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02-15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n)张,遒劲ng)动进,狂(fè(jìA. 杨太辛教授将浙东的人文精神归结为血气偾..

猖中和;知虑深远,实学求是,经世致用;志意高阔,胸怀天下,爱国利民

(fǔ)、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B.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儿的肉已被隐密的老饕(tāo)吃净了 .

ng)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摩砺(bìC. 握住镰柄.出粗厚的老趼(jiǎn) .

ng)恶(zè(wù)的那个社会叫出令那些“治者”们感觉不吉祥的D. 对于人们憎..声音,这正是鲁迅所期待并努力恭行实践的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周,鄞州区教育局出台减负新政,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晚上10点后还有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可以不做,严禁家长批改作业等,新政一出,点赞声一片

B.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新的动力,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C. 废旧家电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年限太久无法循环利用的产品将直接报废,对于一部分仍有使用价值的零件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

D. 晚年“厕身儒林”的黄宗羲无愧于志士称号,但若以“甲申”之际对清廷激烈的反抗态度与他晚年在“不仕”的前提下对朝廷的灵活姿态相比,差别也很大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见复关,______。既见复关,______。 (《诗经•氓》)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3)且臣少仕伪朝,______,本图宦达,______。 (李密《陈情表》)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守 岁1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2。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1】嘉祐七年冬末,苏轼官于歧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馈岁》《别岁》《守岁》三诗以寄子由。【注2】挝:敲打。

第1页,共25页

(1)本诗前六句写岁不可守,不必守;中间六句写______;最后四句写______。 (2)写诗作文都要讲究谋篇布局,内容安排,即所谓“章法”。试从章法角度赏析本诗。

5. 阅读下面几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①在孔子看来,作为地方长官管理一个地区,应该依次完成那些任务。

②老子的执政观与孔子有何差异?请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老子与孔子的执政观予以评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6. 仿照划线的句子的句式,请以一位作家为例,续写下面这个句子。

悲观和乐观,都起源于个人的感觉,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 悲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让自己沮丧败兴的生活因子。譬如柳宗元,登山游玩,他想到的是仕途坎坷;雪中垂钓,他体验的是孤独凄清。譬如卡夫卡,优裕的家境,会让他觉得无比压抑;严谨的制度,会让他觉得无比苦闷。

而乐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找到使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因子。譬如 ▲譬如海明威,战壕写稿,他姿意着人生的快意恩仇;远海捕鲸,他饕餮着自然的慷慨伟岸。

7. 作为一名成年人,如果遇到下面这样的家庭对话,你该如何在父母意见不一时化解

分歧?请写一段话化解父母的争执,不超过100字。

爸爸;“连续工作学习好长时间了,这个周末我们去东钱湖边玩吧。” 妈妈:“天这么冷,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我看中了几件衣服,周末一起去逛商场!” 爸爸:“你只知道逛商场买衣服!” 妈妈:“你只知道游山玩水!” 我: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个新时代就是数字化的时代。[甲]往前推五年,我们更多谈“变化”;往前推三年,我们更多谈“互联网转型”;往前推两年,我们更多谈“不确定性”;往前推一年,我们开始谈“数字化生存”。[乙]短短五年里,我们对时代描绘的词不断变化。数字化时代和之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我们对这个词特别在意?因为数字化时代与之前的工业时代截然不同。

[丙]我们之前谈变化、互联网转型、不确定性,可以在工业逻辑下讨论;我们过去

300%,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有些企业以指数的速度在增长,增长率甚至达到200%、

这是巨大的“量”的变化,但是“质”并未改变:尽管是线性增长还是指数型增长,都是工业时代增长的逻辑。数字化和工业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增长不再是可预测,它是非连续性的,这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开始B.截然不同C.尽管D.不再

(2)文段中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B.乙C.丙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猴子坐在意大利帕尔马的一间实验室里。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科学家事先在它大脑中负责计划和执行动作的区域植入了一些细小的电线。每当这只猴子抓起一件物体,或是移动一件物体时,其脑部区域的部分细胞就会被激活,这时实验

