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上课外现代文阅读记叙、阅读文方式

2020-08-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课外现代文阅读整合

文学类作品阅读

【强化几个考点】 考点一:内容情节梳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人+事+果)或者心理变化(所填短语要看出前后明显不同且与相应情节对应)。 考点二: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1.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了……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三:记叙线索

1.线索分类: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为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

2.判断方法:看本质(贯穿全文)、看题目、看反复(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四: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句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要看句段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在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引出下文;照应题目 在文中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照应上文 ;为下文作铺垫 ;埋伏笔 在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 ;照应题目或开头 2.句段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 在开头的作用: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在中间的作用: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人物形象 。

在结尾的作用:深化中心,升华情感;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考点五:人物形象分析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1.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2.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注意: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考点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不同于作用)

1.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用词准确的角度赏析 赏析的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表述方式:运用了……修辞方法(的人物描写方法、等精准的词语),生动形象(具体)地描写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尽量依据主旨来赏析,根据结合中心思想来表述句意,确保不离题 考点七:分析文题

常见的题目作用:(1)概括文章内容;(2)表明文章行文线索;(3)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4)一语双关;(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考点八: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共5种。常见的考查表述有借景抒情、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等 2.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度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文学类作品阅读训练】

(一)家庭类: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4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⑪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⑫ 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2、写出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含义。 (4分)

①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②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

4、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5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二)校园类:窗外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 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 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 王 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 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玩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1.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开端:王老师上阅读课,给学生讲岳飞的故事

发展 : 高潮: 结局:王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和交涉。 2.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4分)

3. 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三)社会类: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①周末的黄昏,开往市里的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某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挤了上来。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语单词。看得出,这是个即将面临考试的学生,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正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在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着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②看到这少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孩子刚上初一,老师便不停地提醒着,今年某某重点高中考上“一本”的学生有多少,某某重点高中的入学分数线又是多少,让人不由叹息孩子们身上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累累重压。

③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地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眼,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位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人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④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刷卡、下一站又将到哪儿。少年或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作为一个初中生的家长,我很清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无休无止的作业和成摞成摞的各种试卷,仿佛随时都要把孩子们淹没。那种忙碌,是大人们所无法体会到的。

⑤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徒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不时有出租车见缝插针地加进来,司机无奈地一次次踩下刹车,车上的人群随着车子的走走停停不时地前倾后仰着。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陆陆续续地,下车的人开始比上车人的多了些,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

车厢里发出一阵惊叹。司机踩了刹车,把头伸出窗外,冲着远去的青年的背影大骂了一声。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⑥又过了几站地,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走过我身边,我向里侧了-侧身子,以便少年下车。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⑦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⑧一股热流在我的心头悄然涌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颗爱的种子,正悄悄地落在一个少年稚嫩的心田上。 1、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2、文章的第⑤段写出租车和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的违章行为有何用意?(3分)

3、请结合文意,分析文段⑥中加点的词“竟然”在这段话中的表达效果。(4分)

4、文章写老先生和少年,没有一句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是通过描写展现出来的,请选择一个人物举例分析。(3分) 5、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说明文阅读

【考纲要求】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可借助标题,归纳整理); 2.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注意段落中心句); 3.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不脱离文段);

4.运用文中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断(关键信息筛选); 5.体会和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平实、生动)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在准确严密的前提下,平实或生动。) 二、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答题策略】

(一)把握说明对象

1.从整体看,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需要判断:……的成因,……的影响;……的发展等。) 2.从部分看,说明的是这一事物的哪一个方面。(找段落中心句)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从标题着眼; 2.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3.选择题也许能提供参考。 三、说明的顺序:

一般包括三种: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例】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逻辑顺序:一般→个别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此外/ 逻辑顺序:结果→原因,主要→次要

(4)坎儿井→坎儿井的概念——坎儿井的来历——坎儿井的开凿——坎儿井的价值与担忧/ 逻辑顺序:概括→具体(语文课本P117面) (5)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6)75分贝的噪音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100~110……,140分贝……面对160分贝的噪音……/ 逻辑顺序:分贝小→大

四、说明文的结构(帮助理解说明顺序,有可能出选择题):

说明文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关系:(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五、说明的方法:(记忆小技巧:说明方法3个字;论证方法是4个字;修辞手法是2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③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的……本质特点(给说明对象下一个定义,一般用“……叫做……”的判断句式)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⑤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⑥作比较:突出了……的……特点。 【例】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2、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死亡率达46%;四川峨眉山冷彬死亡率达40%。(列数字、举例子)

3、死海海水的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作比较、列数字) 4、人是能直立行走的动物。(作诠释——作解释,猩猩也能直立行走) 5、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 六、说明文的语言品析:(在准确严密的前提下,平实或生动。) A.准确严密(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对具体词语的评析,一般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答题技巧】

(一)找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修饰性和限制性的词语来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如:许多、主要、一般、大约、几乎、不少、据说、可能、略微……) 【例】《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二)常见的有三种题型:

1、词语的表达作用? 2、能否换成另外一词? 3、能否删去? 解题方法:

抄下它,解释它,正(反)面说明它。(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XX”表示……,用在这里指……,如果删去意思变成……,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因此不能删去。

【例】“许许多多”一词表数量多,说明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数量很多,如果删去就无法体现这一特点,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XX”说明了……,如果换成“xx”就变成了……,与原文……不符,因此不能替换。

【例】不能替换。因为“丰富”一词说明了海洋中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数量大。而“许多”只表示数量大,不能体现种类多,因此不能调换。

(三)找比喻、拟人化的语句等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例】1、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苏州园林》

2、(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追随春天的脚步》 ....

