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上册 28 节数 2 2 2 1 2 科 目 上课日期 周次 科学 08.28 时 间 教学班级 每周节数 四( )班 教科书名及册数 总授课节数 2 教 学 内 容 起 止 08.25-08.26 08.28-09.01 09.04-09.08 09.11-09.15 09.18-09.22 09.25-09.29 10.02-10.06 10.09-10.13 10.16-10-20 10.23-10.27 10.30-11.03 11.06-11.10 11.13-11.17 11.20-11.24 11.27-12.01 12.04-12.08 12.11-12.15 12.18-12.22 12.25-12.29 01.01-01.05 开学报到,制订教学计划 我们关心的天气、天气日历 温度与气温、风向和风速 降水量的测量、云的观测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国庆休假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听听声音 中期质量检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声音的传播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保护我们的听力 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二)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里的变化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复习 期末质量检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2 2 2 2 2 2 2 2 1
第二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天气 课 时:7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高温导热油泵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高温导热油泵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立式导热油泵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 -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BRY型风冷式热油泵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导热油循环油泵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BWCB沥青泵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 2 -
第二课时: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LQB保温沥青泵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YHB齿轮润滑油泵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YHB齿轮油泵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 3 -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ZYB增压燃油泵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课后反思:
第三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天气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三课时: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 4 -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3GCL立式船用三螺杆泵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sn三螺杆泵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ZYB-33.3A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 5 -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齿轮泵KCB-200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齿轮油泵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齿轮泵KCB-200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 6 -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ZYB齿轮渣油泵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第四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天气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五课时: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ZYB-B高压渣油泵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 7 -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 小结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KCB不锈钢齿轮泵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第六课时: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2CY系列齿轮泵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齿轮式渣油泵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 8 -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第五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天气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七课时: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ZYB渣油泵系列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ZYB可调压齿轮泵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 9 -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高压渣油泵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第六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溶解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张晓琴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一课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ZYB渣油泵系列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 10 -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ZYB渣油泵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第二课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 11 -
【准备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一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细沙。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猜一猜:三杯不同物质与水的混合物分别是什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杯沙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食盐溶液)?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是否有沉淀,能否看见颗粒……)。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怎么猜出是食盐的呢?它溶解了吗?它是怎样溶解的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讲解、观察高锰酸钾。 (1)师拿出高锰酸钾问学生: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2)介绍高锰酸钾。
这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做高锰酸钾,人们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因为高锰酸钾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化学药品,所以在取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防伤了皮肤。注意一定要向这样用药匙来取用(教师演示取高锰酸钾的正确方法并演示)。
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
2)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水中的状态,做好表格第一格的记录。 3)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观察,做好表格第二格的记录。
4)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好表格第三格的记录。 3、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分离演示)。 (1)猜测高锰酸钾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吗? (2)学生猜测。
(3)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分离实验在上节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学生已经做过,作为本课不属于重难点。
4、指导小结。
说说高锰酸钾溶液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看不见颗粒、没有沉淀、分布均匀、过滤不能分离
5、展开想象。 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设计意图:食盐和高锰酸钾都能溶解于水中,但食盐溶解水中后没有颜色,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来想象并进行描述。四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环节三:科学操作站。
观察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总结溶解的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_____地分散在水中,____(会或不会)自行沉降,且____(能或不能)用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见过什么物质也能溶解到水中的?(白糖、红糖、味精、鸡精、咖啡、板蓝根冲剂、感冒冲剂等)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联系生活。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我
- 12 -
们教育的目的是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做到学有所用,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后反思:
第八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溶解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张晓琴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三课时: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2CY系列齿轮油泵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 13 -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2CY系列齿轮泵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第四课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KCB铜齿轮泵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齿轮泵KCB-200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 14 -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第九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溶 解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张晓琴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五课时: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根搅拌棒,小勺、冷水、热水、食盐、冰糖、白砂糖、水果糖、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
1.老师这里有杯清水,请个同学上来喝一口尝一尝。你觉得味道怎样?
