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史记集解》的文献价值

2024-05-23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0年5月 第21卷第3期 陇东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May 2010 Vo1.21 No.3 《史记集解》的文献价值 刘治立 (陇东学院历史系,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史记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裴驷广泛搜集和征引汉晋注释家的成果,将传统的经 史注释方法与史注新法融合起来,在注释的内容、方法上都取得显著的成果,在史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裴驷;史记集解;史注 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30(2010)03-0093-05 收稿日期:2009—10-26 作者简介:刘治立(1965一),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注释取得了巨大的进 裴驷酷爱经史,博览宏识,他继承家学,把—生 步,史注著作繁多,名家辈出。史注家们吸收儒经 主要精力倾注于为《史记》作注。他既很好地继承 注释和佛教合本-T注的优长,扩大史注的范围,完 了汉晋传统经史注释的方法,又吸取了裴松之补 善史注的方法,他们以辛勤的劳作注释史书,为后 阙、备异、惩妄、论辩的方法,在注释《史记》上取得 人阅读典籍提供便利。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史注名 了重大的成就。 作如裴松之《三国志注》、韦昭《国语注》、郦道元 在裴驷之前,已经有一些学者为《史记》4-'v ̄ 《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研究,学术界已 解,如东汉延笃《史记音义》一卷、无名氏《史记音 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裴驷的《史记集解》的 隐》五卷、三国吴张莹《史记正传》九卷、①南朝宋徐 研究,则稍微薄弱。本文试就该注的内容、方法及 广《史记音义》十二卷等,但都不是很完善。裴驷以 其价值略申一得之见。 一徐广《史记音义》为基础,博采经传,孔安国,郑玄, 服虔,贾逵诸家之说,力、法是“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 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 则数家兼列”。 裴驷《史i谍解序》 裴驷有感于 裴驷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南朝 义在可疑,、裴驷与《史记集解》 宋著名史注家裴松之的儿子,生平事迹不详,《宋书 在他之前的徐广《史记音义》过于简略,因此他要 _匕加以士曾益,摄取前人成果,《史 己正 裴松之传》只是附带提及“子驷,南中郎参军。 在徐氏的基础一・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驷注司马迁《史记》,并行 义》评价说:“采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 于世”。从这条简短的记载中,我们只能得知他官 目而解《史记》”,使得名家之说在《集解》中相得益 至中戾 军,所注释《史记》与父亲著作并行。司 彰,浑然—体,在《史记》的注解方面做出了很大贡 马贞《史记集解序索隐》中说:“裴驷字龙驹,河东 献。裴驷的许多解释都是从其他书上转抄而来,而 人,宋中郎外兵参军。父松之,太中大夫”。《史记 且对有疑义之处,采取客观的数家兼列的方式供读 索隐序》云:“宋外兵参军裴驷,又取经传训释作 者参考。 《集解》,合为八A-卷。”《隋书・经籍志》正史类著 录《史记》有“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驷注”的简短记 载。 二、《史记集解》的注释内容 《史记集解》兼采当时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 《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字音 许多古字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逐渐不为人们 注明作者名字。就 其注释内容所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裴松之注释《三国志》鸠集传记,增广异闻,丰 富了《三国志》的内容,开创了史注新法。在裴松 之以前,注家大多以采取解释音义、名物、地理、典 物等方法为史书作注。《三国志注》不仅包括上述 内容,而且增加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名目,为史 注开创了一种更加完备的体例。宋文帝称赞“此 为不朽矣!”清朝学者李慈铭认为,“裴松之注博采 止匕 ”。[1](咸丰己未二月初三日) ①《史记集解》九处征引《史记音隐》的材料,《史记索隐后序》日: 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 “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汲古阁单本《索 隐》则作“章隐”。