第2页,共25页

室的监视器就会发出一阵“卟卟卟”的声音。不久,一名研究生手拿一只圆筒冰淇淋走进了实验室。这只猴子马上盯住了他。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这名学生把冰淇淋放进他的嘴里时,连接猴子脑部电线的监视器上突然发出了“卟卟卟”的声音。但是,这只猴子当时没有做任何其他动作,只是在看这名学生吃冰淇淋。 该实验室的负责人、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神经科学家乔柯摩•里佐拉蒂和同事们发现,恒河猴的前运动皮质F5区域的神经元不但在它做出动作时产生兴奋,而且看到别的猴子或人做相似的动作时也会兴奋。他们把这类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里佐拉蒂根据经颅磁刺激技术和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证据提出,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而且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促使我们对人类的理解行为及其本质进行重新认识。过去,科学界对高级哺乳动物的“理解”行为认知,一直采用“推理模型”。即认为高级哺乳动物包括人,之所以能够“理解”事物,是因为大脑里的记忆神经元有推导功能,可以对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快速分解和推理,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科学家认识到: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直接模仿做出基本动作;在看到这些动作时,也能迅速理解,而不需要复杂的推理过程。这样,就产生了一套新的“顿悟模型”,这个模型认为高级哺乳动物特别是人,对事物的“理解”采取的是“顿悟”的方式,即在瞬间就可以“看透”事物的潜在意义。人脑中存在着顿悟机制,这恰是人类理解的奥秘。

镜像神经元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它真正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能够在科学的高度上理解现代教育。人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仍然把眼睛看做感性器官,并没有真正赋予眼睛“心灵”“智慧”“思维”“理性”等高级心理属性。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眼睛“刮目相看”--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换句话说,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思维,从“看见”的瞬间就同时开始了;他所看见的,就是他所思维的,所以叫“所见即所思”。教育的本质是传授间接经验,而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恰在于领悟和承受间接经验。镜像神经元原理说明,当孩子们看见(某种现象)的时候,教育作用已经“自动”地发生了,这属于无声无息的“首次教育”,而我们大人、老师在孩子们“看见”之后对他们的教育,已经“晚”了一步,属于“二次教育”。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人类的镜像神经元存在于大脑皮层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 B.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促使人类认知从“推理模型”发展到更高级的“顿悟模型”。 C.人类理解的奥秘在于不需要复杂的推理过程就能理解事物的潜在意义。 D.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人类的眼睛从“感受器”变为“理性器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当你看到一只蜘蛛爬到别人腿上时,你也会感觉好像有东西在你腿上爬。 B.常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者常玩有暴力情节的游戏的儿童更有可能在现实中使用暴力。

C.如果“二次教育”与“首次教育”在性质上、方向上是背离的、冲突的、矛盾的,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D.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 (3)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无名书店 傅月庵

旧书店老板有两种,一种是很懂书的,一种是不太懂书的;前者少,后者多。不太懂书的又有两种,一种是售价五折的,一种是售价五折之外的;前者多,后者

第3页,共25页

少。无名书店属于后者。它没有店名,没有店招,只有一个白色亚克力带滚轮招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低价书”三个大字,以及“平均约三点三折”的一行小字。每天下午两点之后,老板把它咕噜咕噜推到巷口摆着,路过罗斯福路台湾大学对面汤圆店、吉野家速食店旁的人,都可见到。

无名书店是台北市少有独栋独户的旧书店,店门口有块空地,还有棵盎然蔽天的大榕树,夏天时绿荫满地,清风习习,理论上景致不差,可惜大树旁一个防火浴缸跟破馊水桶坏了风水,地上许多污渍,因此永远清除不掉,斑斑难数。但无论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公馆商圈,有此三四坪的空地,还是奇迹,可称福地。因为是福地,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黃昏后,警察纷出巡逻时,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很有默契地都会涌入此港避风。下班时间顺路闲逛,十有七次,那位忠厚的少年老板很可能正拿着一个便当边吃边跟“难民”聊天。

