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一到九章)
选择
1. 地理位置表示方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2. 绝对位置又称经纬位置、数理位置、天文位置。
3.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4. 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联合国官方语言。
5. 亚太经合组织特点:开放性、渐进性和灵活性、非强制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相结合。
6.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破坏与耗竭(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日益匮乏、矿产自愿的储量急剧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水源和海洋污染:排放废水废液、倾倒垃圾、海上石油采集和运输中的泄漏;放射性污染)、人口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
7. 世界六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沙特阿拉伯——石油王国)、中南美洲储油区、欧洲及独联体储油区、非洲储油区、北美储油区、亚太储油区。
8. 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第三加拿大,第四澳大利亚、第五阿根廷。主要进口国为独联体、东欧国家和中国。
9. 大米(稻谷)中国、印度种植面积最广,中国产量最多,欧美等国产量少,消费少,为出口国。泰国出口最多。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为进口国。印度尼西亚纯进口国。
10. 玉米:二战后发展最快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北美产量最多,占世界一半。产量美国最多,其次为中国,第三为墨西哥。主要进口国日本、欧盟、中国、独联体。
11. 棉花:四大产棉区最大产棉区在亚州南部,产量约占世界一半,第二达产棉区在美国南部,第三大产棉区拉丁美洲,第四产棉区在非洲,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主要进口国欧洲、巴西、中国,均为纯进口国。
12. 咖啡、茶叶、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
13. 鹿特丹港:位于欧洲莱茵河的出海口,濒临多佛海峡,“欧洲之门”,世界第一大港。
14. 纽约港:位于美国东岸的哈德逊港口,是美国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泊位。
15. 新奥尔良港: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美国最大的河海两用港,是美国重要的粮食、煤炭出口港。
16. 神户港:位于大阪湾北岸,是日本第一大集装箱港。
17. 横滨港:东京湾西南岸,是日本第二大港。
18. 汉堡港:易北河下游距河口110公里,欧洲转运最快的港口。
19. 安特卫普港:比利时最大的港口。
20. 新加坡港:新加坡到南岸,濒临新加坡海峡,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
21. 马赛港:法国南部,地中海的利翁湾,法国最大港口,欧洲第二大港。
22. 伦敦港:位于英格兰南部泰晤士河下游。
23. 高雄港:台湾西南部,港宽水深,风平浪静,是一个天然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
24. 香港维多利亚港:位于华南珠江口东侧,港湾在九龙半岛与香港岛之间。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首位。
25. 上海港:长江入海口南岸,我国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26. 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俄罗斯纳霍德卡或东方港,向西经海参崴、伯力、赤塔、伊尔库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古比雪夫至莫斯科。东起苏维埃港至莫斯科。
27. 加拿大铁路:鲁伯特太子港到魁北克/温哥华到哈利法克斯。
28. 美国铁路:西雅图到底特律/奥克兰到纽约/洛杉矶到巴尔的摩/洛杉矶到休斯敦
29. 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经陇海、兰新、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相接,最终可达鹿特丹。自然、经济条件较西伯利亚大陆桥优越。
名词解释
1. 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由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动物、植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2. 疆域:一个国家领土面积的大小及相邻的海陆状况。
3.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国家、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等。
4. 宗教:属于人的意识形态,相信并崇拜某种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5. 风俗: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和禁忌、节假日等约定俗成的风气和习惯。
6. 区域经济集团:地理位置相邻或相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或互补性,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议定的规则和程序管理和协调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对内实行商品、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往来或优惠安排,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外采取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削弱非成员国的竞争力,保护本地区市场,最终实现提高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战略目标。
7.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之后,又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发送热量,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增多,有利于吸收来自地面长波辐射,使热量不能向外太空扩散而被大气吸收,导
致气温增高的现象。
8. 绿色贸易壁垒: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保护无关的贸易障碍。
9. OPEC: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五国在巴格达集会,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
10. 绿色农业: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
11. 国际贸易运输: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之间的移动,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海上运输:使用船舶,以海洋为通道,在国与国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13. 航线:海洋中由一定水深、潮流、风向和港口组成,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可供船舶航行的通道。
14. 大陆桥运输:以横贯大陆上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集装箱式运输方式。
填空
1. 地形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它包括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两部分。陆地表面根据绝对海拔高度的差异,可分为五种形态: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和盆地。也可根据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不同分为冰川地形、火山地形、风蚀地形、岩溶地形、黄土地形等。