《隋书・经籍志二》:“《史记正传》九卷张莹撰”。 93 所常用,或者渎音发生了变化,注释者需要将以前 《吴太伯世家》:“文身断发,示不可用”,《集 固有的读音标示出来,以方便他人览史。裴驷从徐 解》应劭日:“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 广《史记音义》等注书中搜集了大量的语音资料, 子,故不见伤害。” 采用直音(某音某)或反切法(就是JEEI ̄个字来拼 音:某,某某反)来训释古音,有时也附带释义。如: 《管蔡世家》:“子桓公终生立,”《集解》孙检 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 云:“—作‘终涅’。涅音生。” 裴驷以应劭的观点解释“楚歌”,引发了张守 《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集解》 应劭日:“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 《陈丞相世家》:“亦食糠聂耳。”《集解》徐广 节的驳议: 日:“联音核。”驷案:孟康日“麦糠中不破者也”。 《正义》颜师古云:“楚人之歌也,犹言‘吴讴’、 晋灼日“聂音纥,京师谓粗屑为纥头”。 ‘越吟’。若鸡鸣为歌之名,於理则可,不得云‘鸡鸣 《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集 时’也。高祖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岂亦鸡鸣时 解》服虔日:“狙,伺候也。”应劭日:“狙,七预反,伺 乎?”按: 啦 尾也.。 也。”徐广日:“伺候也,音千恕反。” (二)解 词句 程金造先生认为,裴驷所征引应劭的解释更 符合太史公深意:“止匕释出汉军歌唱乏 寸间,本是x鸟 人们阅读古籍,最直接碰到的是字句方面的 鸣时之歌。而汉军歌口昌,从半夜直至后.半夜…・一应 障碍,字句的古今含义不完全相同,有的只是细微 劭所释,本极完善。而小颜与张守节,生于应氏数 的区别,有的则有很大的差异。裴驷在阐发词义疏 百年后,中经六朝散乱,鸡鸣歌事失传已久。因此 望文臆释,驳所不应驳之应注”。 第 页’ 通句子方面用力颇多,这一方面的成就也非常突 烦文琐语,出。女口: (五)诠解制度 《史记》中涉及到许多古代典章制度,诸如礼 制、法制、职官、食货、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随着 要作一些 解。如: 《货殖列传》:“廉贾归富”。《集解》驷案:归 者,取利而不停货也 淳曰:“阅,犹言多所更历也。” 《孝文本纪》:“阅天下之义理多矣。”《集解》如 时间的推移,许多制度已经不为人所熟知,很有必 《礼书》:“大羹玄酒。”《集解》郑玄日:“大羹, 肉涪不调以盐菜也。玄酒,水也。 徐广日:“古书‘穆’字多作‘缪’。” 妇 也采用 L种角翠释,并不日寸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 《孝文本纪》:“乃使太彳I-婴与东牟侯兴居清 官”,《集解》应劭日:“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遣静 《平准书》:“马一匹则百金”。《集解》:瓒曰: 《宋微子世家》:“四日司空”,《集解》:马融日: “司空,掌营城郭,主空土以居民。” (六)提示年代 在历史记载中,时间是考察历史事件的重要 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很多时候尤其是春秋战国时 《鲁周公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集解》 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叉寸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裴马因往往不厌其 “秦以一溢为—金,汉以一斤为—金。” 同的角度厘定其深意。如: 《周本纪》:“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集 解》文颖日:“关东为从,关西为横。”孟康日:“南北 日横。” 为从,东西为横。”瓒日:“以禾『J合日从,以威势 日胁 因素。《史记 驰骋古今上下数-:p年间”,所叙述 《平准书》:“富埒天-T-”,《集解》徐广日:“埒 者,际畔。言邻接相次也。”驷按:孟康日:“富与天 子等而j 喊也。或日埒,等也”。 (三)解释人物 期多个政权并存,多种纪年并用,这就给读史带来 了麻烦。裴驷注意选择一种更为众^昕熟知的纪 年(如春秋时期鲁国的纪年)作为参照,以消除时 间观念的错乱,增进时间的连续陛。如: 《史记》的主干是本纪和列传,本纪“历帝王之 《吴太伯世家》:“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集 岁月”,列传“录人臣之行状”,_3](《列传》 把叙述历史 解》“在看锹鲁襄 二十九年”。 人物的活动作为重点。裴驷对于书中所涉及历史 人物的名、字、号、谥号以及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进 耋 行深入的考察,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如: 华日:“曹季 孜伯。” 