少年老板接掌此店不久,大约仅是两年前的事吧。更早的时候,是老板的父亲在经营:“门虽设而常关”,“书虽有而凌乱”,一叠又一叠的新旧中洋文书籍堆得满地都是,从来不整理。店内还有个小房间,更是连叠都不叠,大小书籍随意拋得齐腰高,每次看到总会心动忖思:底下应当有宝!但无论如何,也只敢窥望而不敢进去一游,原因是害怕如同电影中的雨林、沼泽、流沙阵一样,一个不小心,身陷其中,竟将慢慢灭顶…… 老老板其实不老,是个精壮汉子,皮肤黝黑,一口白牙,终年背心短裤,经寒耐暑,非常有性格。他卖书从来不啰嗦,随心情好坏,最贵也就是五折,更多时候,四折三折都敢卖,尤其“汉声精选绘本”,还有低得不像话的“泄愤价”,因为他最痛恨不能分售的儿童套书!有一回跟他闲聊起來,才晓得以往他是专卖进口画册,摄影、建筑、戏剧、旅游、美术……无所不包,在台北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不输“棠雍”、“雅典”等大角色。谁知后来一场水灾,把存书淹去大半,心灰意冷之下,才卖起旧书来的,这也就是店内为何那么多精装画册的由来。

无名书店地段虽好,老老板的性格经营方式,虽然有趣,却注定人气萧索:这世界上,甘心在霉味四溢、灰尘四起的仄屋里挥汗如雨翻披旧书拼凑上下册者,毕竟不多。这种“卖与识者”的“看天田”景象,一直到了两年前,才总算有了改变。 少年老板原来是职业军人,据说干到连长退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偶然再到店里时,书是人非事事不同。精壮汉子换成白面书生,让人担心的“流沙房”,清出四面书架,整个店面虽然称不上整齐清洁、本本归定位,但也总算有模有样,空气流通,光线还不错了。第一次跟少年老板买书,是一本1943年上海开明版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老板,这本多少?”我心想这书只怕不便宜。“喔,这是古董书,按厚度跟大小卖的,50元,这样可以吗?”清晰的声音透着一丝腼腆,我则当场傻眼,这种估价方式,这种征询态度,逛了二十几年旧书店,难道我终于逛到“君子国”了吗?后来我才发现,新人新气象,如今书价一律三折,旧版书跟英文书架上则贴有“依厚度及大小计算”的纸条,果然虎父无犬子,照样有趣! 少年老板的有趣,除了每一笔生意,他都会翻到版权页向顾客说明:“我们这里是按定价的三折计算,这本定价是多少多少,所以是卖多少多少。这样可以吗?”不管生熟,买一次,说一次,绝不偷懒。同时为了怕人找不到老板,他还在左胸口别了个识别证,上面写着“低价书”,所以不写“老板”,我相信,一定是害羞的缘故!

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归类得也不算好,糟糟乱乱的,我却很爱去逛,一来是两位老板都很有趣,无论碰到谁,聊上几句,顿觉人间存古意,值得活下去。二来因为书价实在太便宜,来逛的人随手都会带个一两本,许多书,根本还在骑楼里整理,就被卖光了。

人生贵自适,买书未必为了书,读书也未必为了知。买书卖书,藏书散书,论到底,也不过就是浮生梦尘之一耳,新旧良窳无论,千卷买进终复去,或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宝贵的吧!

第4页,共25页

(选自《买书琐记》,有删节)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难民:______ ..

②良窳:______ ..

(2)文章开头的划横线句有何作用?

(3)请概括“老老板”与“少年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异同。 (4)结合全文谈论你对文章结尾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B.便课其缚帚织席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

理:料理 课:督促 毕:全都 遇:碰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第5页,共25页

A.积而有之之谓 .B.某甲于今若干岁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D.吾友读之而乐 .

句读之不知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故为之文以志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 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②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如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了生活,如王尔德就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第6页,共2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正确;

B.“凫”读第二声fú,“隐密”应写成“隐秘”; C.“镰柄bìng”读第三声bǐng,“摩砺”应为“磨砺”;

D.“憎zèng恶”读第一声“憎(zēng)恶”,“恭行实践”应为“躬行实践”。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字音积累法:

①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②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à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 2.【答案】D

【解析】

A.成分残缺,“控制”后宾语残缺,“作业”后面应补上“总量”或“数量”之类的词语;

B.句式杂糅,“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新的动力”句式杂糅在一起,“新的动力”应删去;

C.重复赘余,介词“对于”多余,可删去“对于”。

第7页,共25页

D.没有语病。 故选:D。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的三种类型: ①两个句式的杂糅

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主要原因是……和 是……造成的 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②两个句子的粘连

