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象的分析——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2020-02-15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4卷第3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4,No.3 2010年9月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Sep.,2010 对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象的分析 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张晓梅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 780070) 摘 要:面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城市就业竞争加剧的现状,大学生原本有意在城市就业以实现个人 价值、贡献社会的理想受到限制,选择到农村做村官可谓是开辟就业新思路。大学生村官由开始时的个别现象逐 渐形成一种趋势,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学术界也纷纷对此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讨论。仅从理性选择理论的 视角对大学生选择村官现象进行解析。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性选择理论;村官;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0)03—0079~04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uates’Choice t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ZHANG Xiao—me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increase number of college gl。aduates and the current urban employment competition,college graduates’dream to work in the city tO realize their personal value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is in vain.They then choose t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which ex— plores a new way for their employment.At first,this was an individual phenomenon,but has gradually turned into a trend.It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and the academic circle have also be— gun tO analyze and discussed this phenomenon.This paper analyses college graduates’choice tO be village offic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Key words:rational choice;th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village officials;college student 出一种日渐激烈的供求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一 一方面中央下发文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另一方 、关于大学生村官 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式,也愿意放 2O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 弃原来致力于在城市就业的意向,而选择到农村做 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毕 村官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业生涌向市场寻求就业。与此同时,城市就业竞争 但是,对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象各界一直存在 加剧,且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已是无需求证的事实。 正、反两种不同的见解。支持一方认为大学生选择 毕业生人数增加和就业岗位有限两者之间就呈现 收稿日期:2010—06一O8 作者简介:张晓梅(1984一),女,甘肃敦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研究。 8O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做村官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 贡献都是积极的和有益的。因为,第一,年轻一代的 大学生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到农村做村官恰好是 他们得到锻炼的好机会;第二,新农村建设需要人 才,城乡的和谐发展需要人才,大学生做村官可以 将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为农 村、为社会做贡献。反对的一方对大学生选择做村 官的行为很不理解,他们认为:首先,大学生到农村 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大学生寒窗苦 读十多年,如果能在城市体面的就业,不仅自己的 生活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家人也会引以为荣;其次, 大学生到农村是浪费人才,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理由是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有限,不 能提供给大学生发挥其才能的有效平台。 虽然有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 依然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且在短短几年间数量得 到较快增长。大学生做村官已经从前几年的个别行 为,转变为大学生积极响应的普遍现象,做村官在 大学生当中已成为一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大学生村官57 876 名,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2O多万人__】]。他们将在工 作中尽职尽责,以自己在学校积累多年的学科理论 为基础,结合农村新形势、新政策,为更好地服务新 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村官与理性选择 所谓理性,指的是人类超出动物而独具的一种 认识和思维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使我 们能够调整达到目的的手段,能够建立起一套合理 的价值体系,从而对目的本身做出判断和取舍[2]。 斯科特在提出和运用“生存伦理”观点的时候,秉持 生存伦理至上,践行安全第一的原则。由此观点可 以得出生存理性的概念,因为这种理性认为行动者 的决策取向是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可能性,而不 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是效益最大化。因而,生存理 性是最基础的层次,只有在生存理性得到充分表现 和发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产生和做出经济理性 和社会理性的选择_2J。大学生要在毕业时找到一份 舒适而体面的工作以满足其基本需要,对大多数毕 业生来说是存在疑问的,更不用说其他层次的需要 了。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仅以生存理性来解释出 现了的大学生选择村官现象。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对“经 济人”的理性假定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 能大的利益”,且认为:人的理性在于他在各项利益 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牺牲满足 自己的最大需要。最小牺牲和最大需要都是经济理 性的衡量指标,但这两个指标也不能完全解读大学 生选择村官的行为。因为大学生做村官之前,不仅 深知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而且对未来的就业环 境和工作前景都已经过思考和规划,所以其表现出 来的理性选择在受制于经济因素的同时,也受制于 许多非经济因素。正如科尔曼所说,“理性行动是为 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 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或 计算)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但是判断‘理 性’与‘非理性’不能以局外人的标准,而是要用行 动者的眼光来衡量”l_3j2。。 尽管理性选择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行为”概念 源于新古典经济学,但是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内的 不同理论对行为的假设是不相同的l_4]。科尔曼是社 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是对 “理性”的理解,主要是强调一种有目的的、有意图 的行动。其假设的基本出发点是“理性人”,即“对行 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益,而行动 者的行动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L3]1 。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以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 为基础的。由于行动者自身条件和掌握信息的有限 性,这种行动实际上无法达到最优,而只能逼近最 优,也就是达到一种“满意解”。这种理性假设就是 所谓的社会理性,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追求效益 最大化的过程中寻求满足,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或 者足够好的行动。可见,社会理性的价值取向不一 定是经济目的,也包括社会公平、社会贡献、政策影 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价值观。