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张迁碑释文

2024-08-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原文】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通兽)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通宾),各贡所有。张是(通氏)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既且为暨之误)于君,盖其繵縺(即缠连),缵(即继)戎鸿绪,牧守相系(即继),不殒(通陨)高问,孝弟于家,中(通忠)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政之误)。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亻蔡](祭之异写),休囚归贺。八月[打不出这个字](筭之简写,通祘)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犂(即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即佩韦之俗字),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来字右上一点,据考为求字)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木片](析之俗字),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秨,亿载万年。

【背景】

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

平县。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高2.92米,宽1.07米。

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字径3.5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3列41行323字,隶书,字径3.5厘米。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字径9.5厘米。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

此碑在明初掘地时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碑文完好可读,到明正德年间,仅残缺5字,“东里润色”4字尚好;清乾隆年间,“东里润色”“东”字泐半边,“润”字泐半边,其水旁尚存中点,“色”字与下边的“君”字泐大半。建国后,在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一座,立碑于内。1966年移至岱庙炳灵门,外置玻璃罩加以保护。此时残泐65字,不可认读的36字。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

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

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张迁碑原文及翻译

【張遷碑翻譯】

原文 译文

君讳迁,陈留己吾人也。君名字叫迁,是陈留郡己吾地方人.(本人对这一句认识与原作者有些不同,待考)

君之先出自有周,君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代,

周宣王中兴,有张仲,周宣王中兴的时候,有一个叫张仲的大臣,

以孝友为行,将善待父母和兄弟作为行为准则,

披览诗雅,焕知其祖。披阅一下诗经小雅篇,就可以明显地知道张仲是张氏祖先。

高帝龙兴,汉高祖龙兴的时候

有张良,善用筹策,有一个叫张良的大臣,善于运用谋略,

在帷幕之内,在军帐内指挥作战,

决胜负于千里之外,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

析圭于留。汉朝开国后后,被封在留地,称留侯。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文帝和景帝期间,有张释之,