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 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杂糅

例如:老人右腿骨折,左腿却被植钢板。发生在通城中医院的这一荒唐透顶的医疗事故刚一曝光,便立即使有关主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是“使重视”,一方面是“引起重视”,被动和主动杂糅)

3.【答案】泣涕涟涟;载笑载言;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历职

郎署;不矜名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

【解析】

故答案为:

(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重点字:涟)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重点字:崩)

第8页,共25页

(3)历职郎署 不矜名节(重点字:矜)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重点字:豗) (5)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重点字:塞)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诗经》中的名句辑录: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风 淇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小雅 车辖》)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小雅 小旻)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 4.【答案】守岁的情景;守岁有理,珍惜年华

【解析】

(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六句写的是如何守岁的具体场景,表达的是一种守岁的具体特点和场面;“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强调的是守岁的具体特点,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珍惜时光,守住岁月年华,可据此分析。 (2)诗歌从反面入手,起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以“赴壑蛇”为喻,写尽岁月年华,不必死守,这是反其意而用之,“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六句突出守岁的具体的特点,展现出守岁的情景,突出守岁人的具体心里;“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

第9页,共25页

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是点睛之笔,突出珍惜年华的场面,表达出在积极之中寻求美好的内心感受,可据此分析。

答案:

(1)守岁的情景 守岁有理,珍惜年华

(2)本诗题为“守岁”,却从反面入题,以“赴壑蛇”为喻,写岁将尽,守不住,也不必守,这是欲擒先纵。中间六句则是正面写守岁时的情景,“强”字突出儿童守岁的特点,“晨鸡”两句写守岁时的心理,“坐久”两句则逼真再现成人守岁的情景,引人共鸣。末四句与第一层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努力”两句是点睛之笔,既正面交待应守岁到除夕尽头,又与子由共勉,珍惜年华,在积极奋发中收束全诗。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赏析: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第10页,共25页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章法的基本能力。回答本题可从谋篇布局,内容安排等角度赏析,注重把握诗歌的层次。

第11页,共25页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表现手法,如各种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等等;2、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重章叠句等;3、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情等。

5.【答案】①本题要求就“地方长官管理一个地区要依次完成任务”来回答,需要关注

材料一,关键点就在三个字“庶、富、教”上把“庶”即“人口众多、人丁兴旺”,“富”即“增加财富,经济富裕”,“教”即“教育、教化以提高素质”。

②结合第一题孔子认为地方长官该做的事可以看出孔子强调通过努力让百姓达到教化的境界。老子执政思想突出的是“无为”,根据这样的不同点当代中国实际对在当代执政者的理念进行评价即可。

答案:

①庶之、富之、教之。

先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然后带动百姓发家致富;再去设立学校教育百姓。

②第一问:孔子主张管理者要依靠自己的智慧逐步推行仁政;而老子则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尽量不去骚扰百姓,让百姓自由发展。

第二问答案示例:当前中国政府强调积极有为的政府引导,与孔子的执政观有相仿之处,但在尊重自然、休养生息等方面我们也借鉴了老子的理念。

参考译文:

(1)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2)我不做什么而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我不给老百姓摊派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富裕了,我没有什么欲望老百姓就自然的朴素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准对应文段,提炼关键内容。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加以分析整合。 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

第12页,共25页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6.【答案】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自己特别熟悉的作家。学生所列作家要符合乐观主

义特质,所写事实与作家身份相符。句式为“譬如……,……,他……;……,他……”。

答案参考:

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句子仿写四统一:

(1)话题要统一。话题在此指所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b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2)句式要统一。仿写句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近、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3)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4)色调要统一。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 7.【答案】“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

动呢。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 【解析】

第13页,共25页

“我”的对话要针对父母亲的矛盾争执而发,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既能完成妈妈买衣服的愿望,又能实现让爸爸到湖边玩玩散心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即可。

答案:“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动呢。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

考查口语交际,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实现彼此的愿望是化解矛盾的方法,采用折中是最好的选择。 8.【答案】C;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关联词语的基本能力。C.根据后文“都是工业时代增长的逻辑”可知,这是一个具体条件关系,而“尽管”用在此处则是形成转折,此处的“尽管”应改成“无论”或“不管”。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基本能力。C.《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这个长句内连续使用了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1)C (2)C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关联词语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基本能力。 标点符号歌