对于文中时间概念模糊的地方,裴驷也仔细 予以提示,女口: 《绛侯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 《曹术目国世家》:“曹参者,沛人也。”《集解》张 《集解》徐广日:“文帝四年日寸。” 《刺客列传》:“其后七十余年而晋有豫让之 十二年。……;…‘其后四十余年而轵有聂政之事”。 (七)沿 吝岘 《周本纪》:“季历娶太任,”《集解》列女传日: 事”。《集解》徐广日:“阖问元年至三晋灭智伯六 “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 《鲁周公世家》:“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集 《集解》:自三晋灭智伯至杀侠累,五十七年。 解》谯周日:“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故谓周 公。” 《史记》记载的范围非常宽阔,历代政区变化 频繁,地名更改屡见不鲜,《史记集解》注明文中所 (四)解释典故 古人用典故时,常将之压缩成几个字,不了解 涉及的地理方位、山川形胜、地名沿革,对于人们正 典故,就无法理解句子。所以解释典故,也成了裴 确把握历史地理概念十分有用。如 驷注史的一项任务。如: 《封禅书》:“封泰山,禅云云”,《集解》李奇日: 94 “云云山在梁父东;” 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储,故二十三年而後役之。”如 “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 《河渠书》:“则通渠三江、五湖”。《集解》韦昭 淳日:日:“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在吴西 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汉仪注‘民年二十三 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 南。” 《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 阵’。又日‘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 也。《集解》徐广日:“阳武属魏地。户牖,今为东昏 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 县,属陈留。” 五十六为老。食货志日‘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 屯戍,一岁力役,三一 音於古者’。” (/ )校勘文字 史书在传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字衍、脱、 《史记正义》分析裴驷“义在可疑,则数家并 讹、倒等错误,这些错误将影响历史事实真相的传 列”的意图说:“数家之说不同,各有道理,致生疑 达,所以校勘是古籍注释中的不可少的内容。裴驷 惑,不敢偏弃,故皆兼列”。 在《集解》中注意考订文字的异同,消除错讹,尽量 保持和恢复《史记》的真面目。如: 《秦本纪》:“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集 解》徐广日:“夺,—作‘徇’;” 《周本纪》:“不显亦不宾灭”《集解》徐广日: “一云‘不顾亦不宾成’,一又云‘不顾亦不恤’也。” (九)说明凡仞J 除了在《史记集解序》中说明凡例外,裴驷还 在注释过程中说明自己注文的编次理由和办法, 女口: 《 纪》:《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 以别之。余者悉是驷注解,并集众家义”。 从这段文字里,读者可以了解到凡是征弓I《史 i己音义》的材料,一律称“徐广日”,其他的贝U是裴 驷引用《史记音义》以外的解释或自己的见解。这 样,人们既能清楚地辨别出徐广及其他前贤对某句 某词的解释,又能分清裴驷个人的见解。 三、《史记集解》的注释方法 《史记集解》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 作注有所牢卑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弓f的材料,务 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果各家注释不 同,则兼收并蓄,不肯随便偏弃。如果有未详之处, 宁 ,不凭臆想,妄加解说。裴驷在《史记集解 序》中归纳了自己的注释方法: (一)义在可疑,数家并列 集解是 汇各家注释进行解说,在东晋以降 广为注释经史者使用。《史记集解》汇集众注,排 比成书,熔铸群言为其最重要特征。裴驷所作的 《史记集解》是名副其实的集解体史注。他认为徐 广《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粗有发明,”是不 可多得的注本,因此以该注为底本。但他不盲从徐 广《音义》,因为该注“殊恨省略”,所以他又广泛征 弓I他人的注解。女口: 《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 《集解》徐广日:“二世三年七月也。”驷案:应劭日 “洹水在汤阴界。殷墟,故殷者 也”。瓒日“洹水在 今安阳县 匕,去朝 邬一—百五十里。然贝U ,殷压匿 非朝歌也。汲冢古文日‘盘庚迁于此’,汲冢日‘殷 虚南去邺三十里’。是旧殷虚,然则朝歌非盘庚所 迁者”。 《项羽本纪》:“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 阳”,《集解》服虔日:“傅音附。”