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长标准1

2024-06-10 来源:意榕旅游网


《校长标准》考试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每项专业职责有10条专业要求,由(ACD)方面组成。

A专业理解与认识 B专业素养与水平

C专业知识与方法 D专业能力与行为

2、体现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的专业职责是(AC)。

A规划学校发展 B领导课程教学

C营造育人文化 D调适外部环境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1、校长要把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德为先”,这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三、简答题

1、简述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理念层面看(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操作层面看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2.《校长专业标准》规定校长应当履行哪些专业职责?

校长专业标准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四、论述题

1、作为校长,你负有规划学校发展的职责,请简要阐述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应包含哪几方面内容?并论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答: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的现状分析 一般包括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区及教职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 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异,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三种表述居多。主要内涵为:“三个面向”、“四有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方面构成。(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选择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等。优先发展项目是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中选择的。它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学校发展规

划的保障系统 主要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队伍保障(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保障);学校条件的保障(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 (一)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这项工作应由校长与学校共同体的所有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分析,取得共识。必要时,还可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二)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如上海的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三)制定各部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一环。(四)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校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计划。(四)规划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实现的规划。

2、请结合本校实际,阐述你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并论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答:学校文化: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具体措施:(一)强化校园文化管理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校级领导任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安稳办、总务处、团委等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研究、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加大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需要。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加强室外环境布置、班级环境布置、宿舍环境布置、厕所文化建设、处室文化建设。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师生走廊文化宣传、黑板报、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教书育人理念。

2、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歌、校本培训、校徽、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建设良好的校风。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校情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班风、学风,营造民主、自由、竞争的学校文化氛围,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成立学校校园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宣传时代精神,体现德育为首的精神源泉。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报等,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三节一会”(法定节日、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在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道德文选或文学作品中,激发对真善美之情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恨感。

5、打造“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教育团队精神。狠抓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加强“学习、工作、考勤、竞职、教研、安全、奖惩、财务、学籍”等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3、校长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请结合本校实际,论述教师专业成长对推进课程改革的意义,并设计本校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措施。

答:教师专业成长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积极参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参与,即是一种局部被动的课程实施,而是教师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开发、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它意味着教师要带着对课程的理解与体验来体会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正是这种教师积极参与下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分享课程设计、选择、评价的权利,使教师既分享权益,也感受重担,更让教师敢于负责,成为富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是交给外在研究者,而是通过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所进行的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实践活动与研究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革新行动,这就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真正意义。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多措并举,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读书研讨,用理论武装老师们的头脑。

随着观念的改变、理念的更新,老师们对新课改的认识在逐步加深,也使老师们认识到胜任新课改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知识积淀,也就是说新课改需要的是有内涵的老师。

三、课题带动,帮助老师们提高站位。

课题研究,极大地锻炼了广大教师,促成了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型,我们在努力实现让老师们用研究的心态、站在研究的高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努力带领老师们钻进去再跳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带着举重若轻的感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科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完成,深夜二十二时至一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错过这段睡眠时间,细胞的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所以,小学生每天应保证十个小时睡眠,中学生每天要有九个小时睡眠,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生的骨骼正常发育乃至健康成长。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睡眠不足。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 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 9小时低 1小时24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 78.1%。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 7 小时 49 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低了 1小时12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 71.8%。

材料二:

“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武汉一知名小学校长“心目中的教育”引争议

楚天都市报2011年5月25日讯(记者罗欣)如果通俗地回答“什么是教育”,你会怎么说?昨日,在湖

北阳光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被邀请作报告的省特级教师、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给出的答案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此语一出,引起与会人员热议。

当天,张基广的报告内容是《教育的断想》。在谈到“我心目中的教育”时,他用老子的“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来概括,“教育应该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同时应该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他补充说道,“曾有家长问我,从学校层面来讲什么是教育,我通俗地告诉他们,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请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阐述你的教育质量观,并论述提升教育质量的措施。

答: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1.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主动地得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主要是要“教会学习”。所以,评价教学质量在更大意义上应该看学的质量。当然,学的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的质量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考察。 2.既要重视知识传授的质量,更要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不只是智育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因而教学改革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围绕课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观。

1.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趋势,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人才标准、选拔方式、培养目标的变化,基础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师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认识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来抓,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努力构建主体参与、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的教育 教学模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2.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内容,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又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

探索规律,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学校要帮助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应该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抓好教师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促使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 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学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实施课改的水平。

4.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大胆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新理念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课改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课改的常规性工作,并建立专家督导制度,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当课改顾问,定期邀请他们 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进行指导,为课改出谋划策。

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常规管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问题是常规管理不落实。为此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和督导力度,经常性到对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和通报。要进一步明确常规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要求,落实教育工作月考核,完善考核细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班级考勤、纪律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使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不留空白。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

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