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电监护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降低导管心脏异位发生率的效果

2024-01-21 来源:意榕旅游网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儿月第27卷第liB期Nurs J ChinPLA,November 2010,Vo1.27,No.11B 心电监护下经外周静脉置人 中心静脉导管对降低导管心脏异位发生率的效果 朱 亚,葛学娣,黄 莹,董 芳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降低导管 将129例需行PICC患者按置管时间先后分成两组,2009年7—9月实施PICC的患者64例 心脏异位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外测量法确定留置导管长度;2009年1o一12月实施PICC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连 接心电监护仪,送管至预测量长度时,观察监护仪所显示心率、心律及P波的变化并由此判定和确定留置导管长度。比较两 组患者PICC导管心脏异位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ICC导管心脏异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发生率,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心电监护;导管异位;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2.9;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 1008—9993(2010)1113-1711-03 心电监护下行PICC是一种、可靠、简便、安全、经济的方法,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心脏异位的 Effect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under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in Reducing Incidence of Cardiac Catheter Allotopia ZHU Ya,GE Xue—di,HUANG Ying,DONG Fang(Cardiovascular Center,No.117 Hospital of PLA,Hang— zhou 31001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E Xue—di,E—mail:gxdl11117@sina.cor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lectrocardiogram(ECG)monitor used in 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catheter allotopia.Methods A total of 129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atheter sequence.From July 2009 to September 2009,64 PICC patients were taken as a control group to adopt conventional method in PICC catheter to decide the length of catheter.From October 2009 to December 2009,65 PICC patients were taken a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to receive eonventional PICC catheter and then decide the length of catheter with changes of the heart rate and the rhythm bv ECG monitor.The incidences of cardiac catheter allotop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e cardiac catheter allotopia of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ICC under ECG monitor iS an accurate,reliable,simple,safe,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preven— ting cardiac catheter allotopia and reducing nursing operational risk. 【Key words】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electrocardiogram(ECG)monitor;catheter allotopia;nursing operation I Nurs J C hin PLA,2010,27(11B):1711-1712,1749 l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 操作,目前国内外普遍执行技术准人制度,即由 PICC专职护士从事该项操作,但导管异位仍是难以 避免的常见问题之一。导管心脏异位是指导管置人 过深,致其头端达右心房,发生率约为9.52 。异 作者单位:310013杭州,解放军117医院心血管中心 作者简介:朱亚,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葛学娣,E—mail:gxdl11117@sina.corn 位于心脏的导管可诱发心律失常、损伤右心房瓣膜, 甚至引起急性心脏压塞[】 ]。有文献I3 ]报道在X线 透视下置入PICC导管或超声指导下行PICC,可提 高导管头端的到位率,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及B超 的价格、人力成本,使该方法在临床实施受到限制。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减少导管心脏异位的发生,又使 护理操作者容易掌握的方法势在必行。