通常来说,国家政 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的作用,对大学生就业更 是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此外,大学生都是成年人, 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 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选择做村官应该是大学 生权衡经济、非经济因素之后做出的涉及多重价值 观的理性选择。 至此,根据价值判断标准可将理性选择分为三 个层次,即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强调安全第一的生 存理性选择;以最小牺牲和最大需要为衡量指标的 经济理性选择;最后是响应国家政策的政治理性和 第3期 张晓梅:对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象的分析 81 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的文化需求和更关注 众多个人的理性选择后果,关注一种趋势的社会理 性选择。 三、大学生村官理性选择的具体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性行为是极其复杂 的,通常是既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追求 社会效益和其他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这些效益往往 同时受制于许多相互制约的因素,所以行动者只能 在权衡中做出选择。就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象而 言,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城市就业竞争加剧的 态势下,以最小牺牲和最大需要为衡量指标,是经 济理性的选择,而放弃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 间,响应国家政策选择做村官建设新农村、服务新 农村,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就是多重理性共同作用的 结果。具体来说: 第一、经济压力是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首要因 素,因经济压力引起的经济理性是大量大学生村官 持续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学校十多年, 这期间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已耗费很多,造成父 母精力衰竭、家庭经济困难的比比皆是,就业则是 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都说城市机会多,都认 为在城市就业是理想途径,但不能忽略的是,大学 生在城市就业并非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基本月 收入等不作要求。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了解就业 市场各种职位的薪酬,然后计算假定就业后的收支 比例。他们深知在城市不仅经济压力大,而且消费 水平高,入不敷出者大有人在,即使能够谋得一份 较称心的工作,其收入和支出也不成比例,要回报 父母更是空话、套话。所以,出于经济理性大学生在 找工作的时候必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只有认为未 来的收益会大于或等于成本时才会接受这一工作, 否则就会继续寻找工作 ]。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现 象,表明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去得到的收益会 大于成本,带来正的效用,而在城市就业带来的则 是非正的效用。由此,经济理性就成了大学生选择 做村官的首要因素。 第二、国家政策是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重要因 素。从选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国家不 断出台各种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 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2006年2 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等8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 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 医和扶贫工作 ]。在以后的几年中,国家也陆续出 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拨付一 次性安置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等,通过各种方 式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并帮助他们在农村 基层的工作顺利展开和进行。所以,村官现象的出 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大 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在政策的号召下,大 批的大学生愿意舍弃对城市工作、生活空问的追求 而选择更有发展空间的农村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还 有部分热爱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的大学生, 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更是坚定了在农村基层工作 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大学生选择做村官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 效途径。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 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我们培养人 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7]。一般来说,大学生基于 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希望能学有所用,尽己 所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做村官 是大学生对自己价值观的负责。大学生头脑灵活,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村官以后在农村基层 工作,用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改进了农村原有的 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加速农村经 济发展和改善农村文化现状的同时,大学生也得到 了多方面锻炼和施展个人才华的好机会,他们因此 能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最大限度地在农村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种无形的拉力作用下,越 来越多的大学生一如既往地选择农村,将村官工作 作为自己的职业归宿。 最后、如果只考虑经济理性、政策影响和个人 价值的实现,还不足以解释大学生村官出现的主导 动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经济 理性只能说明个别大学生暂时的困境,政策引导也 只能解释一部分大学生的决定和行为。综合各类专 业的大学生来说,做村官是集经济理性、政策影响 和个人文化需求三种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社 会理性的强烈体现。因为,社会理性的衡量标准包 括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具有多样性。社会理性促使 大学生在选择是否做村官的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 “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是“满意”和“合理”的标 82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准。选择做村官是大学生首先满足经济需要,然后 第四、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建设农村、贡献社 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合理途径。 最后、从社会理性选择的层面看,随着大学生 再实现诸如贡献社会、个人价值等其他层次需要的 理性选择,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求稳定就业的一种 新途径,是对社会理性“满意”和“合理”标准的解 村官人数的增多和对村官工作的体验,做村官在一 释,是社会理性的集中体现。 四、结论 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微 观个人行为和宏观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 用理性选择理论的一般观点分析大学生选择做村 官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做村官是理性选择 行为的体现,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重理 性选择的结果。 第二、因经济压力做出的经济理性选择是首要 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运用成本效益原 则考虑就业出路,避开在城市的竞争而选择到农村 做村官,是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尽早承担责任的捷 径。 第三、国家政策的引导对大学生选择做村官起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学 生选择了农村,选择将农村基层作为发挥自己才能 的有效平台。 定程度上是大学生理性选择权衡因素多样性的反 映,也是大学生更趋于理性化行动的现实体现。 参考文献: [1]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EJ].中 州学刊,2009(1):21—24 [23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 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19 30 E33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EJ].湖北社会科学,2005 (2):147—149 Es]鉴学伟,王国方,谢丽辉.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 官现象[J3.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39 4l [6]林善炜.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 州党校学报,2009(1):55~58 E7]*.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EB/ 0L].(2008一l2—23)E2OLO一05—28].http://www. gov.cn/ldhd/2008一l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