(“流连忘返”指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春天在海边的持续时间较长这一气候现象。)

七、延伸拓展,将文段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考链接:09年广东《头发变白的原因》: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①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

②还有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极度紧张、忧愁、悲伤),也会使头发变白。 推荐阅读: 【文段训练】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①《谍中谍4》中有一些令人炫目的场景:身在茫茫人海中,一眨眼的功夫已被潜藏着的对手认出,随即被盯梢;对手迎面走来时,你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他的姓名和信息……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让科幻成为现实。

②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这种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的身份鉴

定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过程精度高、速度快,运用起来就更具保密性和方便性。

③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一些方法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这种技术最终会让iPhone和iPad具备人脸解锁功能。联想在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也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这种技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而直接进入系统。

④网络应用方面,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很多社交产品开始利用人脸识别使影像信息和用户的社交网络个人资料连接起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普通用户的面孔直接与网站上的背景资料、好友关系匹配。 ⑤腾讯推出了“搜搜慧眼”,这是一个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产品。用户将手机切换到人脸识别模式,启动“明星脸识别”功能,“慧眼”会自动识别照相镜头中的人脸,并将之拍下来;随后,它会在网上寻找与这张脸最相似的明星的脸显示出来,并对服饰、妆扮等细节进行点评。

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其价值。也许就在明天,人脸将成为我们电子生活中的重要名片和标签。人脸识别技术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1. “之前,人脸识别大多用于门禁识别或公安机关追踪等大型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登录电脑、方便网络社交等都可以用到这项技术。”这是从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 )(3分)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⑤和⑥之间 2.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苹果正在研究怎样让用户在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 B. 联想新款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不用输入密码。

C. 在网上找出与照相镜头中的人脸相似的明星脸是“搜搜慧眼”的功能。 D. 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前景广阔,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请你发挥想象,另举两例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还可运用在哪些方面。(4分) (二)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深信装死的狐狸,其本身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文章中,列举了动物“弄虚作假”的形式有: (5分)

2、全文说明的中心意思是( )(3分)

A. 自然界的一切动物为了逃命常常弄虚作假,玩弄骗术。

B. 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动物弄虚作假这一点。

C.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D. 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B. 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 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 最后一段告诉人们,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4、 请谈谈你是怎样看待动物的这些骗术的?(4分)

(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①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代步工具,已成为绿色出行的象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 起源、发展 到 成熟 ,日臻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现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②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被称作“白色自行车计划”。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现在,这个古老且曾经超级发达的城市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那一条条河道把城市划分成了无数个格子街区,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工具。此外,荷兰还具有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基础。早在1890年,荷兰 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并拥有先进的自行车指路系统,可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

③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1974年拉罗舍尔推出了供市民租赁使用的“小黄车”项目。2004年里昂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计算机控制、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2007年法国最为著名的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巴黎诞生。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办理相关手续便能享受一年无限次的使用。目前,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吸引了22.43万名会员,骑行人数增加41%,每年巴黎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总次数达1.3亿次。

④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很发达,租赁公司遍布全国,许多外国游客使用自行车环游英国。2010年,伦敦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由当地政府税收支撑,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租车系统中的两个租借点之间一般不超过300米,用控制触屏在无停车位时直接搜索,并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免去找下一个车位的租用金。2016年,伦敦的11500辆公共自行车安装了blaze激光灯,它会在车前的地面上投射一个绿色的符号,可以让骑行者在夜间更加醒目,提高骑车的安全性。

⑤美国纽约市庞大而且成熟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2013年5月27日正式开始投入服务。纽约市民以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在纽约可以方便地利用300个无人看管停车点的6000辆自行车去上班、上学、购物、锻炼、旅游,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项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

⑥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

⑦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开始大规模的运行。短短一年多,用户总数从0增至1900万,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资金追捧、技术助力和需求支撑。国外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未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将更趋于规范,更利于环保,更便于出行。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 下列选项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自然段列举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例子,意在说明共享自行车的起源。 B、第3自然段“这一理念”指的是以高新技术作为特色推广公共自行车潮流。

C、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以后会更为完善。

D、第7自然段以列数字的方式,意在说明我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大受社会追捧。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条条河道把阿姆斯特丹划分成无数个格子街区,独特的城市规划让该市40%的市民选择用自行车解决交通问题。

B、拉罗舍尔和巴黎分别推出的“小黄车”和“Velib”,都是法国成功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典型案例。 C、遍布伦敦的自行车租赁公司,实行24小时不停歇运营。使用者在相距15分钟车程的两个租赁点之间租车时,可免去租用金。

D、 自行车共享系统在纽约投入服务后,市民以及游客的分享意识大幅提高,纽约市的交通方式也更加绿色、健康。 3、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正完善?请梳理概括。(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