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的研究教材

2021-04-24 来源:意榕旅游网
 1 / 9

附件1

江西财经大学

成绩 20 15 ~ 20 16 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题目 对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的研究

课程编码 19A02 选课班 A03 课程名称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任课教师 江民锦 学 号 0141068 姓 名 韩业宇

学 院 国际经贸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投资与结算)

考试时间

1

目录

摘要 ........................................................................................................................................... 2 第一章 土地荒漠化概述 ......................................................................................................... 3 1.土地荒漠化概念 ................................................................................................................ 3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 4 1.2.1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 ............................................................................. 4 1.2.2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类型 ..................................................................................... 4 第二章 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 5 1.自然原因 ............................................................................................................................ 5 2.1.1 气候特征 ................................................................................................................. 5 2.2.2 土壤特性 ................................................................................................................. 5 2.2.3 水文特征 ................................................................................................................. 5 2.2.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6 2.人为原因 ............................................................................................................................ 6 第三章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方案 ..................................................................................... 7 1. 实行“生态系统管理”,人工造林 .............................................................................. 7 2. 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 8 3.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强科学管理 ........................................................................................ 8 4.坚持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 8

9

摘要

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是一个气候干旱,水文条件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里在流水、风及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和作用下,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现象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草地与耕地退化、沙化、盐渍化, 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植被覆盖率低下、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尤以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大。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它威胁人类的生存,阻碍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探讨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和实践,首先要统一荒漠化的概念,澄清被混淆了的定义。本文将首先对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进而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对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合理的解决方案。

9

第一章 土地荒漠化概述

1.土地荒漠化概念

1977年在联合国第一次荒漠化会议上对土地荒漠化提出了较明确的定义,并在全世界广泛采用,即:荒漠化是指土地生物生产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荒漠的景观,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过程`)。但在世界各地进行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化定量评价时,“发现这一定义在业务上是不适当和不充分的”)。1977年以后,国际上很多专家围绕荒漠化概念和定义进行了深人的研讨;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通过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公约》文本。《公约》对荒漠化的定义是:“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散之比在0.05一0.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l)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自然植被长期丧失川。

图一 土地荒漠化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1.2.1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

我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文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占国土总

9

面积的3.46%,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18个省(区),即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1.2.2 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类型

我国荒漠化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壤理化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的长期退化及耕地的非农业利用等(表一)。

表一 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 类型 作用力 风蚀荒漠化 空气动力 水蚀荒漠化 降水、重力作用 土壤理化性退化 化学作用、物理作用、土壤污染 植被的长期退化 自然、人为活动 耕地的非农业利用 人为活动

第二章 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1.自然原因

2.1.1 气候特征

从世界范围来看,南北纬15°-35°之间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信风终年频吹,高压带内对流层气团的下沉作用使得空气动力增热且相对湿度减小,空气变得极为干燥。同时气团在下沉过程中逐渐趋于稳定,抑制了阵雨和对流。而终年吹刮的信风则是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低温干燥的旱风,特别是大陆西岸的信风是绕副热带背岸而吹,使这一地带的干旱程度更为严重,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地带成为地球上雨量稀少的干旱区,世界上大多数沙漠都位于该带上。我国干旱区大约位于北纬。以北的地区,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和青藏高原的剧烈抬升等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但这种地理因素的作用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因子得以体现出来。

气候对旱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重要的自然资源上,即,土壤、植被和水,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长期干燥气候下形成的旱地土壤具有较低的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含量和稳定的团聚体,极易受外界营力如风力和水力的侵蚀,而旱地上较低的年均降水量及其较高的季节或年际变动严重影响旱地的水量平衡,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发育,而旱地生态系统中较低的植物的生物

9

量和盖度主要取决于降水、温度、积温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气候这一大的自然背景下三者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旱地成为具有内在固有脆弱性的生态系统,而这种内在固有的脆弱性恰恰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基础。

2.2.2 土壤特性

黄土,主要在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红土主要在甘南和新疆的盆地周边;沙土在各大盆地的中部。腐殖土在秦岭、祁连、天山等植被发育地区;砾石土特就是戈壁在走廊及新疆封口地区。这几类土壤肥力弱,颗粒大,积水下渗能力强,极易受到风力作用影响。由于土壤严重缺水,热力蒸发所造成的水分上行过程占优势,下层的盐分就被带到土壤上层和地表,使土壤盐分积累增加,促成荒漠化。

2.2.3 水文特征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甚少,水系简单,河网密度极低,河流短小,整个流域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因此大面积土地处于缺水和半缺水状态。

2.2.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当前,我们所讨论的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使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对于大气增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如果工业的发展和燃料使用的结构不变,到2030年(或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含量将相当于工业化前二氧化碳含量的2倍,届时它将使大气的平均温度增高1.5-4.5℃。如果不加以控制,则全球变化带给人类的灾难将是巨大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处于中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扩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2.人为原因

C.J.Barrow在《土地退化》一书中将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九类,除第一类自然灾害外,其余类均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表二)。土地退化不仅是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最主要的驱动力是人为活动,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土地潜在生产力的下降。作为特定区域内土地退化的荒漠化过程更是如此。人为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在学术界

9

已得到公认。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总的来看,他们都把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以及不合理灌溉制度造成的盐渍化作为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将城市和工业活动作为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表二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人口变化 经济不发达 人口增长超过环境容量或人口降低引起土地管理体系的崩溃溃 资源开发让世界或发达国家获利,仅有很少的资金用于管理和恢复退化的环境 税收和其它外力干预市场,造成过度开发 贸易联系,交通,城乡间的联系,经济作物和其它遗留问题加速了管理不善和资源开发 加速了导致土地退化的错误战略和技术的实施 与不适当的技术和建立紧密联系,因知识缺乏导致土地退化 人们或机构对土地退化的消极态度 国家紧急状态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难民的过度集中导致安全区内过高的人口压力 国际化 殖民地遗留问题 不适当的技术和建议 无知 态度 战争和社会不稳定

第三章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方案

1. 实行“生态系统管理”,人工造林

三北地区基本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土地荒漠化,于1979年决定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开始人工造林的规划。公益林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国家更是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来进行公益林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公益林建设,公益林所发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改善了原有的恶劣状况。

9

图二 西北地区在防护林绩效影响下的环境资源比率、工业辅助能比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

2. 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工程措施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其中草方格沙障成本相对较低,治沙效果好,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草方格固沙,顾名思义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 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坚立在沙地上。草方格沙障可有效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9

图三 草方格沙障

3.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强科学管理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依法治沙,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坚决杜绝滥垦、滥牧、滥樵的行为;做好预防工作;对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对防治荒漠化工程的投人,尽快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安排荒漠化灾 害专项资金。

4.坚持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总结防治荒漠化的传统知识,结合实际,大力推广;对防治荒漠化的重大和疑难技术间题组织国内外攻关;同时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改良,以发挥更大作用。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