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教育心理学的故事,引人深思。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们,7+8等于几?”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老师,我知道,等于13。”老师微笑着请小朋友坐下,让大家为他热烈鼓掌。原因:第一,因为他很勇敢,第一个站出来回答问题。第二,他知道两个数相加会越加越多。第三,离标准答案只差两个。于是,大家更加热烈的鼓掌,而小男孩,则是满脸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其实都需要认同和鼓励。所以,不要吝啬你表扬的心情和语句
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圈。说起这两幅藏画,里面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好寻根究底,不找到答案不肯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没想到这只狗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十分宠爱的狗。对这事,校长甚为恼火。但是,到底如何进行处罚,校长费了一番脑筋。杀狗肯定是错误,应该受到处罚,然而校长知道,这个举动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其中包含着十分可贵的积极因素。如果因为处罚把孩子善于探索的好奇心也打下去了,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得失,校长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方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他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接受处罚,并决心改正错误。于是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两幅图,校长和教师看后很满意,认为图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杀狗之事便这样了结了。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使麦克劳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给了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医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两人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老校长对小麦克劳德杀狗事件的处理独具匠心,对我们颇有启发。应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这位校长的苦心是分不开的。如果当初这位校长对麦克劳德简单粗暴地严厉训斥,通知家长要他赔狗,那就有可能把麦克劳德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砍伐殆尽,很有可能后来他不会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写到这里,使人想到一个故事:有位父亲刚从商店买回一块金表,结果不到5分钟就被他那5岁的儿子拆散了。
父亲为此怒气冲天,狠狠地将儿子揍了一顿。事后这位父亲将前因后果告诉了教育家陶行知,谁知陶先生不无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
也正因为如此,麦克劳德在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后,认为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读小学时因杀了他的狗而给我处罚的一位校长”,他又说:“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最好的老师。”麦克劳德这位当年的“后进生”,真是三生有幸,遇到了一位善于做成功教育的好校长,否则的话,岂能取得“学业之彰明也,道术之大行也”的光辉成就!
在育人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要解决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问题。我们的育人理念、育人知识、育人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1.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2.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3.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受滋养孩子; 4.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5.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6.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7.独立必须自主——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 8.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是:合力追梦想,抱团打天下。而我们的天下则是孩子的未来,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在下学期与我们各位老师共同配合,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圆满的完成学业!
春节将至,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我们做生意的家长,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祝愿上班的家长工作顺利,步步高升;更祝愿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和努力下,学业有成,再创佳绩!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1.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2.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3.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4.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5.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1.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2.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 3.导演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4.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5.唠叨变忠告——有用的是忠告; 6.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7.对抗变对话——别跟孩子“较劲”。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1.“把头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2.“我听你说”——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3.“孩子,你真棒”——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4.“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挫折;
5.“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6.“我已经原谅你”——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7.“放飞你的梦想”——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1.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2.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3.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受滋养孩子; 4.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5.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6.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7.独立必须自主——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 8.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家长应具有的“十大习惯” :
①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习惯。 ②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习惯。 ③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习惯。 ④诚实守信习惯。
⑤乐观和快乐习惯。
⑥不代替孩子成长习惯。 ⑦发现和赞扬孩子习惯。 ⑧让孩子承担责任习惯。
⑨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习惯。 ⑩家校合作沟通习惯。
1.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沒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变成溺爱,而要找到爱的“度”;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2.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放任,任其自流,而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宽严适度。
3.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胡反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使孩子既听大人话,又有独立见解。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4.在对孩子的民主问题上,既不能专制,一点民主都不给,又不能搞绝对民主,什么都孩子说了算,而应该找到民主集中的“度”,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5.在对孩子表扬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进步,又不能把孩子捧到天上去,而应找到表扬的“度”;既鼓励了孩子,又不使其骄傲。
6.在对孩子的批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问题,不闻不问,又不能揪住不放,翻来覆去沒完沒了地批评,而应找到批评的“度”,既批评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绪低落,破罐破摔。
7.在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的问题上,既不能沒有说服教育,整天不是打就是骂,又不能唠唠叨叨,沒完沒了,而应找到说的“度”,干净利落,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8.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上,既不能不敢放手,总是包着抱着,又不能大撒把,爱怎么着怎么着,而应该找到孩子独立的“度”,先领着走,后看着
走,最后放开让孩子独立走。
9.在关心孩子生活的问题上,既不能不管孩子的生活,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成为孩子的保姆,而应该找到关心的“度”,既关心孩子的生活,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10.在对孩子营养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营养需要,又不能整天都是高营养,让孩子“消化不良”,而应找到营养的“度”,适度营养。
11.在培养孩子劳动的问题上,既不能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使孩子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又不能把孩子当劳动力使用,逼着孩子整天干活,而应找到劳动的“度”,适度劳动,主要是为了锻炼。
12.在对孩子提要求時,既不能要求过高,使孩子望而生畏,又不能要求过低,迁就孩子,而应该找到要求的“度”,使孩子“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13.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既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又不能逼着孩子整天弹钢琴、练书法,而应该找到培养兴趣的“度”,适度引导,既不早期定向,又不放任自流,而是积极引导,启发培养兴趣爱好。
14.在培养孩子耐挫折的能力上,既不能怕孩子失败,在孩子面前铺上红地毯,让他事事順利,又不能让孩子总处于失败状态,而应找到失败的“度”,创造一定的失败机会,使其受到锻炼,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15.在督促孩子勤学時,既要让孩子刻苦,又不要逼着孩子苦学(痛苦的苦),而要找到勤学的“度”,把苦学(刻苦的苦)与乐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6.在鼓励孩子时,既不能完全依靠金钱,又不能一点物质鼓励都沒有,而要把握好“度”,把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以精神鼓励为主。
1、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孩子的身上。
2、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
3、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4、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就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每次家长会,她都很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个聪明乖巧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愚顽不化。第一次
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您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
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留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不好。然而,她还是告诉儿
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却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 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晚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障碍,你最好 能带他去心理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留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一
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一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闪出亮
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去得比谁都早。
孩子上了初中,有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的名,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中总被
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家长会结束,她都没听到老师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了。临别,去问老师,老
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
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在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北大录取了,
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一定能考取这所学校。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
知书递到她的手上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控制不住十几年来聚集在心中的泪水,任它
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摘自http://www.bzrzx.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