2.如果我把这么大的一块冰糖放到这杯水里你们猜这杯水会有点甜还是很甜? 3.请这位同学继续喝一口,你现在觉得这杯水甜吗?
4.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感觉不到甜?(冰糖还没有溶解掉) 5.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块糖更加快速地溶解呢?
6.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 二 、探究哪一个溶解得快 (一)学生讨论、探究
1、猜一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盐或糖溶解的快些?
2、我们光靠猜想是不能证实的,必须来做什么?
3、下面我们就来做两个对比实验:一是“搅拌与不搅拌”;二是“冷水与热水”。(出示课件)
4、小组讨论、交流:
(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仪器?(出示课件) (2)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条件?
(3)师生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烧杯的大小,水量,食盐量或糖量,同时放食盐或白砂糖,观察时间。 不同条件:一个搅拌与一个不搅拌;一杯冷水与一杯热
- 15 -
(二)师生合作探究实验活动
1、怎样来做这两个实验呢?
2、出示“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出示课件) (1)准备两杯水量相同的杯子; (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或白砂糖;
(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或白砂糖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4)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5)观察比较那一杯的食盐或白砂糖溶解得更快一些。 3、出示: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步骤:
(1)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但水量要一样多。 (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或白砂糖。
(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或白砂糖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4)两杯都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的食盐或白砂糖糖溶解得要快一些。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填写“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过程 溶解的快与慢
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二 溶解过程 溶解的快与慢 常温 快 慢 热水 快 慢 搅拌 快 慢 不搅拌 快 慢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 (1)哪一杯中的塘溶解得更快一些? (2)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3)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一些,糖的溶解能力会更快吗?
(4)温度能影响物质的溶解吗?
7、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有影响。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如果要把这块水果糖放入水中,怎样才能加快溶解呢? 2、水果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小组讨论交流:用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解?(搅拌;改变水温;将糖切碎。) 4、小组讨论:怎样来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 16 -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板书)
四、吃糖比赛游戏 1、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2、学生讨论吃糖方法。
3、出示吃糖方法:含在嘴里不动,用舌翻动搅拌,把糖块咬碎,咬碎并搅拌。(课件出示)
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吃糖。 5、汇报比赛结果。 溶解糖块的方法 含在嘴里不动 用舌翻动搅拌 把糖块咬碎 咬碎并搅拌 比赛结果 6、小结:通过刚才的吃糖比赛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和感觉? 五、课外拓展
怎样加快洗衣粉的溶解呢?请做实验试试。
第六课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
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
- 17 -
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
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②、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烧杯、量筒、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量杯、牙签、电子秤(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对比实验:
教师准备相同量的盐(一平勺),不同量的水(一杯10毫升,另一杯20毫升),请一生和教师一起进行食盐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
全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 <3>、提出问题:
水溶解盐的本领使有限的,这个本领和什么有关? (水的温度、水的多少、放入水中的盐的多少) <4>、控制变量,引入课题:
水的温度设定为常温(测量结果为水温14摄氏度),水的多少设定为100毫升,盐的多少由实验小组自己控制,探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板书课题)
2、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1>、要求:
(1)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2)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出“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3)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精确数据。 (4)用简单的文字或简图记录在实验方案纸上 <2>、小组内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1)准备怎么做?怎么称?
(2)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得出的数据是精确的? (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什么?