为了降低导 管心脏异位的发生率,笔者于2009年10—12月,在 心电监护下实施PICC置管65例,无一例发生心脏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1月第27卷第lib期Nurs J Chin PI A,November 2010,Vo1.27,No.1iB 异位,有效地杜绝了导管心脏异位所致的各类并发 症,现介绍如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一0.028,P<O.05)。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需行肿瘤化疗、完全胃 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注高渗性脱水剂、血管活性药 物及补充3 9/5的氯化钠和1O 的氯化钾等,且年龄 >18周岁的患者。排除标准为肺源性心脏病、心房 颤动或起搏器置人可能影响心电监测者。本组共入 3.1心电监护下行PICC的优越性 目前,临床上 监测PICC置管后头端位置的金标准手段为胸部X 线摄片 ],而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常用方法是等X 线摄片定位后测出异位导管的长度,患者回操作室 由操作者重新建立无菌区后进行调整导管位置,然 后再次到影像科重新定位L6]。这不仅耗时费力、增 选129例需行PICC患者,按置管时间先后分成两 组,2009年7—9月实施PICC的64例患者为对照 组,2009年10—12月实施PICC的65例患者为观 察组。对照组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 龄(63.78±7.63)岁;置管原因:肿瘤化疗47例,长 期输液治疗16例,全胃肠外营养1例;疾病诊断:肺 癌23例,食管癌15例,贲门癌12例,心功能不全13 例,消化道瘘1例。观察组患者65例,其中男4O 例、女25例,年龄(65.28±8.35)岁;置管原因:肿瘤 化疗51例,长期输液治疗14例;疾病诊断:肺癌22 例,食管癌17例,贲门癌8例,心功能不全l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目的等方面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置管操作均由同一名PICC 专职护士独立完成。对照组:行PICC操作前先测 量留置导管长度,该长度为自肘部穿刺点至右胸锁 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二肋间隙止;置管过程按规范 流程实施,送管至预测量长度即固定导管,常规x 线摄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 ]。观察组:在常规操作 的基础上连接心电监护仪,即行PICC操作前先测 量留置导管长度,再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过程按规 范流程实施,送管至预测量长度时,严密观察心率及 心律的变化;当心电监护显示“心律不齐或心电图P 波高尖及轻度倒置时”时,后撤导管1~2 cm;在心 电监护恢复为“窦性心律或P波振幅呈正向时”时即 止,固定导管;送管至预测定长度时,心电图P波振 幅无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导管,并严密监测心电图的 变化,将心电图的演变过程打印存档。比较两种置 管方法下患者的导管心脏异位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精确概率 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对照组PICC心脏异位发生率为 7.8l (5/64),观察组无心脏异位发生。两组比较, 加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及患者的住院费用,而且增 加了留置导管感染的风险。心电监护下行PICC具 有如下优势:(1)能立刻发现导管的心脏异位,操作 区始终保持无菌状态,置管操作、纠正异位和定位一 次完成;(2)不需要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不需要x线机,不需要造影剂,降低了医疗费 用,避免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4)有PICC专职护 士独立完成,不增加其他技术人员的投入,减少了人 员精力的浪费和占用相关机器的时间;(5)心电监护 技术临床普及性广,心电图波形监测直观,护理人员 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3.2心电监护下行PICC的安全性PICC作为一 项护理专业新技术、输液治疗新途径应用于临床,在 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风险及护理 安全隐患L7 u 8_。PICC导管的外测量长度与实际置入 长度有一定误差,因体表测量不能十分准确符合体 内静脉的解剖长度。有文献[g 报道,PICC导管达右 心房,患者不适症状不明显,偶有胸闷气促,但却带 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心电监护常用于临床危重患 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它随时反映心脏的电生理变化, 能及时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相关研究1]。。报道,PICC头端所处的血管部 位与该部位所记录到的腔内心电图P波的振幅形态 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来指导PICC置管 操作和导管头端定位,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目前 世界上最先进的PICC置管仪器——视锐6即采用 血管超声技术行外周深部静脉穿刺,结合心电图定 位PICC导管头端。本研究显示,在心电监护下行 PICC置管不仅置管长度更准确,提高了留置导管的 安全性;而且能及时发现导管异位于其他非中心静 脉部位或局部打折,避免导管置入不到位所造成的 患者输液困难和疼痛不适。 3.3心电监护下行PICC的效果分析对于PICC 导管异位入对侧无名静脉、右心房及下腔静脉的预 防,目前国内外均无确定的、有效的方法可循。本组 65例患者在严密心电监护下实施PICC置管操作, (下转第1749页)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1月第27卷第11B期Nurs J Chin PLA,November 2010,Vo1.27,No.1lB 1.3.1.3呼吸查看伤病员的面部、胸部区域的起 指挥和战术行动于一体,以争取在突发公共事件的 卫生应对方面实现军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目的。 2.2空运后送护理的有效性 空运后送不具备地 面后送方便、多样的优势。空运后送伤病员时,环境 伏变化以测量、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次数、频率以及是 否通畅等。