句逗问叹分顿冒,一律不在行头标。

括号引号书名号,“前半”不在行尾掉。“后半”不在行头跑。 破折号与省略号,就怕割断半中腰。 有疑问词非问句,后面不可用问号。

第14页,共25页

引语中插“某某说”,“说”后用逗不用冒。 “某某说”后是转述,“说”后也不用冒号。 9.【答案】C;D

【解析】

(1)A.原文第二段是说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B.原文第三段只说“推理模型”和“顿悟模型”是两种认知模型,没有涉及哪个更高级。D.原文第四段: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

(2)D.“每一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错误,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自己就能明白该怎样做。 (3)可先到文中找到每一部分的中心句,摘取关键字词重组即可。第一二段通过对猴子的实验证明了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原文第二段有:里佐拉蒂根据经颅磁刺激技术和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证据提出,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第三段中有: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促使我们对人类的理解行为及其本质进行重新认识。可概括为: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第四段中有:镜像神经元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它真正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能够在科学的高度上理解现代教育。可概括为: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答案: (1)C (2)D

(3)镜像神经元的发现;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

第15页,共25页

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概括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中的“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这两个要求。 归纳文本要点: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10.【答案】原指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

这里指躲避警察巡逻的摊贩。;精粗优劣,这里指书的质量好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基本能力。在词语原来意思的基础之上,结合前后文来理解词语的文中意思。如“难民”,原文中说“因为是福地,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黃昏后,警察纷出巡逻时,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很有默契地都会涌入此港避风。下班时间顺路闲逛,十有七次,那位忠厚的少年老板很可能正拿着一个便当边吃边跟“难民”聊天。”可知“难民”是指“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良窳”原文中说“买书卖书,藏书散书,论到底,也不过就是浮生梦尘之一耳,新旧良窳无论,千卷买进终复去,或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宝贵的吧!”,这段话论述的主语是书,可推断出“新旧良窳”中“良窳”指书的质量好坏。

(2)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

第16页,共25页

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旧书店老板有两种,一种是很懂书的,一种是不太懂书的;前者少,后者多。不太懂书的又有两种,一种是售价五折的,一种是售价五折之外的;前者多,后者少。无名书店属于后者。”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两种不同的书店老板的特点,主要是点明了无名书店只是台北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同时语言比较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本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

(3)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本题不难,只要在文中找到“老老板”与“少年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具体做法,然后在概括异同即可。“老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一至四段,抓住:它没有店名,没有店招,上面用红漆写着“低价书”三个大字,无名书店是台北市少有独栋独户的旧书店,可惜大树旁一个防火浴缸跟破馊水桶坏了风水,地上许多污渍,因此永远清除不掉,斑斑难数。“门虽设而常关”,“书虽有而凌乱”,一叠又一叠的新旧中洋文书籍堆得满地都是,从来不整理。店内还有个小房间,更是连叠都不叠,大小书籍随意拋得齐腰高。他卖书从来不啰嗦,随心情好坏,最贵也就是五折,更多时候,四折三折都敢卖。霉味四溢、灰尘四起的仄屋里挥汗如雨翻披旧书拼凑上下册者,毕竟不多。“少年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具体做法主要在后面几段,抓住:让人担心的“流沙房”,清出四面书架,整个店面虽然称不上整齐清洁、本本归定位,但也总算有模有样,空气流通,光线还不错了。新人新气象,如今书价一律三折,旧版书跟英文书架上则贴有“依厚度及大小计算”的纸条,果然虎父无犬子,照样有趣!相同点有: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归类得也不算好,糟糟乱乱的,我却很爱去逛,一来是两位老板都很有趣。二来因为书价实在太便宜,来逛的人随手都会带个一两本,许多书,根本还在骑楼里整理,就被卖光了。

第17页,共25页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基本能力。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主要和文章的主旨关系密切。“人生贵自适,买书未必为了书,读书也未必为了知。”理解这句话可分成三个小句,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说明白即可。要紧扣原文回答,不可不涉及原文随便漫谈。“买书未必为了书”可结合上一段中的“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归类得也不算好,糟糟乱乱的,我却很爱去逛,一来是两位老板都很有趣,无论碰到谁,聊上几句,顿觉人间存古意,值得活下去。”可见作者买书,是因为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读书也未必为了知”可从最后一段中“或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宝贵的吧!”来理解。

