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2021-01-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 主 要 措 施

1、 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 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 建现代产业体系。

(1)

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 动密

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 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 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 区。

(2)

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 能源

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 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 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

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 产业

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 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 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

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 大

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 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 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

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 接

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 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 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 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 服务贸易基地。

(6)

高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 范

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 略性新兴产

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 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 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

加工贸易。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 推

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 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c发挥沿 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 出去另和写I进来円中加快发展。

2、 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

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 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増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

(1) 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 体和平

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 础设施建设,増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 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 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2) 规范发展产业园区。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 发展方

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 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支持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 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 区,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发展,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 起。

(3) 发挥重点地区引领和带动作用。按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 合理调

整产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承载能力强、发展 潜力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重点经济区(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 模效应,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3、 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地方 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 建设,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物流基 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

(2) 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完善公 共信

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 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 区域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3) £善書商暮奩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取下硬性指 标等形

式招商引资,清理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整 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完善法制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

4、 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加强节 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

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 国家

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 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 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 移中的环境监测。

(2)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防止在承接产业转 移中

侵占基本农田。制定相关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 建设,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 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鼓励企业采用节 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及实施相关项目建 设,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鼓励和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循 环经济。

(3)

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建 设污

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 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 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5、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 合作纵深发展,创新产业承接模式,探索建立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 制。

(1)

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 批,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相关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做好 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发展和完善土 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资源 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C

(2)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委托管理、 投资

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承接产 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中西部毗邻地区之间合作 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

(3)

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 大承

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 有序转移c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 进平台。提升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中西部条件较 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 用。做好产业转移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的衔接。

6、 加强人力资源支撑与就业保障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人才开发和就 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 支持。

(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健全职业 教育

培训网络,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落实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免学费政策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支持职业院 校面向产业转移需要,新增和调整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中高级技工和熟练 工人。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2)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 开放、

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各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适合农 民工租住的住房,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 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

(3)

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 机制,

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行来 去自由的政策,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本人意愿在中西 部地区落户。

7、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为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 承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1)

财税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 改善

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对中西部地区 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 款实施财政贴息。对投资中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和外商投资优势产业 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规定免征关税。完善和规范物 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办法。

(2)

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 信贷

支持C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 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 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鼓 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有序推进村镇银 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 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

(3)

产业与投资政策。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 目目

录,强化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支持。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 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下 放核准权限。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情况,加快修订《中西 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别。对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支持在有条件 的地方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省级技术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 用于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 的需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4)

土地政策。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 地区

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 指标。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 导向的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C

(5)

商贸政策。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海关

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设立边境经济 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 地。对加工贸易重点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加大对\"大通关円建设和口岸建设的 支持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

(6)

科教文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转让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跨区域产 业技

术创新联盟,促进中西部地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产业园 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支持力 度,提高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鼓励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 中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 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 服务能力,结合产业转移重点办好特色专业。支持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振 兴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 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