建忠弼之谟,忠诚辅佐皇帝,建立了功业,

帝游上林苑,有一次,皇帝游览上林苑,

问禽狩(兽)所有问哪里有禽兽,

苑令不对,苑令答不出来,

更问啬夫,再问啬夫,

啬夫事对,啬夫答对了,

于是进啬夫为令,于是,决定提升啬夫为苑令,

令退为啬夫,苑令降为啬夫,

释之议为不可, 张释之谏议说,不可以这样做,

苑令有公卿之才, 苑令有公卿的才干,

啬夫喋喋小吏, 啬夫是只会说几句话的小吏,

非社稷之重, 不是国家的重臣,

上从言。 皇上听从了他的话。

孝武时有张骞, 孝武帝有张骞,

广通风俗, 广泛地沟通汉朝与其他国家的风俗,

开定畿寓(宇) 开拓并且平定了周边地区,

南苞八蛮, 向南囊括了八蛮部落,

西羁六戎, 向西占领了六戎部落,

北震五狄, 向北震慑了五狄部落,

东勤九夷, 向东安抚了九夷部落,

荒远既殡(宾), 荒远地区都已经宾服了,

各供所有。 各自向汉朝供奉他们的财物。

张是(氏)辅汉, 可见,张氏辅佐汉朝,

世载其德, 世代都记载着他们的功德。

爰既且(暨)于君, 等到了君这一代,

盖其繵縺(蝉联), 大概就是他们后代的继承人,

缵戎鸿绪, 继承发扬了前辈伟大的业绩,

牧守相系(继), 世代做官相互继续,

不殒高问(闻), 没有辱没好的声名。

孝弟(悌)于家, 在家里能做到孝敬父母,善待兄弟,

中(忠)謇于朝, 对朝廷做到忠诚正直,

治京氏易, 精通京氏所传的易经,

聪丽权略, 君机智灵活而有韬略,

艺于从畋, 特别善于耕种农田,

少为郡吏, 年轻时作过郡吏,

隐练职位, 精熟本职上干练有能力,

常在股肱, 常常被派在重要岗位上,

数为从事, 多年做从事,

声无细闻, 细小的事情都能明察,

征拜郎中, 被朝廷征召任郎中,

除谷城长, 又被任命为谷城县的县令,

蚕月之务, 三月里养蚕事务最忙的季节,

不闭四门, 县衙的四门都不关闭,

腊正之际, 到了腊月和正月,

休丘归贺, 给监狱里的囚犯放假让他们回家贺岁祭祖,

八月筭民 八月份征收赋税,

不烦于乡 众吏到乡间去,

随就墟落 随地住到村落里,

存恤高年, 安抚慰问老年人,

路无拾遗, 谷城县路无拾遗,

犁种宿野, 农夫耕种,晚上就住宿在田野里,

黄巾初起, 黄巾起义爆发,

烧平州市, 烧毁城市,

斯县独全, 惟独这个县能够保全,

子*孔蔑, 子*能治理小地方,孔子看不起他,

其道区别, 这是他们(张君和子*)的治国之道有所区别,

尚书五教, 《尚书》里提到五种教化,

君崇其恩, 君推崇宽这一点,

诗云恺悌, 《诗经》上说做人要行恺悌之道,

君隆其恩, 君能将此做到很高,施恩于人,

东里润色, 东里子产擅长给文字润色,

君垂其仁, 而君能将仁爱施加给百姓,

邵伯分陕, 邵伯和周公分地治陕,

君懿于棠, 君也能像邵伯一样,百姓保护好棠树而纪念他,

晋阳(西门)佩韦, 西门豹佩韦自缓,

西门(晋阳)带弦, 董安于带弦自急,

君之体素, 君之性情,

能双其勋, 能够做到不急不缓,兼有两者,

流化八基, 君之教化流传八方,

迁荡阴令, 调任荡阴县的县令,

吏民颉颃,官吏和百姓上下奔走,

随送如云, 像云一样跟随送行,

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的时候,

西人怨思, 西周人曾加以指责,

奚斯赞鲁, 鲁国奚斯写诗赞叹鲁君,

考父颂殷, 商大夫考父颂扬殷商,

前哲遗芳, 这都是前代贤人留下来的好传统 ,

有功不书, 有功劳而不记载下来,

后无述焉, 后代就没有办法追述了,

于是刊石立表, 于是为张君刊石立碑,

铭勒万载, 让他的名字铭刻万代,

三代以来, 夏商周三代以来,

虽远犹近, 虽然时间久远(但由于有铭文流传),好象还很近,

诗云旧国, 《诗经》上说,周朝虽然是旧国,

其命维新。 它的使命却在于创新。

注:此几句语序似不当,应该是,“考父颂殷,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维新。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立表,铭勒万载,”以下接铭文,才比较妥当。

于穆我君, 静穆谦和的张君啊,

既敦既纯, 他又敦厚又淳朴,

雪白之性, 性情像白雪一样啊,

孝友之仁, 仁爱像孝友一般,

纪行采本, 我们记下他的行为都是发自根本啊,

兰生有芬, 就像兰花开放自然会散发芳芬。

克歧有兆, 君既有预见未来的远见啊,

绥御有勋, 又为国家建立了功勋,

利器不觌, (像老子说的那样)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让人看见啊,

鱼不出渊, 就像鱼儿不能从深渊里出来,

国之良干, 君是国家的栋梁啊,

垂爱在民 将仁爱播撒给人民。

蔽沛(芾)棠树, 邵伯在下面讲过话的棠树是那么茂盛啊,

温温恭人, 君也是和邵伯一样温和恭敬的人。

乾道不缪, 天道从来就没有差错啊,

唯淑是亲, 只是施恩泽给美好的人。

既多受祉, 君已经得到了上天赐给的福祉,

永享南山, 又能永享南山一样的寿辰,

干禄无疆, 获得国家的俸禄永无止境啊,

子子孙孙。 一直到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 时间是中平三年,

岁在摄提, 正好太岁在寅,

二月震节, 二月份打雷的季节,

纪日上旬, 按日期是这个月的上旬,

阳气厥析, 阳气已经回升,

感思旧君, (我们)感佩想念原来的县令张君,

故吏韦萌等 君的旧吏韦萌等人,

佥然同声, 一致同意,

赁师孙兴, 雇佣一位叫做孙兴的石工师傅,

刊石立表, 为君刻石立碑,

以示后昆, 用以昭示后代,

共享天祚, 一起享受上天的赐福,

亿载万年。 一直到亿载万年。

注:碑阴所记,捐钱者韦氏26人,范氏12人,氾氏2人,孙氏1人,原氏1人,驺氏1人,其中有4人,范伯犀、韦德荣、韦武章、驺叔义不言捐钱之数量。

《张迁碑》译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之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折珪於留。