孟康日:“古者二十 (二)未详则阙,弗敢臆说 集解的内容主要是释义,同时也兼有注音释 义、校勘文字。在注释中,必须尊重原作,按照原作 的意思来注解,不能随l 所欲,不能歪曲原文,不能 牵强附会。《论语・子路》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裴驷遵循这一原则,在注释中提出“未详 则阙,弗敢臆说”,《史记正义》解释说:“有未详审 之 止则阙而不:论,不.敢以胸臆之中而妄解说也”。 裴驷《史记集解》与原文的联系,一般是恪守 着“注不破经”的汉注旧例,只管随文作注,不对原 文提出一 疑。裴驷之所以提出“未详贝U阙,弗敢臆 说”的准则,是认为“人心不同,闻见异辞”,而自己 “愧非晋臣之多闻,子产之博物”,不敢以“妄言末 学,芜秽旧史”,肆意评论文直事核的《史记》,因此 在文义可疑之处,往往并列数家之说,以全其“集 解”之意。即使在“疏略抵牾”之处,也往往“依违 不悉辨”。有时,又 原文出现的明显错误,裴注也只 是稍作变通,客观地引出他说,而自己轻易不作决 断。如《大宛传》中有“乌赚肉蜚其上,”裴驷引用 《史记音义》及《史记・酷吏列传》作解:徐广日: “读‘喋’与‘衔’同。酷吏传‘义纵不治道,上忿衔 之’,史记亦作‘赚’字。” 对所引注文,也基本取“未详则阙”的准则,在 《史记集解序》中说:“《汉书音义》称臣瓒,莫知姓, 今直云‘赞日’又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 这里显然在申明其“依违不悉辨”的处理方法。 (三)删其浮辞,取其要实 阙其疑者虽然可以防止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的弊端,f旦也有拘谨之嫌。裴驷并不一味死守,而 是以审慎考证作为前提的,他往往是对前^.所注之 句异同,悉 考订辨证,“删其浮辞,取其要实”。能 下判断,则以己意断之,用“驷案”标明。对正文中 出现的谬误,问或也作正面订正。《史记正义》认为 这种作法是要“去经传诸家浮游之辞,取其精要之 实”。对正文的纠正及对注文的删取,旨在对《史 记》起裨补作用。他将这种作用比喻成“彗星之继 朝阳,飞尘之集华岳”。①如《儒林传》记述孔子死 后“子路唇卫”,《史记集解》采用本校法做了必要 的订正:“《仲尼弟子歹U传》子路歹巴于卫,时孑L子尚 存也。” ①张守节.史记集解序・正义:“裴氏自喻才藻轻小,如飞尘之集华 岳,亦能或其高大。” 95 (四)时见微意,有所裨补 注释《史记》时,裴驷很难找到可以补充的材 王鸣盛说:“世家自陈涉以下,列传自张耳、陈 料。《汉书・艺文志》春秋类下所附载的《太史公 余以下,裴于徐广旧注外但袭取服虔《汉书注》、晋 书》以前的史书只有《国语》、《新国语》、《世本》、 灼、臣瓒及蔡谟《汉书音义》,裴所自为者十无一 《战国策》、《奏事》、《楚汉春秋》寥寥数种,而这些 二”。【5I(卷_|《裴注下半部简略》’如果说王鸣盛是要说明裴驷 书已基本为司马迁所采用,所以他不可能像裴松之 在注释中博引前人材料,是符合实际的。但如果其 注释《三国志》那样征引繁富。即便这样,裴驷还是 意在说明裴驷多所因袭而罕所发明,则有失公允。 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发掘和保存了许多史料,在传 《史记集解》并不完全采用前人之说,其问也偶下 统的训诂注音而外,继承发展了其父补充史料的特 己意,或 说是j乍作简要 U断,他说“日寸见微意, ,形成史书注释的新风格。 有所裨补”,《史记正义》说:“裴氏云时见己之微 意,亦有所裨补也”。对材料的比较判断,往往反映 出裴驷的历史见识。《秦本纪》“缪公自将伐晋,战 (一)现存《史记》注本中时代最早、内容完整 于河曲”《集解》徐广日:“一作‘西’。”驷按:公羊传 的著作 日“河千里而一曲也”。服虔日“河曲,晋地”。杜 唐朝以前,为《汉书》作注的达到80多家,而 预曰“河曲在蒲阪南”。裴驷以服虔、杜预的解释 为《史记》作注解的相对很少。司马贞说:“太史公 来推翻徐广的武断注解,因而倍受后^重视。 之书,既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壁, 凡是自裴驷自已有所发明,也一并写进《集 或取之以旧俗风谣,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 解》中,注文中有不少属于自己的观点。如: 今为注獬者绝省,音义亦希。”注者绝省、普义亦希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幼而徇齐”,裴驷引 的原因是《史 己)>叙事多,引用资料丰富,注释起来 《音义 注释“徐广日:墨子‘年逾十五,则聪明心虑 难J 艮大,“太史公坌己事,上始 :辕,下讫天汉,虽博 无不徇通矣’。”然后以案语的形式来做进一步的 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 解释:“驷案:徇,疾;齐,速也。言圣德幼而疾速 成其说,然其^好奇而词省,故事核而文微,是以后 也o”另如《史记滑稽列传》:楚怀王“发甲卒为穿 之学者多所未究”。[2](司马贞《史记索隐后序》)在裴驷之前,延 塘,老弱负土,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後”,《集 笃、徐广等人也曾经为《史记》作注释,而“殊恨省 解》:“楚庄王时,未有赵、韩、魏三国。”这里反映了 略”,流传不广,唐朝时期已经大多散失了。 裴驷自己的见解。后来张守节对此有进一步的说 《史记集解》是《史记》现存最早的《史记》注 明,《索隐》:“案:此辨说者之词,后^所增饰之矣。” 本。