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探究 杜骞徐达 (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 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动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 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面对人世后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 【主题词】汽车工业战略选择发展 1.2推行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战略 0 引言 人世之后,全球经贸一体化导致汽车产业的 现在的汽车,要求年年更新,再好的一款车, 其寿命周期(即从投放市场到退出市场)大概是5 年,档次稍微低一些的车可能还要短。而在新产 品开发上面,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大规模投入,利用 一全球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成本的压力推动全方位削减成本的战 略;同时全球汽车跨国公司对外采取的战略措施, 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开发周期大大缩 短,从过去的四五年开发一款车到现在的24个 对处于比较弱势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全方位的 冲击和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寻找到适于自身 发展的战略决策。 月,甚至是18个月,这必然带来了开发成本的大 大增加,这就导致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与在产 品的寿命周期内尽快地回收投资成本之间的矛 盾,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汽车投入的成本尽 可能的回收并还有可能获得利润,这就是目前各 大汽车企业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 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动态 1.1 汽车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3推行全球生产和购并联合 全球汽车跨国公司对外采取的战略主要包 现在全球汽车的市场竞争日益从发达国家即 轿车普及化完成之后的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亚洲国家,例如中 国,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目前汽车的全球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 括两方面:一是全球化生产,实现全球化的资源 有效配置;二是通过购并、联合,实行更加经济的 经济规模。前者主要是各大跨国公司利用全球 资源,开拓全球市场,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后 者主要是通过兼并或是强强联合的形式,不断提 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世界汽车工业的新 大约有20%的生产能力富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 在生产能力富裕的情况下还要拼命的扩充自己的 产能,不断地把自己做强做大,这就必然导致了生 产能力过剩与寻找新的市场之问的矛盾。 另外,全球市场与一国市场相比较,规模庞 动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就是在目前全球经 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再也不可能仅靠一国之力建 立起一个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增强 国际竞争力,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突破地理边界 的限制,实现全球化的投资和资源要素的全球化 配置。 大,影响和变化的因素也非常多,这是显而易 见的 收稿日期:2008—03—13 上海汽车2008.6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2.1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国家政策方面:2004年发布的新《汽车产业发 展政策》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展 国际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支 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与国外汽车集团联合兼并重 组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经营范围,适应 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2005年商务部发布的 《汽车贸易政策》中也鼓励开拓海外市场,并提到 了资金支持的可能。2006年商务部又在筛选出口 基地,尽管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但是可能的资金和 政策支持等方面却是一件好事。韩国汽车正是在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鼓励和实际支持下成功 走向世界的。 外资引进方面:外资的引进可以促进国内资 本组织机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优化,借助于国 际分工,可以把我们有优势的产品打人国际市场, 更有利于对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体制的调整规划。 ・ 产品价格方面:国内汽车在本国市场的主要 优势就是价格,这也是目前进军国外并同国外同 水准汽车竞争的最主要的也几乎是唯一的利器。 产品定位方面:国内汽车特别是目前自主品 牌汽车企业有相当清醒的市场定位,即补充或抢 夺低端市场。如微面/微货、皮卡、SUV、中小型轿 车。避免与“6+3”企业正面竞争。 2.2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降低关税和非 关税的贸易壁垒,放宽投资和服务领域的贸易限 制,将给处于比较弱势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 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影 响包括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将使得国产车的价格优 势逐渐丧失;取消配额许可证之后,使得外国车进 人中国市场更加容易,面临着高性价比的外国车 同国产车在国内市场正面残酷竞争的冲击;开放 服务贸易,使国外汽车公司在该方面给国内汽车 市场造成了新的压力,国内汽车企业对该方面重 视不够,计划经济时期就不用说了,市场经济时期 虽然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但各方面的实力 ・28・ 还是会受到一些限制,做得还远远不够;放宽对外 投资的限制,是我们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针对中 国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就是企业数量多、规模 小、生产集中度低、效率不高、效益差。 从劳动生产率而言,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合资、 外资引进等方式已经达到每人每年8台车。相比 而言,日本是人年4O~6O台车,欧美是人年2O~ 4O台车,可见国内汽车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发达 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开发周期而言,汽车的开发周期已经从过 去的五六年缩短为两三年甚至是18个月。国外在 产品研发上利用了大量的同步工程、并行工程、团 队式开发、24 h开发、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而国 内汽车研发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落后。 从研发费用而言,国际汽车跨国公司每年投 入的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3%~5%,而国内也只 有像一汽、上汽、东风这样的大集团能够基本接近 这个比例,但由于我们销售额的绝对量有限,所以 真正投入到研发之中的绝对费用很少,东风2004 年的研发费用是6.3个亿,而国外都是几十、几百 亿美元。另外在商用车方面,只有一汽和东风具 有研发能力,真正的轿车生产也才刚刚起步。 从零部件投入而言,国外普遍采用全球采购、 集成化、分层次的零部件供货,电子类产品占整车 价值的12%~15%,零部件生产和整车分离,实现 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整车和零部件的投资比例 达到1:1.1~1:1.3,相关产业与汽车产业相比同 步或超前发展,放眼国内,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 而且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为1:0.35,零部件 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整车的发展。零部件的水平很 差,而且又分别被企业、地方、部门各成体系,自称 一套的分隔开来,缺少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没有 形成专业化、分层次、系统化供货。 