答案:

(1)①难民:原指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这里指躲避警察巡逻的摊贩。 ②良窳:精粗优劣,这里指书的质量好坏。

(2)①运用对比手法,点明无名书店只是台北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②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③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同:无名书店始终没有店名,没有店招,说明两位经营都没有广告意识,完全靠诚实经营、低价促销来赢得雇客信赖。

异:“老老板”曾经经营过进口画册专卖店,火灾之后心灰意冷,对这家书店的经营并不上心,书店在他的管理下书籍杂乱,环境脏乱;而“少年老板”当兵回来之后肯用心整顿书店的经营环境,又在价格和服务态度上狠下工夫,生意比之前更加兴隆。

(4)①作者买书,不是因为自己缺书或者贪图便宜,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②作者买书,买书的目的与

第18页,共25页

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上的知识获得,而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审美上的自我满足。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基本能力。 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11.【答案】D;A;B

【解析】

(1)D.遇:投合。翻译:他们的见解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2)A.助词,提宾标志。 B.介词,到/介词,在 C.介词,因/连词,来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3)B.“以饮酒、闲谈为乐”错,原文“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以闲谈为乐,

第19页,共25页

而非以饮酒为乐。传闻不实,徒费口舌,是作者故意这么说,并非真的认为是徒费口舌。

(4)翻译:他们所说的事并非不想让别人明白,然而最终也总有人明白不了,大概谈及深刻微妙的情感,大家忙于事务,无暇领会。“人人”,两个靠一起的“人”,前一个是前一句的宾语,后一个是后一句的主语,应断开。“而”转折连词,前停顿。“事”“世人”都是后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所发之言”在宾语“言”后停顿。答案: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5)①莫若友,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莫若,莫过于;不然,不是。译为: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

②且,况且;后身,来世;谓何,作何感想。译为: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

答案: (1)D (2)A (3)B

(4)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5)①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

②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 译文:

朝阳刚刚升起,天气清清凉凉,洗头洗脸,用头巾收好头发,吃完饭,用杨

第20页,共25页

木清洁牙齿。这些事情都做完,问可到中午了?早就已经到中午了!中午之前是这样,中午之后也可想而知。一天是这样,一生中的三万六千日又有何不同呢?为此我感到烦恼,人生简直毫无乐趣。

我总是听不惯别人说,今年距某年已经过了若干年了。这里的“若干”应该是积累而有之的意思。可现在这几年的岁月在哪里的?可以拿过来数一下吗?可见过去的我,已经悉数幻灭了。不只如此,我写下这句文字,这句之前的文字也已飞速地幻灭。因此真是让人心痛啊。

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然而这是多么难得啊。有时寒风凛冽,有时下雨道路泥泞,有时候卧病在床,有时朋友来了我却刚好不在,想到这些情况,真如住在牢狱中一样啊。

我家的田不多,大部分种了高粱,我自己不能喝酒,是我朋友来时需要喝酒。我家大门对着一条大河,大树洒下一片绿阴,是我朋友或走或站,或蹲或坐的好地方。我家生火做饭,料理菜肴疏果,只有四个老年女仆,其他大小童仆总共十来个,方便跑腿迎送客人,传递名帖。家里僮仆稍稍得闲时,就督促他们扎扫把,织席子,扎扫把是为了扫地,织席子是供我朋友坐。我朋友来全了的话,应该有16个人。然而全来的时候很少,不是疾风暴雨的日子,一个都不来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数的时候总有六七个人过来。

我朋友来了也不马上喝酒,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全随自己的心意。我们不以喝酒为乐,而以谈话为乐。我这些朋友谈论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不单是因为安分守己,也因为路途遥远,传闻颇多。传闻没什么真的,没什么真的也就虚耗口舌而已。他们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天下的人本没有过失,不应诋毁别人。他们所说的事不求骇人听闻,别人也并不感到惊奇。他们所说的事并非不想让别人明白,然而最终也总有人明白不了,大概谈及深刻微妙

