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3 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04-18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刺客列传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购于单于 B.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C.右手揕其匈 D.举筑朴秦皇帝

B [A项,“购”同“媾”;C项,“匈”同“胸”;D项,“朴”同“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擅巴、汉之饶 .B.民众而士厉 .C.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D [D项,“遇”应解释为“对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大事也国之.A. 不肖田先生不知丹之.令秦舞阳为副乃.B. 彼庸乃知音.顺适其意以.C. 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目之盖聂怒而.D. 荆轲嘿而逃去.

擅:拥有,据有 厉:振奋 蔽:拂拭,掸 遇:遇到

D [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是,就,连词/竟然,副词;C项,用来,连词/用,介词;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使以闻大王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B.稍蚕食诸侯 .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C.太子丹患之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D.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 .

B [A项,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动词,听说。B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蚕,像蚕一样;膝,用膝盖。C项,患:意动用法,以……为患/名词,祸患。D项,臣:使动用法,使……臣服/名词用作动词,称臣。]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B.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愿大王少假借之 ..

A [A项,“切齿”古今义都是“上下牙齿咬紧”之意;B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今义为“贫穷”;C项,“长者”古义为“品德高尚之人”,今义为“年长之人”;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来达到某种目的”。]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指古代的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于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F调,此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中蔗子”是官名,掌管后宫事务。

C.“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血食”指祭品,因为祭祀时要杀牛、羊、猪三牲,所以叫血食。

D.“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中的“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B [B项,应为“掌管宫中及王室事务”。]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________________,马生角。(喻指不可能实现之事)

(3)自曹沫至荆轲五人,________________,然其立意较然,________________,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 (2)天雨粟 (3)此其义或成或不成 不欺其志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

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B.愿举国为内臣 .C.及献燕督亢之地图,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C [函:用匣子装。]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C.①②⑤

B.②④⑥ D.③⑤⑥ 币:礼品 举:全、整个

函封 函:信件、信函 .

奉:同“捧”

D [①表现离别时的苍凉、凄婉,②是侧面描写,④是秦王的行动。]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B [蒙嘉受贿为别人说好话。]

11.“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北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索然无味。

B.其成功在于荆轲的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萧风寒水,给了这壮烈行为以活动空间的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其成功处在借景抒情,冷风寒水和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为表里,催人泪下。 D.其成功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的描写,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

D [D项分析得最全面。]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

(2)“萧萧的风声呵,易水凄寒;壮士这一去呵,不再回来!”又唱出悲壮慷慨的羽声调子,感动得送行的人都睁大双眼,头发竖起把帽子顶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

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注】 ①道:导,引导。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A [“欲自杀以激荆轲”,“以”表目的,前后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言光已死”,意为“就说田光已死”,“光已死”为“言”的内容,此处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傅”是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C.“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D.“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谓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以用“足下”。

D [“同辈相称”也可以用“足下”。]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A [ “亲自去拜访”错,是通过别人找来,并非亲自拜访。]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

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

(2)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太傅鞫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传太子丹的话说:“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为(他)引导,跪在地上抹拭座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没有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盛壮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与我交好的荆轲可以任用。”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

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

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你,希望你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