(4)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4>、各个实验小组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各个实验小组根据自己修正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 18 -
4、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数据,汇总制成统计表。
<3>、师生共同分析统计表,得出九个实验小组的数据平均值。
<4>、各个实验小组对比平均值,分析谁的误差大,找到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 <5>、展示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的实验成果,分析误差偏大的原因。 (数值最高的小组杯底还留有大量的盐粒没有完全溶解,而数值最低的小组杯底的盐粒继续搅拌还可以溶解,还可以继续放盐。)
<6>、因为有了这几个偏小的数值,所以我们现在得出的平均值有可能偏小,精确的数值应该是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36克盐。
5、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由此可见,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渗透饱和度的概念) <2>、课后继续研究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糖?…… <3>、思考:100毫升水里能溶解的各种不同物质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十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溶 解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张晓琴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七课时: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可调式渣油齿轮泵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 19 -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ZYB-B可调式渣油泵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阅读资料P19。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声 音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程北玲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一课时: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保温沥青泵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20 -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YHB齿轮润滑油泵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YHB系列润滑油泵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交流:
课后反思:
第十二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声 音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程北玲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二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 21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YHB齿轮油泵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ZYB增压燃油泵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第三课时 :声音的变化
- 22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ZYB系列增压泵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ZYB型系列渣油泵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ZYB增压泵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 23 -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3gr螺杆泵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课后反思:
第十三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声 音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程北玲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四课时: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3GR三螺杆泵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 24 -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3GCL立式船用三螺杆泵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第五课时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YHB轴头齿轮油泵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 25 -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YHB轴头泵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保温沥青泵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 26 -
第十四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声 音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程北玲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六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RY型高温导热油泵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离心式热油泵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 27 -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风冷式离心油泵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第七课时: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齿轮沥青泵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CLB系列沥青泵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 28 -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课后反思:
第十五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我们的身体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一课时:身体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 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zyb系列增压燃油泵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 29 -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沥青拌合站增压泵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ZYB点火增压燃油泵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3GR三螺杆油泵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 30 -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齿轮泵KCB-200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
第二课时: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ZYB齿轮油泵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 31 -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齿轮泵KCB-200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ZYB-B高压渣油泵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ZYB-33.3A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课后反思:
- 32 -
第十六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我们的身体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三课时: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 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ZYB齿轮渣油泵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ZYB系列渣油泵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 33 -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 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搅拌站渣油泵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可调式渣油齿轮泵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五)作业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 呼吸 心跳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呼吸量
- 34 -
第四课时: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ZYB煤焦油泵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设计: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重油煤焦油泵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 35 -
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ZYB重油泵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沥青拌合站重油泵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交流汇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RCB系列高温热油泵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6)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
(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
- 36 -
光下,坚持每天BWCB沥青泵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心跳次数 血液循环
输送 排出体外
课后反思:
第十七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我们的身体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五课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YHB立式齿轮泵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谚语。
- 37 -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ZYB系列增压泵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 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钠里去呢? 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
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更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学生汇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处不认识特难题的消化器官。
(1)讲述:当馒头导游进到胃里的时候没,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导游,还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旅游呢? 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一幅旅行图吧/
(2)提出要求,绘制的景点名雀,消化器官路线清楚。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ZYB点火增压燃油泵绘制旅行图。
交流、展示绘制的旅行图个不幸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小组设计的旅行图最准确路线组合理,其实馒头旅行的景点是固定的,履行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
交流讨论。
(3)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旅行图,和标准图比较 找出差异。 (4 ) 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 各小组在一次绘制旅行图。
(5)各小组进行比较先后画的旅行图,找出先后内两次的差异 。 (6)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 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老师提问:食物是怎YCB齿轮泵样被消化的? 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
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 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何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 38 -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3、教师小结。
七、板书设计:
食物在KCB不锈钢齿轮泵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第六课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KCB型不锈钢齿轮泵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三、教学难点:
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四、课前准备:
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RYB电动内啮合齿轮泵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
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
- 39 -
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2、观察牙齿
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3、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①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②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RYB内啮合齿轮泵响牙齿生长的? ③.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 (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
(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4、作业 板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 牙齿、舌和唾液 切碎、研磨食物 龋病牙
课后反思:
- 40 -
第十八周
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 课 题:我们的身体 课 时:7课时 主 备 人:陈红霞 初审人:程北玲 复审人:程北玲
第七课时: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RYB电动齿轮泵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YHB轴头油泵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 41 -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ZYB系列增压燃油泵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NYP高粘度泵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4、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