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敲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与此类似,医生常用手叩击患者腹部,听其发声,医生是根据 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4.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 不同。
5.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 。
6.小红用一些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铁管制作了一个风铃,如图所示,当风一吹,这些铁管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1) 铁管发声时,音调最高;(2)该实验说明物体振动的频率可能与 有关。
7.地震时,会产生 声波,这种声波在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8.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9.如图a所示,吴刚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弱,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
第 1 页 共 5 页
10.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 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 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 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
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② ;③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1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4.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属于噪声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15.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2 页 共 5 页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声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16.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1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18.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乐谱与歌词,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小玲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C.我们听到小玲的歌声,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 D.小玲的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224km/h 三、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19.(9分)如图“架子鼓”可以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 (2)探究过程中,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改变鼓面的振幅大小?
。 (3)通过探究可知,声源的振幅越 ,声音的响度越大。
20.(9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第 3 页 共 5 页
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得越 ,音调越低。
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 。
21.(9分)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编号 A B C D E 琴弦的材料 钢 钢 尼龙丝 铜 尼龙丝 琴弦的长度/cm 20 20 30 40 40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0.3 0.7 0.5 0.5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琴弦。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字母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22.(15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 ;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四、计算与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13分)设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和1500m/s,一人用铁锤敲击一下铁桥一端,另一人在铁桥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且相差0.5s。问:
第 4 页 共 5 页
(1)铁桥长约为多少?
(2)若在桥的另一端有一障碍物,则敲击人可以听到几次回声?并请解释原因。
第二章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点拨
1.振动 空气
2.340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3.音调 4.响度 音色 5.振动 声波 噪声 6.D 物体的长度 7.次 等于 8.能量 信息
9.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10.吸声 消声 隔声 11.C 12.D 13.B 14.A 15.B 16.B 17.D
18.D 点拨: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减少,但与振动的幅度无关,所以选项A、B都错误。听到小玲的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合1224km/h。故选项C错误,D正确。
19.(1)在鼓面上撒些固体小颗粒(或撒些小纸团,撒些米粒等)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 (3)大
20.快慢 慢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21.(1)D、E (2)CABD (3)控制变量法 22.(1)声音 能量 (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响度 控制变量法
ll
23. (1)-=0.5s,得l≈220m;
340m/s1500m/s
(2)1次。空气中传来的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可以产生回声,而钢铁中不能。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