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
作者:张国华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5年第06期
2011年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时间围绕数学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褒贬不一:有肯定也有否定,有支持赞扬者,也有言辞激烈地提出尖锐批评者.诚然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师如果拘囿于新课程、新教材,不能对教材内容有丝毫的突破和创新,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师只有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融入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独具匠心地进行创新,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体现“创新”——这一新课改的灵魂.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教学素材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进行有关应用题的教学时,由于过去学生都非常“怕”应用题,一遇到应用题就头疼,为了拉近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克服心理障碍,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自己编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并专门用一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由于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结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购物问题、建筑用工问题及生产用工问题(工程问题)、家庭收支问题、粮食收成问题、上学放学问题(行程问题)等都被学生编成了数学应用题.我还补充了储蓄问题,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让学生到储蓄所去询问调查,课堂上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问题和调查的成果,最后师生共同一个个地分析、解答这些题,整节课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情绪高涨,活动积极.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应用题也不再感觉到“怕”.一旦克服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学生就对各类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多数同学都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了如何分析、理清思路,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最终突破了“应用题教学难”这一难关. 二、精心设计过程,静态知识过程化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十分详尽地写入教材,教材呈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很难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则是依赖于教师的引领来实现的,只有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法,把课本中的观察、操作、思考、结论、例题、练习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时,我补充设计了如下练习:请你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作出它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产生感性认识,而“三线合一”的知识将在“等腰三角形”中进一步学习到,这样的铺垫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合理调整内容,弹性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的深度、难度和相关要求是依据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的,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当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于教材的要求时,教师可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增添课后练习题等;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适当简化和变通,根据实际情况删去或从略处理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和教学内容,尽量地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进行教学,降低习题要求;如果教材中有些素材不够充分,不太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教师则应及时补充相关材料.
四、活用教学方法,变通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就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单一的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这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1.“问题情境”模式
这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程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是一种使用范围最广、运用最多、最能体现新课程思想的教学模式,各版本教材在编排中都力求体现这种模式,但教材的有些设计可操作性不强,不适合用“问题情境”模式,有些情境设计不合理,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通. 2.“自学——辅导”模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学生自学—集体讨论—启发引导—总结评价”.其中自学是该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首先阅读教学内容,基本理解教学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讨论交流,互相质疑,取长补短.教师针对讨论中的问题、分歧、难点进行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明确结论,最后师生一起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和评价,使所学知识完全融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如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由于在小学已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故这节课我就选择了“自学—辅导”的模式进行教学,事实证明,只要教学内容适合,选择“自学—辅导”模式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将来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尝试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程序是“出示尝试题—自学教材—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评”.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于技能性训练的教学.
选择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管是选择哪种模式,都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展开,都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愉悦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弹性处理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材的使用者,要敢于对课程、教材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要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教材不合理的内容及编排进行调整和创新,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