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5.《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6.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7.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Ⅱ.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因泣下霑衿
解析 B项,“亡”同“无”。C项,“畔”同“叛”。D项,“霑”同“沾”,“衿”同“襟”。
答案 A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④辞决而行 ⑤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⑧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⑩自分已死久矣
A.①③④⑤⑦ B.②④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⑧ D.④⑤⑦⑧⑨
解析 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亡”通“无”;⑥无通假字;⑦“禽”通“擒”;⑧“尊”通“樽”;⑨“乡”通“向”;⑩无通假字。
答案 B
(二)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请指示王 ..
古义:给……看
今义:①上对下指导、命令;②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于是相如前进缶 ..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5.欲因此时降武 ..
古义:趁这
今义:因为这个
6.且陛下春秋高 ..
古义:指人的年岁
今义:指季节
7.武等实在 ..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
古义:逐渐 今义:稍微
9.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10.覆盖周密无际 ..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1.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中的一面 12.衡下车,治威严 ..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三)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负
①秦贪,负.
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宁许以负.
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肉袒负.
荆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决负.
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引
①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引.
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相如引.
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虞常果引.
张胜 《苏武传》 ⑤引.
佩刀自刺 《苏武传》 倚仗,凭借。
使……承担。
背着。
辜负。 背弃。 拉。
延请。
掉转。 招供。
拔。
3.使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 出使。 .
②单于使使晓武 《苏武传》 ..
前一个“使”动词,派;后一个“使”名词,使者。
4.坐
①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 .
连坐。
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
座位。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
因为。
5.会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 副词,适逢。 .
②单于召会武官属 《苏武传》 .
召集。
③会论虞常 《苏武传》 .
副词,会同,一起。
6.当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 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 《苏武传》 ③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④安步当.
车 7.发
①方欲发.
使送武等 《苏武传》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苏武传》 ③恐前语发.
《苏武传》 8.观
①观.
太学 《张衡传》 ②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àng,抵押。
dāng,判处。
dāng,占着,把着。
dàng,当作。
打发。
动手。
暴露,泄露。
观摩学习。
殿堂。
9.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
征召。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 .
应验。
10.精
①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
经过提纯或挑选的。
②精思傅会 《张衡传》 .
专心。
(四)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而相如廷斥之 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 ④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向上
⑤得夜见汉使 夜:在夜间
⑥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当时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②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③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诈:欺骗的手段
4.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②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亲近之臣
③妙尽璇玑之正 正:道理
5.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6.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成;归:使……回去
⑤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
⑥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⑦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
⑧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回去 ⑨屈节辱命 屈:使……受屈;辱:使……受辱 7.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
④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认为……与众不同
二、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它,它们。句中指“齐”。
②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表近指的指示代词,这,这些。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其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廉颇蔺相 如列传》 .
人称代词,他的。
②置煴火,覆武其上 《苏武传》 .
指示代词,句中指代“煴火”。
③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指示代词,那,那个。
④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苏武传》 .
指示代词,那,那年。
3.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介词,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介词,拿,用。
③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介词,依据,凭。
④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传》 .
介词,因,因为。
⑤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
介词,用。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
介词,用。
4.因
①因入京师 《张衡传》 .
因而。
②因以讽谏 《张衡传》 .
就。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经由。 .
5.而
①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但”。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三、句式与翻译
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3.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
四、选出下列各小题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
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 “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答案 C
2.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
解析 “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答案 C
3.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解析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C
4.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
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 “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答案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