张君名讳迁,字公方。是陈留郡己吾县人。张迁之先人,出自周朝,周宣王中兴之时,有个张仲,以孝著名,只要看一下《诗经》之“雅颂”部分,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祖先的情况。汉高祖刘邦兴起之时,有谋士张良,善用计谋,能筹划于帐幕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后来被封为“留侯”。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向啬夫,啬夫事对,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

在西汉文帝和景帝之际,有个张释之,他是一个忠于职守、敢提意见的辅佐大臣。(他跟随)文帝游上林苑。文帝问苑中有多少禽兽?苑令答不上来。又问啬夫,啬夫却对答如流。于是文想提拔啬夫为苑令,苑令退为啬夫。张释之建议说,这不可以。因为苑令有公卿大臣的才能,啬夫只是一个只会喋喋不休的小吏,不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文帝就听从了他之的意见。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宾(殡),各贡所有。

汉武帝时,有个叫张骞的人,广泛地勾通了诸地与本土不同的风俗教化,开拓、安定了边境地区。其范围南面包括了八蛮、西部羁糜了六戎、北部威震于五狄、东西到达九夷。荒远地区既已宾服大汉,都来进贡他们的特产。

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暨(既且)于君,盖其缠联(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向。孝弟于家,忠(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畋)。

张氏辅佐汉室,其德义世代都有继载,直至于君(张迁),蝉联不绝。他继承了这宏大的端绪。州牧、太守相继,都要不曾辱没这大好的声名。在家中他能尽孝悌之情,在朝廷,也能作到忠厚正直。他能通晓京房的《易》学。能聪敏地掌握权变策略。他是以文从政的。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算民,不烦於乡。

张迁少时任郡吏,他能精确熟练地完成任务,故常常成为骨干力量。又多次成为郡守的从事(郡守自辟的僚属).并不因为他自己不事张扬而不为人知。故后来他被拜为郎中和谷城县长。农历七(农忙之时)能够做到四门不闭;腊月行祭之日,他将囚徒放假回家,他们都能按时归来,以感谢他的恩德。八月计算人口赋税等事,也不麻烦乡人。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他随便住在很简陋的村落的院子中。他体虚年迈之人。(在他治理之下,社会风气良好)能做到在路上丢了东西,无人捡为已有;种完地后露宿野外,也不会有任何问题。黄巾起义后,城市都被烧毁,惟独他治下之县城完整无损。

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召(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

孔子曾说子贱所在的地域及其气量太小,而张君与他完全不同。《尚书》载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张君最崇拜其宽容;《诗经》讲恺悌和乐,张君受其恩惠最深;东里子产以润色文章著名,而张迁最爱的是其“仁”字。召公分主陕地以西,他在甘棠树下留下善政美名,张君之美名,亦不相让或犹过之,昔日晋阳(董安于)性急,故佩韦(皮绳)以自警;西门豹性缓,则带弓弦作为鉴戒,而张君素质很好,能兼二者之长,张君之善流美八载,现在改任荡阴县令,吏民奔走相告,送别者多如云涌。周公东征三年,西人怀着哀怨思念,奚斯曾作《鲁颂》赞鲁,正考父作《商颂》歌殷。

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前代的贤哲已有颂德之遗芳,有功不记,后人就很难再写。于是现在就刊石竖碑,以流传万载。三代(夏、商、周)情况,虽然时代很远(由于有颂词传世)又觉得很近。《诗经》所载都是旧事,我们所云,却是新闻。

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芾(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惟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美哉张君!你既交敦厚又单纯,你有白雪一样的本性,又有孝敬父老,尊敬他人的仁德。纪其行而求其本,就像兰花生来就有香味。能够预知因有征兆。安抚治理卓有功勋,事良策不轻显露,就像鱼儿潜藏深渊。国家的栋梁,为民所爱,就像周人爱护召伯虎的棠树。树虽弱小却温馨宜人,天乾之道不会有错,惟有善良才为人亲近。受此福祉,应像南山一样永恒。祝其官禄无穷,并传至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东汉灵地中平三年,干支为丙寅,二月初见打雷之月,时在上旬,正是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的转变之际,为了感谢旧时明君之恩德。故吏人韦萌等人,众口同声,一致同意雇用石工师傅孙兴,刻石立碑,以告示后人,共享天赐之福,直至于千秋万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