从出口情况而言,我国民族汽车大部分出口 流向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不发达国家市场, 产品长期难以摆脱“低质、低价、低端”的形象。如 图1、2所示。同时,无论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 我国的汽车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中国 汽车产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了100亿美元,但在 世界汽车贸易额中的比例只有1.1%,整车出口量 上海汽车200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还不足全国年产量的3%。而世界主要汽车生产 大国如日本、德国以及韩国,其汽车产量的40%以 上用于出口市场。 器 一 倒 籁 口 稿 * 《 (年) 图1我国近年汽车出口数量 非 - 图2 2006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地区分布 从原材料和汇率波动而言,目前国内与汽车 产业相关的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 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从而间接影响我 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尤其是对 国产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企业。汽车产品价格上 涨,对于亚非及东欧等价格敏感型国家的出口将 受到影响,削弱我国汽车在这些地区的竞争能力。 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1汽车工业发展特别是后起国家汽车工业发 展的两种模式 (1)完全开放的发展模式,对于该发展模式, 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宏观经济,利用外资技术 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并不追求本国产业链的完 整,而是在产业链价值分工体系中扮演部分制造 商的角色,另外通过汽车制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上海汽车2008.6 为本国的税收和劳动力就业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所以政府的政策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国 家高关税的保护下,鼓励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 或合资的形式进行本土化生产,形成多家跨国公 司在一国市场竞争的格局,具有这种发展模式的 国家有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等国。 (2)自主发展,最典型的国家是韩国,基本上 依靠本国的资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汽车工 业体系,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虽 然也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吸收外部的力量,但基 本上排斥外商直接投资。韩国国产车型虽然与欧 美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内在质量、油耗、安全 可靠性方面),但毕竟已经形成了批量化大规模生 产的产业链体系,而且换型比较快。韩国政府的 政策就是直接干预汽车工业,举全国之力推动本 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3.2入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 面对上述两种发展模式,我们也要做出现实 的选择。东风汽车集团作为一个老三线国企,历 经30多年的坎坎坷坷,经过深人、细致、认真的研 究之后,既不赞成完全开放的政策,又不推崇自主 研发的策略,综合考虑之后提出在竞争中融人发 展的发展模式。这种选择基本上倾向于完全开放 的发展模式,但又不仅仅是完全开放。主要体现 在品牌、自主研发、股比等方面不应该放弃,特别 是股比。目前我们同跨国企业合作所坚守的 50:50的股比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因为这个并 不违反WTO的规则,东南亚好多国家尚且规定本 国的资本必须要达到51%,我们之所以坚持50:50 是因为上海大众当初合作时就是信守这一比例, 我们沿袭了这一规则。如果破了这最后一道防 线,我们将没有任何发言权,而且不仅像东风这些 老的三线企业,同时也包括一汽、上汽,能不能将 现有的合作进行下去都是个问题,将来还有没有 合作都是个问题。所以在对待股比这个问题上。 我们大声呼吁政府应坚持最后一道防线。因为汽 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在是太重要了,更何况我 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重点还是汽车和住房。 3.3 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超过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加入WTO 后,原来处于绝对弱势的国内汽车工业并没有被 转变。 参考文献 1龙夫.中国汽车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汽车与安全, 2oo7.09. 汹涌而入的国外汽车巨头冲倒,反而呈现出迅速 壮大的可喜局面。但是,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仍存 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首先是市场的发展变化问题。随着多年的迅 2陈刚.中国汽车出口的路还有多宽[J].中国海关,20007. 速发展,我国汽车生产厂家单一产品系列化已成 必然趋势,乘用车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靠单一产 品提升企业销量越来越难,通过增加多品种系列 化提升企业销量越来越重要;产业竞争格局远未 稳定;二三级区域市场显示出发展活力;汽车出口 持续超高速增长存在潜在威胁,这都需汽车厂家 提早做出预案。 其次是品牌问题。自艰难起步到资本自由化 阶段之前(这中间的时间在日本约是10年),中资 企业如何利用时间和资本累积自己的品牌价值, 稳步树立自己的品牌,以最终实现中资企业控制 中国汽车市场;中外合资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继续探讨搭建自己的技术平台,开发出来的产品 能不能贴自己的标志,这也是一个难题。 第三是节能降耗和减排问题。目前我国经济 发展具有高消耗、高污染、高占地问题,2007年是节 能降耗和减排的关键年,企业要加大节能降耗和减 排工作,长期树立生产“节油高效汽车”的理念。 第四是出口问题。汽车产品是我国出口大类 商品中最具增长潜力的商品,汽车产品出口可持 续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今后几年,我 国汽车产品出口应该争取实现3个转变。 (1)零部件出口从以劳动和材料密集型的机 械类低端产品为主,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 机电类、电子类产品出口为主转变;出口市场由以 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 (ODM/OEM)市场为主转变; (2)汽车整车出口从以中小吨位卡车为主向 以大中小型客车、皮卡车、轿车等乘用车、商务车 并重转变;出口地区由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向发 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重转变; (3)汽车出口从单一产品出口向产品出口与 “走出去”相结合、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 ・30・ Z1. 3长鸣,镭射.展望中国汽车市场[J].上海汽车,2007.03. 4徐长明,郭翰超.2006~2007年汽车市场分析与预测[J]. 汽车工业研究,2007.04. 5杨鸿岳.浅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路[J].轻型汽车技 术,2006.10. 6王晶.中国汽车市场分析[J].上海汽车,2007.04. 7郎学红.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报道, 2oo7.03. 8邹田烟.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及启示[J].时代经 贸(下旬刊),2007.08. .9 黄哲睿.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之路[J].汽车与配件, 2006.24. 10苗圩.中国汽车产业该如何走[J].新闻周刊,2002.35. 11 张永辉.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 化,2007.0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s analyzed.The develop- ment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is observed,and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ese auto is also analyzed in the face of histor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f- ter entering into WTO. 上海汽车200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