裴驷利用儒家经典和各种史书来注释文义,吸 《孝景本纪》:“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 收了前人的一些成果,是古人对《史记》研究的第 《集解》徐广曰: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侯”, 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自从《史记集解》产生后,《史 音奚。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孙嘉,疑 记》全文便随《集解》而传。单刻的八十卷本《史记 其人有二名。 集解》早已失传,今存较早的版本有十行本、十四行 《孝景本纪》:“置南陵及内史、祓栩为县”,《集 本、十九行本以及日本杏雨藏本。①“裴驷最大的 解》徐广日:“地理志云文帝七年置。”驷按:地理志、 贡献,不仅集解,而且纠正错讹,料理文字,对《史 百官表南陵县文帝置也。分内史为左右,及被栩为 记》做了一次全面的文字校订整理工作”。[6](第挪i 县,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 《史记集解》与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 (五)补充史料,说明正文 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对《史记》的裨补还表现在对原文史料补充 (二)保存了_-p富的历史资料 -上,即大量补充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等史料,扩大 《史{己集解》的内容彳艮丰富,《四库全书 目提 注释范围,充实注释内容。裴驷在《史记集解序》 要》中说:“乃采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 中说:“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 目,别撰此书。其所引证,多先儒旧说,张守节《正 内。”《史记正义》说,裴驷“并采抄经传之说,有裨 义》尝备述所引书目次。然如《国语》多引《虞翻 益《史记》者,尽抄内其中”。由此可见,裴驷继承 注》、《孟子》多引《刘熙注》、《韩诗》多引《薛君注》, 了父亲的注释方法,广弓f注解以牢卜充一史料、±曾益知 而守节未著于目,知当日援据浩博,守节不能遍数 识,发明正文。 也。” 《孝武本纪》《集解》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 《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集 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今天子”,或有言“孝 解》:“三十六郡者,三 fl、 可东、南阳、南郡、九江、鄣 武帝”者,悉后人所定也。张晏曰:“武纪,褚先生补 郡、会稽、颍川i、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 作也。褚先生名少孙,汉博士也。” 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 《货殖列传》:“猗顿用盛盐起。”《集解》:孔丛 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 子日:“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 闻殊公富,往而问术焉。石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 ① 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大阪)藏有一部十四行本《史记 当畜五狞。’於是乃逋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 集解》(存六十九卷)。我国明清藏书家书目未著录,是久已流传至海外的珍 问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 本。详见张玉春《日本大阪杏雨书屋藏<史记集解>(残本)研究》.史学史 富 氏,故日猗顿。” 研究,200],(3). 96 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 司马贞对其解释提出了批评:“索隐案:张晏日‘春 六郡。”《史记集解》是传世史作中最早明确记述秦 秋万, 字,此云文成数万,字误也’。裴驷以迁述 三十六郡的,此后的重要著述基本匕都是沿用了这 仲舒昕论公羊经传,凡四万四千,故云‘数万’,又非 种传统的主流观 。 也。/J、颜云‘史迁岂以公羊传为春秋乎’?又春秋 另如《大岁 U传》对汗血马的叙述非常简略, 经一万八千,亦足称数万,非字之误也”。 只是说“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并没有具体阐述 另外,在有些地方的句读,也偶有失误,如: 这种马的特征,《史记集解》引用《汉书音义》的材 《秦始皇本纪》:“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裴驷 料说:“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 在“焉“字下断句。王念孙认为“焉”为“于是”的意 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日天马子。” 