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研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作者:董小伟 赵洁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7年第01期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正是系统而全面介绍这瑰丽华章的,中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古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今国内高校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探索研究和教学改革,但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思考。 【关键词】思考 古代文学 探索研究 教学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丰沃的土壤之中,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成就。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先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代表。她以秀美的历史、丰富的形式、群星闪耀的作家、光辉夺目的作品,特殊而诱人的美态,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晶莹剔透的瑰宝。为了能系统的学习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现各高校中文类专业都将“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为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中国历史、中国哲学、文学作品、作家简介、文学流派、文学规律、文学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永久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丰富,“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开设历史悠久,对中国古代文学及课程的研究和探索是古文研究者非常重要的课题。当下,对文学和课程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思路不断拓宽,方法逐渐增多,著作硕果累累。在研究和探索的征途当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了一些研究岔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岔路和问题必然会影响到研究和探索古代文学及课程本身的健康发展。而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研究偏怪、求奇。古代文学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历朝历代都有优秀的研讨学者,特别是清代的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收成和高峰期,没有给现代学者留下多少空间,特别是对一些大人物、大事件、大流派的研究,可谓成就斐然,现代学者显得非常尴尬。为了求得突破,现代学者只得夹缝求生,追求一些前人没有怎么涉足的,非常偏的、怪的研究课题,如“《剪灯夜话》在日本流传过程中翻译与原文对照问题研究”、“惠洪和尚出家与入狱之谜”、“《水浒传》中西门庆故乡考证”、“田锡入川事迹研究”、“乾隆皇帝训谕研究”、“赵藩对联中的修辞手法运用”、“马致远剧神仙道化剧的宗教精神”等等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对文学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很大,且已经走向了偏僻的研究角落,为了求新而求新,为了出成果而故意找一些没有多少人研究的课题来探索,这都误入了一个研究歧途,不太可取。
第二,文献化、考据化。本来文献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考据方法也是文学研究必须要运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但是现当代部分研究者在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时候完全将古代文学研究变成了文献研究,或者是校勘学研究,或者是语言学研究,如“《册府元龟》校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编撰研究”、“《史记》注释考证”、“《三国志》校古流变”、“《论语》中成语浅谈”、“《诗经》中的形容词运用”、“《诗经》中‘维’字研究”、“《〈永乐大典〉辑佚述稿》”、 “《说文解字》校勘研究”等等,这些研究课题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文献学和考证学都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对文学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这些论题并非是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家生平、作品思想、艺术价值等文学本身的问题,将文学研究变成了文献研究和考据学研究,让优美的文学充满了考据学究气,有些顾此失彼。
第三,学科随意交叉。在古代文学研究出现瓶颈的形势下,许多研究者为了开拓新的研究空间,于是强调古代文学研究应该多元化和开放性,提倡要交叉研究,注意多学科的融合,这样可以吸收不同的研究方法,开拓多样的研究思路,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探索方法和全新的方向,甚至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了交叉学科研究院,例如将生物与医学、环境学与医学、科学与哲学等交叉进行研究。就文学而言,也有一些交叉学科,如文学历史学、文学地理学等,可以说这些交叉研究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部分學者为了出新,将文学与某些完全无关的学科,随意交叉,“文学生物学”、“《诗经》植物学”、“楚辞植物研究”、“《山海经》中怪兽研究”等,即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生、植物,用生物学的方法去考证、研究到底是什么生、植物、到底这个生、植物有什么作用。应该说这些生、植物研究对理解文学作品并非完全没有作用,但是这完全背离了文学研究的本质,且也失去了文学作品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朦胧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感,故这样研究完全误入了研究歧途。
面对现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和教学中建议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回归文学本身进行研究。文学 “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是经过时代淘洗和读者选择之后的文化精品,饱含丰富的社会、人生底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专家认为,当今的文学教育 “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它把我们与文学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学,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匮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故在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不要为了出新,从而求怪、求偏,应该回归到文学本身研究,即研究作家生平、作品原典、发展历史、文学流派、作家风格、文学现象等,切不可将文学“肢解”,只研究其中非常窄的一个方面,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第二,以作品为核心进行研究和教学。现在有许多老师在教授古代文学的时候只注重史的梳理和知识点的讲解,只让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一些作品,或者就算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也只是蜻蜓点水般,这就严重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讲授,造成了重本清源的流弊。故应该让文学史课程回归作品,从经典出发去建立理性认识,朱自清先生曾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在经典阅读过程中,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体悟作家思想感情的抒发,揭示和发现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线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以历史为线索,以人物为模块,处理好“史”与“文”的关系。史学家梁启超指出:“然则凡属史的范围之事实,其必于横的方面最少亦与他事实有若干之联系关系,于纵的方面最少亦为前事实一部分之果,或为后事实一部分之因”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历史的横断面上与当时的政治事件、经济政策、文化背景甚至社会动乱、民生疾苦都多多少少存在某种联系;在历史的纵向面上,每一种文学现象总与前前后后的历史时期有所关联。故在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生就不能忽略这些“史”的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是一个重大的工程,教学和研究方法也应该根据时代需要,进行不断更新和改革,但是重视文学本身研究,重视经典研究、重视审美情趣研究、重视作家风格和生平研究应该是不变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马东瑶2012《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第2期。 刘雨过2008《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河池学院学报》第8期。 王慧刚2012《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31期。 孙晓明1988《古代文学研究“真实性”研究》,《云南社会科学》第1期。 (通信地址:620860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