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023-07-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雒容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了解人类起源于哪一类动物,能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 别。 2.了解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3.能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知识目标 教 学 目 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具选择 课时安排 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合作探究 预习书上P1~P7,将你认为的重点的知识点用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进行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含导入、检查预习、新课教学、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达成情况 齐声朗读郭沫若的诗句:“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什么? 一、导入新课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人类与 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林古猿分布在 什么地区?它们的过着 什么生活,吃的是什么?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检查预习 导学案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 、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 三 新 课 主 要 内 容 教 学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教学过程(含导入、检查复习、新课教学、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达成情况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 三 新 课 主 要 内 容 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教 学 1.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慢慢演变为真正的直立行走。( ) 2.古人类“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事实。() 3.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 ) 4.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类是自然产生的 C.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D.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5.下列叙述是事实的是 ( ) A.“露西”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C.其他地区没有古人类化石 D.亚洲直立人是从美洲迁移过来的 6.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是否直立行走 B.能否使用天然工具 C.能否制造简单的工具D.是否学会人工取火 四、反馈巩固练习

7.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 8.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拉玛猿是与类人猿相当接近的进步猿类,生活在1400万年到1000万年前,是人类的远祖,我国云南禄丰及开远均发现过拉玛猿化石。巨猿是发现于我国南方的巨大猿类化石。它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旁支,除中国外,在印巴次大陆还发现了另一个种。南猿是人类进化中稍后阶段的代表,其中有些成为进化中的旁支而与真人同时存在。南猿化石主要发现于非洲南部和东部。 (1)请概括出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2条观点: ① 。 ② 。 (2)请列举出这段文字中的2条事实: ①。 ②。 9.如图1-1-1是四种现代类人猿,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它们的共同祖先是谁? (2)它们由树栖生活变为陆地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环境与人类的进化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10.如图1-1-2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生活转变到生活,产生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 。 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的方向发展, 这样得到解放,促进了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 过程中,人类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发 展到。 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

(4)A~G中大脑的重量是逐渐的。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3.人类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 五、课堂小结 4.人类进化的历程:语言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同步练习 七、板书设计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3.人类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4.人类进化的是化石。 5.人类进化的历程: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八、教学反思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齐声朗读郭沫若的诗句 (二)自学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1.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 黑猩猩 长臂猿 猩 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 :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 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自学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1.“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 : 2. “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 ,它们已经具有 能力。

3.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IV—2人类起源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

化: ① ② ③ 自学任务三:学习技能训练

四、构建知网 (学生完成,教师补充) 五、导学达标

1.人类起源于( )

A.猴子 B.黑猩猩 C.类人猿 D.森林古猿

2.从“东非人”使用的石块推测,此时代的古人类( ) ①使用工具 ②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一般认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手足分工 C.会使用天然工具 D.会制造工具 4.“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

A.后肢站立 B.直立行走 C.能制造简单工具 D.能食用各种食物 5.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大猩猩 6.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结构方面的证据 7.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古猿的直立行走 B.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活动 8.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9.著名的北京猿人发现于( )

A.周口店 B.小汤山 C.山顶洞 D.灵山

10.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B.人比类人猿高等

C.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现代类人猿将来可以进化成人

11.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的入侵 B.为了躲避敌害 C.为了扩大领地 D.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年,___________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c)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B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 C)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C )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2006山东济宁) 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它的生活环境是热带丛林 ,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树栖为主的生活。 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

3. 北京猿人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在北京西部 周口店的龙骨山发掘的。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2.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B.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 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

D.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B.古书籍关于人类的传说都证明了人类的起源

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 、 。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 、 、 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c)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B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 C)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C )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2006山东济宁) 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它的生活环境是热带丛林 ,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树栖为主的生活。 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

3. 北京猿人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在北京西部 周口店的龙骨山发掘的。

4.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 发展到 。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六、学习感悟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森林古猿 2、树栖为主

3、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们没有生活环境 4、化石

(二)略 拓展创新

1、不能。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

2、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 残杀。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 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4、(1)、(3)是事实;(2)、(4)、(5)是观点。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B 二、非选择题

1、达尔文 森林古猿 热带丛林 树栖为主 2、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3、北京猿人化石 周口店的龙骨山 4、(1)树栖 下地 环境的改变

(2)直立行走 前肢 脑 使用和制造 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 (3)天然工具 (4)ABCDEFG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起源于哪一类动物,能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 别。

2.了解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3.能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重 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难 点】: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导学指导】:预习书上P1~P7,将你认为的重点的知识点用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进行二次阅读教材,

并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看看你能找到所有的答案吗??试着做一下吧!

1.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在仔细比较了和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的共同祖先是。 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和四种。

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地区以的生活。

4.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的环境变化是,由于和 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

5.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6.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起源于生理特征与现代人最接近的类人猿 B.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现代人是由能够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演变而来的

D.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是在不同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合作探究】问题一

1.自学课本,根据教材P3的图片,请你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题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探究 阅读教材P4—P7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2.“东非人”用石块做什么?他们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3.我国哪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达标检测】: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2.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B.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 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

D.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B.古书籍关于人类的传说都证明了人类的起源

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