思,“焉”字应下属为句,即“过回中,焉作信宫渭 由于《史记集解》将诸家注文加以汇聚,合众 南”o[ ](《史记 后 ) 注释为一注,使读者对于各家注释之异同能够一目 《货殖列传》:“及秦文孝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 了然,叉寸于阅读和研究《史 己》提供了便币U,减少了 而多贾”《史记集解》徐广日:“隙者,间孔也。地居 /人 丁翻寻之劳,提高了人仃丁的阅读效率,因而彳艮受 陇蜀之间要路,故日隙。”根据这样的理解,裴驷将 影d 。 之确定为“居雍隙”连读。朱 币辙认为,…隙’当属 (三)在史注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读。‘隙’借为‘却’,《仪礼・士昏礼》‘启会却于 《史记集解》是《史记》注释方面的不朽作品, 敦’,疏‘ffl-t ̄,谓仰于地也’。隙陇蜀之货物,谓仰 是《史记》版本的源头,裴驷在我国魏晋南北朝史 赖陇蜀之货物。或谓隙,闲也。谓通陇蜀之货 注历史匕是继韦昭、裴松之之后又—位作出突出贡 物。"。[ ](《史记点校后记) 献的史家,他继承了汉代经史注释的优点,又吸取 平 l 而论,给《史 己》这样的“史家之绝口昌,无 了裴松之注史的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取得 韵之离骚”作注释,要求达到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 了一定的成效。文U知己中对裴松之的注释成就颇 洪迈说.:“注书至难,虽孔安国、马融、郑康成、王弼 多:{ 妊司, 寸裴驷去I】大力口赞扬,称赞他“开导后学, 之解经,杜元凯之解《左传》,颜 币古之注《汉书》, 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日儒宗”,_3l(《补注》)从而承认 亦不能无失。”。I7-(卷Ⅲ注书难》)杜预、颜师古的注释也 了他在史注上的宗师地位。《索隐》、《正义》继承 不能无失,但并不影响杜预、颜师古成为左丘明、班 了《集解》的这一新传统,形成了《三家注》的特色。 固的功臣,那么《史记集解》的微疵,也不能影响它 裴驷融合新旧注释之法,丰富了史注研究,影响了 的历史价值,不胄邑动摇裴驷作为司马迁功臣的地 后来的史注,其开启之功,不容忽视。 位。 《史记集解》也有—些不足之处。司马贞认为 【参考文献】 其注释“虽粗见微意,而未穷讨论”。I2](司马贞《史{己著}隐序》) [1]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女口: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太史公自序》:“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3]刘知几.史通[M].长沙:岳麓书社,1993. 《集解》张晏日:“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 [4]程金造.史记管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成数’,字误也。”驷谓太史公此辞是述董生之言。 f5]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北京:中国书店,1987. 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经传凡有四万四千余 [6]安平秋.史记教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洪迈.容斋续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女口张议,但论经万/ [7] 千字,便谓之误。裴驷的说法有望文生义的弊端, 【责任编辑朱世广】 The Value of Bibliography about 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on Historical Records LIu Zhi.1i (Department of History,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Abstract: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was the pioneer of existing edition heretofore. Pei—Yin compiled accomplishments widely from some notes in Han and Jin dynasties.He inosculated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new history annotation,so he made a large progress in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about history anno— tation. Key words:Pei—Yin;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History annotation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