2. 欧盟(EU)的前身“欧共体”是由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建立的“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是一个机构完整、立法权和行政权兼备,并拥有仲裁和监督机构的正式组织。
3. 亚太经合组织(APEC)全称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议而成,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智利、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当今成员国和地区分布地域最广、成员体最为丰富多样的区域经济集团。
4. 美加工业带: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世界工业最为集中、最发达的地区,有众多钢铁、机械、采矿、化工、木材加工等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加相邻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以及美国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区。二战后美加工业带由五大湖沿岸向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和西太平洋沿岸扩展和转移。
5. 西欧工业带:世界上形成最早的工业地带,传统产业以钢铁、采煤、化工、电力、船舶为主。新兴产业星期,工业生产向苏格兰、法国南部和西南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意大利东北部和南部扩展,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生物工程和通信器材等。
6. 中东欧工业带:以采煤、钢铁、化工、轻纺织为主,二战后以天然气开采为主重化工业基础上,军工占优势。
7. 亚太工业带: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带。日本、韩国、台湾的工业生产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汽车、电子、钢铁、造船、化工为主。中国内地、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并且正处于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转换的进程中。亚太工业带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仅次于西欧工业带。
8. 我国对外贸易运输工作的方针: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
9. 世界海上运输发展不平衡,四大洋中以大西洋为主。
10.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是欧洲到亚洲海上运输的最短途径。通过船只居世界运河之首。
11.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捷径,世界第二。
12. 基尔运河:位于德国的东北部,横贯日德兰半岛,沟通波罗地海和北海的捷径。
13.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14.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连接西北欧与北美洲的重要水道。
15. 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咽喉,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的必经之地。
16.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咽喉。
17. 曼德海峡:沟通红海与亚丁湾的重要水道。
18. 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通道,是黑海沿岸各国南下印度洋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 龙目和望加锡海峡:位于龙目岛与巴厘岛之间,是日本大型油轮的必经之路。
简答
1. 地理位置对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纬度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温度和降水量,使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产生差异,从而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和流向。经度位置的差异使不同经度的国家(地区)见太阳早晚不同,从而产生时差,国际贸易中要注意各国的时差。
2. 地形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1). 地形种类多样的国家或地区有利于发展多种生产;
(2). 岩溶、丹霞、火山地形区山奇水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 盆地、洼地等地势低洼的地形区工业烟尘排放困难,从而造成了酸雨、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影响了要求清洁度与精密度高的工业生产;
(4). 海底的大陆架由于地势平坦,水温高,光照充足,不但适宜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而且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
(5). 世界两大高山带由于正处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的地带,火山、地震频繁,为工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人们利用;
(6).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高山区气候呈垂直变化,可以发展垂直型农业;
3. 气候对人的影响
(1). 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是世界农作物的生长也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 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价格;
(3). 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因此影响了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
(4). 灾害性的气候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的供应数量、价格和履约的时间;
(5). 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6). 适宜的气候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4.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1).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累计,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
(2)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
(4)使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5. 亚太地区逐渐成为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 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类型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6.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1) 经济增长迅速
(2) 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 科技实力长足进步
(4) 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7.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 亚太各国和地区都采取了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2)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3) 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紧密性或非紧密性的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和地区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4)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
