、样品试制和检测的成本也较高。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又需要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 以保证原材料采购等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对新进入的投资者形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此外,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的规模已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具有较强资本实力的企业才可能形成相当的生产销售规模,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有条件满足整车制造商每年上百万件的供货要求以及售后服务市场的维修需求, 并能够为企业的后续技术开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只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且资金雄厚的生产企业才能够得以生存、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而规模优势不明显的企业极容易遭到淘汰。

4、客户资源及营销渠道壁垒

由于汽车制造业具有行业集中度高、采购规模大的特点,更需要有实力的、稳定的供应商为其配套。在 OEM 市场,一旦汽车厂将铝合金车轮厂选定为某车型的零部件供应商,就倾向于同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即使新进入的车轮厂成为汽车厂的潜在供应商后,考虑到汽车厂零部件采购的特点,新进入车轮厂也很难迅速发展成为主力供应商。而对于 AM 市场,获取客户的青睐对铝合金车轮企业而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 AM 市场的新进入者而言,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下游客户群。同时 AM 市场销售渠道的建立成本虽然很高,但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先进入企业一旦和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进入企业也将较难争夺其市场份额。因此是否拥有大量、长期稳定的下游客户群构成了进入铝合金车轮行业 AM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 5、管理壁垒

铝合金车轮行业在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只有良好、系统的管理,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才能持续保持产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供货的持续性以及良好稳定的成本控制。高效的管理水平来自于专业精干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更新。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管理机制,较难获得 OEM 市场或 AM 市场的订单。 6、企业品牌壁垒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生产铝合金车轮企业众多,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不仅在技术和售后服务方面,更体现在企业的品牌建设方面。面对众多品牌的铝合金车轮产品,优质品牌将更容易得到客户的关注与青睐,拥有良好企业品牌的生产企业将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品牌效应的积累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对于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来说,品牌壁垒在短期内难以逾越。 (七)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汽车作为大型耐用品,消费受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以及购买力水平影响较大。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居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消费积极,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当经济发展停滞或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低下,汽车市场发展放缓,汽车消费的低迷将直接影响汽车零部件厂商,所以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大。 2、行业季节性特征

我国是全球铝合金车轮主要制造基地之一, 铝合金车轮产品销往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旺季存在季节性差异,所以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比如,国内 OEM 市场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的 3月为销售旺季, AM 市场欧洲和日本的雪季轮销售旺季为 7 月至 11 月,可弥补国内 OEM 市场的淡季;总体来说,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变化相抵、形成互补而削弱了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3、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厂商具有需在汽车厂商周围建立仓储供应基地的特性,因此行业的区域性与整车行业基本一致。为提升竞争力、拓展和稳定市场份额,汽车厂实施的生产基地全球化策略,有本土化采购的要求,如北美的汽车厂商在欧洲、亚太区域设立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随之而动;欧洲的汽车厂商在北美、在亚太设立生产基地,也会带来其零部件供应商。因此,汽车厂的全球化策略推动了包括铝合金车轮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生产基地的全球化, 淡化了早期汽车行业鲜明的以欧洲和北美为主的区域性特征。同时,我国汽车铝合金车轮产业分布的区域性比较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省及汽车集团集中的省份,西北地区较少,该区域分布有利于整车的配套及出口运输。另外,由于铝合金车轮的主要基础原材料为电解铝,而通过电解铝液直供则减少原料和能源损耗,降低成本。因此,车轮生产企业新建的铝合金车轮工厂逐渐向电解铝工厂和汽车厂所在地转移。此外,由于部分国家对我国铝合金车轮产品出口征收反倾销税,为减少贸易壁垒,我国部分汽车铝合金车轮产能向泰国、印度等国家转移。 (八)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上游行业主要是钢材、石油、有色金属、橡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制造业和维修服务行业;具体到行业的主要产品汽车铝合金车轮,上游为电解铝和铝合金,下游则为汽车整车制造和售后服务。

汽车行业产业链的构成

1、上游行业

铝合金车轮行业的上游为电解铝和铝合金, 铝金属占铝合金车轮生产成本的比重达到 60%左右。电解铝价格主要受行业产能和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价格波动频繁, 并且直接影响铝合金价格的波动, 进而对铝合金车轮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铝合金车轮行业与上游电解铝行业和铝合金行业之间的关系

铝材料作为典型的大宗商品,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单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作为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 但企业可以通过对铝材市场的预测及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铝材市场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下游行业

铝合金车轮下游行业为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由于汽车制造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技术要求高、更新快、销售网络建立难度大,品牌建设周期长,加上汽车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只有为数不多的知名大型汽车制造商才能赢得市场竞争,获得持续发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和国内整车制造商的竞争属寡头垄断竞争,其经营状况和产品价格直接影响车轮制造商的生产经营和产品售价。在售后服务市场中,铝合金车轮制造商直接面对汽车配件零售商,其销售网络的覆盖面和销售状况直接决定车轮的需求数量和更新换代速度; 铝合金车轮行业与上述两类下游之间的关系如下:

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终端消费者对维修、保养的意识不断提高,个性化追求逐渐成为趋势,改装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加上政府针对二手车流通、售后改装和维修出台了相关规范和促进政策,车轮产业在售后服务市场面临重大商机。面对复杂的上下游形势, 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内部改造或新建产能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规模效应,提高自身面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通过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含量,实行产品差异化,增强面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