测量伤病员的呼吸次数、频率最好与测 量脉搏同时进行。对危重伤员,可将棉絮放在其鼻 孔前,可根据棉絮飘动的次数来判断呼吸变化。 1.3.1.4 体温 医护人员可用自己的手掌心触碰 改变、机舱光线照射不足造成环境灰暗等因素都有 可能增加伤病员的心理负担。同时,飞行高度及机 械运动产生的噪声也会造成伤病员发生一系列的生 理变化。空运后送伤病员始终、直接影响到伤病员 的预后。更加细节化的医疗护理操作与人性化的空 运后送护理工作流程将更加有利于确保各类伤病员 在空运后送时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l 伤病员的头额前部,也可用手前臂内侧皮肤触碰伤 员四肢的末端皮肤来评估伤病员的体温。 1.3.2心理护理 因环境的改变以及伤势波动,如 紧张、恐惧等口 都会对空运后送伤员的心理产生一 定的影响;同时,也因机械运动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 语言交流。此时,医护人员应用温和的目光、体态用 语、手语等方式以及适度抚摩以增加伤员对医护人 员的信任感 。 2体会 [1]苏迅,杨小平.空运后送卫勤演练中护理人员能力要求和 工作模式的探讨L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3):120. [2]李 莉,甄鹰,乔爱珍,等.空运后送机上实用型医疗 救护衣的设计[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B):78. E3]唐云翔,刘如光.空降兵心理特点的分析及其防护[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94—95. 2.1空运后送护理的必要性 现代军事战争的发 展使得战时的自救、互救成为最直接的“一线救 治”L5 。演习是对战时场景的一种逼真模拟,主要目 的是验证应急状态下组织协作、控制、干预的有效 [4]邓月仙,陈 千,岳立平,等.卫生列车伤员护理的影响 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71—72. [5]陈华,厉瑛,陶红.美军自救互救训练模式对我军 性,锻炼、磨合和检验国家各级部门在复杂环境中处 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次演习是建国以来首次由军 队卫生部门联系、军地协同开展的在应急领域里的 合作,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为课题,融战略筹划、战役 (上接第1712页) 训练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37—38. (收稿日期:2010-05—16) (本文编辑:沈园园) 均为一次置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1.62± graphic detection of very thin percutaneous central ve— 3.24)min,无一例置管过深导致房颤、心肌损伤等并 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笔者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总结出心电监护 下行PICC置管操作应注意把握的几点:(1)心电图 nous catheter in neonates[J].Acta Pediatr,2000,89 (11):138l一1384. [5]朱亚,董芳,何俏梅,等.应用循证护理规范PICC置管 操作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40-43. 出现高P波后,导管退出应缓慢,我们在实践中做到 “一[6]胡君娥,龚 兰,赵东娥,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 纠正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研究EJ].护理学报,2008, 15(9):68—70. 厘米、一停顿、一观察”,以防退管过快,置管深度 不够;(2)无高P波出现而反复调整导管进退,其发 生静脉炎的概率增大,应增加术后湿热敷的次数; (3)部分患者心电振幅增宽影响判断或置管过程无 P波出现,应行X线摄片定位。 【参考文献】 [73 Periard D,Monney P,Waeber G,el a1.Randomized cath— eters for middle duration in hospital intravenous therapy [J].Thromh Haemost,2008,6(8):281—288. [8]Patel B M,Dauenhauer C J,Rady M Y.Impact of periph— 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 E l i Fletcher S J,Bodenham A R.Safe piacement of central venous cathelers:Where should the tip of the catbeter 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patient Safe,2007,3 (3):142—148. lie?[J].Br J Anaesth,2000,85(2):188—191. [2]许晓云.PICC导管易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 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24—125. [9]张秋艳.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预防[J].解放军 护理杂志,2009,26(12B):55—56. [1O]冯毕龙,姚述远,周素军,等.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 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J].中华护理杂 志,2010,45(1):26—28. [3]Gamulka B,Mendoza C,Connolly B.Evaluation of a unique,nurseinserted,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 ter program[J].Pediatircs,2005,115(6):1602—1606. r41 Ohki Y,Tabata M,Kuwashima M,et a1.Ultrasono— (收稿日期:2010—05—25) (本文编辑:陈晓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