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案例:画爸爸、熊耳朵
实录一:
到了自主游戏的时间,思思拿着笔,看着白纸:“老师,我画什么呀?”:“就画你的爸爸吧。”十多分钟后,思思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举着作品:“徐老师,爸爸,我画好啦!”那是什么呀,思思画了一团黑糊糊的东西,什么都不像。我对思思说,“我看看,怎么看不到爸爸啊?”思思委屈地说:“爸爸老是抽烟,呛死人了,谁也看不见他!”
实录二:
这次手工活动中,孩子拿着手工纸,按自己的意愿折叠着。很快就有孩子折出了小花、小狐狸等一些简单的折纸。萱萱却依旧在“埋头苦干”。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萱萱正在折熊耳朵。萱萱托着下巴想了想,把熊的耳朵左折折,右翻翻,最终,尖尖耳朵的熊完成了,她有点得意。这时,王榜走了过来:“不对,你的熊耳朵怎么是尖尖的?熊耳朵是圆圆的。”萱萱说:“不对,故事里说熊竖起耳朵仔细听音乐,如果是圆耳朵,那怎么竖起来?”
分析与反思:
任何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也不例外。只是,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自由涂抹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体验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藏着孩子宣泄的快乐,注视形象变化的激动和创造的自豪。”小班的孩子,正
处于自由涂鸦期,思思用大人认为的乱七八糟的线条、黑糊糊的色调、无拘无束的画面,表达着他对正在吸烟的爸爸的看法。萱萱折的熊耳朵的形状,都是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带着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作品,无论做什么,孩子们在意的是过程中的那份感觉和心情。
孩子的作品往往很直接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法,让我们能够更走进孩子的世界。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樱桃班(小三班)
徐梦奇
2013年1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