第21页,共25页

的情感,大家忙于事务,无暇领会。

我的朋友都是锦心绣口而又淡泊通达的人,他们的见解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然而每天说完就算了没有人记录。有时也想着把各人的谈话集成一本书,留着赠予后人,然而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原因有四:大家都没有追求名利的心,懒得去做,这是其一;谈话是为了快乐,写书内心辛苦,这是其二;死了之后怕是没人能读懂这些书,这是其三;今年写了书明年肯定要后悔,这是其四。

这七十一卷的《水浒传》,多是朋友散去后我在灯下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疾风暴雨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然而都是在心里构思,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不需要铺纸拿笔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然后才写出来。傍晚在篱笆边散步的时候,五更时睡在被窝里的时候,低头抚弄衣带,抬眼看东西的时候,都会有些灵感。或许有人会问:前面说你的朋友们那么有价值的谈话都没有集成一本书,为什么独独有这本《水浒传》呢?这也有四点原因:这本书写成了不会增加名气,不成也没有损失,这是其一;闲的时候随便写写,随自己的兴致,这是其二;不论聪明愚笨都能读得懂,这是其三;这本小说而已,小到没有可以后悔的,这是其四。

呜呼哀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怎知后世读我书的人会如何评价我呢?只要现在拿出来给我朋友看看,朋友看了高兴也就足够了。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

东都施耐庵序。

(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第22页,共25页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答案】生活是艺术的泉源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2.

丰富的社会生活“时”和“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创作的服务对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源头有活水,因而艺术创作始终生机勃勃,清澈如许。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首先缘于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于悼红轩,反复披删,似乎是在闭门造车。倘没有自己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倘没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生活阅历,他能创作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这样一部煌煌巨著?

现实生活就是一棵终古长青的树,艺术家们从中摘取一枝一叶来感受树的成长。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这样,菲茨杰拉德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奥斯汀创作《傲慢与偏见》、马尔克斯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从丰富的社会生活里,找到合意的题材,结合生花妙笔,才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干脆把自己称作是时代的“书记员”。马克思认为读他的《人间喜剧》给予读者的关于他那个时代的知识,比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所能给予读者的要多得多。这就是生活何以是艺术的源头活水的理由。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其次缘于生活能够启发、教育艺术创作者,使他们的创作能遵循生活规律,服务于生活。较之丰富的社会生活,艺术永远是消瘦、单薄的。艺术创作者以一己之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所见所感总是有限的。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复活》时便经历了这样的苦恼。他力图通过主观臆想,让男女主人公精神复活后,幸福结合,双双移居国外,使小说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启发、教育了托尔斯泰。男女主人公的结局在他定稿的小说里并没有生活在一起,而是分开了。生活自有生活的逻辑,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托尔斯泰的创作服务于生活,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今天读《复活》,一方面感慨于其结局的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也深为生活的清醒、严酷而惊悸。

艺术创作者如果否认生活的上述功能,而是高踞生活之上,肆意肢解成漠然无视生

第23页,共25页

活,结果会怎样呢?

艺术创作者倘若不注重生活体验,失掉了生活给予他的丰富题材以及启发、教育,他的创作势必进入停滞状态。中国南北朝时的诗人江淹,富贵显达后整日歌舞宴乐、游手好闲,与生活处于间离状态,结果落了个“江郎才尽”的结局。他和他的那些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根柢的作品,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个艺术创作者只有尊重生活,遵循生活规律,将生活看作艺术创作的源泉,他的创作才能根深木茂、源远流长。 【解析】

有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原材料提出两种意见: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艺术启迪了生活。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并没有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也就是说,艺术既可以为生活服务,也同时启迪了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几乎是成为一个定论的观点,但是否必须为生活服务,可以讨论。白居易的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艺术的功用要以应时需,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立场,也比较能让人接受。艺术的时代特征及实用价值,可以成为这种观点的论证关键。

王尔德的观点也是围绕艺术的功用而谈。他认为是生活模仿艺术,这是针对艺术具有时代前瞻性而言。也不难理解,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影响了当代人尤其是上流阶层的生活追求。

由上述分析,可知这个题目主要争论点是围绕艺术的功用,不能单是理解成艺术创作的来源问题,或者是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参考立意: 1、生活需要艺术。

2、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 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

第24页,共25页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第25页,共2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