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书)

2024-05-15 来源:意榕旅游网
0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书)

第一部分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其解答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d.它们的效用高低。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

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5.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b.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c.自然经济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6.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是()。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c.石油价

格影响汽车需求;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7.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为()。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b.高失业率在短期没有下降的趋势;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能提高社会福利;b.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

a.它们的数值是否由模型本身决定;b.它们的定义域不同;

c.它们的变化速度不同;d.它们是由经济因素决定还是由非经济因素决定。10.存量与流量的关系是()。

a.亚当·斯密;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

12.()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13.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那么,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这种推理所犯的错误被称为()。

a.类比谬误;b.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c.合成谬误;d.后此谬误。14.有利于个体或局部的事情也一定有利于总体或全局。这种推理所犯的错误被称为()。a.类比谬误;b.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c.合成谬误;d.后此谬误。15.在经济学中,均衡的最主要特征是()。

a.模型中的各决策主体都有正确的预期;b.模型中各种对峙的力量势均力敌;c.资源被合理配置;d.资源被充分利用。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假定;2.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4.宏观经济学;5.均衡;6.实证分析法;7.规范分析法;8.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9.存量和流量;10.静态分析法;11.比较静态分析法;12.动态分析法。13.后此谬误;14.合成谬误。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为什么又叫做价格理论?2.宏观经济学为什么又叫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静态分析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法有哪些异同点?4.计划经济体制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哪些主要弊病?四、论述题

3.为什么说“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4.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于计划经济体制?

5.萨缪尔森认为,人们在研究经济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犯哪些思维方面的错误?6.学习经济学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习题解答

一、单项选择

1.b;2.c;3.d;4.a;5.d;6.c;7.d;8.b;9.a;10.b;11.b;12.a;13.d;14.c;15.a。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假定是指经济学假定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和最终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主体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时,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正确判断,理性从事。

2.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学,其中,“合理配置”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让它们处于闲置状态。

3.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

2

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4.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

5.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模型中的所有经济主体都选择了最优决策(人们预期这种决策将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从而不再改变自己决策时的状况。

6.实证分析法是描述与预测经济事物的方法,它研究或回答经济事物“是什么”、“为什

么”、“将来如何”等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用经验数据加以证实或证伪。

7.规范分析法是一种对经济事物进行主观评价的方法,研究“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等问题,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使用规范分析法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不能证实或证伪。

8.一个变量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取决于该变量值是否由某个模型本身决定。内生变量是指变量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数值不能由模型本身决定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叫做外生变量。

9.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变量的数值。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变量变动的数值。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之于存量。

10.静态分析撇开时间因素,主要研究变量的某种均衡状态与均衡机制。它假定变量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是瞬间完成的,几乎不花费时间。

11.比较静态分析撇开时间因素,对变量在不同的均衡状态进行比较研究。它假定变量从一种均衡状态走向另一种均衡状态是瞬间完成的,几乎不花费时间。

12.动态分析法考虑时间因素,研究变量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的时间轨迹。

13.如果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就认为前者是引起后者发生的原因。这种思维所犯的错误,被称为后此谬误。实际上,前后发生的两种事情之间可能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14.有利于个体或局部的事情,也一定有利于整体。这种思维所犯的错误,被称为合成谬

误。总体不等于局部的机械的加总,有利于局部的事情不一定有利于总体。例如,一位经济主体获得更多的货币,他的境况肯定会改善。但如果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整个社会的境况不仅得不到改善,甚至将变得更糟。

三、简答题

1.答: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解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即收入如何分配等问题,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做出相应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的分配过程。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2.答: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通货膨胀;有时萧条,

3

失业率上升),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为减轻国民收入波动,促进国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故宏观

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答:静态分析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法的共同点是都撇开了时间因素,假定变量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是瞬间完成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内容上。静态分析法主要研究变量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的机制,描述变量在某种均衡时的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法研究变量从一种均衡状态走向另一种均衡状态的原因,并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比较。

4.答: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与集中决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主要由政府占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增长等4个基本经济问题由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解决。这种经济体制存在技术与激励两方面的弊病。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社会供求信息十分庞杂且瞬息万变,人们无法及时地制定正确的将产品供求衔接好的计划。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按计划生产,必然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弊病。

计划经济体制更严重的弊病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人们的收入与工作业绩没有多大关联,当局即使能够及时地制定出将产品的供求衔接得很好的计划,也无法激励人们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必然缺乏效率。

四、论述题

1.答: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产生。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能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而只能生产那些在当前人们最需要的产品。但是,什么是当前最需要的产品呢?这些产品生产多少最适当呢?这就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2)如何生产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就必须考虑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果。但是,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呢?是多用劳动少用资本还是相反?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是使用A种技术还是使用B种技术?是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这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3)为谁生产

产品在进入消费之前,先必须进行分配,以确定每个社会成员所能得到的份额。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产品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或欲望来分配。那么,社会产品应该按照哪种方式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呢?这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4)经济增长

资源稀缺性带来的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

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四个基本经济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如何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等问题上,必须做出选

择,以便对现有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的定义。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

4

欲望的科学。

2.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等三个方面。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即通过个量(某种产品的价格、某种要素的价格等等)分析,研究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问题做出相应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的分配过程。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萧条),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为减轻国民收入波动,促进国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答:经济人假定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所有经济决策主体的行为动机和最终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2)经济主体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时,都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精于计算,理性从事,不会犯任何错误。故经济人假定常常被叫做理性人假定。

(3)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能够极大地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其效果比个人直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效果还要好。

“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选择,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无限的欲望。如果人们都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就不复存在,进而也就没有经济学了。

为了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各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都必须相等。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社会供求信息十分庞杂且瞬息万变,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人们不可能及时地制定出正确的能够将各种市场供求都衔接好的计划。由于计划本身的缺陷,企业按计划来生产,必然导致市场上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长期并存的弊病。计划经济体制更严重的弊病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收入是固定的,不与企业完成计划的情况好坏挂钩。因此,即使计划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