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学习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学习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写作详略得当,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现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4.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感悟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一、自己学: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中吗? 交流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2)理解课题:“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1)回头看;(2)拜访;(3)照管,注意;(4)文言连词,但,但是。“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通过预习,你知道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什么意思?
2.读一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
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
3.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zhū gě cǎo táng bàn shǎng tǎo lùn
( ) ( ) ( ) ( )
sān gù máo lú xiù lì yí rén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 ( ) ( )
4.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课文按照 顺序主要写了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 ,诸葛亮 。
5.自学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①课文第1自然段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想一想:可以不写张飞的语言吗?为什么?
二、交流学:
(一)解决问题:
1. 通过自己学,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课文讲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课文是个历史故事,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学生讨论:先介绍的起因,接着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接着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拜访的结果,表现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教师小结、板书:起因、经过、结果。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4.学习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读,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
交流:故事的起因是 。 2)填空,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指导朗读。
过渡:第一次,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寒冬腊月,刘备又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还没出发呢,就发生了什么事呢?
5.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指名读,突出词语“嚷、捆、生气”
①指导“嚷”
A.“嚷”是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
C.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张飞的鲁莽,对诸葛亮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一起嚷一嚷。②指导“捆”
“捆”什么? 你想说什么? (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③引导:刘备怎么说? (生气地)
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三、实践学:
1.过渡: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竟然和结拜弟兄翻脸,可见他的诚心。 2.谁来再现一下那个情景,让我们大家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这一节到底可不可以不写张飞的言行?理由是什么? 4.小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衬托写法更深刻地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张飞、关羽则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时,刘备却为诸葛亮而与兄弟生气,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贤如渴呀!他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哪些地方?下节课我们接着朗读体会。
5.总结,课后延伸:
1)自学课文3—5节,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2)模仿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写一
个片段。
3)搜集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中的故事。
4)搜集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准备举行诸葛先生的故事会。
四、反思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起因、经过、结果)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一、自己学: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的2—4自然段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
葛亮的经过。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作者抓住张飞的言行与刘备进行对比,感知到刘备的“诚心诚意”。课文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呢?
3.自学第3、4自然段。
1)认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品读第1、2句话,边读边想象宜人的景色,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景物?
3)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你最喜欢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受。
4)从第4自然段中,你觉得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诸葛亮雄才大略的故事?
二、交流学: 1.学习第3自然段。
1)他们三人来到隆中见到了什么?
2)写山冈用了什么词?(蜿蜒)是什么意思?山岗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等待谁让他腾飞?
3)“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景色“秀丽宜人”!作者是怎样描绘出这“秀丽宜人”的景色?
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为卧龙。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多媒体出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促问:写刘备拜访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这里的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秀丽的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过渡:那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动笔画出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的。
4.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
1)“半里多路”:刘备是骑马一路奔去的吗?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 (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刘备准备步行半里路到诸葛亮的住处。说明他把诸葛亮当自己的老师,像对待老师一样尊敬他。
2)“恭恭敬敬地”:想象一下恭恭敬敬的刘备,会是怎样一种形象,你示范一下(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带着合理的动作表情读一读
3)“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出去”,从“轻轻”你读出了什么?刘备为何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4)“半晌工夫” :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一个时辰”:仅仅半天吗?(生答一个时辰)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叱咤风云的首领,但他却在仅仅是个27岁的毛头小伙子诸葛亮的草房子外面,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着一个还躺着。你想说些什么?
5)“快步”:从中看出什么?(急) 师故意引:我觉得他不急,他不是很有耐心地等
了半晌又一个时辰吗? 把你复杂的心情读出来:“等了半晌工夫……同诸葛亮见面。”
这真是:求贤若渴 瞧,此处的“不急”与“急”的对比再次体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6)指导朗读,点明写法:这一节中作者抓住了刘备的哪些方面写出了他对诸葛亮的诚意?(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
5.学习第4自然段
1)刘备真是太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到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去请呢?读原文选段。课文中又是如何描绘的呢?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
2)“茅塞顿开”意思是什么?(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3)此时的刘备听诸葛亮的分析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此时他心中的疑团终于云霄雾散了。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6.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三、实践学: 1. 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理解最后一句话:从这个比喻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那些胜仗吗?学生交流介绍。
课件出示: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图文资料,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的重要!
5)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又有何作用?(待人诚恳、谦虚、尊重)
2.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写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详写第三次,略写前两次,详略得当。)
2)文中还有三个比喻句,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大贤。
(课件出示三个比喻句,指导理解)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藏龙卧虎)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 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鱼得水)
看,我们不仅理解积累了课文的一些词语,还理解和积累了和这篇课文有关系的课外的一些词语,希望以后学着应用。
3. 总结提升:本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三国时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刘备 的品质,而诸葛亮也确实拥有 。为了表现刘备拜访的诚心诚意,课文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写作时还注意详略得当,运用比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应做到 。
四、反思学:
1.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2. 做一做。
1)读一读下面这些词都跟什么故事有关?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苦肉计 夜走麦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课外搜集阅读《三国演义》原著。(跟课文比较着阅读)
3)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想一想,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辅 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