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2009年3月修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展示了工程硕士生在本工程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并全面反映了对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不仅在学术上有高水平,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有严谨性和规范性。为提高我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制定下列格式规范:
一、学位论文构成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字数一般为3-5万。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类论文、技术研究类、计算机软件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明,逻辑清晰,推理严谨,立论正确。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承诺书,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图、表说明,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致谢,10、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成果目录,11、学位论文附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封面底色为淡蓝色,具体格式见附1)
论文编号: 由学校代码,学院编号,年份(后两位)及三位序号组成。示例:1028705 03-Z00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2003年专业学位第001号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根据论文中主题内容,对照分类法选取中图分类号,著录在左上角。中图分类号一般选取1~2个。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请到校图书馆(或到学校学报编辑部)查阅后填写。
题目:要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一般不加副标题。
2、承诺书(详见附2)
单设一页,排在英文封面后,论文送审前,学生本人须签名。 3、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在学位论文的第一页,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应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摘要中文字数400~500个字,中文摘要中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为了便于文献检索,要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学位论文的关键词4~6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4、英文摘要
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同。
5、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页的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绪论,主要内容的章、节序号和标题,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标题最多写到三级。
6、图、表清单
论文中的图、表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要有序号、图名和页码。表的清单要有序号、表名和页码。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1) 绪论
绪论要阐明论文选题的背景、依据与意义,国内外进展情况、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存在问题、论文研究方案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等。应言简意赅,不可与摘要雷同,不可成为摘要的注释。 (2)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研究内容、难点分析、特色描述、方案设计、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要求明确指出该论文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之处,文中引用他人成果部分,须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实事求是,简练可读。 (3) 结论
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概括性论述,不是正文中各章的小结的简单重复,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结果和创新点(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加以预测和评价,及其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和设想,对存在问题和不足要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进一步的设想。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一般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或出版书籍等,没有被各级部门图书馆收藏或各级、各部门档案馆收藏的各种资料不要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和期刊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期号、页码。 9、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10、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成果
论文目录须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学术论文是已正式发表的,未发表的只列已录用(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
科技成果是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奖情况及申请的专利等。 11、学位论文附录
作为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并不是必须的,包括: (1) 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
(2) 为他人阅读方便所需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的图、表; (3) 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计算机程序清单。
二、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
1、学位论文的内容要完整准确,要求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2、学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的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要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3、图表 图
要有自明性,即只要看图和图题而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切忌与表重复。图位于文中表述之后。
要有编号。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阿拉伯数字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号分开,前部分数字表示图所在章的序号,后部分数字表示图在该章的序号。例如“图1.10”等。
要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要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要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表要有自明性。 表要有编号,表的编号方法同图的编号方法相同,例如“表1.6”等。 表的编号和表题要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要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或跟“(续)”,如表1.2(续)。续表均要重复表的编排。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须用上标标注顺序编码号(即顺序编码号须置于引用处的右上角)。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姓名,文题,[××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5、计量单位
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
社,1996)。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要统一,不得两种混用。 6、学位论文条文排列格式(详见附3)
三、论文打印规格要求
1.封面字体具体说明如下:
学位类别、单位代码 宋体加粗五号 中图分类号、密 级 宋体加粗五号
学号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加宽5磅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加宽5磅 题目 宋体加粗一号,字符间距为加宽1.4磅 硕士生姓名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标准 工程领域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加宽2.4磅 研究方向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加宽2.4磅 指导教师 宋体加粗三号,字符间距为加宽2.4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宋体加粗小二号,字符间距为加宽3磅 日期 宋体加粗四号,字符间距为加宽3磅 2、论文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大标题 第一章 黑体小三号 一级标题 1.1 黑体四号 二级标题 1.1.1 黑体小四号 三级标题 1.1.1.1 黑体小四号 正文 宋体小四号 表题与图题 宋体5号 参考文献及篇眉 宋体5号 3、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1) 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磅”。 (2) 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前与段后间距: 标题 段前与段后间距 大标题 1.5行 一级标题 1行 二级标题 0.5行 三级标题 0.5行 4.正文具体说明如下:
(1)学位论文要求按A4号纸的大小装订,双面印刷。
(2)学位论文打印要求加篇眉,学位论文的篇眉从摘要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奇数页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偶数页写学位论文的题目。
(3)学位论文的页码从绪论数起(包括绪论、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
编排;摘要页、目录页、图表清单、注释表用小罗马字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右下。 (4)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一律用WORD97以上版本排版,页面设置数据为:
页边距:上3.5厘米,下2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页眉2.5厘米,页脚2厘米。 说明:本撰写规范中的附1-附3请登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专业学位”栏(www.graduate.nuaa.edu.cn)查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