(5) 美国把其经济贸易发展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太平洋沿岸。
8. 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① 有利于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
②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使整个世界贸易出现快速增长。
③ 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
④ 增强和提高了集团及其成员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⑤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
(2) 不利影响
① 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② 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与集团外贸易往来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
③ 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外资引进不利。
④ 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9.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措施
(1) 建立关税同盟
(2) 实施共同农业措施,以稳定成员国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保护成员国的农产品市场
(3) 建立货币同盟
10.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
1. 贸易影响环境
有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使经济得到增长又要保护环境,通常利用外资,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利用国外的某些资源,缓解本国重要资源短缺的矛盾,使本国资源得到适当保护和更新,有利于生态平衡;
在环境管理系统、监测系统和污染控制系统方面,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方法更能直接提高本国环保水平;
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减少向环境中排放废物从而减轻污染;
农业生产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有助于培养耐寒、耐旱、耐盐碱、抵御病虫害的新的动植物品种,提高农作物或牲畜的产量,并把更多“废料”转化为话费、燃料、饲料,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平衡。
不利影响
面临着发达国家通过对外毛衣和经济合作等途径,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的危险。
发展中国家自身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扩散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捕捞水产品,采摘、捕猎珍惜动植物,从而导致本国资源的急剧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发展中国家引进某些工程项目和技术设备时只看重价格便宜或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燃眉之急,而忽略该工程可能造成的长期环境危害。
国际贸易运输中频繁发生事故,造成石油等污染物质泄漏,大面积污染海域及沿海地区,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发展中国家往往对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人员缺乏严格、科学的检验检疫措施,致使某些危害自身安全健康的病虫害和疾病扩散和蔓延。
2. 环境影响贸易
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出口商品无法达标,从而被拒之门外。
环境问题加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的环境成本,另一方面使出口产品品质下降,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
频发的“厄尔尼诺现象”使世界水旱灾频发,导致工农业减产,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从而影响了对外贸易。
环境污染使旅游景点环境日益恶化,加之人口增长过度,交通拥挤,居住困难,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疫病流行不但威胁人类健康,工农业造成巨大破坏,使国际旅游、农产品牲畜产品出口收到限制,使疫病的发生国经济和居民生活收到极大损失和不便。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为绿色产品拓宽市场空间。
11. 中东石油储藏和生产的特点:
(1) 油田规模大、单井产量高。
(2) 地质条件好,埋藏浅,多数油井可自喷。
(3) 分布集中,离海近,运输方便。
(4) 开采条件好,成本低。
(5) 质量好,含蜡少,多为中轻质原油。
12. 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1). 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地球陆地面积最宽广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其后属于冬寒夏热,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的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的气候适宜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
(2)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型农业:气候冬暖夏热,降水充沛,是水稻重要产区,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黄麻、油菜籽。
(3)亚热带地中海型农业:冬温夏热,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适宜葡萄、柑橘、油橄榄、无花果的生长。
(4)热带种植园: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橡胶、油棕、可可、椰子、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专为出口无氟的种植园农业。
(5)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面多为草原和沙漠,以畜牧业为主,高山融雪和地下水灌溉种植业相对发达,形成“绿洲农业”。
(6)单一的捕鱼、养鹿、狩猎农业:纬度高或领土面积小以捕鱼为主,极地农业生产只能从事养鹿、狩猎和捕鱼等原始农业。
(7)城郊农业:城市数量和人口的增加在各大城市郊区迅速形成了高度商品化、集约化、以各种蔬菜、花卉、水果为主和以人工饲养畜禽为主的城郊型农业。
13. 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
(1) 国际贸易运输的政策性强
(2) 对外贸易运输路线长、环节多。
(3) 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可变性大。
(4) 对外贸易运输时间性强。
(5) 风险大
14. 影响国际海上运输的自然地理因素
海上货物运输受气候、海流、浮冰、海底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
(1) 气候因素:风向、气温、台风等对海上运输的影响。
(2) 洋流和浮冰:暖流经过的海域,水温高,地处高纬度的港口不结冰或冰期短。
15. 集装箱式运输优点
(1) 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降低运输费用。
(2) 安全可靠,运输质量好,“门到门”运输。
(3) 全程由一个承运人或代理人负责,手续简便,一票到底。
(4) 提前结汇,减少资金占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