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2022-08-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育文化

2006.1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冯发军

湖北

武汉430064)

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普遍

较低,构建与创新存在诸多困惑。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410

问题

对策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172-02

会调查中心数据库《2002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和湖北省教育厅历年的《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等情况分析,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关心政治(接近50%),价值取向呈多元状态,理想倾斜和信仰迷茫的现象比较普遍;价值观念核心明显地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方向偏移;实用主义比较流行等等。

上述情况说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个群体参与度低、实效差,对学生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已渐渐透出苍白,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多渠道抓好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党校和团校建设,通过学习马列小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小组、演讲会、辩论赛、社会实践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促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教育,提高他们追求真、善、美和鉴别假、恶、丑的能力。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学位颁发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和表彰师生中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好人好事,鞭鞑丑陋,弘扬正气,用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青年学生明确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2.在第一课堂开设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创新设计、专家讲座、名著导读、名作欣赏、文艺汇演和书画摄影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专业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方面: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精神。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相当一部分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当作不需要专业、不需要能力的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部门成为消化富余人员的大户,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二)机制方面:管理者群体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效果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总体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根据清华大学社

素质、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用这些健康、高雅的活动启迪、感染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

3.开展体育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和熟悉业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困惑。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培育青年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品格,增强他们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营造先进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秉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校风,严格管理,狠抓考风、考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优良教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科技、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报栏、宣传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和宣传手段;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自办电视节目,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结合形势播出宣传教育片。加强校园网建设,筹备建立网上宣传学习园地,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上网,安排专家实时解答,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3.加强校园景观建设。创建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打造人文校园。要重视人文和科学氛围的营造,规划、修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努力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建造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校园。

(三)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基本关系1.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把崇尚学术、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关怀人性、明德求善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和建立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提倡与学生交朋友、沟通思想,了解青年学生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思想上引

2006.11

教育文化

导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本工作方针,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改变简单的规范人、管理人、教育人的观念和做法,努力提升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的层次和水平;营造科学严谨、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2.处理好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校园文化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发展。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历史的积淀,继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牢记创业者的功绩。同时,教育又总是激励后人怀疑、批判乃至超越传统,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必须面向未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背景、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不断加强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成果和新进展,追踪前沿知识,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3.处理好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共性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同时立足校情、把握特色、找准定位,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外部环境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结合起来,注重社会需要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有计划地在校园传播中华文化优秀成果,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校园,同时着眼全球,以开放的思想和海纳百川的胸襟面向世界,大胆吸纳人类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成果,提倡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立精神,把先进性与广泛性,主旋律和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博采众长,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4.处理好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不断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师生行为十分重要,但人们主要社会行为和日常工作生活却是靠道德价值观念的非规范的习俗文化维系着,且后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前者,是学校学风、校风的重要体现,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方面。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实践活动,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广大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为人师表,主动承担起移风易俗的历史责任,成为道德实践的模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