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萧红的作文素材:永不褪色的萧萧落红
有关萧红的作文素材:永不褪色的萧萧落红
1935年,萧红以一部《生死场》,崛起于中国文坛。鲁迅在小说的序言中称: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力透纸背”。
1935年,萧红以一部《生死场》,崛起于中国文坛。鲁迅在小说的序言中称:萧红所描写的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 力透纸背 。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生于哈尔滨,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 文学洛神 ,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 民国四大才女 。为了冲出狭小的空间,她开始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
有关萧红的名言名句:
世界那么广阔,而我却把自己的天地布置得这么狭小。
你知道吗,我是一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 我会掉下来。
主流常用素材:
民国李清照:改造 人类的愚昧
萧红,是 民国四大才女 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 人类的愚昧 和 改造国民的灵魂 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一个未受束缚的天才作家,她将生活内化为思想,融会贯通在自己的笔端。
考场运用:张爱玲是在滚滚红尘中生活相对安逸的,她的笔致妖娆阴冷,气局相对狭小尖锐;而萧红生活惨烈,笔致素朴天成,气局宏大崎岖,文学世界温暖深沉,纯粹执著,是一种紧贴大地、关于百姓生与死的大悲凉。
今天,这样纯粹的作家已经太少太少。我们应摸着良心,问问自己:该坚持的时候,是否坚持了?
有关萧红的创新抢分素材:倔强,直白尖锐的女权呼吁:
萧红对当时社会中女性生存环境和地位不满,总会借一些事物来表示她的批判,她曾写过,庙里的男雕像总是凶神恶煞,而女雕像却总是低眉顺目。萧红在作品《女子装饰的心理》中就说,从古代社会到动物界,向来都是雄性通过装饰自己,从而获得异性的青睐。 但在文明社会中,男女关系与此完全相反,男子处处站在优越地位,这样一来,女子为达到其获得伴侣的欲望,也要借种种手段以取悦异性了。 虽然语言直白,却直指当时社会中的性别不公。
有关萧红的创新抢分素材1: 萧红体 ,让人上瘾,难以模仿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
她的小说因此拥有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 萧红体 。直到今天,许多作家依然将萧红视作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有关萧红的创新抢分素材:才女的苦难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萧红这样被饥饿、寒冷、疾病逼到无可退避的死角而孤立无援。在她的散文中,留下了只身流浪时饥寒交迫、呼告无门的片断情景,饥饿和寒冷紧紧追逮着萧红。
贫困的日子,阴暗的居室,恶劣的环境,永久的焦虑,完全毁坏了萧红的健康。
有关萧红的创新抢分素材2:鲁迅,亦师亦友
1934年,萧红、萧军来到内山书店时,鲁迅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这使萧红、萧军简直有点不知所措。鲁迅迈着缓慢的步子走过来,平静地问道: 是刘先生、悄吟女士吗? 二人迷乱地点着头。
初次见面可以说是极其愉快的。鲁迅先生喜欢萧军、萧红的纯朴爽直,而萧军萧红则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初次会着两个北方来的不甘做奴隶者。他们爽朗的话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著、战斗、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 末了,先生又取出20元钱送到他们面前,这使萧军、萧红激动万分。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萧红与鲁迅在思想、人格、个性、趣味、爱好等方面相通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鲁迅的扶持和影响下,萧红创作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等一批传世之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作家。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在不幸中有大幸。她与鲁迅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也类似父女关系,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考场运用片段1:底线
萧红留给世人对她生活说不尽的故事,同时也留给了世人读不尽的文字。这位民国奇女子用她短暂的三十一年留给了后世无尽的猜想,时光流逝,对于她的传说还将继续。
萧红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之后,仍然能够用心关照这个世界。
反观今天,道德堕落、贫富分化、冷漠无情 底线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标准.凡事不要轻易去触摸最低。
考场运用片段2:坚强
31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本应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候,但萧红的生命却在那一年戛然而止:
9年的创作生涯,对一个作家而言是那样短暂,但萧红却为世人留下了百万字的佳作:
贫苦无助的日子,是那样难以想象,但萧红却用坚强来诠释。
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愿意再温习一遍。 萧红用生命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坚强。
作文素材编辑:
历史名人作文素材、素材拓展运用及高分
有关萧红的高分佳作:我们为什么纪念萧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